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麵積近100萬平方公裏, 但在古代以農業為主的時代,經濟發達、人口密集地區的麵積不超過20萬平方公裏的尼羅河流域。而且,這個中心區域四麵被“人力不可越過”的惡劣地理環境限製,南麵、西麵是非洲沙漠,東麵先是沙漠、接著是紅海、過了紅海還是沙漠。北麵是地中海,但埃及一直不是善於航海, 即使地中海比太平洋、大西洋安全得多。古代埃及與地中海周邊地區的跨海貿易一直由其他人做, 其中相當長時間裏是由隻有幾個城邦的小國腓尼基人做。
而且,尼羅河流域的土地是如此好, 埃及人似乎沒有任何動力向那些不毛之地擴張, 即使衝出去也隻是為了防禦、就是以攻為守來確保尼羅河流域的安全。除了被外族入侵、控製以色列和黎巴嫩的商路, 埃及的戰爭主要就是圍繞上下埃及的分裂和統一。共約三十個王朝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埃及自己與其他地區的貿易, 如巴比倫、亞述、近日土耳其地區,主要通過近以色列、黎巴嫩地中海東側的狹長陸地帶。
其實, 埃及從公元前1000年就開始衰落了。在這之前的石器、銅器時代, 尼羅河流域不僅容易開墾, 而且氣候特別穩定。尼羅河流域降雨很少, 但每年的河水漲落比那些靠雨水的地區更穩定可靠, 所以埃及一直是鄰近它的非洲地區、中東地區、包括地中海對岸的意大利地區、希臘地區, 當那些地區雨少旱災時,災民逃難的目的地,號稱:世界的麵包籃(當然隻是當時那一大地區認識到的世界)。公元前1000年開始, 也許因為鐵器的使用, 使其他鄰近地區那些原來不容易開墾的地變得容易開墾,從此埃及一直被亞述、巴比倫、波斯等帝國壓製、入侵,接著被希臘(馬其頓)、羅馬壓製、入侵。理論上被羅馬滅國了, 因為奧古斯都入侵埃及後, 埃及再也沒有法老。在文化上, 被希臘化、羅馬化、基督教化、伊斯蘭教化, 現在的埃及可以說沒有一絲古埃及的文化宗教傳承了。
有不少特點, 很類似與古代中國。在以農業為主的古代, 中國的總麵積可以大於1000萬平方公裏, 但經濟發達、人口密集、政治文化融合的地區不會超過300平方公裏。而且, 這個中心地帶如此富饒、安逸, 漢人多數時間沒有向外擴張的意願。這個心理也與中國周邊的地理環境有關,整個北麵要麽沙漠、要麽太冷, 西邊要麽沙漠、要麽高原(雲貴、西藏),南邊不僅太熱、古時樹木密集的山使交通不便。中國東邊有很長的海岸線, 但中國現代化前一直沒有強力的航海能力, 即使是去日本、台灣。
中國即使向外軍事擴張, 也主要是以攻為守,確保中心地帶的安全。
中國也曾經為了陸地貿易通道(絲綢之路)進行軍事擴張,而絲綢之路盡管空間上不是狹長的、但實際可操作上是狹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