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的是這些群眾組織的“綽號”簡稱,往往是在其正式名稱中抽出一字, 加個”後綴“:匪,比如江蘇安徽的P匪, 不過杭州的紅暴派, 肯定對立派不敢喊他們”紅匪“, 但喊成”暴匪“也挺合適呀--轉載者
文革中群眾組織名稱
本文章是簡單介紹文革中眾多群眾組織的名稱特點,不牽涉政治觀點分析,請評論區勿發散。
4 W, Q6 J! d5 u, S
文革之中的一大特點就是數量,參與人數極其龐大的群眾組織,而這些群眾組織的命名,多數為群眾自己起名,起名或是根據曆史事件,或是取自毛主席詩詞,或是中規中矩,或是天馬行空。呈現出複雜多樣的特點。(備注:由於文革中群眾組織數量過於龐大,所以在本文的舉例中,主要以省一級群眾組織為例。)
1. 群眾組織起名的一般分類:- T$ p; N" X x# o1 u: h: ; m
盡管群眾組織的名稱花樣百出,但整體來看依然可以尋找到一些規律,對其進行大致的分類。# p/ _6 }' D! a& U# `
1.1 常規命名,無特殊名詞
文革時期群眾組織不管其實際立場如何,但往往其表麵名稱與口號等都需顯示與中央傳達的精神一致,因而其名稱本身也有一定規律性。) ]1 A* C) G& u0 ]3 S- ^
" z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