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回首壇朋友發的一組1978年代照片中的一張,一早起來看到,眼眶居然有點潮濕,淚腺功能隨著年齡成正比了。
如果這位女青工去掉長辮換成男青年,我當年就是這樣的,工作服顏色一樣,也戴著眼鏡。想起三年的車工經曆,真是感慨萬千,心酸往事不少,幸福回憶卻始終充滿心中。我後來的工作,許多技巧得益於當年的工作經曆,至少在大學上“機械製圖”課時,我的零件立體感有堅實的基礎,畫法幾何更是如魚得水。一些同學平麵幾何基本功好,解析幾何也了得,但畫法幾何就困難不少。
來美國後,有一段時間工作和製定安全生產規範有關,看了這張照片,突然感到自己當年是多麽幸運!如果是現在,這位青工(也就是我)就會被要求整理環境,然後把有關人員叫來,做一下改進。今天還渾身不少一個零件活著,感謝當年的師父和工友。
1, 工人必須戴長舌工作帽,辮子要盤在帽子裏。
2,機床右邊的傳動皮帶必須用鐵罩遮擋,這是最危險的,我們當年都是不允許皮帶裸露的。
3,她身後的機床估計是已報廢,所以放了一輛自行車。當年自行車很寶貴,停在外麵不放心,但也不能停在機床旁。當年休息時間,經常有人在工作場所擦洗,維修自行車。
4,主軸齒輪箱上麵可以放東西,但要有一個盤子,小東西不會因震動滑下,碰到飛速旋轉的主軸非常危險。
5,牆上的保險絲板,應該有東西蓋住,防灰,防止不當觸摸造成事故。
囉囉嗦嗦,職業習慣了。看這車間建築結構,應該是比較正規的,鋼窗玻璃都完好,照明也相當不錯,牆壁地麵都整潔。我當年的車間,當然很氣派,一溜20多台大小不一的車床,但牆上寫滿了“大幹快上”的標語,地上堆滿了零件。一點不同,一般每台車床邊,至少有一個類似家裏五鬥櫥的工具櫃,裏麵放一些自己做的特殊夾具,常用量具等,櫃子的頂部一般是放圖紙和工藝單的。最近網友佩尼回憶她當年搞數控機床加工往事,就談到加工複雜零件,製定加工工藝的重要性,有時工藝單比圖紙更重要。當年廠裏有一位No.1的技師,他的加工流程工藝單,幾乎沒有人敢改動。改動的後果就是後續工作無法順利進行,或是廢品率大增。
回憶青春應該是回首壇的主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