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勒·霍利,是英國名將,出生於考文垂。二戰期間,年僅17歲的霍利參加了英軍,並與納粹德國進行過殊死作戰。1950年,26歲的霍利作為英軍29旅的上尉連長,加入了聯合國軍,在朝鮮與誌願軍交了手。然而在第五次戰役時,霍利卻被我們英勇的誌願軍所俘虜,並在戰俘營中渡過了兩年生涯。
然而當霍利被我軍釋放後,此人卻走上了開掛之路。他在各大戰場屢建戰功,最終於1975年升任北約北歐方麵軍總司令,並授予上將軍銜。退伍後,霍利專注於撰寫軍史。他回顧自己作為步兵以及步兵指揮官的一生,做出如下總結:
“我當了一輩子步兵,同德國步兵和中國步兵打過仗,也見識過蘇聯步兵和美國步兵打仗。德國步兵比蘇聯、美國的同行都強,但是和中國步兵比,還是差得遠”。
·1951年1月1日,轟轟烈烈的第三次戰役正式打響,數十萬誌願軍戰士越過三八線,在茫茫雪原中突然現身,對“聯合國軍”陣地發動了難以阻擋的攻勢。其中39軍攻入釜穀,並將英軍精銳29旅團團圍困。
此戰之前,英國人並沒有怎麽和誌願軍交過手,他們仗著自己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曾狂妄地聲稱自己一個旅,可以擊潰中國一個師。但在這場“新年攻勢”中,誌願軍的步兵好好地給英國人上了一課。
首先是我軍步兵的偽裝。我們在進攻開始前,一直晝伏夜出,甚至在寒冷的雪地裏匍匐了好幾個小時。正是這種出色的隱蔽技術,讓英軍29旅的官兵對即將到來的危險渾然不覺。
其次,我軍又向英國人展示了東方式的智謀。在釜穀,英軍29旅將王牌部隊——“皇家來複槍團”派駐在這裏。當天夜裏,英國人突然發現有一群人正舉著白旗,用不熟練的英語大喊:
“我們是韓國人,請不要開槍!”
由於韓國人和中國人都是黃種人,英國人既不懂中文也不懂韓文。因此摸不著頭緒的英國人接納了這群“潰兵”。誰知等這群“潰兵”剛一登上陣地,便掏出槍,對英國人進行了掃射。原來,這夥“潰兵”是我39軍116師347團的官兵偽裝的。
隨後誌願軍官兵裝上刺刀,與人高馬大的英國人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緊接著,最讓英國人緊張的衝鋒號被吹響。早已埋伏在陣地附近的誌願軍官兵,在軍號的指揮下,對英軍展開了排山倒海一般的攻勢。
從人數上來說,347團和“皇家來複槍團”人數相等,但在武器裝備上,英國人占據絕對優勢。因此在作戰中,347團損失很大。
到了白天,347團指導員發現,我軍並沒有及時占領釜穀的幾個製高點。其中,有一個製高點卡在公路上,隻要把這個製高點打下,英國人將被困在窪地內,插翅難飛。於是347團團長命令7連的官兵,必須在英國人逃亡之前,攻占這座高地。
347團7連,被稱為“鋼七連”,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屢建奇功。七連連長厲鳳堂首先率兵部隊占領了路邊的一座小學。隨後又一鼓作氣,將公路邊的小高地占領。依靠地利的優勢,七連戰士居高臨下,對敵人的卡車進行了暴風驟雨一般的打擊。
英國人見勢不妙,趕緊爬上山,試圖奪回高地。當時,困獸猶鬥的英國人集中了所有的火炮,對7連的陣地進行了猛烈轟炸。由於我軍來不及建立工事,因此隻能在彈坑中尋找隱蔽點。
在一次次的進攻中,7連的連長、指導員相繼犧牲,陣地上沒有幹部了。就在這時,作為司號員的鄭起接過了指揮棒。此時的7連,僅剩13活人。鄭起將僅剩的13人組成數個作戰小組,頑強地阻擊著敵人的攻勢。
在敵人激烈的炮火下,整個7連竟隻剩鄭起在內的3人,而子彈也打完了。麵對如同蟻群一般的英國人,鄭起吹響了最後的衝鋒號。突然出現的軍號聲,讓英國人大吃一驚,竟誤以為我軍的援兵到了,於是頭也不回地向後逃竄。
正是由於鄭起神奇的小軍號,最終等來了友軍348團的支援。大量卡車被擊毀在公路上,大批英軍舉起自己的武器,向我們勇敢的戰士投降。此戰中,英國來複槍團的一個營遭全殲,連該團的團旗——綠老虎旗也被我軍繳獲。
與此同時,29旅的另一支部隊——皇家坦克營在議政府地區,遭遇50軍34團一個營的阻擊。此戰中,我軍以肉身抗擊坦克,硬是用炸藥包擊毀了31輛英國坦克,斃傷俘690餘名英國人。
此戰中,霍利效力於29旅格羅斯特營,因此沒有遭遇我軍的打擊,僥幸逃生。但在第五次戰役時,霍利卻最終沒有逃過那一劫。
第五次戰役時,20萬誌願軍越過三八線,對“聯合國軍”陣地發動了潮水般的攻勢。4月22日,63軍各部迅速穿插,將霍利所在的29旅格羅斯特營團團圍住。
格羅斯特營,是英軍唯一綴著雙帽徽的部隊。這支部隊曾在150年前遠征埃及,擊敗了戰無不勝的拿破侖。但是這一次,格羅斯特營碰上了比拿破侖更難纏的對手。
此戰中,格羅斯特營被圍困於一個高地上,孤立無援。範弗利特曾試圖派遣一個菲律賓營營救該營,卻遭到了我軍的迎頭痛擊。最終增援部隊被阻擋在距離格羅斯特營2公裏的位置。
此時,我軍對格羅斯特營的總攻也開始了。英國人為了活命,拚命地挖掘工事,希望用深壕抵禦我軍的炮火。然而我軍迫擊炮手技高一籌,他們趁著夜色貼近敵方營地。一旦聽到敵人挖掘的聲音,便用迫擊炮進行奇襲。
不久後,29旅主力被迫丟下格羅斯特營,準備向後方撤退。營長卡恩急電總部,希望得到炮火支援。然而卻遭到了美國人的斷然拒絕。無奈之下,格羅斯特營隻好化整為零,“分散突圍”,說白了就是各自逃命。至於傷員,卡恩將他們留給了誌願軍,因為他們知道中國人不殺俘虜。
雖然英國人盡量化整為零,但最終還是撲在了我軍布置的天羅地網上。根據英國戰史記載,英國軍人投降時,一群身穿黃褐色軍服的亞洲人大笑著與他們握手。一時間,英國人還以為自己遇到了友軍韓國人。然而實際上,他們確實是中國人民誌願軍。同時英國戰史還記載,中國人給俘虜煙抽,甚至還脫下軍大衣,讓俘虜墊在身下睡覺。
至於法勒·霍利上尉,則被誌願軍追得走投無路,最終命令所有士兵手下人放下武器,向誌願軍投降。後來,霍利在自己的著作中寫道:
“我們已經竭盡全力完成了我們的任務,我們做到了。我們的仗打完了。”
此戰中,格羅斯特營有59人被打死,526人被俘(其中180人負傷)。整個29旅,在63軍的衝擊下傷亡了1310人,3個步兵營中有兩位營長陣亡,損失不可謂不大。
到了晚年,戎馬一生的霍利回顧自己的一生,表示在自己所有交手的步兵中,就數中國步兵最強。因為他們能在缺衣少食、武器低劣的情況下,與裝備占據絕對優勢的“聯合國軍”纏鬥整整三年。霍利認為,中國軍隊雖然以人數取勝,但並非使用“人海戰術”,而是運用了高超的戰術手段,他們的隱蔽能力以及進攻的突然性,是其他軍隊所無法比擬的。因此霍利才會認為,即使是二戰中的德軍,也絕不是誌願軍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