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輪說:本兵團餓死凍死以萬計,如有虛言,我願受黨紀製裁

來源: 千裏 2021-12-02 11:48:1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8913 bytes)
宋時輪說:本兵團餓死凍死以萬計,如有虛言,我願受黨紀製裁
 

 

三、華東軍區似乎啥都沒幹,宋時輪氣得發昏 

 

網絡自媒體文章在闡述第9兵團冬裝問題時,通常會引用一段話:“九兵團在9月上旬奉命北調的時候,宋時輪通過軍區致電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及華東局:裝具補充我們當全力滿足需要。目前該兵團冬衣悉按江南氣候縫製,恐不耐寒,寒區氣候我們亦無經驗體會,不知如何縫製才合標準,可否請東北裝備禦寒衣被,棉鞋帽等。電報發出後,如石沉大海。”《血戰長津湖》第82頁。 

 

以此作為中央沒保障好第9兵團的依據。 

 

這段話大部分沒問題,就最後十個字“電報發出後,如石沉大海”有問題。《血戰長津湖》的作者在本號發過文章,我挺熟的,所以我不評價這本書。我跟作者溝通過,我就問了一句話:“電報發出後,如石沉大海”這句話的出處在哪。

 

作者回複說這本書完稿10年,光提交審稿就4年多,記不清了,可能是我自己寫的,因為沒找到相關的回應電報。這個就是我們中國的作者,不管是書籍的作者還是文章的作者最大的問題,抗美援朝戰爭的檔案是不公開的,大家沒看到相應檔案,采取的處理辦法都是:我沒看到那就是沒有。於是自己想當然的編一些話。所以我們中國的書籍和文章裏到處都是雷,都是作者想當然的故事。我不愛看國內的這些書籍,原因就在於此。 

 

這份電報就是上一節中所說的9月5日華東軍區報軍委和毛主席關於第9兵團北調執行計劃的報告。毛主席在9月8日回複的:“九兵團全部可以統於十月底開到徐濟線,十一月中旬開始整訓。該兵團在徐濟線整訓期間仍歸華東建製,惟裝備及整訓方針計劃受軍委直接指揮為適宜。”

 

不能夠不知道,就說“電報發出後,如石沉大海”。 

 

確實,毛主席批示之後,辦事部門怎麽處理的,沒有公開資料了。但不代表不可以從別的資料上看出端倪。毛主席都批示了,會沒人管麽?怎麽可能。以周總理的工作作風,他會不管? 

 

周總理肯定管了這件事,因為在10月30日總後勤部的一份報告上,周恩來是這麽批示的:“原定於10月上旬先補充27軍,現如分開,需在11月內補充完畢,不能等到12月中。”這段批示充分說明之前就有安排。在第9兵團冬裝問題上,《血戰長津湖》還有一段話問題也是很大的:“戰後,宋時輪才搞清楚這件事,原來是第三野戰軍的某位領導疏忽了溫帶棉衣和寒帶棉衣的區別,向聶榮臻打了包票,結果聶榮臻、毛澤東和中央軍委都以為問題解決了。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在10月27日給毛澤東發電,稱九兵團所需棉衣已由第三野戰軍解決,保證11月1日前發齊。”《血戰長津湖》第83頁。 

 

我也跟作者溝通了,我問是三野哪個領導打的包票?作者回複說記不清了,有采訪記錄。一查采訪記錄,采訪的是詹大南的秘書,采訪記錄上說的是老人含含糊糊地說是聶榮臻沒搞清溫帶棉衣和寒帶棉衣的區別。責任變成聶榮臻的了。可是既然采訪記錄是含糊地指向聶榮臻,那成書怎麽變成三野某位領導疏忽,聶榮臻又報告毛主席棉衣三野已經解決? 

 

從我所掌握的資料來看,肯定不是聶榮臻的責任。 

 

我們來梳理華東軍區準備工作這件事。現在可以知道,毛主席批示後,周恩來肯定組織相關人員研究過,最後定下來的是10月上旬先補充27軍,落實單位要麽是總後勤部要麽是華東軍區。

 

從後麵的情況看,基本上是華東軍區。然後宋時輪就一直沒拿到過寒區裝備。為什麽這麽說呢?《宋時輪傳》說的非常清楚。 

 

 

 

下麵我們以《宋時輪傳》為藍本來敘述過程,同時指出該書如何造假。

 

在陳毅9月7日給第9兵團軍以上幹部開完會後,第9兵團在9月15日召開了軍事教育會,定下了教育計劃,預定11月開始實施。接下來該書又說第9兵團在上海召開幹部會議,軍以上領導出席,沒有列出會議時間。既然排在9月15日會議之後,肯定是之後的事嘍?其實不是。

 

會議內容是安排部署部隊北運計劃。該書說會後宋時輪向華東軍區、中央軍委上報北運計劃。然後該書說:“部隊北上,最大的難題是防寒裝備問題,第9兵團的服裝全部按南方標準縫製,指戰員著此冬衣,無論如何也不能抵禦北方地區的嚴寒。宋時輪在雁北地區戰鬥過,對北方寒冷的冬季有親身感受,因此,這次受命伊始他首先考慮的就是部隊禦寒冬衣問題。”華東軍區首長也十分焦慮,對第9兵團北調執行辦法,在致毛澤東、中央軍委並華東局的電報中提出:裝具補充我們當全力滿足需要。目前該兵團冬衣悉按江南氣候縫製,恐不耐寒,寒區氣候我們亦無經驗體會,不知如何縫製才合標準,可否請東北裝備禦寒衣被,棉鞋帽等。

 

因為我上一節的解說,我們一看就知道,該書中所提到的這份電報就是9月5日報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的電報。那麽第9兵團這次上海的回憶時間肯定是在9月5日之前。

 

那麽《宋時輪傳》為什麽把會議放到9月15日之後,造成會議和電報是9月下旬的假象呢? 

 

還不就是為了給華東軍區推卸責任麽!

 

一般期刊文章或網絡文章的造假,經常出現的是編故事。像這種極其正規的書,內容是不會造假的,都是有據可查的,但次序可以顛倒,時間順序一改,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該書刻意不提此次會議時間,按道理都應該寫的。這樣一來,時間就變成了9月下旬,華東軍區的準備時間就顯得倉促了。這本書後麵還有別的造假,以後敘述到相關內容時再說。 

 

其實這個電報內容都是很有意思的,“寒區氣候我們亦無經驗體會,不知如何縫製才合標準,可否請東北裝備禦寒衣被,棉鞋帽等”,這種話說出來是挨罵的。就問問現在的機關,你哪個單位敢跟上級這樣行文?我們不知道怎麽弄,不知道標準,所以讓東北準備吧。 

 

你不知道你不會學啊,不會問啊?脾氣稍微差點的領導就要這樣問了,脾氣差的直接就開罵了。居然好意思就直接推給東北了。

 

但是我在這裏說了,這樣寫是在給華東軍區推卸責任,不是給宋時輪推卸責任。我們在上一節就已經講過,《粟裕傳》寫的很清楚,第9兵團是他建議增調的。第9兵團在7月14日之前就知道了。以粟裕的行事風格,他會不部署、不準備,不管不問?退一萬步講,就算粟裕因為病倒,管不了事了。那麽在陳毅9月3日去北京受領任務,9月7日給第9兵團軍以上幹部開會明確任務。華東軍區到第9兵團北上,也有將近兩個月時間做準備。實際上宋時輪在9月5日前已經開會部署北上工作,這說北運計劃8月份就在做了,不然9月5日之前的這個上海會議上,宋時輪是沒辦法部署北運工作的。

 

更為滑稽的是,就算9月才開始準備,當毛主席在10月12日致電陳毅:“請令宋時輪兵團提前北上,直開東北,何日能開動請告。”陳毅回複說的是部隊還沒動員。又一個月過去了,各種會議都開了好幾個了,部隊居然還沒動員?

 

隨後該書說“10月初,部隊陸續北調。27軍首批北調,12日全部到達泰安附近地區。20軍13日到達兗州地區。兵團部、26軍及起義部隊28日從上海出發。為了解決防寒裝備尤其是冬裝問題,宋時輪與先頭部隊一起北上,立即到濟南找山東省委和省政府,要求幫助解決第9兵團赴寒區作戰的服裝問題。山東省委和省政府答應盡全力幫部隊解決。”

 

這個細節,宋時輪的女兒在《虎將宋時輪》中也是這麽說的。有意思不?身為華東軍區的主力部隊,宋時輪不要求華東軍區解決防寒裝備問題,反而找地方政府求助。 

 

至於山東怎麽盡全力解決,沒有查到記載了。 

 

接下來就是毛主席在10月23日召宋時輪進京麵談,在場的還有周恩來。24日的談話中,毛主席做了兩個決定:1、由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和宋時輪具體商定第9兵團北運的詳細計劃和防寒裝備問題的解決辦法。2、由朱德親自去兗州作動員。

27日,毛主席發電給彭德懷:“十月二十六日十八時電悉。(一)宋時輪已來京麵談,九兵團定十一月一日起車運梅河口地區整訓,前線如有戰略上急需可以調用,如無此種急需則不輕易調用。(二)元山登陸之美軍係由漢城移去之美陸戰第一師,由大邱移去之美步兵第七師及美第十兵團部,估計有三萬人左右,號稱五萬不可信。該敵早已船運,因受元山港水雷威脅遲疑不敢登陸,現在始登陸。過去因該兩師美軍未登陸,偽三師須守備元山、鹹興一帶,致偽首師孤軍東進,該師長表示恐懼。原擬俟美軍登陸後接防元山、鹹興線,讓偽三偕偽首一起東進。現在我軍出現,其計劃可能變更。是否將以偽三、偽首向長津進攻,以美軍一部出長津以南策應,目前尚不能定,因平壤、元山間二百公裏地區向我敞開著,元山本身亦受威脅。(三)偽八師今晨已從熙川逃至球場洞,目前似隻有偽六師尚有希望。在打偽六師時,偽八、偽一仍可能增援,請注意。(四)你們指揮所應移至安全地點,現在的位置不好。”

返回兗州後,宋時輪立即召開會議,一是明確了各軍出發時間,預計16日全部集結於梅河口地區;二是很高興地告訴大家防寒裝備問題,由總參謀部協調解決。聶榮臻則親自聯係了華東軍區,規定由華東軍區解決,並限定華東軍區在11月1日前把冬裝全部下發。 

 

有意思不?宋時輪自己不跟自己的華東軍區講防寒裝備的事,反而在毛主席麵前告了一狀。居然要聶榮臻去跟華東軍區說這個事。而且聶榮臻語氣都很嚴厲了,“限定11月1日前把冬裝全部下發。”

 

所以在10月27日,聶榮臻向毛主席報告:“幹糧、棉衣等軍需品正緊急補充,鐵路運輸計劃也已經與滕代遠商妥。” 

 

10月29日晚,宋時輪和華東軍區後勤部長鄺任農以及總後勤部人員一起商定了第9兵團各種裝備的補充問題。 

 

10月30日,總後勤部形成報告,報周恩來。我們來看下全文。 

 

 

 

報告中倒數第四行,昨晚(二十七日)應為二十九日之誤。 

 

一看全文就可以發現,哪裏是冬裝的問題,是馬匹、軍需、醫療器械、軍械,全部沒準備好。 

 

這份報告在《宋時輪傳》中是不可能刊載全文的,《宋傳》中隻有軍需部分。這也告訴了我們為什麽長期以來隻討論冬裝問題,不討論其他。因為隻有冬裝問題是已經公開的,藏不住的。這其實說明華東軍區根本沒做為第9兵團做任何準備工作。

 

而軍需這部分也非常有意思,“宋司令隻知棉衣沒有發給,且也不悉為何沒發,其他情況他也一概不知。”這個場景其實都可以想象出來,總後的人問宋時輪,宋時輪板著臉:我不知道,我啥都不知道。請問在邊上的鄺任農尷尬不尷尬?宋時輪一肚子氣啊。 

 

說到這裏我們就回頭說到《血戰長津湖》的說法了,《血戰長津湖》說的是“戰後,宋時輪才搞清楚這件事,原來是第三野戰軍的某位領導疏忽了溫帶棉衣和寒帶棉衣的區別,向聶榮臻打了包票,結果聶榮臻、毛澤東和中央軍委都以為問題解決了。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在10月27日給毛澤東發電,稱九兵團所需棉衣已由第三野戰軍解決,保證11月1日前發齊。”

 

其實這本書裏指的三野某位領導就是指鄺任農,但是並不是疏忽了溫帶棉衣和寒帶棉衣的區別,因為早在之前的電報中,華東軍區自己就說了不知道寒區衣服的標準。其實就是時間緊迫,聶榮臻規定的是限於11月1日之前發完,那到哪裏去找寒區棉衣啊,哪裏來得及啊,隻好把原來準備的溫帶冬裝一發了事。發了哪些東西呢?按照《後勤戰例選編》的記載,是每個人發溫區棉衣一件、棉帽一頂、單皮鞋一雙、布襪一雙、毛巾一條。 

 

鄺任農什麽人?老後勤了,紅三軍團紅5師的供給部長,紅一軍團紅1師的供給部長,紅一軍團供給部長,八路軍115師供給部長,他搞不清楚厚棉衣和薄棉衣?這不是笑話麽! 

 

都已經10月29日晚了,宋時輪在到處“申訴”後,終於得到了和鄺任農麵對麵解決問題的機會。

 

而且全文一看就知道,鄺任農去兗州不僅僅是去解決問題,還是去打擂台的。聶榮臻規定華東軍區解決,鄺任農是紅一軍團的老兵,對自己的老政委,他不敢說半個不字。見了宋時輪和總後的人,他還不打擂台麽,結果就是華東解決部分,總後解決部分。 

 

還需要注意一點,鄺任農雖然是華東軍區後勤部長,但第9兵團出征這個事,不可能由他一個人管的,肯定有一個軍區領導負責抓總,能被稱為軍區領導的就四個人,司令員陳毅、政委饒漱石、副司令員粟裕、副政委譚震林。具體是誰?別問我,我不知道。這麽短的時間,總後也不可能變戲法把物資裝備變出來,他們也就是全國範圍內調度。那麽按照打擂台的結果,總後負責棉帽、大衣、背心、絨褲、手套、棉皮鞋等,而且周恩來批示說必須11月內完成,那任務交給誰了呢? 

 

交給東北了。

 

電報往來,沒有公開。但是周恩來安撫東北軍區司令員高崗和副政委李富春的電報被收錄了。大家也還是看原文吧。

 

 

 

先對東北安撫了一下,然後周恩來專門說了:“但南方部隊加以軍行倉促,無法補齊,故必須隨後趕送。”此時的南方部隊,就隻有第9兵團和高炮14團。

 

我們還要注意一件事,第9兵團並不是華東軍區首支入朝參戰部隊,華東軍區第一支入朝參戰部隊是駐上海的高炮14團。這是怎麽回事呢? 

 

10月11日,毛主席複電彭德懷並告高崗、鄧華:“十月九日、十日各電均悉。(一)同意四個軍及三個炮兵師全部出動集結於你所預定的位置,待機殲敵;(二)已電華東調一個高射炮團於十月十四日從上海開動赴沈陽轉赴前線,請高注意接轉;(三)其他各項已另複。惟空軍暫時無法出動。” 

 

這份電報中說的已電華東調一個高射炮團,因為是小電報,沒有收錄在公開資料裏,所以原文是什麽,不知道。但沒關係,知道這個事就行了。我們先理一下幾份電報的順序。10月12日毛主席有一封電報給陳毅,讓第9兵團立即開東北。但隨即因為斯大林變卦不派空軍,命令被取消,在同日發電給陳毅,讓第9兵團原地整訓(指山東)。

 

14日,毛主席再次回電給陳毅:“(一)宋兵團後尾部隊酉儉全部離開上海、常熟地區是可以的,宋兵團仍照前定計劃在泰安、曲阜區域集結整訓一時期待命開東北;(二)高射炮團仍須即開東北;(三)上海人民代表會議何日開幕盼告。” 

 

用語是“高射炮團仍須即開東北”,即雖然第9兵團暫時不用北上,但高炮14團必須立即去。同樣,我們要注意到,12日就已經命令過第9兵團北上東北了,但隨後十幾天時間裏,第9兵團裝備問題依然沒解決。這段時間華東軍區到底在幹什麽?

我們繼續說高炮14團。雖然高炮14團受命非常倉促,但解決一個團的裝備問題和解決一個兵團的裝備問題是完全不一樣的,用不了多少時間。 

 

 

結果呢,就是彭德懷發飆了。

 

我們從電報可知,高炮14團根本沒做好準備工作。在彭德懷11月21日的這封電報中,高炮14團、66軍、第9兵團都是被彭德懷拿出來做反麵典型的。這個華東軍區的高炮14團是怎麽回事呢?他們也是誌願軍首批入朝部隊,因為裝備物資不齊,所以隻能出動一個營入朝。1、2、6連和機槍連部分人員配屬給了38軍,結果一入朝,因為翻車啦、不注意隱蔽啦,就被美軍飛機把車輛打得七七八八了,隻能撤回去。彭德懷火得要死。 

 

所以調到東北的部隊去東北必須自己裝備好,不能等、靠、要。這成了一個大事。緣由就是高炮14團、66軍、第9兵團都沒有裝備好。

 

其中66軍是真的倉促,沒辦法準備,該軍是誌願軍所有部隊中入朝最倉促的。高炮14團算比較倉促,但華東軍區補充裝備一個團的時間都沒有,那是說不過去的。第9兵團麽,我們已經知道了,7月14日之前,粟裕以前建議增調該兵團,並得到同意,時間充裕的很。彭德懷在電報裏其實語氣很嚴厲了,批評蠻重了。我們來回想一下,本文列出的上一個電報(周恩來給高崗、李富春的電報)裏周恩來不是讓張令彬去東北麽。我們來看看張令彬怎麽說的? 

 

 

 

張令彬講了以後來東北的部隊,自己要先裝備好,別指望東北補充。報告中用詞雖然是宋兵團來到前說宋兵團一切裝備好了,但指的是華東軍區,第9兵團自己是不能裝備、保障自己的,這是常識。上文展示的總後10月30日給周恩來的報告,就是楊立三、賀誠、張令彬寫的。跟華東軍區怎麽交涉的,他還不知道嗎?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東北軍區把任務接下來了。所以《20軍抗美援朝戰爭戰史》上說“上級計劃是讓該軍到沈陽、梅河口,休整期間補充冬季裝備”。

 

到目前為止,雖然過程非常曲折,但終於有著落了。第9兵團的部隊到了東北後,邊休整邊補充。但人算不如天算,情況又變化了。我們在後麵章節裏講。

本文先理清楚,第9兵團裝備沒補充(冬裝也是裝備的一部分,長期以來隻談冬裝其實掩蓋了第9兵團其實是整體裝備沒補充的事實)到底是華東軍區的責任還是總後勤部的責任?第9兵團裝備沒補齊的責任,要麽就是總後勤部,要麽就是華東軍區。

 

我個人的觀點是這樣,不管華東軍區內部的人事因素。華東軍區仗著有毛主席的尚方寶劍,不肯管第9兵團的裝備補充。因為毛主席在9月8日批示說:“該兵團在徐濟線整訓期間仍歸華東建製,惟裝備及整訓方針計劃受軍委直接指揮為適宜。” 

 

毛主席說的是“指揮”,不是軍委來補充。但這個批示很可能讓華東軍區有了推卸的借口。

 

毛主席批示後,具體經辦人是主持軍委工作的副主席周恩來,按照一般工作程序,周恩來肯定責成總後負責。總後正在全力保證第十三兵團,肯定跟華東軍區說你們自己保障自己。這不違反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的指示本來就是“指揮”。周恩來在10月30日的報告上批示的很清楚,原計劃是10月上旬先補充27軍的。“現在要分開”這五個字指的是原計劃是由一家單位負責保障,現在變成華東管一部分,總後管一部分。所以就知道了,原來肯定是一家管。總後是絕對不可能說華東軍區你不要管了,我們管。沒那麽傻的人,總後肯定是把任務給華東,你們自己的事,自己管。不光是總後這麽認為,所有人都這麽認為。其實周恩來早就說了“早已再三囑咐”。

 

華東軍區怎麽扯皮的,這種電報是不可能公開的。但是從聶榮臻規定就是你華東軍區來負責這件事,就可以知道,之前任務就是交給華東軍區的。聶榮臻也是老好人一個啊,他都火了,可想而知華東軍區在搞什麽名堂。華東軍區肯定有自身人事上的原因,但是什麽,我不知道。其實從華東軍區9月5日的電報就知道,從一開始華東軍區就是摞擔子的,直接就把冬裝問題推給了東北。而且他們當時還信誓旦旦說其他的裝具他們自己盡全力滿足,結果也沒管。 

 

上麵列出的電文還可以看到,彭德懷跟聶榮臻的態度是一樣的,自己的部隊自己管,別什麽都指望東北。 

 

總參、總後、東北軍區、誌願軍總部,都沒有站在華東軍區這邊,全部都有意見。所以不可能是總後的責任,任務肯定是交給華東軍區,本來就是華東軍區的部隊,自己保障自己的部隊,天經地義。難道彭德懷、聶榮臻、高崗、李富春、楊立三合夥起來整華東軍區不成?不可能的事。

事情基本脈絡是很清楚的:華東軍區不知道什麽原因,後勤部不肯管宋時輪。宋時輪隻好找地方政府求助,在毛主席麵前告狀,聶榮臻出麵給他撐腰,責成華東軍區必須補齊。鄺任農不得已和宋時輪及總後人員麵商,還打了擂台。總後又把會商後不是華東軍區的任務給了東北,東北非常不滿,周恩來親自安撫,東北承接任務。 

 

對於第9兵團的部隊來說,他們的問題看起來終於可以解決了。這時第9兵團的部隊都知道了,自己到東北後補齊裝備。 

 

那麽看起來都是華東軍區的責任(總後說不定也有責任,但目前的資料不顯示總後有責任,以後有新資料了再說),宋時輪還很委屈。當然了,在宋時輪眼裏,事先準備工作沒做好是華東軍區的責任。戰時保障沒做好是東北軍區的責任。12月11日,宋時輪寫了檢討,這封檢討前段時間網絡上傳遍了,我就不列了,也收錄在《後勤經驗總結》裏。但12月13日,他就用另一封電報指責了東北軍區。這封電報是非常觸目驚心的。我放上全文。 

 

 

 

我先簡單解讀下標紅的字句,宋時輪認為後勤分部運輸分發工作沒做好,導致部隊餓死、凍死以萬計。因為前文說到第四分部,這會讓人誤解是第四分部的工作沒做好導致極嚴重後果,其實不是這樣。第四分部是戰役發起前匆忙組建的,用於保障20軍。第9兵團餓死凍死全部推到第四分部頭上,肯定是說不過去的。

 

餓死凍死以萬計,這在之前文章中列出的數據中是完全沒有體現的,不管是哪個版本的數據,第9兵團的陣亡人數都沒有達到一萬。但是宋時輪是前線直接指揮員,他現在已經用黨性擔保了,如有虛言,他願意受黨的嚴格紀律製裁。請注意,他說的不是軍紀,而是黨紀製裁,上升到了非常高的高度。所以凍死餓死萬人,肯定是真的。既然傷亡數據沒體現,那就不用我說了。 

 

電報是求援的,但我們也可以看到,責任全部推給了東北軍區。 

 

但宋時輪可能一點責任都沒有嗎?不可能的事。

 

下一節先講到底是不是毛主席的責任?這部分是可以公開講,然後我們再來具體講述第9兵團入朝後都發生了什麽事。

 

作者:王正興

所有跟帖: 

華東軍區不是有個饒漱石被揪出來的嗎?全怪到他頭上去! -華府采菊人- 給 華府采菊人 發送悄悄話 華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2/2021 postreply 14:13:18

中方官方數據是凍死4千 -fakegreen- 給 fakegree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2/2021 postreply 14:45:46

這就對了,中國宣傳部門一向是打死敵人四千說成一萬,被打死一萬說成四千。 -man008- 給 man00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2/2021 postreply 17:37:48

凍死四千跟文中凍死凍傷數以萬計似乎並不矛盾。。。。而且似乎更高。。。 -401.king- 給 401.king 發送悄悄話 401.king 的博客首頁 (98 bytes) () 12/03/2021 postreply 09:17:07

說的是凍死餓死就已經數以萬計,不包含凍傷。如果包含凍傷,那就 ......。否則無法解釋打到最後,一個師隻能湊出幾個連。 -欲千北- 給 欲千北 發送悄悄話 欲千北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3/2021 postreply 10:36:43

寫得好! 好多原文的報告和電報。 -tomcat801- 給 tomcat80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3/2021 postreply 08:37:48

好文,願樓主早出下一篇。 -欲千北- 給 欲千北 發送悄悄話 欲千北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3/2021 postreply 10:30:4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