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時很多讀者提出,有的,有戰鬥的,甚至還有人說了細節,還有人告訴, 誌願軍27軍80師240團3營7連連長薑慶雲參加了攻打水門橋的戰鬥。隻要能查找到錯誤的源頭,是很有興趣的。所以順著這些讀者訴說的線索,很容易就把錯誤源頭找到了。開始的時候發現錯誤源頭來自於共青團中央發布的一篇文章,作者:進擊的熊爸爸。ark.com
*****
摘錄他寫的內容:“12月4日夜,中國士兵把自己埋藏在風雪和黑夜裏,他們巧妙地躲過探照燈、照明彈和更多的警衛,悄無聲息地把更多的炸藥安裝在了被嚴密守衛的水門橋上。在成功爆炸後撤離的同時,還不忘破壞了周圍可用的木料。”“而且聯軍已經意識到了他們前麵所犯的錯誤——超過一個坦克營近40輛坦克在橋兩側排開布防,此外還有大量的輕重火力由內向外把橋死死圍住。聯軍以如此超豪華的火力配置來展示自己不惜一切代價保護這座橋的態度。”“能夠壓倒這態度的,也許隻有中國軍人們“以命相搏”的決心了。小代價的偷襲已無可能,慘重代價的強攻不可避免。緊接著6日的夜晚,在幾乎沒有任何重火力的掩護下,數以百計的中國士兵踩著厚厚的積雪,反穿棉襖、身負炸藥,由多個方向再一次向水門橋攻擊前進。” *****
*****
“今天,已經很難找到描述這場戰鬥過程的文字,我們不知道在那麽強大的防禦火力麵前,這些勇敢年輕的士兵們付出了怎樣的代價,但我知道他們心中懷著怎樣一種爭取勝利的信心,一往無前、無所畏懼。於是,在那一個曳光彈交織、寒風呼嘯不斷的夜晚,水門橋再次被炸斷,毅然決然的中國軍人甚至連原橋的根本的基座都炸得幹幹淨淨。據說,中國軍隊的一位副師長親自到附近慎重仔細地確定了戰果。他再三從望遠鏡裏確定了已經光禿禿的橋基和兩側高聳的懸崖,然後才進行匯報:水門橋已經被徹底炸毀,聯軍已無路可撤——除非他們的上帝來幫忙。”這裏就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既然作者說:“今天,已經很難找到描述這場戰鬥過程的文字。”那作者是怎麽知道“數以百計的中國士兵踩著厚厚的積雪,反穿棉襖、身負炸藥,由多個方向再一次向水門橋攻擊前進”的呢?我們再來看讀者提出的第二點,27軍的連長薑慶雲參加了三炸水門橋的戰鬥。我就不摘錄文章了,直接截個圖吧,看下方圖片。 *****
*****
可是27軍的部隊是絕對不可能穿越,出現在水門橋的。這些文章說的有鼻子有眼的,到底怎麽回事?得找出這些文章所說內容的原始出處才能知道怎麽回事。然後我又找到了《石家莊日報社》的官方賬號“燕晚新聞”發布的文章,見下圖。 *****
*****
隻要是對抗美援朝戰爭稍有了解的讀者,就能看出“燕晚新聞”這篇文章裏的錯誤。
*****
又找到了線索。原來原始出處是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播放的著名紀錄片《冰血長津湖》。這部紀錄片是2011年6月播放的,至今整整10年了。看了這部著名紀錄片,美軍40輛坦克守衛,27軍80師240團3營7連攻擊炸橋的出處就都出來了。 *****
*****
或者準確地說,錯誤源頭終於找到了。40輛坦克是172團6連指導員徐邦禮說的,第三次炸橋與美軍發生激戰是240團7連連長薑慶雲說的。 *****
*****
肯定有人會說,這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采訪的是誌願軍老兵,在中央電視台播放的紀錄片。你憑什麽說是錯誤源頭?你想說誌願軍老兵撒謊嗎?那麽就來跟大家說說水門橋這個故事在中國發酵的來龍去脈。 *****
一、誌願軍根本就沒有記載這座橋 *****
*****
最原始的檔案《20軍長津湖陣中日記》、《20軍鹹鏡南道戰役初步總結》,沒有。 *****
*****
第二原始的檔案資料——《中國人民誌願軍第二十軍抗美援朝戰爭戰史》,沒有。 *****
*****
其餘已經不那麽原始的資料《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集團軍軍史》,《百旅之傑——20軍史話》,都沒有。 *****
*****
包括軍事科學院版本的《抗美援朝戰爭戰史》,也沒有,見上圖。軍科版本隻說“誌願軍炸毀公路橋梁”,沒有說“水門橋”。為什麽以上資料裏都沒有“水門橋”呢?因為我軍記載裏,從來沒有這三個字。“水門橋”這三個字是後來翻譯了外國的書籍,一開始是日本、韓國、後來是美國,才引進的“名詞”。所以在之後的紀實文學中,就開始出現“水門橋”這三個字了。聰明點的讀者已經明白怎麽回事了,誌願軍第9兵團的官兵根本沒有“水門橋”這一概念,這個名詞他們沒聽說過,除非是後來致力於研究這段曆史的老兵。那麽是不是老兵撒謊了?肯定不是。我以前就說過這些前輩年事已高,記憶不清了。看“燕晚新聞”采訪的那篇文章就知道,記憶出現了很多差錯。2020年時,一群網絡流氓圍攻謾罵誌願軍老兵尹吉先,其實就是老兵回憶出現了差錯,然後被“雙石”為首的這群流氓謾罵為“騙子”。縱觀無數對誌願軍老兵的采訪,老兵敘述中出現錯誤的數不勝數,難道都罵他們是騙子?90歲,100歲的老人了,哪裏有那麽清晰的記憶,記錯了,太正常了。但是《冰血長津湖》的拍攝,對薑慶雲的采訪未必是老兵記錯了。因為我說了誌願軍根本沒有水門橋的概念,這很可能是在編導的引導下,把薑慶雲回憶的另外的戰鬥,“安裝”在水門橋。 *****
*****
證據麽,直接上圖——27軍鹹鏡南道追擊戰經過圖。80師為27軍第二梯隊,經新德裏、倉裏,向鹹興、地鏡攻擊前進,不經過黃草嶺,遠著呢,沒法穿越。所以,我們可知,編導可能誤導了老人,把別的戰鬥張冠李戴了。
*****
172團是黃草嶺戰鬥的親曆者,打了蕩氣回腸的一仗,要是我拍《長津湖》,我很可能選這一仗。那172團6連指導員徐邦禮說的“美軍40輛坦克”是怎麽回事? *****
二、從《長津湖陣中日記》查40輛坦克的來源 *****
*****
查《20軍長津湖陣中日記》,在黃草嶺發現美軍40輛坦克的唯一記載是在1950年12月1日淩晨,20軍作戰科副科長肖時的報告,然後參謀長俞炳輝致電告訴副政委譚右銘。而12月1日,172團正在下碣隅裏對被包圍的美軍陸戰1師師部發起進攻。這樣就很清楚了,172團6連指導員徐邦禮並不是親眼看到這些坦克,而是在敵情通報中得知這一情況。注:由於那個年代的人的文化原因,有履帶的車子,誌願軍都喊坦克。其實不是坦克。那20軍作戰副科長肖時報告的44輛美軍“坦克”和步兵是什麽情況呢?這支部隊就是在新興裏地區被27軍殲滅的美軍31團戰鬥隊未參戰的那個營,當時正在趕路中。後來在古土裏被美軍陸戰1師扣留了,編進自己部隊裏。 *****
*****
到12月1日中午時分,20軍搞清楚了這支美軍部隊的情況,已經進入古土裏(我們喊古土水),途中遭遇60師部隊阻擊,見上圖。徐邦禮是記混了,把12月1日美軍31團2營途經黃草嶺的部隊誤以為是防禦水門橋的部隊。《冰血長津湖》也不查查史料,就把這一情節直接用上去了。 *****
三、水門橋到底是什麽,及水門橋的地形 *****
前麵說了,第9兵團沒有水門橋這個名詞概念。這座所謂的橋,其實是個發電站,所以我軍地圖上標注為發電所,見下圖。其實美軍檔案裏也是叫發電站,美軍稱為power plant number four(四號發電站),見之後美軍《第10軍長津水庫戰鬥特別報告》的截圖。 *****
*****
所謂的水門橋其實就是個水壩,而且此處並不是黃草嶺地圖最關鍵地形。美軍地圖上這一點比20軍地圖看得更清楚一點,我們見下方兩張圖。 *****
*****
*****
一看地圖就知道,黃草嶺地區,最要害的位置是1081高地,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在1081高地西側有一個大拐彎,這正是阻擊的最理想地形。誌願軍自然也是這麽認為的,20軍的阻擊兵力主要就用於北側山口的1304等高地,南側山口的堡後莊等地,以及大拐彎處的1081等高地。那麽對黃草嶺地區的公路、橋梁進行破壞,自然是題中之義。而水門橋隻不過是被破壞的公路和橋梁中的一處。看地圖可知,在黃草嶺地區,幾乎任意一個地方的公路和橋梁被破壞,造成的影響都不會亞於水門橋。
*****
四、誌願軍和美軍原始檔案中對公路、橋梁破壞的記載 *****
查誌願軍原始檔案《長津湖陣中日記》及美軍原始檔案《第10軍長津水庫戰鬥特別報告》可知,誌願軍本來就是對黃草嶺地區各處公路和橋梁進行破壞的,並不是單單水門橋一處。水門橋之所以出名,隻不過是因為受損嚴重,美軍需空投配件修橋,美軍詳細記載了此事而已。 *****
*****
在11月29日1時25分,20軍軍長張翼翔在回複參謀長俞炳輝報告時即指出:在古土裏的南邊要堅決破壞公路,這一任務由軍偵察營負責。 *****
*****
因為軍偵察營始終聯絡不到,20軍副軍長廖政國致電俞炳輝已派180團副團長都曼令率一個營去黃草嶺繼續破擊公路。俞炳輝回電:已進行更徹底破壞。至此我們可知,破擊黃草嶺地區的公路橋梁這一任務,是由20軍偵察營和180團執行的,從《陣中日記》後續的記載來看,更多是180團。 *****
*****
那麽執行情況怎麽樣呢?公路的破壞情況難以考察。橋梁的情況,美軍《第10軍長津水庫戰鬥特別報告》指出,12月2日至5日,共有4座橋梁被破壞,其中水門橋情況最為嚴重。至於派一個坦克營40輛坦克去守衛水門橋,美軍是沒有這個記載。水門橋發生戰鬥,也沒有這個記載的。 *****
*****
美國海軍陸戰隊官方戰史《長津水庫戰鬥》也一樣沒有派坦克營保衛水門橋的記載,也沒有水門橋發生過戰鬥的記載。我之前就說過,誌願軍、美軍原始檔案均沒有記載,但中國網絡有傳說,請問是真是假? *****
*****
其實從《長津湖陣中日記》可知,誌願軍已經報告過黃草嶺地區沒有敵軍,見上圖。從地圖和原始檔案我們可以知道,黃草嶺地區的公路、橋梁都在誌願軍破壞範圍內,其實還包括黃草嶺以南的公路、橋梁。任意一處的破壞對美軍的影響都是一樣的,美軍沒有那麽多兵力、也不可能到處派部隊守衛。 *****
*****
而且看一下水門橋的全景地形就知道了,40輛坦克防守水門橋是不可能的,坦克隻能在公路上成一路縱隊展開,難道美軍去弄個上千輛坦克沿著黃草嶺盤山公路處處去守嗎?而且美軍真要守,隻要守住兩個山口和1081等高地即可,根本不用傻乎乎地派部隊去水門橋上守。 *****
事實上我們從檔案資料可知,黃草嶺地區各處公路、橋梁根本沒有美軍駐守,所有陣地都在180團控製之中。美軍隻有戰鬥工兵營在不停修路,誌願軍與這些戰鬥工兵營發生過很小規模的交火。從《長津湖陣中日記》可知,張翼翔共10餘次指示、命令對黃草嶺及以南地區公路、橋梁進行破擊。20軍偵察營和180團堅決執行了任務。但誌願軍沒有記載任何一次破擊公路、橋梁時發生的戰鬥。同樣,美軍也沒有記載此類戰鬥。其實動動腦子就知道了,黃草嶺盤山公路到處都可以破壞,幹嘛非要通過戰鬥的方式去破壞呢?這種無謂的傷亡,根本沒有必要。而且水門橋又不是最關鍵的隘口。 *****
五、被神化的水門橋 *****
前麵已經說過了,水門橋在中國這麽有名,是因為美軍有詳細記載。結果在中國被文藝作品渲染為“美軍陸戰1師逃出生天”的關鍵,誌願軍沒想到美國有這麽強的工業能力,可以一下子把橋修好。文藝作品就是喜歡搞這種神叨叨的東西。其實,誌願軍對公路、橋梁的破擊,對美軍影響不大,均被美軍工兵順利修複,包括水門橋。我們來看這一段記載,就非常清楚了。 *****
*****
其實對水門橋有四次破擊,而最後一次破擊是張翼翔親自命令的,即炸毀門峴、堡後莊洞橋。具體情況是,張翼翔電告並詢問俞炳輝:美軍有向北增援跡象,180團公路破擊的怎麽樣了?俞炳輝回複:昨晚沒有破擊是因為情緒有問題,我破擊公路後,美軍隻需修複,公路即可通。張翼翔當場命令:立即前去破擊!破擊結果讓張翼翔非常滿意,可能是他直接得到了報告,他告訴俞炳輝:門峴、堡後莊洞橋已被破,坦克確不能通過。可是美軍第10軍向古土裏空投了八節M-2鋼棧橋,憑此順利通過了水門橋。 *****
需要注意的是,張翼翔命令的此次破擊,不光炸的是水門橋,還包括堡後橋的洞橋,這座橋是被美軍第44工兵營修複的。這段記載說明的是,誌願軍20軍對於美軍修複公路、橋梁並沒有像文學作品裏那樣感到吃驚,畢竟在差不多10天的戰鬥中,誌願軍無數次破擊,美軍工兵無數次修複,誌願軍已經認識到美軍的作業能力。所以在《20軍鹹鏡南道戰役初步總結》中,美軍修複公路、橋梁根本沒被列為陸戰1師逃跑的原因,隻有一句話的批評“副團長指揮破路不徹底”,就沒有了。誌願軍各種總結其實不怎麽能看。為什麽呢?太嚴厲了。看了各種總結會讓人懷疑誌願軍沒有打好仗過,容易產生誤導,也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到處亂講。其實不是的,是要求太高了,批評非常嚴厲。所以,對180團都副團長這10個字的批評“副團長指揮破路不徹底”,在整個總結裏,簡直就是輕描淡寫。 *****
六、綜述 *****
通過查看誌願軍和美軍的原始檔案可知,水門橋並不是黃草嶺地區的最關鍵地形,美軍沒有派部隊駐守過,也沒有發生過戰鬥,隻是誌願軍破擊公路、橋梁過程中的一個小小組成部分。以上檔案資料,無論是誌願軍還是美軍,都可以在網絡上下載。也可知,電影《長津湖》中攻打水門橋的場景,並不是編劇蘭曉龍編造的,他的來源是紀錄片《冰血長津湖》。蘭曉龍雖然是作家,但不是嚴肅文學作家,是寫小說的,他是不具備足夠的軍史知識的。采信紀錄片的說法,也屬於情有可原。但紀錄片《冰血長津湖》就不應該了,抗美援朝戰爭紀錄片的拍攝都是采訪老兵的。但采訪的內容是否采用,決定權在於編導。央視播放的另一部著名紀錄片《斷刀》也采訪了很多誌願軍老兵,但老兵們回憶錯誤的,都沒有采納。 *****
《冰血長津湖》的拍攝方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掌握著海量的資料,可是主創人員犯了嚴重的錯誤,一個非常低級的錯誤。徐邦禮老人說的“40輛坦克守衛水門橋”,需要掌握資料才能辨析,而薑慶雲老人說的27軍部隊攻打水門橋明顯是不可能的,稍有了解曆史的人都知道27軍正在往倉裏迂回,無法乾坤大挪移到黃草嶺地區進行戰鬥。這種嚴重的硬傷,完全不應該。你們的這個錯誤,已經誤導人們整整10年了。薑慶雲老人在別的戰鬥中流了血,但是不能因此把20軍偵察連和180團在黃草嶺地區的努力就此抹殺掉了。編導們,你們知不知道,180團的團長趙鴻濟就是犧牲在黃草嶺阻擊中的。誌願軍才犧牲幾個團長?來,我們看看在水門橋,在黃草嶺真正的英雄。 *****
*****
看看清楚,180團全部及179團一個營,團長犧牲,參謀長重傷,全部僅剩二十人。一個團又一個營,隻剩20人啊!20人啊!在紀錄片裏我看到了防禦北側山口的58師,那麽請問這些編導,你們是在紀錄片裏怎麽介紹,這些真正破擊公路,真正的炸毀水門橋,並在1081高地及南側山口阻擊美軍的180團的英雄的呢?不給答案,感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看看這部紀錄片。 *****
*****
日本人倒是給出了他們的評價:這個陣地的中國第60師,忠實地執行了它的任務,頑強戰鬥到底,無一人生還!我本來不願意花這麽多時間來詳細解釋,向讀者們辨明謬誤,畢竟個人時間有限。可從讀者的留言裏就可知,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畢竟這是中央電視台播放的紀錄片。故作本文,以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