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榮臻為什麽對趙侗這樣苛刻呢?歸根結底,還是成分惹的禍。
根據馬列主義理論(當時還沒有毛澤東思想這一說),趙侗的成分是不折不扣的地主,拉起來的武裝自然也是地主武裝。這種人不管怎麽改造,跟共產黨都不會一條心;加上趙侗的梟雄氣質實在濃厚,所以聶老總出於現實需要,大力拉攏抗日軍的幾個部下,卻對趙司令嚴防死守,不光不讓他入黨,還直接架空了他奪權。
在漫長的軍旅生涯中,聶榮臻的用人其實是有點問題的。他對內寬厚兼容,算得上是位有擔當的好領導,對外卻有點拘泥於成分論,總覺得非我階級、其心必異。這下可苦了趙侗,紀亭榭、高鵬這種手下都入黨了,自己卻被晾在一邊,平時開會也好,決定也罷,都不讓參加,這種事情擺明了就是欺負人。終於在三八年八月,壓抑無比的趙侗帶著幾個部下脫隊,重新拉隊伍打鬼子,不跟八路軍合作了;再過不久,他去了重慶,在那裏受到了熱烈歡迎。
趙侗在東北打遊擊的時候,國民黨根本不支持;困居北平的時候,國民黨也是愛搭不理。但是等他在八路軍中轉一圈,再跳槽去國民黨那邊,頓時身價就增了無數倍,不僅獲得蔣介石的親自接見,還得到一個少將軍銜,讓他帶隊重返淪陷區抗日。對這種事情,共產黨自然十分不滿,認為是國民政府搞摻沙子、挖牆角那一套;國民黨卻覺得十分坦然,因為,共產黨收編國軍武裝的時候,好象也沒有謙虛到哪裏去。
無意中卷進複雜的黨爭政治裏,趙侗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犯下了大忌。此時國共關係趨於緊張,國民黨對共產黨數開殺戒,出手凶狠到沒有底線的地步,連傷員都不放過,雙方你來我往,都在暗中放大招,誰要卷進衝突裏,幾乎不用指望全身而退。天真的趙侗在大後方拉起抗日大旗,麵對民眾的踴躍支持,他深受鼓舞,決心長途跋涉,經河北、山海關打回東北家鄉,從零到有再拉一次遊擊隊伍,總之共軍不留國軍留,在哪都能創業!
雖然共產黨合並了他辛苦拉起來的隊伍,趙侗卻沒有打過共產黨,所以趙司令一廂情願地認為,大家即使沒有交情了,至少應該算抗日同仁。他不知道的是,在延安看來,一個人加入過八路,中途竟然脫隊跑去找蔣介石創業,這就叫反叛,比敵人還要危險,無論如何不能容忍。
現在沒打共產黨,不代表將來不會打。沒參加八路軍不要緊,但隻要加入了八路,就絕對不能跳槽國民黨!
何況,抗日軍裏有人過得並不如意,萬一他們也回去找趙侗,後果將非常嚴重。
趙侗在重慶四處介紹遊擊戰經驗的時候,並沒有想到這些危險,鄧穎超還出席了他母親的祝壽慶典,大家關係十分融洽。然而在虛情假意的外交客套背後,周恩來已經發出了警告,延安的毛澤東更是親自下令,對這批人要“清除隱患”,絕不能放過一個。
注:前排坐者右一為鄧穎超,居中老夫人為趙洪文國。老太太沒想到有人給她祝壽的同時,也在謀劃怎樣殺掉她的兒子。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趙司令拿著民國政府給的路條,拉著社會各界捐贈的物資,帶著一群矢誌抗日的年輕人,躊躇滿誌地上了路,準備赴山海關打遊擊,對抗日本鬼子。二十九日,他們經過八路軍防區時,由延安發出指示,聶榮臻派出四分區第五團、軍區騎兵團、特務團,賀龍派出一二零師七一五團,四支主力當場圍殲趙侗支隊,兩百餘人連帶隨軍挑夫都被慘殺,趙侗十八歲的妹妹也未能幸免,男女俘虜全部活埋滅口。
趙侗的死沒有任何誤會因素。他雖然離開了八路軍,卻沒有進攻共產黨,也沒有任何反黨的行動;行動隊事先跟八路軍通知了行軍路線,沒有人說不能過路。隻是誰都沒想到,對方竟然利用這一點設下了埋伏,隻因為“懷疑”他會對共產黨不利,哪怕沒有任何事實證據。
對趙侗的死,我是很有一點看法的。因為我明明白白地知道,當時八路軍奉行的是“優待俘虜”政策,抓到殺人如麻的鬼子後,八路軍都會好吃好喝地招待,可是對同為抗日軍的趙侗,竟然斬盡殺絕,連無辜的挑夫、女學生都要活埋滅口。
無論如何,這樣的慘殺,是太過分了。
為了消滅趙侗這支一個營都不到的隊伍,重慶辦事處、延安都是密切關注,聶榮臻親自打電話、發密電,調動部隊下指示,出動的全部四個團部隊裏,有三支來自晉察冀。然而聶老總心裏是清楚的,這件事幹得實在不地道,所以在後來的回憶錄裏,他佯裝毫不知情,把消滅趙侗的“功勞”拱手相讓給了賀龍。他卻沒有想到,他的老部下葉長庚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說了實話,將底細和盤托出;更加沒有政治頭腦的是肖鋒,他竟然以為這件事非常光彩,索性在回憶錄裏大“功”獨攬,不給他人留下半分。
趙侗事件實在是一場冤案。很明顯,延安也知道這種事幹得不光彩,因此打定了殺人滅口的主意,決心讓他們消失得無影無蹤。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終於還是有人僥幸逃了出來,並帶出了慘案的真相。
十年後,國民黨兵敗大陸,趙侗的母親趙洪文國堅決不肯去台灣,帶著小兒子組織遊擊隊反抗,第二年母子一同被俘、被殺。而她兒子當年拉起的隊伍,兩千多人都被八路軍兼並,很大一部分被並入一分區主力第三團,也就是後來的六十五軍一九三師第五七七團。當然,沒有人會告訴他們,當年的老領導是怎麽死的。
在此轉一段楊成武手下老八路子弟的感慨:
在國民黨的抗戰史中,趙侗的軍銜是中將,職務是國民黨冀察邊區第一遊擊縱隊司令,1943年7月7日被供奉進剛建成的南嶽衡山抗戰忠烈祠,國民黨遷台灣後,被供奉進台北市北安路139號的台灣忠烈祠。第一批入祀南嶽忠烈祠的,有53名國民黨軍抗戰中犧牲的將領,包括張自忠、郝夢麟、佟麟閣、趙登禹等人,趙侗也在其內,可見趙侗在當時的中國抗日群眾心目中,地位是很高的。
那些在國民黨忠烈祠中供奉的軍人裏,趙侗屬於為數不多的、曾經與共產黨有過親密合作、從沒向共產黨開過一槍、也從未有過與共產黨軍隊為敵曆史的人物之一。所以他才會自信,會麻痹大意,會認為共產黨不會向他下毒手,因為他對共產黨、對共產黨軍隊、對共產黨根據地沒有進犯之意。盡管這樣,他還是死於共產黨之手,而且殺光無辜不留活口的命令,就來自延安的中共最高層。
國共相殘之酷,可見一斑。
2005年8月15日,抗戰勝利60周年時,當年由國民黨修建的衡山忠烈祠被修飾一新,開始重新恢複每年一度的大型公祭,趙侗的名字也在其中。
——願後世不再有如此殘忍的黨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