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廣州中山紀念堂,嬉戲的小學生。中山紀念堂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集資興建,於1929年1月動工,1931年11月建成。1956年,重鑄的高5米的孫中山先生銅像屹立在紀念堂前。這組老照片由新西蘭記者Tom Hutchins湯姆·哈金斯拍攝。
廣州中山紀念堂裏,挑著擔子的小孩。
那時候,廣州的騎樓還不少。
好大的鬥笠,上麵寫著“園林管理處”幾個字。
打著赤腳,身披雨具的三輪車夫。地處嶺南的廣州,時不時來個暴雨。這三輪車夫的雨具,是不是蓑衣?
暴雨來襲,躲雨的老百姓。
背著娃娃的廣州大媽。
廣州的剃頭師傅。
小人書攤前,打著赤腳的小孩。
中山紀念堂裏玩耍的孩子。
公共汽車上的解放軍叔叔,那時候的解放軍還是大蓋帽。
醫院的護士,美麗的白衣天使。
廣州近郊收割稻穀的農民伯伯,穿的衣服不忍直視。他們要是活到現在,那都是土豪了。
老照片: 1956年, 那個你沒見過的老廣州
所有跟帖:
• 感覺蹬三輪的那位, 穿的不像事蓑衣, 蓑衣似乎比這件細些 -華府采菊人- ♂ (0 bytes) () 06/03/2021 postreply 08:58:57
• 這是我們廣東特有的竹葉編的雨衣。 -小百臉- ♂ (0 bytes) () 06/03/2021 postreply 10:55:30
• 原來如此, 因為別的地方是“棕”, 比竹葉細, 不過這種蓑衣結實嗎? -華府采菊人- ♂ (0 bytes) () 06/03/2021 postreply 13:46:06
• “棕”字怎解,棕櫚還是粽子?以我們潮州,包粽子用的就是竹葉。小時候端午節,買“粽葉”(就是竹葉)包粽。 -小百臉- ♂ (0 bytes) () 06/03/2021 postreply 18:01:58
• 第一次去廣州還是1973年,因為年紀很小,隻記得兩件事:1)治安非常好,記得在老南站下火車後,母親把包隨便就放在一邊,然後拖著我 -過來人2- ♂ (339 bytes) () 06/03/2021 postreply 09:01:44
• 最後一張的農民兄弟是下放幹部吧,都四個兜的。。 -borisg- ♂ (0 bytes) () 06/03/2021 postreply 09:18:20
• 蓑衣是棕編的,厚厚的,我穿過,濕的蓑衣相當重。“青蓑衣、綠鬥笠,斜風細雨不須歸”其實相當辛苦。 -龍劍- ♂ (0 bytes) () 06/03/2021 postreply 09:33:11
• 我還帶了一件到美國,應該還在家裏。 -chufang- ♀ (0 bytes) () 06/03/2021 postreply 10:12:43
• 蓑衣是蓑草編的,比這細一些。棕編的是棕衣,更細,更經久耐用。圖上的雨具有蘆葦葉那麽寬。不知道叫法。 -空城之主- ♂ (0 bytes) () 06/03/2021 postreply 10:09:00
• 70年代我在農村時,農民還在用 -競選- ♂ (0 bytes) () 06/03/2021 postreply 10:28:10
• 那東西透氣。 -chufang- ♀ (0 bytes) () 06/03/2021 postreply 11:34:28
• 蓑衣是一個總稱。根據製作材料分為:草蓑,棕蓑,茅蓑等。這兒有兩張圖,一是草蓑,一是棕蓑。 -信筆由墨- ♂ (232 bytes) () 06/03/2021 postreply 13:14:02
• 此處之草是指蓑草,蓑衣即由此得名,不是隨便什麽草都可以的。我的貼中上圖即是草製的。隻是不知是何草。 -信筆由墨- ♂ (0 bytes) () 06/03/2021 postreply 15:45:05
• 吸水太沉了 -老生常談12- ♂ (0 bytes) () 06/03/2021 postreply 15:23:15
• 棕蓑不吸水。北方可能沒有。 -信筆由墨- ♂ (0 bytes) () 06/03/2021 postreply 15:46:31
• 北方下雨少。也沒有棕蓑草蓑。60年代用塑料布,油布。 -老生常談12- ♂ (16 bytes) () 06/03/2021 postreply 18:05:19
• 我下放的農村有一種蓑草,植株比小麥高,葉子比小麥稍寬,表麵有蠟質,不吸水。此草編成雨衣叫蓑衣。穀歌沒有圖。 -空城之主- ♂ (0 bytes) () 06/03/2021 postreply 16: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