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言自己的文章裏,曾反複地提到“饑餓”這個詞。對於莫言來說,他的童年似乎一直與饑餓,寒冷相伴,莫言說:“那時候,我們這些五六歲的孩子,在春、夏、秋三個季節裏,基本上都是赤身裸體的,隻是到了嚴寒的冬季,才胡亂地穿上一件衣服。”莫言繼續說道,“那時候,我們身上幾乎沒有多少肌肉,我們的胳膊和腿細得像木棍一樣,但我們的肚子卻大得像一個大水罐子。我們的肚皮仿佛是透明的,隔著肚皮,可以看到裏邊的腸子在蠢蠢欲動。我們的脖子細長,似乎扛不住我們沉重的腦袋。”
六十年代,他們這些孩子餓得嗷嗷亂叫,每天想的就是食物以及如何弄到食物。為此,他們竟然想出了吃煤塊的主意。
下麵有一張莫言童年的照片,看到他和他姐姐的照片,感覺與他自己描述的童年有很大的反差。
這張照片拍得時間是1962年春,年齡:8歲。
莫言曾在香港大學公開演講時回憶自己的童年時這樣說,“窮得光著身子到處跑,狗一樣把任何能吃的東西塞進嘴裏,十歲前不知道啥是照相!”
莫言多次講述童年時艱辛經曆、備受饑餓煎熬、穿不起衣服,但看莫言的照片,跟現在並沒有太大的差別,算不上白白胖胖,但也沒有很消瘦,身上還穿著棉襖。難道莫言自己的記憶出現了差錯?
茣言曾在自己的一篇散文中寫道:
“一九六○年春天,在人類曆史上恐怕也是一個黑暗的春天。能吃的東西似乎都吃光了,草根、樹皮、房簷上的草。村子裏幾乎天天死人。都是餓死的。村裏人也老實,餓死了也不會出去闖蕩。後來盛傳南窪那種白色的土能吃,便都去挖來吃。吃了拉不下來,又死了一些人。於是不敢吃土了……冬天,學校裏來來了一車煤,亮晶晶的,是好煤。有一個生癆病的杜姓同學對我們說那煤很香,越嚼越香。於是我們都去拿著吃,果然越嚼越香……”
果真是這樣嗎?看他這張6歲的照片,可不像是吃不上穿不上渾身浮腫的人。
我也是從60年代過來的人,莫言比我大一歲,我也清楚地記得當時的生活與現在相比確實有差距,我們現在不僅是100%的細糧,而且是想吃什麽吃什麽。但說到60年代的差,也不至於差到吃不上穿不上的地步,隻是粗糧比較多,數量比較少而已。如果是在農村,到了春天青黃不不接的時候,要由大隊和生產隊接濟一部分,以度過這個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