1950年中國收回東交民巷,各國聯合施壓,毛主席怎麽說?

來源: 千裏 2022-02-15 08:26:0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8555 bytes)

東郊民巷
1950年1月6日,北京市軍管會發布的一張布告,使得生活在東交民巷周圍的中國人,激動得熱淚盈眶、高聲呐喊。

布告告知:“北京市內帝國主義兵營的占地一律收回,其建築全部征用。一些與新中國建立正常外交關係的國家,繼續在東交民巷建立使館。”

當東交民巷外的中國人再次踏入這片“故土”,那些駐守在高牆大院裏麵的外國人被“請”出東交民巷,踏上“故土”的中國人眼淚止不住的流。那多年的屈辱感,讓許多被迫離開的老北京人感傷之餘,也多了不少驕傲。

而這一切,全因毛主席的一句:“東交民巷這個長在中國臉上的爛瘡是到了根治的時候了!”

不難看出,不管是老北京、還是毛主席,都將“東交民巷”視為“眼中釘”,那這裏與中國究竟有何淵源?

時間回到第一次鴉片戰爭前,這一年東交民巷還不叫“東交民巷”,清朝尚且能直著腰板告知外國使節:“隻允許在此居住四十天”。

清朝天國的夢還沒有做完,隨著炮聲轟鳴,這個美夢被打破。原屬於清朝的驕傲,一點點被帝國列強踩在腳下,蹂躪、踐踏。他們能看出清政府的弱小、無助,因此他們在中國愈發肆無忌憚。

若說第一次鴉片戰爭隻是帝國列強的試探,那第二次鴉片戰爭就是帝國列強明目張膽的豪取強奪。

  大沽炮台

這一年,在美、俄兩國的支持下,英法聯軍攻陷大沽炮台,隨即直逼天津。這讓直隸總督譚廷襄嚇得不能自已,主張徹底投降。

在奏報中,他坦言稱:“不能戰,不易守,而不得不撫。”

何為不戰而降?這便是。尚且沒有一戰,就以“不能戰”為借口,消極避戰。而清朝消極應對,也給了帝國列強獅子大開口的機會。最終列強發動侵略戰爭,由清政府背後受苦受難的百姓買單。

經此一戰,雙方簽訂了《天津條約》,接受英法美俄四國入駐東交民巷,並允許建立大使館。雖然這裏稱之為“大使館”,顯然並不是人權平等之地。
《天津條約》

何為大使館?大使館的首要職責即是代表派遣國,促進兩國的政治關係,其次是促進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麵的關係。而清朝和列強的關係,並不像表麵所說的這般和諧。

而之後在東交民巷建立大使館的列強、乃至於英法俄美,並沒有將這裏當做大使館,而是將之視為“自家的後花園”。法外之地、國中之國,這裏充斥著人間黑暗與醜惡,列強在此奸淫擄掠,可謂是無惡不作。

在清朝民間有順口溜道:“吃麵不擱醬,炮打交民巷。吃麵不擱醋,炮打西什庫。”

東交民巷,再也不是當初那個南糧北運的咽喉要道。許多雙眼晴都盯著這裏,清政府、義和團、還有居住在這裏的每一位中國人。

雖說此時東交民巷亂象雜生,但清政府在此地依舊有部分掌控權。因此這裏不僅有清廷諸多衙門、王公府第,也有列強的使館。

中國有句老話:“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鼾睡。”這本屬於中國的地盤,卻來了這麽一群外國人,在這裏辦公的清政府官員、住在這裏的達官貴人,自然頗有微詞。而對於列強來說,他們也不願和這些中國人生活在一起。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隨著義和團運動大肆興起,列強在華的利益受到極大威脅,於是八國聯軍大肆入侵。這一次清朝依舊采取“不抵抗政策”,乞和求降。
  八國聯軍進入紫禁城

原本清朝是想讓義和團和八國聯軍兩敗俱傷,坐收漁翁之利。誰承想偷雞不成,不僅沒有落得好,就連首都北京都被占了去。慈禧、光緒連夜出逃,整個北京落入列強之手,爾後縱兵在北京搶了三天三夜。

一直覬覦東交民巷的列強,也遭到了洗劫。對於這些強盜來說,但凡有價值的物件,他們都沒有放過。戶部三百萬兩白銀被劫、太醫院針灸銅人被搶、翰林院收錄的《永樂大典》、《四庫全書》被毀。

可他們的強盜行徑並沒有完,為了在華得到更多利益,一紙《辛醜條約》,徹底將清朝拉下神壇。此時的清政府已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而東交民巷也完全劃給列強,一個“國中之國”正式形成。
  《辛醜條約》

這裏不再允許中國人居住和設立行署,就連行政管理權也完全歸屬使館,中國政府無權過問。一道六米高的圍牆砌起,周圍布置了各種崗哨,巷口安裝了堅固的鐵門,全天由軍士守衛。在對外的圍牆上,列強布告稱:“往來居民,切勿過境,如有不遵,槍斃爾命。”

且不說這六米高的圍牆,就單說這布告,中國何來半分主權?而清朝,隻為一時安定,今日割五城,明日讓十城,祖宗的基業就一點點被賣的一幹二淨。

國中之國、國將不國!辛亥革命爆發後,東交民巷再一次幹涉中國內政。在其支持下,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更甚於在這裏還簽訂了讓國人憤怒、倍感屈辱的“二十一條”。

縱使遊行隊伍義憤填膺,東交民巷的各國使館依舊端坐釣魚台。這就是“現實”,誰叫此時的中國羸弱?講道理,那是站在平等的角度。沒有實力,就隻有看他國臉色。
  《二十一條》內容之一

好在此時國人皆義士,一次次遊行示威、敢於赴死的中國人也一次次向東交民巷提出抗議。國家之偉大,在於人之偉大!有這樣的人存在,中國必然有複興的一天。而這一天,也沒讓人等太久。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毛主席親自電令:“入城必須經過東交民巷!”

舊時這裏是帝國主義的天地,中國的軍警都不得進入。如今北平和平解放,解放軍不僅要從這裏經過,還要昂首闊步地通過。

中國早已不是當初那個“一日割五城,明日讓十城”的清朝,而是一個偉大的全新中國。那些曾經踐踏在中國尊嚴上的列強,在中國就必須遵守中國的規則。

1949年2月3日,當解放軍昂首闊步走過東交民巷後,近50年不允許中國武裝人員進入東交民巷的恥辱被洗刷。
  解放軍進入東郊民巷,百姓夾道歡迎

“毛主席萬歲,解放軍萬歲!”
北京市民自發地高喊著口號,但此時不少人心中還是擔心,即便此時解放軍能夠走過東交民巷,但這裏依舊在列強的把持中,許多人心中都期待著東交民巷回歸的日子。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宣布新中國成立。但新中國的建立,並未得到美國等國認可,可見新中國此時國力尚未得到重視。

為此不少人就東交民巷回歸問題,存著緩緩圖之的心理。認為目前國家尚且弱小,應壯大實力,再將帝國主義殘餘清理出去。

其實在北平解放後,毛主席就這個問題,已經做了明確指示。此次入駐北京,被毛主席戲稱為“進京趕考”。

既然是進京趕考,就應該以最好的麵貌麵對全世界。那什麽是最好的麵貌?當然是從內到外打掃得幹幹淨淨。
  毛主席

中國向來被稱之為禮儀之邦,講究待客之道。過去的中國裏裏外外都髒透了,有軍閥、帝國主義,所以才顯得千瘡百痍。如今人民翻身做主,就要把這個“屋子”打掃得幹幹淨淨,加以整理,再歡迎外來的客人。
新中國歡迎世界各國到訪中國、與中建交,可從前這種以建交為名的不平等待遇,中國並不歡迎。尤其是駐華兵營的存在,更不可能存在於新中國。

“打掃幹淨屋子再請客”、“另起爐灶”也就成了新中國的兩大外交方針,那駐華兵營就成為了毛主席首要針對的對象。

還是那句老話:“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鼾睡?”新中國具有完全自主的主權國家,豈容他國在中國享有駐兵權?
  東郊民巷

所以針對東交民巷,外事處、外僑管理科等四部門聯合配合下,決定收回美國、英國、法國和荷蘭在東交民巷的兵營。

古人雲:“先禮後兵!”雖說列強在中國橫行了幾十年,但這畢竟是事關外交,一切都得走章程、有說法。

隻有給夠別人“體麵”,這樣才不會落下口實。以四大部門發了布告。一個布告,宣告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與中國交好,中方歡迎;與中國交惡,中國擯棄。

布告張貼後,北京市民奔走呼號。與整個北京城的歡慶不同,此時整個東交民巷陷入了詭異的安靜。誰能想到新中國剛成立,就如此強勢,二話不說,上來就要收回駐華兵營的占地、建築。

在中國享受到了足夠優待的美國領事柯樂博,顯然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依舊攛掇著英、法、荷、比,四國領 事,召開秘密會議,希求能用老一套——聯合施壓,拒絕交出兵營。
  曾經的東郊民巷縮略圖

今時不同往日,往日柯樂博這個提議,眾位領事自然是一呼百應。可如今每一位領事臉上都露出了沮喪的表情,因為他們知道新中國的領導人並不吃這一套。但他們還想試一試,於是一封以《辛醜條約》和國民黨“新約”為依據的拒交信函,呈交了上去。

可讓柯樂博沒想到的是,這封信根本沒有呈交到周恩來總理的手裏,就被退了回來。原因是柯樂博的領事身份並未得到新中國承認,他目前被視為普通僑民,無權幹涉兩國外交。

這讓自恃高人一等的柯樂博,變了臉色。過往的一套不再適用於新中國,他隻能無奈向美國本土求援。美國政府指示其繼續對抗軍管會,從中斡旋。而美國政府也沒有坐以待斃,而是與英國交涉,希望英國能幫幫忙。
  東郊民巷美國舊使館

英國沒有拒絕,答應代為呈遞柯樂博的信。當外交部歐洲和非洲司司長宦鄉和高來含(英國駐東交民巷領事)會麵,商談了建交相關問題之後,高來含將柯樂博的信遞了過去。

出於和美國的特殊關係,高來含十分隱晦地表示:“貝文先生(當時任英國外交大臣)對於當下情況發展十分不安,他希望當局對過去條約中規定給予使領館權利加以考慮。”

不同於柯樂博,高來含是中國所承認的領事,他所說的話還是具有一定分量的。但關於“駐華兵營”這一原則性問題,中國不會有半點讓步。

宦鄉回應說:“那是過去帝國主義不平等條約下造成的,現在新中國決不允許它們的存在。”

對於中國來說,駐華兵營的存在是恥辱;但對於派兵來侵略中國的國家來說,這也是恥辱。世界本就是大家的,侵略永遠都是最不道德的行為之一。隻有將這些徹底清除掉,才有助於中外之間關係的改善。

不管是人與人、還是國與國,關係永遠建立在平等之上。英國雖沒有直說這次意圖,但宦鄉心知肚明,故如此強勢。

英方出麵依舊沒能挽救當下局勢,這讓柯樂博意識到恐真無辦法繼續斡旋。果不其然,對於美方等不願配合的領事,身處莫斯科的毛主席發電,指示:“必須貫徹相關命令,征用外國兵營,並將在華之舊領館全部撤走。”

一周期限前夕,軍管會再次通知柯樂博,表明接收兵營的行動將於次日上午9時開始。若是以往,柯樂博必然會仗著背後國家強硬回懟,這次卻隻能用“不搬”的賴皮方式,來抗議軍管會強製收回駐華兵營。
  舊時的東郊民巷

柯樂博預想,此次軍管會恐怕會派遣大軍來強製收回。若是製造輿論壓力,或能再掙紮一番。可當看見門外零零星星的幾名工作人員,讓他一時間並沒有反應過來。

諸多想法在他心中浮現,唯獨沒想到這是中國的待客之道。中國從不講究人海戰術,因為這裏屬於中國、而行為又屬於正義之舉,即便隻來了幾個人,那也代表的是中國。

當軍管會在美國兵營外宣布了相關條令條例之後,欲進入美國兵營大院。此時柯樂博故作鎮定,煞有其事地提出抗議,稱:“這裏屬於美國政府財產,故征用布告對他們無效。由他正式向美國政府提出抗議,所引發後果,當由征用人負全部責任!”

軍管會可不吃這套,前來接管的工作人員不回答、不理會,表明一切抗議、不滿,可以到軍管會去說。當下柯樂博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帶著他們進入美國兵營大院,方便他們接收。
  舊時的東郊民巷駐外兵營

想製造爭端的柯樂博,計劃落了空,隻能帶著工作人員進入大院。工作人員才發現通知多天,這裏沒有一點撤離的跡象,顯然柯樂博等人打算采用拖延戰術。

柯樂博有意拖,可中國不願等,一分一秒都不行!工作人員指著院子,十分嚴肅地說:“柯樂博先生似乎有意違抗軍管會的命令?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當由柯樂博先生負全部責任!”

中方的強硬態度,讓柯樂博再不複最初的淡然。內心掙紮之後,柯樂博垂著頭,說:“一天之內將院內物品全部搬完,將院子交出!”

除美國之外,其餘列強在華的兵營也一一被征用。隨著北平駐華兵營被收回,其餘地區的收回工作也順利進行。
  舊時的東郊民巷駐外兵營

1950年1月份,兵營回收隻剩下了英國,這個曾經的老牌強國,第一個叩開大清的國門,如今也要乖乖地搬出去了。

不過正當工作人員準備收回英國兵營時,英國外交大臣貝文,突然致電周恩來總理,宣布英國承認中央人民政府是合法政府,願意同中國建立其外交關係。

此時北京市軍管會決定暫時延緩收回英國兵營,以利於中英建交談判。

1950年3月份,中英開始進行友好會商建交事宜。然而很快,我們便發現,英國外交使團一點誠意都沒有,談判毫無結果。

1950年4月11日,北京市軍管會強勢勒令英國兵營立即搬離,英國方麵不得不按時搬走。

至此,新中國征用外國兵營完美落幕,在諸多大事記的建國初期,並未掀起多大波瀾,但對於新中國,卻意義非凡。
  如今的東郊民巷

正是因為毛主席的強硬手腕,迫使列強低頭。讓外國得以尊重中國,不敢輕視中國。可有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毛主席此時正在蘇聯為中國籌謀另外一件大事。
早在部署收回東交民巷的計劃之前,毛主席就去了蘇聯。這次可不單單隻是為斯大林祝壽,更是為了與蘇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雖說中國在處理東交民巷這類問題上表現得十分強勢,但對新中國來說,此時其實是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尤其是與西方國家的對立,讓中國需要一份援助,而蘇聯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針對這次蘇聯之行,毛主席希望訪問三個月。第一個月在蘇聯,與斯大林簽訂一份新的中蘇條約;第二個月到東歐訪問;第三個月去蘇聯南方養病。
  毛主席訪問蘇聯

顯然,毛主席不認為和蘇聯簽訂新條約並不成問題。但讓毛主席沒想到的是,這次簽訂新條約不僅成問題,還一波三折。
當抵達蘇聯之後,當晚就雙方關心問題進行了討論。這次討論,並沒有讓雙方達成一致意見,但也沒有如外界所說:毛主席十分不滿意。實際上雙方就新條約問題,都說了各自的想法,這明顯是符合毛主席預期的。

雖然這次談話符合他的預期,但國內依舊有不少人持悲觀態度。尤其是在1949年12月24日之後的一周時間,毛主席幾乎沒有露過麵,西方諸多媒體紛紛報道這次會談崩盤,並出現了各種陰謀論。
  毛主席與斯大林

這些其實都不屬實,毛主席是具有前瞻性的。他明白目前局勢停滯不前,隻是暫時的。而他之所以未曾露麵,也隻是因為多年來東奔西走、忙於國事,恰有時間多休息休息,主動提出想要靜養幾天。

事實也如毛主席所料,斯大林前後態度的確發生了轉變。更甚於斯大林起草了毛主席的一個談話稿,尤其是在1月2日的《答塔斯社記者問》當中,明確寫上了同意毛主席所談,乃至於討論中蘇條約相關問題。

最終不平等的舊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被廢除,新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這份條約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麵,都與蘇聯達成了合作協議,確定了彼此的同盟關係。

但最核心的一點是,締約國雙方均不參加反對對方的任何同盟、集團等,當締約一方受到第三國的侵略,另一國將“盡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
  毛澤東和斯大林出席《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及有關協定的簽字儀式

而蘇聯在長春鐵路、旅順口、大連的相關權益,也盡被收回。在舊條約裏,這些都屬於蘇聯。而在這次談判之中,雙方也就這些問題爭論較多。可最終條約中,中國的主權顯然得到了保障。
不同於《北京條約》、《辛醜條約》等屈辱性條約,毛主席這次之所以親自出訪蘇聯,就是為了樹立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尤其蘇聯作為和新中國第一個建交的國家,這份條約更是一份標榜。

和在對待東交民巷問題上一樣,毛主席始終堅持“另起爐灶”。今時不同往日,若是新中國與他國簽訂的條約中依舊有不公平、不公正的條款存在,那這幾十年的革命、數千萬人的犧牲,不就成了一紙空談?

所以新《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成功與否,事關之後與帝國主義國家談論之根本。毛主席認為:“簽訂成功,新中國在國際上將會有更大的政治資本去對付帝國主義國家,去審查過去中國與各帝國主義國家所訂的條約。”
  毛主席在蘇聯

這也是為什麽將中蘇之間的同盟條約問題視為中國開展外交活動、外交決策的當務之急。當這個問題解決之後,諸如東交民巷這樣的外交問題,自然也就輕車熟路。

正是有了毛主席的前瞻遠矚、強硬手段,新中國才得以以一種自信昂揚的姿態麵對世界任何一個人。

 

所有跟帖: 

南京大屠殺時使館區就不是爛瘡了。 -TheHawk- 給 TheHawk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15/2022 postreply 08:50:02

當年黨中央是在外國租界裏,犯事就往租界跑。現取得了全國政權,要是反革命分子有樣學樣,把他們黨中央也放租借如何是好? -yunshangao- 給 yunshangao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15/2022 postreply 10:48:47

“毛主席希望訪問蘇聯三個月。第一個月與斯大林簽訂一份新的中蘇條約;第二個月到東歐訪問;第三個月去蘇聯南方養病。” -?? -planet- 給 planet 發送悄悄話 (21 bytes) () 02/15/2022 postreply 22:59:2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