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蔣介石退守台灣的高人,原來是他

來源: chufang 2021-12-04 08:42:2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7166 bytes)

指點蔣介石退守台灣的高人,原來是他
曆史新知解毒 2021-12-02 16:45

台灣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麵積36192平方公裏,人口2358萬,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有著“寶島”的美譽。然而擁有絕佳地理位置的台灣,卻命運多舛,多次被帝國主義侵占。
                                           
在南宋時,朝廷就設立澎湖,正式將其列入中國版圖,隸屬福建省泉州府管轄。元、明時期在澎湖設巡檢司管理台灣。1624年,台灣被荷蘭人占領,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複台灣。
                                           
1684年清政府設置台灣府,1895年清政府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戰敗後台灣回歸祖國。1949年蔣介石退守台灣,台灣至今未能收複,海峽兩岸骨肉分離,民眾急切期盼早日和平統一。
                                           
當年蔣介石到底是被何高人指點,將退路選定台灣?是誰在蔣介石退守台灣前建議毛主席先集重兵攻下台灣和海南?又是什麽原因導致收複台灣功虧一簣的呢?

國民黨失敗已成定局,蔣介石該何去何從?

解放戰爭進入到1949年,國民黨政府搖搖欲墜,蔣介石一方麵要與共產黨在長江沿線決一死戰,一方麵也加緊謀劃後退之路。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命令解放軍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幹淨、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保衛中國人民領土主權的獨立完整。

僅僅兩天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就攻克了國民黨首府南京。此時所有人都明白,國民黨政府和蔣介石覆亡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在長江沿線布置了許久的防線被解放軍一衝即破,也讓蔣介石徹底灰了心,他知道自己大勢已去,隻能選擇退路了。現在擺在蔣介石麵前的隻有三條路:一是西南、二是海南、三是台灣!


蔣介石與宋美齡

高人指路,蔣介石決心退守台灣

到底哪裏才是自己最後的棲身之地?蔣介石徹夜難眠!就在他舉棋不定之時,一個神秘的高人出現在他麵前,這個人給蔣介石指了一條明路:退守台灣。

這個人的出現,徹底改變了蔣介石的命運,也改變了中國的曆史,以至於從1949年建國到現在,72年過去了,台灣仍然孤懸海外,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這個人叫張其昀。

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張其昀,他在曆史上也沒有留下太大的名氣,但他卻是中國人文地理學的開山大師,精通地理和曆史。

張其昀在南京中央大學任教期間,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結識了蔣介石身邊的重臣陳布雷。陳布雷號稱蔣介石“領袖文膽”和“總裁智囊”,素有“國民黨第一支筆”之稱。

陳布雷對張其昀的學識非常的佩服,他把張其昀推薦給了蔣介石。蔣介石相信陳布雷的眼光,自然對張其昀另眼相看。真正讓張其昀折服蔣介石的,是他給蔣介石指明了隻有退守台灣才能真正地立於不敗之地,並分析了退守西南、海南存在的重大問題。

在南京解放後,蔣介石寢食難安,日夜思索到底去何從,他不禁想起1925年10月任黃埔軍校校長、東征軍總指揮時,在惠州羅浮山酥醪觀與道長促膝長談一整夜,拜神求的那支簽。

簽上箴言:“勝不離川,敗不離灣。”如今的形勢看來,難道應了當年那一簽的箴言,應該退守台灣。
他在辦公室裏枯坐一夜,也拿不定個主意。當天微微亮時,蔣介石走出辦公室透透氣,突然碰到了受他邀請而來的張其昀,於是向他訴說心中的苦悶。

張其昀雖然不通軍事,但他作為一個地理方麵的大家,對於蔣介石退路的糾結心理,反倒是心如明鏡。他對蔣介石說:“最好的策略是退守台灣!”


張其昀

張其昀的話讓蔣介石心頭一震,這和當年抽的簽不謀而合,於是把張其昀請進密室詳談。張其昀認為,退守西南是下策,雖然西南東有長江三峽、南有橫斷山脈、北有秦嶺,地形凶險,在地理上易守難攻。

但西南與內地聯係太緊密,長江那麽大的天然屏障,都難以阻擋解放軍的威勢,西南群山根本就擋不住,這條理由蔣介石非常認同,感觸更深。

海南更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海南離廣東太近,瓊州海峽又太狹窄,漁船順風一日即可到達,更無險可守,退守海南絕不可取。

這樣比較下來,退守台灣的好處和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台灣與大陸隔著一條台灣海峽,最寬處約410公裏,以解放軍的海軍條件,不足以展開渡海作戰。國民黨以海峽天險為屏障,進可攻、退可守。

另外以國民黨相對強大的空軍和海軍力量,根本不怕共產黨渡海來攻。國民黨可以在此養精蓄銳,待時機到來時再“反攻大陸”。

除了台灣海峽的天然屏障之外,張其昀還向蔣介石詳細說明了退守台灣的五大優勢:

一是台灣氣候適合農作物生長,可以供應千萬人的農產品需求;二是日本在台灣留下了工業和交通基礎,發展經濟有著天然條件;三是台灣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對於美國而言,台灣也是一個製衡蘇聯的“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

四是國民政府從日本手裏收複台灣之後,台灣原住民對國民黨有歸屬感,便於控製;五是台灣相對封閉,中共地下黨活動極少,不像海南,有瓊崖縱隊這些共產黨地方武裝。

張其昀邏輯嚴密的分析,徹底打動了蔣介石,又經曆了幾次深談後,蔣介石下定主意,退守台灣,並作了一係列的部署,他派自己的第一心腹陳誠先行赴台主持政務。

此後,蔣介石向台灣遷去了軍隊和科技、金融、教師、醫生等各類人才200多萬人, 運去黃金92萬兩、銀元3000餘萬元,外幣8000餘萬美元,以及各類珍寶、古玩,蔣介石靠著這些官兵和金銀,穩定了台灣的政局和金融,也徹底控製了台灣的軍心、民心。


蔣介石與張其昀

是誰先於蔣介石退守台灣之前,向毛主席建議攻占台灣?

1948年底,大陸還未完全解放,台灣和海南仍孤懸海外之時,共產黨的好朋友,曾任蔣介石參謀長、陸軍大學教育長和駐蘇聯大使的楊傑將軍,就曾多次寫信向毛主席建議:

大陸國民黨控製區已是囊中之物,應先集重兵攻下台灣和海南,以打破美日可能的海洋陰謀,讓蔣介石成甕中之鱉,以防國際變局,徹底斷絕蔣介石的後路,此後再攻取大西南、大西北。

在民國時期,日本人盛傳中國有三個半軍事家,排名第一的是保定軍校校長蔣百裏,楊傑排名第二,小諸葛白崇禧排名第三,而曾任紅軍參謀長、紅軍大學校長的劉伯承元帥,因一隻眼睛看不見,被稱為半個軍事家。

楊傑出身於滇軍,在日本陸軍大學畢業後成為蔣介石的參謀長,幫助蔣介石在新軍閥混戰中贏得中原大戰的勝利,後因與蔣在政見上的分歧退出中樞,出任陸軍大學教育長。

他編寫的《軍事與國防》、《大軍統帥學》、《國防新論》和《戰爭要訣》是當時每一個高級軍官的必備讀物,可見楊傑是一位傑出的戰略軍事家。

為了加快中國的解放步伐,楊傑建議毛主席先定台灣和海南,再下四川、西藏、新疆。毛主席對此建議非常的重視,後來,他專門起草了兩份涉及解放台灣問題的4A級絕密命令,發給粟裕,讓他組織研究解放台灣的問題。


毛澤東起草《關於占領》台灣的電報

按照當時的想法,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超強戰鬥力,三個月之內,就可以完成所有前期準備工作,並一舉解放台灣。

粟裕接到命令之後,組織很多專業人員研究東南沿海的水文氣象資料和作戰環境條件,發現以解放軍目前的空、海軍裝備條件,渡海作戰存在極大困難。

一向善於冒險和打“神仙仗”的粟裕,此時也遲遲下不了解放台灣的決心,因此他向毛主席建議,推遲到第二年再進行解放台灣的計劃。

毛主席同意了粟裕的建議,並指示調蕭勁光和劉亞樓將軍分別任海、空軍司令,負責組建解放軍海軍和空軍部隊,以配合粟裕解放台灣。

1949年10月,解放軍發起金門島戰役,三野第十兵團滿編的3個團9086人,乘木船搶灘登陸金門島後,由於後續兵力無法上島支援,在堅持了三天三夜之後,全軍覆沒。

解放戰爭期間,解放軍從來沒有在陸地上成建製的損失哪怕一個團,但是在這次渡海之戰中,卻一次丟了三個團,海峽屏障,難如登天。

此戰過後,攻台總指揮“戰神”粟裕憂心忡忡,數次更改攻台方案,毛澤東主席也深刻認識到渡海作戰的殘酷性,他親筆致電各野戰軍:

10月27日8時電悉。你們以3個團登陸金門島,與敵3個軍激戰兩晝夜,後援不繼,致全部壯烈犧牲,甚為痛惜。查此次損失,為解放戰爭以來之最大者......除希將此次經驗教訓深加檢討外,仍希鼓勵士氣,繼續努力,充分準備,周密部署,須有絕對把握時,再行發起攻擊......

金門島戰役的失利,印證了張其昀勸蔣介石退守台灣的理由,也印證了楊傑先奪台灣、海南,再解放西南、西北的建議,兩位高人都極具戰略眼光。

由於當時的物質條件限製,再加上國際形勢波譎雲詭,朝鮮戰爭的陰雲初現端倪,楊傑的戰略構思沒能實現。然而這個戰略計劃卻讓已將台灣作為退路之一的蔣介石十分仇恨和恐懼,為了阻止楊傑赴北京參加開國大典,蔣介石派毛人鳳將楊傑暗殺在香港。


楊傑

朝鮮戰爭爆發,解放台灣的計劃無限期推遲

1950年5月,在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的全力支持下,粟裕決定將攻台兵力增加到12個軍50萬人。不料韓先楚將軍卻排除萬難,提前打下了海南,國民黨上將薛嶽帶著七萬殘兵從海南撤退到了台灣,

蔣介石為了保命,把舟山群島的十幾萬兵力也撤到了台灣,這樣台灣的兵力增加到了40萬人。粟裕不得不再次將登陸部隊從4個軍增加到6個軍,並準備再增加2到3個預備軍。

對於毛主席來說,別說2、3個軍,再派6個軍也沒有問題,但真正問題是沒有運輸部隊的海船,目前所有能拿到的海船運力,連供第一批登陸部隊需要的一半都達不到。

麵對不斷變化的敵情,粟裕不得不再次推遲攻台時間,以進行更充分的準備,如果是在陸上打仗,台灣早被拿下來了。

就在粟裕厲兵秣馬,準備一舉解放台灣之際,更大的一場危機降臨在新中國和毛主席等領袖的麵前: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了。

與此同時,美國為了爭取在亞洲的利益,杜魯門公然下令美國第七艦隊駛入台灣海峽,阻止解放軍收複台灣,這下又給了蔣介石苟延殘喘的時間。蔣介石在聽聞這個消息後,失態的站起來大喊:“天父保佑”,連早餐散了一身都沒察覺到。

金日成在朝鮮戰爭前期先大勝後大敗,蘇聯又不願意出兵對抗美國,怕引起蘇、美全麵戰爭,此時斯大林和金日成都向毛主席求援,援朝還是不援朝,成了擺在毛主席案頭最難以抉擇的問題。


毛澤東和斯大林

最終,在1950年7月6日,毛主席調整國防戰略部署,推遲解放台灣,組成東北邊防軍,擬任粟裕為抗美援朝統帥,全力支援北朝鮮。

有些高級將領私下曾說,如果當時破釜沉舟,趕在朝鮮戰爭爆發前攻台,台灣可能早就拿下來了。而粟裕則回答:“不行,金門失利的教訓太深刻,隔著一片大海作戰,非有十成把握不可。

未來攻台之戰不但要有數倍於敵的火力、數量優勢,而且還要有足夠的船隻保障第、第二、第三梯隊登陸,還要懂得潮汐、風向和登陸點,攻堅野戰我們是行家,但跨海作戰是外行,如果幾十萬人上去,被敵人反下來,那就是無路可退全軍覆沒了......”

粟裕開始抱病加緊工作,由於舊傷複發,頭痛病日重,粟裕突然昏倒不起,整整養了一年才勉強痊愈,這位攻台總指揮、朝鮮戰爭統帥候選人之一的“軍神”,留下了人生中的兩大遺憾。

據粟裕的兒子粟戎生回憶,父親書房裏一直都掛著台灣的地圖,直至去世。粟裕也曾對他說:“為什麽我們的軍隊還叫解放軍,而不叫國防軍,是因為台灣還沒有解放。”

毛主席的衛士們也曾回憶:“從1953年開始,主席每年都要去海邊,遙望大海說:\\'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


粟裕

祖國統一將是曆史的必然選擇

國家從來都沒有放棄收複台灣,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事情有了轉機。1971年,聯合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蔣介石國民政府被驅逐出聯合國。

1972年尼克鬆總統訪華, 新中國成立後中美相互隔絕的局麵終於被打破,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正式建交 。就在同一天,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正式提出實現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這對國民黨統治勢力是一次沉重地打擊。

到了1992年,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海峽交流基金會在香港會談形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和平統一的步伐逐步加快。

然而在“九二共識”之後,台灣省政壇領導人數次更迭,台灣綠營已經在實質上摒棄了“九二共識”,走上了一條勾結外國、企圖分裂國家的可恥道路。


國家決不會允許像“空心菜”這樣別有用心的人,蓄意分裂海峽兩岸,讓一脈相承血濃於水的感情從此淡化。

台灣永遠是中國的領土,中國從來沒有放棄將台灣納入懷抱,海峽兩岸的人民,也都在盼望著祖國能夠早日統一。
 

所有跟帖: 

上次回國去峨眉山,解說說是一個老道給蔣算過,贈他8個字:勝不離川,敗不離灣 -victor1988- 給 victor1988 發送悄悄話 (143 bytes) () 12/04/2021 postreply 08:54:37

流傳全國的是,華國鋒背一個瞎子過河,瞎子在背上摸了幾下,下得背來對華磕頭 -立竿見影-1- 給 立竿見影-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4/2021 postreply 09:43:32

還是劉邦的故事牛,一條龍在他母親身上盤旋顯現,然後懷孕生下劉邦。 -kai2002- 給 kai2002 發送悄悄話 kai200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4/2021 postreply 09:59:55

毛澤東當年找一老道算了,說是陽壽83,執掌41年(自遵義會議算起),由此禦林軍就用8341 -立竿見影-1- 給 立竿見影-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4/2021 postreply 15:37:24

這可能是真的,比毛的衛士說什麽老毛第一杆槍的編號是8341靠譜。 -kai2002- 給 kai2002 發送悄悄話 kai200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4/2021 postreply 18:24:31

網上見過這個說法,出處是哪裏? -捕風客- 給 捕風客 發送悄悄話 捕風客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5/2021 postreply 07:51:01

以前聽說是孫中山教導或留言給校長的:外戰不出川內戰不出灣! -tomcat801- 給 tomcat801 發送悄悄話 (225 bytes) () 12/04/2021 postreply 09:22:45

隻能怪漢人笨,痛失僅此一次的曆史機遇。蔣在重慶要剃‘毛匪’的頭,毛大軍壓江也非要剃‘蔣犯’的頭。漢人的宿命就是重複斯拉夫人最壞 -十具- 給 十具 發送悄悄話 十具 的博客首頁 (177 bytes) () 12/04/2021 postreply 09:45:51

這還需要指點? -世事滄桑- 給 世事滄桑 發送悄悄話 世事滄桑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4/2021 postreply 10:31:14

就是逃命孤島,再賣身美帝,才苟且做了個割據的叛匪,還說的這麽神秘,這麽高明,哈哈。 -日月同行- 給 日月同行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4/2021 postreply 10:48:26

市儈哲學。需要的時候,就是血濃於水;不需要的時候,就是匪呀賊呀。 -十具- 給 十具 發送悄悄話 十具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4/2021 postreply 10:54:36

血濃於水,是指廣大忠於祖國的人民。匪賊是指分裂國家的蔣等一小撮為一己之私的獨夫民賊。 -日月同行- 給 日月同行 發送悄悄話 (32 bytes) () 12/04/2021 postreply 11:11:47

中華民國 戰勝日本.是統一國家.共匪原來來也是國軍.卻反叛上級.叧成立了偽 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有了兩個中國.誰是分裂國家的匪賊? -chichimao- 給 chichimao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4/2021 postreply 12:37:21

那是人民的選擇。蔣賊被人民拋棄,他卻不顧民族大義,出賣民族主權給美帝換取割據,曆史罪人。 -日月同行- 給 日月同行 發送悄悄話 (86 bytes) () 12/04/2021 postreply 13:18:56

統一戰線的真諦。49年後一係列運動,統一戰線不靈了,人們上當受騙太多次了。毛多次向蔣氏父子伸出橄欖枝,結果很說明問題。 -欲千北- 給 欲千北 發送悄悄話 欲千北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5/2021 postreply 05:44:48

那是給蔣氏父子立地成佛的一次寶貴的機會,可惜蔣氏心胸狹隘及愚蠢毀了他們最後體麵的曆史交代,到如今, -日月同行- 給 日月同行 發送悄悄話 (1064 bytes) () 12/05/2021 postreply 11:12:21

是罪人,現在把台灣搞得像日本的領土一樣 -bia- 給 bia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4/2021 postreply 12:27:04

前麵說預定 12 個軍,後麵又說 從4 軍加到 6 軍.幾個軍斱弄不清.前後矛盾 還來講史? -chichimao- 給 chichimao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4/2021 postreply 12:30:11

有台灣在,是華人之大幸! -Parkbrooke- 給 Parkbrook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4/2021 postreply 15:39:00

當時何不找張淦占一卦? -立竿見影-1- 給 立竿見影-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4/2021 postreply 15:47:03

其實台灣本島曆史上一直是土著人居住的,直到西班牙荷蘭占領西海岸,鄭成功占據後成了大陸華人殖民之地 -lanxf126- 給 lanxf126 發送悄悄話 lanxf126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4/2021 postreply 19:39:38

這個結論比較明顯吧 -pangpangxiongxiong- 給 pangpangxiongxion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5/2021 postreply 21:31:5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