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說明的是,我對工農兵學員這個群體和對其它群體(不管是知識分子或不是)都是沒有任何預設立場或觀點。這裏隻是回憶往事。
我這裏講的是我了解的我家鄉七六級的推選情況。七五級及以前的我知道的不多。也歡迎七六級學生評論。
先說說名額的分配。總名額是上麵來的。而具體那個單位多少名額,則由縣分配。有一個大體的比例:多少給知青,多少給其它行業。但不是一個硬死的比例。
知青的名額,分給哪個農場或林場多少個,也隻是一個大體的比例,不是完全硬死的。這些名額中,有多少是去大學,多少去中專或其它(七六年有推選去技學的)事先明確,但是去哪間學校沒有事先明確。
推選方法:我隻了解農林場知青的推選方法:由場領導擬出名單,交本場全體員工(不光是知青)討論通過。
最低知青年限要求:必須滿兩年。
有無文化考查:有一次文化檢查,是在推選出人選後進行的,不是之前。考查結果不影響人選資格。
上麵起初分配給我場兩個大學名額(但不明確是什麽學校),場裏推選了我和另外一個知青。但我不滿足下鄉滿兩年這個要求:七六級的推選大約是在秋季開始,大約在年底時完成手續上報名單,當時知青工齡計到十一月還是十二月,我差一些,因此上麵就把這個名額調給了別的場。七六級的入學日期一路推遲到七七年初。在最後一刻,我場還向上麵說能否把我推選上去,但是那時大學名額已經全部確定了(人選和學校),不可能變更。場領導對我說,明年再推。
回顧我家鄉七六級推選全程,可以肯定一點:上級和單位有很大的操作空間,特別是最後誰上什麽學校是由縣決定。那一年分給知青的名額中,中山大學的兩個名額分給了縣革委主任(也是縣委書記,當時是一人兼兩職的)和一個副主任的孩子,其它好學校也都是分給了縣革委或各部委辦領導的孩子。(其它行業的詳情則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