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十一月一聲汽笛劃破長空一列滿載6.26醫務人員 和家屬的列車緩緩地從北京永定門火車站駛出。從此失去了北京的戶籍的他們扶老攜幼一路向西,他們的人生故事從那一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從那一刻為貧困的大西北貢獻了自己的人生。他們其中的一百多名北京醫學院的教授,講師,醫生,護士,還有我的父母落戶在了甘肅平涼的深山裏,靠自己的雙手在荒山腳下建起了一座人稱小北醫的醫院,給貧窮的山裏人帶去了最現代的醫療。他們中間有月薪四百多人民幣一級教授,有愛新覺羅溥儀的大侄子,還有很多青年才俊。 文革後除少數人留在了當地,大部分人最終又回到的北京或其它城市。他們的子女遍布全國和世界各地。時光流逝50多年過去了,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作古。那座醫院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然而有一座水泥橋鏈接醫院和公路,它是醫院的隨隊家屬範景宗工程師設計的,五十多年過去了它經曆了風風雨雨還依然靜靜地橫跨在河道上,橋兩側鐫刻的“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的匾額還依稀可見,似乎在向到訪的人們講述著當年發生在這裏的六二六故事。為了紀念這位過世的可敬工程師,我們把那座橋叫做 景宗橋。再一次來到橋上時已經是2015年了,那兒靜極了,輕輕的我跪坐在橋上,默默地我為那些過世的曾經和我朝夕相處過長輩們,還有我的父親母親祈禱。
我是六二六人的後代
所有跟帖:
•
我媽下鄉巡回醫療兩次,每次一年。我爸也在鄉下。留下兩個未成年的娃在城裏獨自生活。我們小也明白送醫下鄉的意義。但農村缺醫少藥的
-十具-
♂
(240 bytes)
()
06/25/2021 postreply
20:00:04
•
說完全沒投入也不完全。
-ayamedai-
♂
(405 bytes)
()
06/25/2021 postreply
20:25:45
•
大家可以看看下圖,毛時代醫療衛生的投入近乎零。1985年後呈指數上升,從占GDP的4%升到今天的6%。捧毛貶鄧的簡直不講道理。
-十具-
♂
(256 bytes)
()
06/25/2021 postreply
20:39:30
•
毛時代不是用GDP來衡量的。毛時代免費醫療,鄧時代,老百姓自己掏錢看病,以至於很多老百姓看不起病。
-Paenia1-
♀
(119 bytes)
()
06/25/2021 postreply
22:27:49
•
誰說的,毛時代農民看病要自己花錢的,除非是找赤腳醫生看,或者碰上巡回醫療隊。
-欲千北-
♂
(0 bytes)
()
06/25/2021 postreply
22:57:08
•
那點錢就是象征性的,交不起也可以看病。鄧上台後,沒錢就不會給你治。
-Paenia1-
♀
(0 bytes)
()
06/25/2021 postreply
23:01:21
•
不要隻憑想象,你在毛時代的農村生活過嗎?農民有了病,除了赤腳醫生和巡回醫療隊,到醫院看病要付錢的,沒錢就看不了病。
-欲千北-
♂
(593 bytes)
()
06/26/2021 postreply
00:04:21
•
別把自己想的當真事毛時代看病分等級高幹有專家看,知識分子有大醫院看,工人市民在地區醫院看,農民看病找赤腳醫生,先把看看自己是誰
-聶耳-
♂
(107 bytes)
()
06/26/2021 postreply
00:40:22
•
赤腳醫生根本沒有行醫資格。這要是在國外是違法行為。政府應受起訴
-聶耳-
♂
(0 bytes)
()
06/26/2021 postreply
00:54:01
•
毛時代農民沒錢治病死在醫院門口的事常發生,我親眼看見的。沒錢拍X光片,就直接免了,醫生診斷就靠不必要的猜。當時醫用
-十具-
♂
(385 bytes)
()
06/26/2021 postreply
03:36:26
•
他們隻是因為別的事要對鄧小平泄點憤
-立竿見影-1-
♂
(0 bytes)
()
06/25/2021 postreply
22:28:16
•
我看到聽到的和你講的很相似, 除了把這些人趕到鄉下去以外, 政府未曾有任何實質性投入
-立竿見影-1-
♂
(240 bytes)
()
06/25/2021 postreply
20:34:45
•
搞形式主義,公社衛生院也設住院部,好數床位。結果連床單被褥都沒有,要農民患者自己帶。
-十具-
♂
(0 bytes)
()
06/25/2021 postreply
20:50:53
•
是啊!
-ayamedai-
♂
(470 bytes)
()
06/25/2021 postreply
21:02:30
•
世界銀行和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中國“到70年代末期,醫療保險幾乎覆蓋了所有的城市人口和85%農村人口,這是低收入國家舉世無雙的
-Paenia1-
♀
(795 bytes)
()
06/25/2021 postreply
22:32:54
•
這裏是向窮國推薦中國民間集資的合作醫療。政府不投入,農民自己湊錢,能提供的醫療服務水平是極低的,聊勝於無。
-十具-
♂
(0 bytes)
()
06/26/2021 postreply
03: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