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ew.qq.com/omn/20210109/20210109A08QWJ00.html
選自1950年12月22日東北軍區後勤部政治處主任張平凱做出的《東線後勤工作的檢討與意見》
"3、 經過一周時間,二十軍大部分單位結束戰鬥後,發現凍傷了百分之八十。約百分之十五已經凍得手腳發黑,內部開始腐爛;百分之二十手腳開始發紫,隻能勉強行動;約百分之三十正在發紅腫(比較容易治療);能繼續負擔任務(小的凍傷)的人不超過百分之二十。
4、 廿六和廿七兩軍大部分隊伍,一方麵是他們很快進入到分水嶺以南,氣候稍微好些,另一方麵是他們的大衣、棉皮鞋大部都穿上,並且帶了炒麵,凍傷情況就沒有二十軍那樣嚴重。"
盡管如此,上麵表格中,26,27兩軍凍傷人數也隻是比20軍略少一些。
“在東線長津湖地區的戰鬥中,誌願軍第9兵團付出了非常慘重的傷亡代價。根據1951年3月的統計報告,整個第9兵團在二次戰役中:
"凍傷減員總計28954人,其中直接凍死1000餘人,凍傷嚴重不治3000餘人。凍傷減員達兵團總員額的32.1%,其中嚴重凍傷達22%之多。"
注意,這裏統計的隻是住院治療的部分,還不包含症狀較輕留隊治療的。
按官方數字,九兵團凍傷比例大概是30%,跟美陸一師比例相當,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因為九兵團防寒和食物供應遠遠不如美軍,更缺乏車輛和帳篷之類避寒條件,凍傷比例應該遠遠大於陸一師。大家可以想象,野戰部隊,在這麽短的時間,這麽大的凍傷人數,部隊分散作戰,能有及時撤下來住院條件的是少部分,大部分凍傷傷員即使凍傷嚴重,也不能夠進入醫院治療。這些是不包括在上麵那三萬人數字裏的。所以,三個軍,每個軍配屬的醫療人員是有限的,每師野戰醫院加各團衛生隊在部隊運動中能提供住院的更是有限的。除非撤回國內。在整個誌願軍被炸得隻剩幾十輛汽車的情況下基本隻能當地治療。這些人大部分是手腳凍傷,影響作戰能力。
我的推測,如果按美軍凍傷的標準,第九兵團凍傷的比例應該至少是50%,條件比較差的20軍可能達到70%。加上美軍轟炸造成的供給困難,該兵團的作戰能力到戰役結束可能損失了2/3以上。(這裏麵大部分人員的作戰力損失都是可以恢複的)。這就是美陸一師可以基本完整編製撤出戰鬥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