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對太平天國的評價何以前後不同

馬克思對太平天國的評價何以前後不同
 
屈超耘
2013年02月25日09:14   來源:北京日報

  馬克思關於“太平天國”的評價文章一共有7篇,其中有6篇寫於1853-1858年,而最後一篇寫於1862年,距第一篇已經九年多。前6篇都是肯定“太平天國”的。1853年5月20日,他就寫了《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一文,熱情地肯定了它的革命性質,文中說:“中國連綿不斷的起義已延續了十年之久,現在已經匯成了一個強大的革命”,“可以大膽預言,中國革命將把火星拋到現代工業體係的即將爆發的地雷上,使醞釀已久的普遍危機爆發”。1856年10月17日,他在《歐洲的金融危機》(又名《貨幣流通史片段》)中,又一次稱“太平天國”運動為“中國的起義”。接著,他又在1857年3月2日寫的《俄國的對華貿易》中,重申了起義的觀點,說中國產茶區的通路“為起義部隊所占領”。同月22日,在《英人在華的殘暴行動》一文裏,他說“太平天國”是“在中國爆發成了憤怒的烈火”。1858年9月3日,在《鴉片貿易史》中,他重申“鴉片戰爭”“使中國發生起義”的看法。而在該年9月10日的《英中條約》中,他再次強調了“太平天國”是“中國革命”的說法。

  但是,隻隔了幾年工夫,馬克思的態度就發生了質的變化。1862年6月,馬克思在最後一次涉及“太平天國”的文章《中國紀事》中說:“運動一開始就帶著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換代以外,他們沒有給自己提出任何任務”。並一針見血地指出:他們“給予民眾的驚慌比給予老統治者們的驚慌還要厲害,他們的全部使命,好像僅僅是用醜惡萬狀的破壞與停滯對立”。經過一番分析後,他總結性地指出:“顯然,太平天國就是中國人的幻想所描繪的那個魔鬼的化身”,而“這類魔鬼是停滯的社會生活的產物”。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