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想複國,究竟把建國的地方選在哪裏?猶太人當時是很費了一番心思的。當時國際社會給猶太人的建議主要是這幾個地方:一是南美,二是中國東北,三是西奈半島,四是東非的烏幹達。除此之外,就是巴勒斯坦。
這幾個地方,說起來最適合的,似乎應該是東非的烏幹達。
南美那個地方實在太偏僻了,很難發展起來。地球上最富裕最發達的國家,主要都聚集在北半球,南半球很少有發達國家。主要的原因就是南半球很封閉,遠離發達地區。而且,氣候上和北半球的剛好相反。所以,如果在這個地方建國,顯然不太容易融入北半球的經濟發展序列之中。
西奈半島實在是太荒涼,到處都是沙漠。根據專家考證,如果要把西奈半島建立好,別的不說,光是所需要的水源,至少就得有五個尼羅河那樣的水量。所以,這裏顯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中國東北地區,隻是生活在沙俄的猶太人的一些想法,沒有獲得全世界猶太人的認可。而且,日本人也絕對不會讓猶太人在這裏獨立建國。日本人看中的,隻是猶太人的錢。他們想要的,是把猶太人變成他們的傀儡。
相對來說,非洲的烏幹達地區還要好一點。雖然非常熱,但是土地比較肥沃。因此,說起來這裏更適合建國。
但是,最終猶太人並沒有選擇烏幹達,而是選擇了巴勒斯坦。那麽,猶太人為什麽選擇比較貧瘠的巴勒斯坦,而放棄了相對來說土地比較肥沃的烏幹達地區呢?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猶太人選擇一個地方作為他們的建國地,根本就沒怎麽考慮錢的問題。猶太人在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錢,所以隻要猶太人都回到他們選定的地方建國,那裏就一定會被建立成一個非常富裕的國家。
對於有錢的猶太人來說,他們的生意他們的產業,都在西方那些發達國家。讓他們丟掉產業或者撤資到一個一窮二白的地方去建國去打拚,沒有充足的理由是無法說服他們的。
而且就算那些精英猶太人們願意去他們選定的國家,也不可能就把那個地方建設起來。任何工業要發展,都是需要勞動力的。資本家們有錢可以投資,但是沒人幹活,也幹不成事情。他們不可能雇請阿拉伯人來幹事,那樣的話,他們就不可能建一個完全由猶太人組成的以色列國家了。所以還得要其他沒錢的作為勞動力的猶太人。那麽,又如何說服這些猶太人也去一個一窮二白的地方生活呢?
所以,猶太人要複國,必須要有非常充足的理由。必須要有能夠把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號召起來,讓他們願意去的理由。
什麽樣的理由,可以讓猶太人願意聚集到某一個地方去建國呢?顯然,隻有巴勒斯坦這個地方,才可以產生這樣的理由。因為巴勒斯坦是猶太人曾經生活過的一個地方,兩千多年前,猶太人的祖先是在那裏產生的,猶太人信奉的猶太教是從那裏發源的,耶路撒冷是猶太人的聖地。更重要的是,猶太人後來還多次在那裏建過國,在那裏成功過。所以,在巴勒斯坦建國,既有“理論根據”,又有“實踐經驗”,肯定就是最好的地方。
當然了,其實就算有這個共同的價值和信仰,也並不能夠把猶太人全部聚集起來。如果沒有二戰時期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這樣殘忍的事件發生,猶太人也沒有那麽強烈地想要聚集到某一個地方建國。隻有當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的時候,才讓猶太人明白,他們必須要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才不會被人隨意欺負。
除了這一點外,選擇巴基斯坦這個地方建國,還在於這裏有阿拉伯人的反抗。
阿拉伯人不願意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所以他們才會強烈反抗。他們的強烈反抗,也堅定了猶太人的決心,讓他們知道,所有的猶太人都必須都到那個地方去聚集起來,才能夠抵擋住阿拉伯人的威脅。
可以說,納粹屠殺猶太人,讓猶太人看到了一個危機;阿拉伯人的打擊和驅逐,又讓猶太人看到了另一個危機。雙重的危機,反而增強了猶太人的向心力,激發了他們的鬥誌,讓他們更堅定了在巴勒斯坦建國的決心。
當然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國際的幫助
國際的幫助,包括英國人的幫助和美國人的幫助。
雖然猶太複國主義,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盛行,選擇在巴勒斯坦,一直就是一個重要選項。但一戰之前,巴勒斯坦屬於奧斯曼土耳其。一戰之後,奧斯曼土耳其解體,巴勒斯坦那個地方,又被英國管理。當時英國對於猶太人建國是很支持的,1917年11月,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代表政府發表《貝爾福宣言》,這是猶太人能夠在巴勒斯坦建成國家的重要保證。英國人為什麽支持猶太人複國?顯然是為了進一步削弱土耳其,打擊德國在那裏的滲透,增強自己的實力。
除此以外,美國在二戰之後對猶太人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那時候,美國急於稱霸世界,把自己的勢力範圍擴大到中東地區。因此,他們必須在中東地區布下一個重要棋子,以色列就是他們最重要的棋子。
英國和美國,是那時世界上兩個最強大的帝國。有他們的支持,以及在國際上的帶動作用。再加上猶太人自身的需要,所以,最終猶太人才在巴勒斯坦建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