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章詒和的調幹學生一文後留了個言,引來一些回帖。此刻並不理喻人身攻擊的貼,隻對此篇文章的手法和語言是否“刻薄”“尖銳”的討論說幾句。
我在留言原話中的片段是,“...尖酸刻薄,也可以說是尖銳和深刻”。似乎隻有coach1960 讀了整句話。回帖說,“‘尖銳,深刻’ 比較合適。” 其他的討論有兩種意見,一個是承認章的文筆刻薄,並進一步討論說明經曆使她有理由刻薄。另一個種看法是,完全讀不出刻薄。我曾經把“尖酸刻薄”和“尖銳,深刻” 對調位置一段時間,那個時間裏沒有任何關於“刻薄”的回帖,當然可以假設眾多原因,可是真正的原因不得而知。
藝術史學家曹星原在討論評論界的治學態度時分享過她的一個經曆。她被邀請參加一個個人畫展,看了介紹和評論後,她對畫家說,這個評論式的介紹沒有多少實質內容。畫家回答,難道你要我花錢讓人來說我畫的不好?評論是見仁見智的事,可是要有根有據。人們在使用語言時加入了情緒,語言就生動了,或悲哀,或憤怒,或歡樂,或刻薄,或尖銳....。讀者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