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飲食史上有兩個朝代的影響極為重要,一個是宋朝,一個是清朝。宋人生活的時代是中國曆史上精神和物質都很豐盛的時代,所以宋人對飲食十分講究,研製出眾多的烹飪技巧和方法,並且一直延續到現代。
清朝的飲食文化是得力於宮廷烹調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清朝建國初期對飲食不太講究,到了乾隆時代才重視起來。清朝統治中國後原封不動地繼承了明朝宮廷飲食,而明朝遷都到北京時,宮廷廚師大部分是山東人,所以清朝宮廷烹調特色之一是山東烹調。
除此以外清朝宮廷烹調帶有滿族固有的特色,如今北京著名的羊肉菜就是這樣傳下來的。
乾隆巡視江南,據說他特別喜歡蘇杭美食,所以清朝烹調特色之三就是蘇杭烹調。這三種不同的風味一起構成了清朝宮廷烹調的基礎。
主理清朝皇帝事務的最高機關是內務府,膳房歸內務府所管。膳房下設葷局、素局、掛爐局、點心局和飯局五局,分擔下列事務。
一、葷局:主要負責烹調肉類、魚類和海鮮等菜品。
二、素局:主理蔬菜等素菜。
三、掛爐局:主理燒烤類菜品。
四、點心局:主要負責製作包子、餃子、燒餅等和宮廷獨特的點心。
五、飯局:製作粥、飯等。
各局分為二班,每班設主管一名,廚師六名,主理實際烹調工作。各局還有太監七名,負責日常的監察護衛工作。另外還有五名官員負責提禦膳資料。
這些是膳房機構的簡單情況。隻是負責皇帝一個人的膳房,至於皇太後、皇後及各妃嬪等均設各自膳房,其費用也由內務府供給。
膳房滿人鼻梁高挺,長得頗為端正。
(以上資料部分參考《食在宮廷》一書)
驢打滾也稱豆麵糕,是一種滿族傳統小吃也屬於宮廷小吃,因為簡單好做後來就變成普通老百姓愛吃的小吃了。製作驢打滾需要用到豆麵,這個自己做出來效果最佳,豆香撲鼻,甜糯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