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縱緯:1974,毛精心策劃的“倒周”緣何戛然而止?ZT

來源: 世事滄桑 2021-10-10 07:27:3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004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世事滄桑 ] 在 2021-10-10 07:28:2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一)毛澤東180度的大轉彎

  從1973年下半年起,毛澤東“倒周”、“代周”之意圖漸漸顯露:

  ⒈中共“十大”,王洪文被毛欽定為第3號人物,明顯具有“接班”的特征;〔注1〕
  ⒉“以鄧製周”、“以鄧代周”的計劃悄然啟動;
  ⒊11月25—12月5日,毛親自部署了名曰“幫助”實為“批鬥”周恩來的政治局會議。文革以來一直以毛代言人自居的江青,直稱這是“第十一次路線鬥爭”,指責周恩來要“迫不及待取代毛主席”。〔注2〕
  ⒋1974年驟然而起的“批林批孔”運動,更名不符實地大批所謂“現代大儒”、“宰相”和“周公”,甚至有“端著胳膊”這樣的形似、影射周恩來到了明目張膽的地步;
  ⒌江青一幹人所挑起的“黑畫展覽”〔注3〕、“蝸牛事件”、〔注4〕追查周培源文章的後台〔注5〕、批影片《中國》及“無標題音樂”等,更是射向周恩來的陣陣暗箭。

  一切似乎都準備好了,隻差一個時機、一個由頭,就可以讓周去步劉少奇、林彪的“後塵”了。然而,仿佛天降奇跡,毛澤東突然間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

  1974年10月20日,他明確表示:總理還是總理,四屆人大的籌備工作和人事安排由總理和王洪文一起管。〔注6〕毛不僅驟然中斷了已經箭在弦上的“倒周”之舉,還把“四屆人大”的主導權直接交給了周恩來。

  這出人意料轉變的背後,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內幕?

  筆者大膽推測,毛澤東突然察覺到了危險:一個潛在的危機正在迫近。如不及時製止,後果將極為嚴重!除了果斷“刹車”、安撫潛在的對手、化解尚在萌芽中的危機之外,已經別無選擇!

  那麽,毛澤東心目中原本的計劃是什麽?是什麽因素讓他對局勢做出了危機將臨的判斷?他的判斷準確嗎?事後能否得到驗證?筆者準備就以上幾個問題加以分析,闡述自己的觀點。

(二)探秘毛原本的“倒周”計劃

  近年來陸續披露的資料表明,毛周關係遠不像官方描繪地那麽親密和默契。“延安整風”、“高饒事件”、反“反冒進”……毛一直有將周“拿下”的衝動,但始終未能如願。而1973年下半年開始的這波“倒周”計劃,則有著“誌在必得”態勢——它具備了“倒劉”、“倒林”之前的幾乎所有特征:

⒈組織和人選準備:

  “倒周”不易。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極難找到能夠取代周恩來的人選。而這次,毛不動聲色地做了備用人選的準備:

  (1)破格提拔上海造反派頭子王洪文

  毛澤東曾多次說,王洪文種過田當過兵做過工,工農兵都齊了,後來又當過幹部,經曆比較全麵。〔注7〕中共“十大”前,根據毛的意見,由王洪文擔任選舉準備委員會主任,周恩來任副主任,屈居王洪文之下。

  中共“十大”,王洪文被“選”為副主席。排名一舉超越提攜他的江青、張春橋等人,以及軍隊中諸多將帥,位列毛周之後第三位。

  (2)鄧小平的複出及急劇上升

  盡管王洪文的發跡多次被譏為“坐直升飛機”,但鄧小平複出後的上升速度比王毫不遜色。

  在毛澤東看來,當時的中國政壇上隻有鄧小平有足夠的資曆、威望和能力能夠挾製或者進而取代周恩來,所擔憂的唯有鄧是否靠得住。經過幾個月觀察,特別是鄧在政治局“幫周”會議上,說出了毛想說而不便說的話之後,興奮不已。想馬上把鄧找來徹夜長談,隻是因為深更半夜找不到人,隻得作罷。〔注8〕

  隨即,毛連續三次在會上推薦鄧小平:提議他擔任政治局委員、軍委委員,參與軍委的領導工作。僅憑毛的一席話,從中央委員重返政治局,事先都沒有在形式上走走過場。

  毛此舉一石二鳥:將鄧小平“摻進”周恩來主持的國務院和葉劍英主持的軍委,同時製衡周、葉二人。

  1974年4月,毛力薦鄧小平出任赴聯合國特別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團長,更是明顯釋放出“以鄧代周”的信號。

  鄧的快速上升甚至讓江青一幹人心裏酸溜溜的——冒著“殺頭危險”搞文革,卻被鄧“摘了桃子”。其實質是毛“以鄧製周”、“以鄧代周”的戰略意圖,江青等人未能參透罷了。

⒉輿論準備

  (1)不管是對付劉少奇、林彪,毛都要先造輿論。而這次倒周也同樣如此:他暗中支持江青一幹人,突然發動所謂“批林批孔”,到處煽風點火,“放火燒荒”,大有第二次文革〔注9〕爆發之勢。《人民日報》連篇累牘的鼓噪,《解放軍報》則被勒令停刊〔注10〕達178天。

  大大小小的禦用“寫作班子”——“梁效”“羅思鼎”等一齊上陣,借古喻今批“現代大儒”,含沙射影攻擊“宰相”、“周公”。〔注11〕和當年借“中國赫魯曉夫”暗指劉少奇;用“劉少奇一類騙子”暗指陳伯達、林彪幾乎是如出一轍——隻差隨時和周恩來劃等號了。

  (2)根據毛澤東的決定,中共中央政治局1973年11·25—12·5連續召開會議,“批判周、葉的修正主義路線問題”。就連一向被周器重,同時也視周為“恩師”的喬冠華都錯以為周的政治生命即將完結,對周落井下石;外交部兩位“通天”小人物,更是對周疾言厲色,惡語相向。

  周恩來挨批期間,每日在家等候通知去參加會議……散會時,他亦“知趣”地即刻離開大會堂回家,因為有人留在那裏商量下一步對付他的辦法……往日誰見了周都會主動熱情地打招呼,如今有些人則盡力回避,即使正麵相遇也表現冷淡。〔注12〕

  經過這個會議,毛深信周已經“威信掃地”,是個“犯錯誤”的人。屆時隻需將“錯誤”升級,便可順勢拿下——正如曾經對付劉少奇的那樣。

⒊軍事準備

  1973年底的“八大軍區司令對調”令人感到詭異,事前毫不知情的司令員們被命令立即赴任。原因呢?毛用輕飄飄的一句話解釋:“在一個地方太久了,不好”。

  應該說,“913事件”後,毛對各地軍頭不信任、唯恐他們借機坐大,是“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的一個重要原因。但總感到還缺少點什麽。尤其是毛還在會上撂下了幾句莫名其妙的重話:“如果中國出修正主義,大家要注意呀!”〔注13〕這不是當年發動文革“倒劉”時一再重複的語言嗎?難道又出了新的“劉少奇”?

  他還話裏有話地說:“我還可以打一仗呢”,“一打來,就可以分清,誰是真正願意打的,誰是勾結外國人,希望自己做皇帝的。”〔注14〕

  這些話是針對司令員們的嗎?顯然不是。那又是針對誰的呢?

  筆者曾長期對此困惑不解。直到將其與“倒周”聯係在一起,才感到有了充分合理的解釋:剛上任的司令員對所轄部隊兩眼一抹黑,即使想幹預“倒周”也無能為力。

  蹊蹺的還有“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的時間——恰恰發生在政治局“幫周”會議之後,“批林批孔”之前,這絕非偶然。其奧妙值得細細品味。

⒋似曾相識的方式

  (1)先“內”後“外”的信息擴散

  當年倒劉,就是先在中央會議上迫使劉作出檢討,然後擇機將劉犯錯誤的信息擴散出去,最終形成打倒的態勢。

  這次“倒周”,又是先開政治局“幫周”會,逼迫周恩來檢討;隨後發動“批林批孔”,意在將“成果”擴散出去。不同地是,毛再也找不到當年為其賣命的造反派了,隻有江青及遲群、謝靜宜等幾個小醜跳梁。

  (2)到外地觀察動態

  1974年7月,毛澤東離開北京,先後赴武昌、長沙等地。看毛發動的曆次“路線鬥爭”,身在外地幾乎成了一個規律。高崗事件如此,劉少奇、林彪也同樣如此。而在“批林批孔”的高潮中,他再次離京,意義深遠。

  綜合上述幾點,筆者認為,毛澤東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隻消一個由頭或等待一個機會,“倒周”就要破門而出了!

(三)毛澤東突然察覺到了危險

  那麽,又是什麽讓毛突然察覺到了危險,並迅速中止“倒周”進程?

  筆者認為有兩個因素:

⒈周恩來主持的國慶招待會

  1974年9月30日晚,周恩來抱病主持國慶招待會。當麵容消瘦的周恩來出現在國慶招待會上時,人們都站了起來,使勁鼓掌,不斷地呼喊:“周總理!周總理!”全場沸騰,掌聲雷動,經久不息……周在招待會上所作簡短的祝酒詞,被熱烈的掌聲打斷十餘次之多。〔注15〕

  筆者當年看過周主持國慶招待會的新聞紀錄片:周連續做了五、六次手勢,都壓不下去那熱烈掌聲,場麵明顯超過了毛澤東——筆者當時就深感震撼!

  國慶招待會強烈的擁周場麵,讓毛澤東心中很不是滋味。苦心孤詣“經營”一年之久,馬上就要“臨門一腳”了,卻沒成想踢到了“鐵板”上!心中的懊惱可想而知。他太明白國慶招待會所透露出來的“擁周”信息了。如果罔顧黨心民意執意“倒周”,極有可能激起強烈的反彈,致使局麵失控。他已進入耄耋之年,再沒有膽略去冒如此之大的風險,他不能不暫且把“倒周”擱置起來。

  四天以後—-74年10月4日,毛澤東做出了反應,他讓張玉鳳直接通知在京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王洪文,提議由鄧小平出任國務院第一副總理。至於誰任總理,或者說周恩來怎麽安排,毛都沒有表態。

  筆者認為,此時的毛澤東,僅僅是意識到“倒周”之事還需從長計議,非但沒有決定再次由周擔任總理,甚至可以說恰恰相反,他心目中認為最急迫的還是:抓緊提升鄧小平的權柄,加快“以鄧代周”的步伐。

⒉王洪文秘密的長沙告狀

  如果說,國慶招待會上所出現的強烈擁周場麵,令毛澤東非常震撼,不得不暫且中止“倒周”計劃;那麽,王洪文的秘密長沙告狀之舉,倒是讓毛突然間警醒—-一個潛在的危機或許正在形成!

  按照官方說法:1974年10月18日,王洪文在與江青等人密謀一夜後,背著中央政治局大多數人,秘密飛到長沙毛澤東處“告狀”。王洪文稱當時的北京“大有廬山會議的味道”,周恩來“住在醫院裏,但晝夜都忙著找人談話,經常去總理那裏的有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人”。毛澤東當即批評了王洪文,要他回去後要多找周恩來和葉劍英談談……不要跟江青搞在一起。〔注16〕王洪文則當天又飛回北京。

  對這段“官方說法”,長期以來似乎無人深究。然而,事情果真這麽簡單嗎?

  筆者認為,在這貌似平和的表象背後,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那就是,正是王洪文的長沙告狀,讓毛澤東突然意識到局勢的嚴重性!

  按王的說法,北京“大有廬山會議的味道”—-說白了,廬山會議,就是林彪企圖將自己的意誌,借被煽動起來的氣勢,強加給毛的一場“未遂政變”。好在毛當時就在廬山,可以及時采取措施。

  然而這一次,他身在外地,鞭長莫及,一旦北京事發,那後果可就難以想象!

(四)毛澤東果斷出手化解危機

⒈迅速將“四屆人大”的主導權交給周恩來

  事情緊迫,來不得半點拖延。王洪文“秘密告狀”兩天後—-10月20日,毛澤東讓王海容、唐聞生向北京傳達他的意見,明確表示:總理還是總理,四屆人大的籌備工作和人事安排由總理和王洪文主持……這實際上就是把“四屆人大”的主導權交給周恩來,同時用王洪文牽製。

  應該說,毛對這樣的安排是不大情願的。“913事件”後,毛周分歧漸露:周批林“極左”;毛卻批林“極右”。〔注17〕借尼克鬆訪華,周主導中國外交走出孤立,開創出新局麵,贏得世界讚譽;毛卻一再挑刺、找茬,批周“屁話”、“投降主義”。像毛的“最高指示”:“大事不討論,小事天天送。此調不改動,勢必出修正”〔注18〕,“政治局不議政,軍委不議軍”〔注19〕等等,都是針對周恩來的。“批林批孔批周公”就更不用說了。

  這一係列事件的背後,都彰顯著毛對周的不滿。“四屆人大”遲遲不開,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毛對當時周主導的政治格局並不滿意,希圖借運動等方式削弱周的力量,改變權力格局。

  而今不得不再次啟用周,一方麵是他看到了“倒周”力不從心,實在無力再搞下去;另一方麵也是化解迫在眉睫危機的緊急舉措。

⒉對鄧小平“加官進爵”

  江青等人這次針對的是鄧小平,“風慶輪事件”是導火索。鄧原本是毛“以鄧代周”戰略中最重要的棋子,卻讓江青的胡攪蠻纏搞破了局。毛心中的惱怒自不待說,卻還得替江青去“擦屁股”。這次,毛不僅再次明確鄧為第一副總理,還指示將鄧黨內地位大幅提升,由低於張春橋(常委)的政治局委員直升為高於張的“副主席”,同時還任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黨、政、軍一把抓,在中共曆史上除毛之外,別無二人。

  這真是一個絕妙的諷刺:江青等人不僅未能將鄧的“第一副總理”攪黃,反倒使鄧“加官進爵”。很快,鄧又取代了王洪文,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真不知江青等人心頭是一番什麽滋味。

  筆者揣測,這不僅是毛應付眼下危機的必要舉措,同時也流露出對江青“不顧大局”的極度不滿。甚至暗含這對政治夫妻之間,家事、國事攪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10月20日,毛接見瑞典首相哈特林後對鄧小平說:“我不大懂北京的事,聽說要開人大,我看不用那麽急,要看總理的身體情況,看準備工作情況。”〔注20〕

  仔細琢磨“我不大懂北京的事”,是否在暗示他已經關注到了北京的異常?對鄧暗含著警告?而“聽說要開人大,我看不用那麽急”,則有點緩兵之計的意味。

⒊刻意加強了對葉劍英的籠絡

  北京如若“鬧事”,不可或缺的人物是主持軍委工作的葉劍英。僅在一年前還批葉的“修正主義”,此時毛宛若換了一副麵孔:

  例如,毛澤東讓王海蓉、唐聞生將他“總理還是我們的總理”的意見帶回北京時,特意說:“這是葉劍英的意見。我讚成照他的意見辦”〔注21〕……

  11月6日,李先念在長沙向毛澤東匯報北京的工作時說到,“小平的問題解決了,一致擁護毛主席的指示”,毛澤東卻說:我擁護葉劍英同誌的意見。〔注22〕

  明顯的籠絡後麵,又隱藏著什麽?

⒋鮮為人知江青秘密長沙行

  詭異的是,在王洪文、周恩來去了長沙之後,江青還秘密去過一次長沙。〔注23〕但官方對此無一絲披露,令人感到詫異。

  毛為什麽在召見周、王之後,又特意召江青到長沙?毛和江都談了些什麽?為什麽官方至今對此仍閉口不提?

  但江青此後不再尋釁,而是采取了比較合作的態度,筆者推測,毛很可能會告訴她前一段的風險,以及眼下暫且後退一步、將來再找機會的戰略。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毛和周都分別有自己的“戰略”:毛的戰略在周臨死前即開始實施,正如周預想的戰略也在毛死後立即實施一樣。

⒌對周的測試

  盡管“葉、周密謀”僅僅是個猜測,但毛還是不敢掉以輕心。北京“風平浪靜”之後,毛旋即令周恩來與王洪文一同飛長沙,向他匯報四屆人大的“籌備工作”。筆者推斷,其中即含有很強的對周測試性質。大凡密謀政變之人,麵臨這樣的召見,總會有“去,還是不去?”的艱難選擇:去,有可能自投羅網;不去,無疑不打自招。

  而這一次,周恩來不顧醫務人員的極力反對,忍受著巨大的病痛折磨,坦然飛赴長沙。一方麵,在毛麵前爭取更有利的人事安排,另一方麵,直麵接受毛的探測。用他自己的話說,去完成曆史賦予他的重要使命。周的長沙之行打消了不少毛的疑慮,遂有了12·26毛周二人的“徹夜長談”,並達成了“長沙共識”。盡管從事後看,毛未必是真心誠意。

(五)尾聲:危機真的存在嗎?

  人們不免要問:北京政局後來風平浪靜,再也沒有了“廬山會議的味道”——那麽,危機真的存在嗎?毛澤東的反製措施是否真有必要?

  說實話,這“八字沒有一撇”,隻不過是極少數人私下密謀、又因達不成共識而“胎死腹中”的東西,要想拿出嚴格意義上的證據,恐怕也是勉為其難。不過,我們仍然可以從事情發展的應有邏輯,從當事人行為、態度的顯著變化上加以推測。

  可以明顯感覺到不同的是:

  ⒈王洪文“長沙告狀”之後,以周恩來為目標的“批林批孔批周公”偃旗息鼓、無疾而終。

  ⒉毛澤東刻意加強了對“嫌疑對象”葉劍英、周恩來和鄧小平的籠絡,意在安撫。

  ⒊毛批準了以周、鄧、葉為首的“老派”占優勢的“四屆人大”和政府組成,讓風頭甚勁的江、張、王暫居了下風。

  ⒋毛澤東對江青除了幾次書麵批示加以告誡〔注24〕之外,還專門召到長沙耳提麵命、麵授機宜。此後,江青果然安分了很多。

  ⒌周恩來曾責怪鄧小平:“你就不能忍一忍”;葉劍英也曾通過手勢暗語告訴王震,等毛死後再動手等,都應該是這場“密謀”主要當事人思想的真實流露和寫照。

  ⒍“實在人”陳永貴下台之後曾透露,葉劍英在一次政治局會議上說過:“抓四人幫是順從民心和天意的,早在毛主席病重期間,許多人就和我商量,也和小平同誌研究,乘毛主席不在北京的時候,把江青、張春橋這些人抓起來,然後再和主席商量。我們考慮再三,覺得沒有把握。除非周總理和我們配合,我曾經試探過總理的口氣……他很厭煩和我討論江青的問題。”〔注25〕

(六)小結

  其實,毛澤東1974年確有“倒周”意圖,以“養病”為名離開京畿喧囂之地,到南方冷靜評估“倒周”的利害與得失,並非本文提出的新觀點,《晚年周恩來》早已有披露。

  筆者此文的新論點在於—-

  ⒈在1974年,北京確實存在著以葉劍英為首的軍人集團,密謀趁毛不在北京的機會抓捕張春橋和江青等人的計劃。不過,由於周恩來拒絕參與,該計劃“流產”。

  ⒉恰恰是王洪文秘密的“長沙告狀”,反而使毛對北京政局的形勢大為警覺,並果斷出手化解危機,從而結束了已經箭在弦上的“倒周”之舉。

(七)結束語

  1944年,那些謀求刺殺希特勒的“德國抵抗運動”軍人曾經疑惑:他們的努力還有沒有用處?盟軍已經成功在諾曼底登陸,東線的蘇軍也在節節勝利。即使起義成功,德國也不可避免被敵人占領。而這時,俄國戰線第二軍團參謀長特萊斯科夫將軍說:

  “必須不惜任何代價進行刺殺的嚐試。即使失敗,在首都攫取權力的嚐試也必須進行。我們必須向全世界和我們的後代證明,德國抵抗運動的成員敢於走出決定性的一步,而且不惜為此冒生命危險。同這個目標相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是無足輕重的。”〔注26〕

  正因如此,施道芬堡伯爵實施了機智過人並震驚世界的刺殺希特勒行動,僅係偶然,希特勒才躲過這一劫。結局卻很悲壯—-抵抗運動的成員幾乎被一網打盡,就連聲名卓著的隆美爾元帥也無以幸免。

  與1944年的這些德國將軍們相比,30年後的中國軍人沒有能在毛活著時走出這“決定性的一步”,似乎顯得過於懦弱;但,保住了生命,保住了實力,為最終結束極左集團統治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二戰後期德國軍人“決定性的一步”,贏得了全世界的尊崇和讚譽,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1974年的中國軍人“窩囊”了兩年,最終卻贏得了徹底的勝利。孰更勝一籌?

注釋:

〔注1〕金春明:《“文化大革命”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P353
〔注2〕王年一:《大動亂的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第一版,P471
〔注3〕高皋、嚴家其:《“文化大革命”十年史》,華夏出版社1986年12月第一版,P501
〔注4〕高皋、嚴家其:《“文化大革命”十年史》,華夏出版社1986年12月第一版,P498
〔注5〕金春明:《“文化大革命”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P353
〔注6〕王年一:《大動亂的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第一版,P509
〔注7〕金春明:《“文化大革命”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P380
〔注8〕毛毛:《我的父親鄧小平“文革”歲月》,中央文獻出版杜,P288-289
〔注9〕高皋、嚴家其:《“文化大革命”十年史》,華夏出版社1986年12月第一版,P497
〔注10〕金春明:《“文化大革命”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P370
〔注11〕王年一:《大動亂的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第一版,P494—496
〔注12〕張佐良:《周恩來保健醫生回憶錄1966-1976》,P118
〔注13〕王年一:《大動亂的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第一版,P472
〔注14〕高文謙:《晚年周恩來》,網絡版
〔注15〕高文謙:《晚年周恩來》,網絡版
〔注16〕王年一:《大動亂的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第一版,P509
〔注17〕金春明:《“文化大革命”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P354
〔注18〕王年一:《大動亂的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第一版,P469
〔注19〕金春明:《“文化大革命”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P363
〔注20〕人民網:http://book.people.com.cn/GB/69398/17837444.html
〔注21〕人民網:http://book.people.com.cn/GB/69398/17837444.html
〔注22〕中新網:http://www.chinanews.com/cul/news/2010/06-21/2353927.shtml
〔注23〕中央警衛局原副局長鄔吉成回憶錄,P164—165
〔注24〕金春明:《“文化大革命”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P376
〔注25〕《政壇秘聞錄——前中共政要訪談》,1998年5月網絡版
〔注26〕《第三帝國的興亡》,世界知識出版社1979年版,P1426

所有跟帖: 

調動軍區司令源於鄧小平的一句話,當然也可能老毛心中一直有這樣的想法。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0/2021 postreply 08:11:21

核心是葉劍英等人早想整四人幫,周恩來壓著不讓,毛感覺壓力不小,周背後有一大幫人。 -世事滄桑- 給 世事滄桑 發送悄悄話 世事滄桑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0/2021 postreply 08:50:19

毛把林彭都整死了,軍隊完全落入周派老軍頭之手,被推翻是早晚的事 -randd2000- 給 randd2000 發送悄悄話 randd2000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0/2021 postreply 09:35:08

思路很清晰。 如把周恩來死後毛的表現, 也可以反證Mao他的意圖.. -planet- 給 plane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10/2021 postreply 11:14:27

74年9月到老周死不到一年半, 也可能老毛知道了周恩來快要不行了,取消了行動靜觀其變? -iask- 給 iask 發送悄悄話 iask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0/2021 postreply 13:53:42

周得了癌症,毛不批準治療把周活活拖死比整死他手段更高明 -warara- 給 warara 發送悄悄話 warara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0/2021 postreply 14:03:57

以毛對周的了解,完全沒理由對夾緊尾巴幾十年從無二心的周下手。“倒周”更像是江王的自主行動被毛喝止了 -Timberwolf- 給 Timberwolf 發送悄悄話 Timberwolf 的博客首頁 (311 bytes) () 10/10/2021 postreply 16:55:08

也有可能毛預見他死後,他的四人幫鬥不過周,所以要先解決了? -BeagleDog- 給 BeagleDo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12/2021 postreply 14:34:01

記得後來變成了“批林,批孔,批走後門” -man008- 給 man00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10/2021 postreply 19:48:2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