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崔琦,晚年後悔走出家鄉,曾說“寧願是個不識字的農民”

來源: Justness 2022-01-18 06:10:0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934 bytes)

諾獎得主崔琦,晚年後悔走出家鄉,曾說“寧願是個不識字的農民”

2021-01-09 15:57:04 來源: 孤風婉史 
 


俗話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隻剩歸途。對於崔琦來講,父母於他,隻能是在記憶裏去思念,而他再也沒有來處,也沒有了歸途。
人家說,少小離家老大回,但是,父母已經不在的崔琦,就連所謂的故鄉都成了一片傷心地。
所以才在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麵對故鄉人們的邀請,他久久不願歸家,這真的是“後來啊,鄉愁是一方小小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

少小離家
崔琦出生在了一個特別的年代與特別的家庭。父親是農民,母親是老一輩人所說的大家閨秀,但是因為物質與社會習俗的影響,崔琦的父親崔長生與母親王雙賢都沒有受過係統的教育
特別是父親,屬於大字不識一個的人,但就是在這樣的家庭出生的崔琦,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天才,特別是在算數方麵,天賦展現得淋漓盡致。
所以母親對他的教育特別上心,盡管家裏很貧困,還是送他去學堂讀書,但是在小學畢業以後,因為地域的原因,他沒有辦法去讀中學,就此輟學在家。

在家裏的崔琦也並沒有閑下來,父母深知,一個孩子必須經曆過磨煉才能真正成人。所以在家裏的崔琦也在像其他小孩子一樣幹農活,比如割草、鋤地等等,就好像是在未來的人生做某些鋪墊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公社裏在丈量地的時候,需要算數,就讓崔琦幫忙,而崔琦就邊在旁邊玩耍,邊算數,最後竟然也算得非常準確。
這足以說明他真的是個有天賦的孩子,也為他母親費盡心機把他送出去讀書打下了鋪墊。
在1951年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崔琦可以被送到外麵去讀書,麵對這樣得情況,崔琦得媽媽非常高興,因為她深知:再窮不能窮教育。

所以她勸服崔琦去香港讀書,並且在崔琦走之前,為他縫了厚厚的衣服、被子等等,一針一線都蘊含了母親對崔琦深沉而又不舍的愛。
而對於母親的深情與不舍,小小年紀的崔琦也很難過,對於離家去遠方讀書這件事既感到新奇又有點害怕,臨行前媽媽的囑托卻給了他強大的勇氣,“你要記得出去努力讀書,隻有這樣才能有個好前途。”
尚不知的永別
小小年紀的崔琦背負著媽媽的囑托和爸爸的期盼踏上了遠方的求學的路,但是在這個時候所謂他們,可能誰也沒有想到,本以為是一次短暫的分離,卻沒想到成了永別

12歲的崔琦輾轉北京然後去了香港,同年進入香港培正中學讀書。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語言與陌生的人,這一切都讓小小年紀的崔琦感到不知所措與苦悶,在這樣艱難的生存環境之下,他曾兩次寫信想要回家,但是都被母親拒絕,母親還通過別人向他表示:“不要想家,隻有你安心讀書才是父母最大的安慰。”
或許孤獨才能使人真正的強大。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崔琦,在收到母親的鼓勵下後,開始靜下心來去學習,在刻苦地學習下他取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並且順利地從中學畢業。
但是,在這個時候的遠方的父母,卻正在遭受著他所不知道的苦難。由於國家這個時候正處於特殊時期,再加上崔琦家的所謂的表麵上的“富農”的身份,讓他可憐的父親遭遇了無妄之災,而正好又是災年,所以崔琦的父親在遭受不好的待遇之後,活活餓死了 。

悲慘從來都是相伴而來。在父親去世後的沒幾年,因為國家政策的突然的變化,再加上母親與香港、北京這邊都有親人的聯係,被安上了“裏通外敵”的帽子,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再加上對兒子和丈夫的思念,崔琦的母親也在不久之後抑鬱而終
父母的突然離世對於崔琦來講,是一種重大的打擊,就像他後來在一次采訪中所說的那樣:“如果我沒有離開······父母也或許不會死。”
功成名就,情怯故鄉
如今已經81歲的崔琦,早已功成名就。他在1957年中學畢業之後,就遠赴美國深造,1967年的時候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並於1998年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這一特殊現象,因此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此之後他的成就頗多,甚至對於我們中國的科技的發展也貢獻了卓越的力量。
但是事業的成功,並不能磨滅父母的去世對他造成的痛苦,他曾在眾人邀請他回故鄉時,回答道:“父母永遠活在我心中,形式不重要。”看似是托詞,卻也表達了他的傷痛,不敢回到故土的傷痛。
楊瀾曾經問過崔琦:“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選擇外出讀書還是留在農村?”,崔琦毫不猶豫地說:“我寧願是一個不識字的農民。”他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回答都無不在表達他對於少小離家去讀書這件事的悔恨,也無不在表達他對於父母的思念。”

這將是他一身的痛,而這種痛抑製他去回到故土,他怕看到熟悉的地方,卻看不到熟悉的爸媽,心中的信念就會轟然倒塌,心中的那份美好也會隨之瓦解。
但是,故鄉就在那裏,不管怎麽樣,都得回去。於是在經曆了63年的離別之後,崔琦還是忍著自己內心的傷痛,在自己75歲那年,帶著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回到了故鄉,再次踏上了這片熟悉的土地。
近鄉情更怯,75歲的崔琦回到故鄉竟然像一個小孩子一樣,抱著自己熟悉的親人號啕大哭,在場的眾人無人不為之涕然。或許,直麵痛苦才是最有力量的表現,直麵父母的墳墓,才能表達最深切的悼念。

功名與親情
世人皆追名逐利,殊不知,在親情麵前,名利皆枉然,可惜,世人不懂。在這個鼓勵人們追名逐利的時代,像崔琦這樣的至情至愛的人應該也不多了,而這個時代正是應該需要這樣的人,麵對功名利祿的淡然,麵對父母親人的珍惜,不應該再出現像這種父母因為贍養問題將孩子告上法庭的新聞出現了,子欲養而親不待,好好珍惜吧,無論是父母還是親人。

所有跟帖: 

崔先生太天真了,以為如果他留在家鄉他媽媽可能就不會餓死。實際是如果他沒走,母子二人都餓死的可能性遠大於他的以為 -公鯊- 給 公鯊 發送悄悄話 公鯊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8/2022 postreply 06:14:48

這蛋也扯得太遠了。。51年的時候哪來的什麽公社。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8/2022 postreply 06:16:45

所謂傳統文化就是專製文化。 -Justness- 給 Justness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8/2022 postreply 06:19:24

你比崔先生還牛?像你一樣每天靠發垃圾貼為生? -Tiger666- 給 Tiger666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8/2022 postreply 06:31:10

無毛垃圾到處亂吐 -Justness- 給 Justness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8/2022 postreply 06:37:44

嘿嘿,你自己說自己吧! -Tiger666- 給 Tiger666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8/2022 postreply 06:56:12

執政者應當深思,什麽樣的社會及政策,一個人想當文盲?而且是如此優秀的人才。 -91468- 給 91468 發送悄悄話 9146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8/2022 postreply 07:54:26

估計是話術,主持人從某個角度(比如父母)問個問題,讓他說出寧願在農村當文盲(也不離開父母)的話作為宣傳 -victor1988- 給 victor198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8/2022 postreply 08:01:44

就是宣傳啊,父親餓死,母親背上裏通外國的罪名,崔為此深深內疚和自責,那是他的無奈和悲哀。 -91468- 給 91468 發送悄悄話 9146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8/2022 postreply 08:30:01

他姐姐也死了。當地政府把他父親餓死的舊居竟然修繕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不知咋想的 -victor1988- 給 victor1988 發送悄悄話 (1437 bytes) () 01/18/2022 postreply 08:54:36

崔博士 -helen_xu1111- 給 helen_xu1111 發送悄悄話 helen_xu1111 的博客首頁 (119 bytes) () 01/18/2022 postreply 08:48:51

這樣的國家,叫人怎麽去愛?怎麽留戀? -stop-loss- 給 stop-loss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8/2022 postreply 11:00:00

fake -ahniu- 給 ahniu 發送悄悄話 (45 bytes) () 01/18/2022 postreply 14:28:4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