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了中國曆史的英國小報

 

——讀晚清民國史有感之一

 

英國的媒體具有十分悠久的曆史,早在十七世紀,英國就出現了報紙。英國五花八門的小報,各有特色。有意思的是,在十九世紀末,遠在西方的英國,居然由於一份小報的作用,間接地影響了中國的曆史。

1896年,孫中山由於起義失敗,被清政府追殺,流亡至英國。他以為遠離清朝政府,自己的人身是安全的。豈不知,清政府在國外也是有勢力的。當時清朝的駐英大使館官員,還肩負著追殺清廷逃犯的重任。他們趁孫中山大意沒有防備,居然將他劫持進了倫敦的清朝使館,並且準備將孫押送回國。

好在由於使館內部員工的幫助,消息被透露給孫的友人、英國人康德黎。康得黎先是求救於英國政府。他多次到倫敦警方和英國外交部要求英政府進行幹涉。大概那時候英國政府還沒有這方麵的主權意識,他們居然表示愛莫能助。康得黎又找了當時影響力最大的《泰晤士報》,希望他們報道此事。該報大約類似於政府的喉舌,他們為此要去請示英國外交部。而請示的結果是不予刊登孫被拘捕的消息。看來當年的英國,若是沒有那些膽大妄為的小報的話,孫先生沒準就沒救了。好在此事被一份現在已經消失的小報《環球報》得知後,報道了出來。

在《環球報》報道之後,其它倫敦各報記者才跟進采訪報道了這一事件。這才引起英國各界強烈反應。英國公眾們的民主意識看來比政府要強烈得多,輿論居然一麵倒地同情孫中山。英國政府迫於強大的社會輿論,隻好向清公使館提出交涉。孫中山因此才被釋放出清使館。

由此看來,孫中山應該慶幸,當年英國的媒體沒有全部被政府導向。不然他早就被押送回中國,成為清政府的刀下鬼。而中國的辛亥革命,更不知何時才發起,抑或無從發起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辛亥革命又不是大炮親自策劃的。大清斬了大炮也沒用。 -hkzs- 給 hkzs 發送悄悄話 hkz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5/2021 postreply 23:35:0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