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裏斯·邁斯納 : 旁觀毛澤東時代的巨大經濟成就
作者:耶魯大學曆史係教授 莫裏斯·邁斯納
新中國成立後的30年,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然而毛澤東逝世以後,中國掀起了一股否定毛澤東時代的潮流。“計劃經濟效率低下,毛時代經濟發展緩慢”的論調似乎已成主流,一些人甚至汙蔑毛澤東時代的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然而事實是這樣的嗎?讓我們用事實與數據還曆史以真相。
下文節選自耶魯大學曆史係教授莫裏斯.邁斯納所著《鄧小平時代:1978-1994,對中國社會主義命運的考察》一書第八章“毛澤東時代的經濟遺產以及毛澤東身後改革家們”。
其實毛澤東的那個時代遠非是現在普遍傳聞中所謂的經濟停滯時代,而是世界曆史上最偉大的現代化時代之一,與德國、日本和俄國等幾個現代工業舞台上主要後起之秀的工業化過程中最劇烈時期相比毫不遜色。對於毛澤東時代取得的物質成就閉口不談,也許是對早些年從北京傳播出的言過其實(而且經常賦予虛假成分)的宣傳的一種自然反應,然而這些宣傳卻常常被外國的評論家們所重複,許多外國人一度曾熱切地相信,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取得了最大的經濟成就,現在卻傾向於對它作出最糟的評價,似乎以此來彌補他們早先的輕信。這種傾向與現時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政治方向是一致的,目前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方國家,人們都普遍對市場的魔力讚不絕口,而對中央規劃的效能持很大的懷疑態度。
當前的中國領導人更關注於他們迫在眉睫的經濟問題和成就,而不是過去毛澤東時代的成就,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而西方學者們未能提出一個更全麵些的總的設計,這一點就有些不好理解了。他們的遺漏促成了一種普遍的印象,即:毛澤東的時代是一個經濟停滯的時代。現在慣常的說法是把毛澤東描繪成一個在貧困的條件下徒勞地尋找一個社會主義精神烏托邦,使發展服從於意識形態純潔之需要的人。
然而,如果不去正確地評價毛澤東時代把中國從世界上最落後的農業國家之一變成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為止世界第六大工業強國的過程中取得的驚人成就,就不可能理解毛澤東時代遺留給鄧小平時代的經濟問題。實際上,毛澤東發展策略的主要問題和不足中的大部分都是高速工業化的副產品,如果不正確評價這個基本的經濟事實,就無法理解在毛澤東之後時期占支配地位的改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史以一個小小的工業生產基地為發端,這個工業生產基地甚至比比利時的還要小一些,當時,中國工業的人均產量不及比利時的工業產量的1/15。然而,是在物質資源最貧乏的基礎上,在充滿敵意的國際環境中和極少外援的情況下,中國在1/4世紀的時間內把自己變成了一個主要的工業大國。
在毛澤東當政期間,全國工業總產值增長了30多倍(如果從1952年算起則增長了12倍),其中重工業總產值增長了90倍(1949年以前中國重工業特別匱乏)。從1952年(當時工業生產恢複到了戰前最高水平)到毛澤東時代結束為止,盡管“大躍進”造成了工業生產的混亂,工業產量仍在以平均每年11.2%的速度增長。1953年至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增長的百分比最大,當時工業增長率達平均每年18%,把中國的工業生產力翻了一番還不止。其後一些年裏增長的速度盡管不穩定,但仍然很快。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盡管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但工業生產仍繼續在以平均每年超過10%的速度增長。
在這個令人驚異的高速工業化過程中有幾個關鍵部門的數據或許值得一提。從1952年至毛澤東時代結束期間,鋼鐵產量從140萬噸增長到了3180萬噸,煤炭產量從6600萬噸增長到了61700萬噸,水泥產量從300萬噸增長到了6500萬噸,木材產量從1100萬噸增長到了5100萬噸,電力從70萬千瓦/小時增長到了2560萬千瓦/小時,原油產量從根本的空白變成了10400萬噸,化肥產量從3.9萬噸上升到了869.3萬噸。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中國還在生產大量的噴氣式飛機、重型拖拉機、鐵路機車和現代海船。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成了一個主要的核強國,完成了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1964年中國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1967年生產了第一枚氫彈,1970年把一顆衛星發射進了軌道。
當然,工業化極大地改變了中國勞動力以及社會結構的構成。盡管大多數的中國人民依然是緊緊依附於土地的農民,到20世紀70年代為止,城市無產階級的人數卻已從1952年的300萬上升到了1800萬。此外,毛澤東的農村工業化運動把2800萬農民(當時農村總勞動力約達三億)變成了農村工廠的工人,盡管許多工廠的工作技術水平簡單而原始。 無論人們將毛澤東時代另作何種評價,正是這個中國現代工業革命時期為中國現代經濟發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礎,使中國從一個完全的農業國家變成了一個以工業為主的國家。1952年,工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0%,農業產值占64%;而到1975年,這個比率顛倒過來了,工業占國家經濟生產的72%,農業則僅占28%了。
這些經濟成就是中國人民自己通過勞動取得的,在那個時代,毛澤東思想仍能夠給人一種使命感和目的感。除了20世紀50年代蘇聯極其有限的援助之外,中國沒有接受過任何外援。敵對的國際環境(在美國對中國革命的敵意之上又加上蘇聯對毛主義的敵意),與毛澤東“自力更生”的思想原則,起到了雙重強烈的作用,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到20世紀70年代末以前實際上一直處於經濟自給自足的狀況。毛澤東的自力更生的國家政策造成了經濟上額外的不利與艱苦,但是它也使中國可以自豪地說:在毛澤東時代結束之際,中國實際上是以擁有一個既無外債亦無國內通貨膨脹的經濟,而在世界發展中國家絕無僅有。
在毛澤東身後的時代裏,對毛澤東時代的曆史記錄的汙點和罪過吹毛求疵,而緘口不提當時的成就已然成了一種風尚。常恐提及後者便會被視為對前者的辯護。然而,對一個基本事實的承認,即毛澤東時代在促進中國現代工業改造,而且是在極為不利的國際國內條件下做的過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並不就等於是為曆史作非分的辯護。如果沒有毛澤東時代發生的工業革命,與80年代一同出名的經濟改革家們將找不到他們要改革的對象。
盡管毛澤東思想強調農業,稱頌農民的創造性,但在毛澤東的時代農業發展卻遠非如工業成就那麽可觀。1957年以後,食品生產僅與人口增長同步,當時人口以平均每年2%的速度增長,使得毛澤東時代,中國人口幾乎翻了一番。1975年人均糧食總產量幾乎與1957年農業集體化之初時一樣。在毛澤東時代的20年裏,農村生活水平實際上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每年平均增長不到1%,而且是在一個低得可憐的基礎之上增長的。1952年至1975年間,在工業生產總值增長十倍的同時,農業生產僅僅增長了兩倍,甚至那也是通過大量地擴大農村勞動力規模而取得的。此外,盡管毛澤東不斷提倡縮小城鄉差別,城市和農村的收入差異還是加大了。
然而,毛澤東時代的中國農業也絕非如今被描繪的那樣慘不可言。維克多?李皮特曾指出,毛澤東時代中國農業的發展大大快於1868後至1912年日本明治年間備受稱讚的成功的近代工業化時期。從1952年至70年代中期,中國農業淨產量增長為平均每年2.5%,而1868年至1912年間日本工業化最強階段的數字也隻有1.7%。正如馬克塞爾頓曾指出的:“1977年中國人均占有耕地比印度少14%,而人均糧食生產卻比印度高30%到40%,而且是把糧食以公平得多的方式分配到了比印度多出50%的人口手中。”
經濟統計資料並非告訴我們全部事情。經常有人指出,對於收入與消費的常規性測度並不能充分表明實際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還必須考慮到教育、保健、衛生以及老人與貧困者的福利措施等這樣一些基本的而必要的方麵的公共消費,但是這些東西是難以用標準的經濟測度來數量化的。在所有這些領域,毛澤東時代都取得了偉大的社會進步,在大多數關鍵性的社會和人口統計指標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僅比印度、巴基斯坦等其他低收入國家強,而且比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五倍於中國的“中等收入”國家要強。在毛澤東時代,中國人由大 部分人口是文盲的狀況變成了大部分人識字。在農村差不多普及了小學教育,在城市幾乎普及了中等教育,而且在城鄉皆開創了成人教育和在職教育規劃。基本的社會保護措施得到了貫徹,如禁止童工,還有農村最低限度的福利方案等,後者中最著名的是對最窮困者們的食品、物、住房、醫療以及喪葬費用的“五保”。國營企業的城市工人們享有工作保障以及國家撥款的福利待遇。毛澤東時代結束之際,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能夠聲稱,它擁有一個雖剛起步但相當全麵的醫療保健體係,這使得它在所有發展中國家都獨一無二。醫療保健以及營養和衛生的改善,共同造成了中國人壽命的極大增長,從1949年以前的平均35歲到了70年代中期的66歲。
美國耶魯大學曆史係教授莫裏斯對毛澤東時代的評估
所有跟帖:
• 反毛改風格了?怎麽這麽酸呢:) -puyh- ♂ (0 bytes) () 06/29/2021 postreply 00:00:57
• 精神上受到刺激之後的病理反應…… -方家胡同- ♂ (0 bytes) () 06/29/2021 postreply 05:19:51
• 出口轉內銷,應該有個出處。不然會說你造假,這種事也不是第一次了,炒冷飯的見到多了。 -一唯- ♂ (0 bytes) () 06/29/2021 postreply 04:03:49
• 既然是老古董人物了,何必借洋人之口來壯聲勢?你不知道老毛是最反對崇洋媚外的?你是高級黑嘛? -回首前塵- ♂ (0 bytes) () 06/29/2021 postreply 06:09:50
• 耶魯根本沒有叫這個名字的教授。編得實在太糙,對不起那 50 分。發回重編。 -johniewalker- ♂ (0 bytes) () 06/29/2021 postreply 12:14:57
• 那時候編紅衛兵小報時,外國海員翹大拇指的故事隨便編。 -chufang- ♀ (0 bytes) () 06/29/2021 postreply 12:36:47
• Maurice Meisner 是美國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曆史學者。任教麥的遜威斯康辛大學 (U of Wisconsin-Madi -akc- ♂ (0 bytes) () 06/29/2021 postreply 12:59:57
• 耶魯中國曆史學者是史班遷 Jonathan Spence. -akc- ♂ (0 bytes) () 06/29/2021 postreply 13:23:20
• 確有其人,確有其書,內容是否來自原書不知,但不是“耶魯大學”教授,而是 -畢凡- ♂ (2349 bytes) () 06/29/2021 postreply 15:15:58
• 實事求是地展現了毛主席的二十七年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成就。該文來自於《毛澤東的中國及其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一書。 -Paenia1- ♀ (1222 bytes) () 06/29/2021 postreply 20:00:30
• 《巨人的背影》一書也非常好地講述了毛澤東時代的偉大經濟成就。德國、日本和俄國等幾個現代工業舞台上主要後起之秀都是實行的計劃經濟取 -Paenia1- ♀ (149 bytes) () 06/29/2021 postreply 20: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