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立群整理郭沫若資料時發現“驚天秘密”,無法承受的她自縊身亡
Original 婉? 百姓談曆史 2021-09-11 12:49
1979年2月25日,?郭?沫若妻?子?於?立?群?在?北?京?自?縊?身?亡?,這?離?郭?沫?若?去?世?隻?相?差?了?8個?月?。?
於立群死的時候年僅63歲,她為什麽會選擇自縊身亡?
按照當時官方的解釋是一一
“其和姐姐一樣,受精神和病痛折磨”。?
然而這就是事實的真相嗎?
當然不是了……
於立群深愛丈夫郭沫若,她在郭沫若去世,立誌要出版他的文集。
一個有著精神寄托的女人,一個忙於出版丈夫的文集女人,怎麽會突然生無可戀,自縊身亡呢?
於立群的死因其實是因為郭沫若生前的一封信,正是這封信讓於立群陷入萬劫不複的深淵,最終在絕望中選擇自我了斷……
郭沫若究竟留下了怎樣的一封信,信上到底寫了些什麽秘密呢?
這要從餘立群的姐姐餘立忱說起了……
餘立群出身於官宦世家,祖父於式枚科?舉?出?身?,?但?為?人?並?不?古?板?,他?熱?心?洋??務?運動?,?曾經是?李?鴻?章的幕?撩?。?
自從改朝換代之後,於家日益衰敗,家裏花錢的人多,賺錢的人少。
到了最後,於家隻能靠變賣家產勉強度日。
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作為大姐的於立忱放棄學業,一個人到上海擺攤,給別人寫字賺錢。
於立忱的書法水平非常高超,久而久之,找她寫字的人多了起來。
於立忱用自己的一支毛筆維持著一家人的生活,妹妹於立群也靠著姐姐的資助繼續著自己的學業。
俗話說得好,患難見真情,於立群和姐姐的感情非同一般,在她心裏姐姐就像自己母親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她。
後來,於立忱考上了北平師範大學,搬到了宿舍寄宿。?
妹妹於立群也?來到了上海外祖父岑春煊家,這個時候?於?家?的經濟狀況才?略?有?好?轉?。
於立群天生活潑好動,特別喜歡表演,她在14歲的時候就考上了歌舞劇社。
隨著年齡的增長,於立群又學習了電影表演,她一邊演著話劇,一邊拍著電影,成為了紅極一時女明星。
於立忱看到妹妹已經成才,內心十分的欣慰,她決定追求自己的夢想。
於立忱在上海生活的幾年裏,親眼目睹社會的黑暗,民眾的疾苦,這使得她傾向於革命,希望通過革命來改變腐朽的中國。
因為思想過於激進,於立忱在師範學院被捕過,但是《大公報》社長張季鸞依然欣賞於?立?忱?她的才華,?聘請她?做?《?大?公?報?》?的?記?者?。?
於立群受姐姐於立忱的影響,思想也傾向於革命,她拍攝了很多左翼電影。
由於長期疲勞過度,於立忱得了肺病,《大公報》社長張季鸞愛惜人才,他資助於立忱去日本治療疾病。
於立忱告別了妹妹於立群,獨自一人去了日本東京。
一個異鄉人在國外生活無疑是孤獨的,於立忱在日本東京遇到了郭沫若。
郭沫若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曆史劇的開創者之一、著名的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
毫無疑問郭沫若才華過人,但是才華好的人,不一定人品好。
郭沫若的一生對待感情很是隨便,他要的是自己一時的快感,而不想負擔長期的責任。
在老家,郭沫若有一個包辦妻子張瓊華,她是一個非常可憐的女人。
張瓊華在洞房花燭夜就遭郭沫若的嫌棄,從此以後隻能與孤燈為伴,有丈夫等於沒丈夫。
如果說郭沫若拋棄張瓊華是舊時婚姻的惡果,那麽日本的妻子郭安娜可是他自己選的,但依然沒有逃過被遺棄的命運。
郭安娜原名佐藤富子,岀身日本名門,畢業於仙台女校。
佐藤富子畢業後做了一名護士,郭沫若在去醫院看望朋友的時候認識了她。
郭沫若為了追求佐藤富子寫了一封又一封情書,佐藤富子被郭沫若優美的文筆所迷惑,她拋下了自己的家庭,與喜歡的男人結婚生子。
在婚後,郭沫若為佐藤富子改名郭安娜,他們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生活。
可是郭沫若的愛情很短,他遇到才貌雙全的於立忱後,就把郭安娜拋到了九霄雲外。
郭沫若尋找一切機會接近於立忱,向她訴說自己婚姻的不幸。
女人的心是最容易被打動的,何況郭沫若這樣一個撩妹高手。
郭沫若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輕易俘獲了於立忱,他們在一起偷偷地廝守了三年有餘。
郭沫若不止一次地向於立忱表白,他信誓旦旦地承諾要和郭安娜離婚。
於立忱是個獨立自主的新女性,可歸根結底她隻是個女人,女人在戀愛的時候通常智商為零。
郭沫若與於立忱顛龍倒鳳,珠胎暗結……
於立忱希望郭沫若能夠對現承諾,可郭沫若隻想播種,不想耕耘。
深受打擊的於立忱每天以淚洗麵,當《大公報》停止資助後,她隻能淒慘慘地回到了上海。
於立忱回到上海後,被迫打掉了胎兒,她整天茶飯不思,鬱鬱寡歡。
於立群十分不解地看著姐姐於立忱,她不明白性格開朗的姐姐為什麽從日本回來後就判若兩人?
1937年,不堪重負的於立忱自殺了。
姐姐慘死,妹妹傷心……
悲傷的於立群想知道姐姐為什麽會走絕路,可於立忱在遺書中未提及郭沫若,這使得與姐姐感情甚篤的於立群不曉得事情的真相。
“七七事變”爆發後,郭沫若決定回國抗戰,他在臨走的時候,沒有對郭安娜交待一聲,隻是像平常一樣,吻了一下妻子的額頭,便一去不複返了。
回到上海的郭沫若立即忘了郭安娜和孩子,他是個欲望極強的男人,絕對當不了三天的和尚。
在友人的介紹下,郭沫若認識了於立群,他開始展開了追求計劃。
於立群麵若銀盤,眸如星辰,郭沫若覺得她比姐姐於立忱更加嬌豔動人。
郭沫若以長者的姿態接近於立群,向她訴說自己的愛慕之情。
於立群隻知道郭沫若是姐姐的好朋友,她在這個男人的花言巧語中墜入愛河。
隨著侵華戰爭日益嚴峻,於立群與郭沫若過上了 顛沛流離的生活,他們從香港到廣州,再從?廣州到武漢,?到?重慶…?…?
郭沫若在一路上對餘立群談古論今,悉心關懷,於立群覺得眼前這個男人有才華,有內涵,有風度,她徹底淪陷了。
郭沫若如願以償地抱得美人歸,不知道在天上的於立忱作何感想?
1939年元月,在周總理的見證下,郭沫若和於立群補辦了婚禮。
在郭沫若和於立群的婚禮上,周總理意味深長地說一一
“郭沫若,希望這是你最後一場婚禮。”
沉侵在愛河中的於立群沒有聽出周總理的玄外之意,她隻想做郭沫若背後的小女人。
於立群與郭沫若結婚後,成了一個大忙人,她沒有了自己的空間,將全部精力都放在丈夫的事業上。
於立群真的很忙,她不僅要接待丈夫的客人,還要幫助丈夫寫稿,承擔所有的家務,每天都像坨螺一樣轉個不停。
於立群在婚後為郭沫若生養了四子二女,這讓她時常覺得力不從心,疲憊不堪。
雖然日子過得如此的辛苦,但於立群仰慕自己的丈夫,縱然倦極、累極了,也能自得其樂。
就在抗日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遠在日本的郭安娜打聽到郭沫若的消息,她決定帶著兩個兒子去中國尋找丈夫。
郭安娜已經和郭沫若分別了11年,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他的消息,怎不叫人百感交集。
可是,當郭安娜經曆艱難來到中國後,迎接她的不是丈夫的擁抱,而是冰冷的現實。
“原來丈夫已經在中國又結婚了,而且還有了好幾個孩子。”
漫長的等待隻換來了透心涼,憤怒的郭安娜心碎了一地。
郭沫若對郭安娜的到來采取了避而不見的態度,他讓組織去幫自己解決這個難題。
“我走。”
岀身於日本武士之家的郭安娜自有一股剛性,既然你已經變心了,那麽我什麽都不用說了。
郭安娜帶著孩子留在了中國,她再也沒有求過郭沫若。
郭沫若鬆了一口氣,於立群麵對這種情況,心裏當然不好受,但她還是安慰自己,這不能怪丈夫,都是戰爭惹的禍。
新中國解放後,於立群因為長期操勞,她的身體一度非常的糟糕。
於立群除了以前的病情外,還患了嚴重的神經官能症,不得不暫時和郭沫若及子女們分開,一個人去外地醫院看病治療。
1966年,中國大地狂風暴雨,於立群的兩個兒子郭民英和?郭?世?英?都?先?後?死?於?非?命?。
喪子之痛幾乎讓於立群崩潰,但她想到自己的丈夫,還是硬撐了過來。
於立群自從嫁給郭沫若之後,便將整個人生都給了這個男人,為了心愛的丈夫她願意忍受所有的痛苦。
1978年,郭沫若因病去世了。
深愛丈夫的於立群決定為丈夫岀版文集,她以為自己的苦難都已經過去了,現在隻想好好整理郭沫若的資料,爭取早點岀版他的文集。
在整理郭沫若的資料的過程中,於立群發現了一封信,她打開信件看了起來……
於立群一字一句地讀著這封信,她的眼睛越睜越大,身子卻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這封信上寫著一個“驚天秘密”,這個秘密就是郭沫若在日本時期,與於立忱長達三年的婚外情,還有於?立?忱?在?上?海?自?縊?的?真?相?。
於立群的世界徹底崩塌了,原來自己姐姐的死竟與丈夫有關,而自己卻傻乎乎地做了仇人的妻子。
悲痛、絕望的於立群說不出心中的感覺,她每天精神恍惚,寢食難安……
終於,在郭沫若去世8個月後,生無可戀的於立群自縊身亡,步了姐姐於立忱的後塵。
可憐人間兩朵姊妹花,都為了同一個男人,而玉碎花殘,悲慘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