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美國軍方僅次於原子彈的耗資第二大的研發項目是,青黴素的工業化量產,要趕在諾曼底登陸之前。戰後有人分析說,就憑美軍有他們沒有青黴素,德軍和日軍也會輸掉戰爭。
“一五計劃“中694個大中型建設項目,醫藥隻占4項,比重可憐到0.58%(要大炮不要黃油)。 由蘇聯和東德援建了抗生素廠、澱粉廠、藥用玻璃廠,磺胺廠。1958華北製藥廠第一批青黴素下線,帶動了國內青黴素的普及,降價到幾毛錢一支(對當時沒有公費醫療的農民來講也不便宜),結束了中國抗生素依賴進口的曆史。18年後,我看到的赤腳醫生的紅十字箱裏,仍然是三大寶:紫藥水,紅藥水,土黴素。直到1978,國家醫藥管理總局才成立(FDA成立於1938)。
中國公共衛生事業起步並不晚。提起1919人們就知道愛國學生運動,賣國北洋軍閥。沒人知道那年3月北洋政府成立了中央防疫處,中國第一個國家級的防疫機構,第一個疫苗血清的科研和生產機構。北滿防疫處的處長伍連德並不是中央防疫處的第一任處長,而是由內政部衛生司司長劉道仁兼任。中國科學防疫始於萬惡的舊社會(什麽是曆史虛無主義?)。
50年代初的東北製藥廠。五六十年代的製藥廠,有濃重的化工色彩。
1954年10月建成的中國第一個化學合成藥生產車間——非那昔汀車間:
1966年魯抗醫藥建廠時的廠大門
60年代無菌青黴素車間(現在中國把二戰神藥做成了白菜價):
1966的土黴素發酵廠房:
1989年,引進美國Merck公司重組酵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全套生產線:
1994年7月中國的第一台CT機CT-C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