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炊事班,出了3個開國將軍:中將班長,帶出2個上將兵
1931年9月,劉震參加紅軍後,成為陂孝北縣遊擊大隊戰士,這支部隊屬徐海東指揮。參軍第三天,劉震便參加了反“圍剿”戰鬥。首戰,他作戰勇敢,不僅抓了2個俘虜,還繳獲兩支“漢陽造”。幾個月後,劉震被調往鄂東北道委特務4大隊1分隊1班,與從紅安縣獨立師調來的韓先楚成了同班戰友。而一班班長,就是開國中將陳先瑞。
二人在炊事班背過鍋後,知道炊事班的不易,平日裏總會去炊事班幫忙,等要打仗時再回戰鬥班排,身為班長的陳先瑞,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三人成了“鐵哥們”。
劉震入伍3年多,直至1934年時,還是手槍團裏的一名副班長。當年5月,身為紅25軍軍長的徐海東率部奇襲皖西羅田縣城,繳獲上百件武器的同時,還有法幣7000元。當時的紅25軍處境艱難,一下子繳獲這麽大一筆巨款,從戰士到幹部個個喜笑顏開。
可在支部總結會上,劉震卻表示:“我們打的這一仗,並不能算是全勝。”
這可讓身為軍長的徐海東犯了嘀咕,他讓眾人止住話題,示意劉震繼續說下去。
“此戰,我們最大的問題還是出現在戰術使用上。一,進攻敵人山頭時,火力沒能組織好,機槍也沒起到掩護作用,致使各部付出不小的傷亡;二,撤退時沒能仔細部署,隊形混亂,導致部隊也有傷亡;三,手槍團殺入敵軍倉庫背法幣的時機有些晚,倘若能提早半小時,肯定還能多運一些出來。”
一聽這話,徐海東很滿意:“這個劉震倒有些戰術眼光啊!當個連指導員,不成問題!”
不久,劉震便破格從副班長提為75師224團1營1連指導員。那時的劉震,不過19歲。韓先楚笑著祝賀:“劉震,你這是三句話升了兩級半的官啊!”
【韓先楚(1913-1986),湖北紅安人,開國上將】
【陳先瑞(1914-1996),河南商城人,開國中將,毛主席稱其為“陝南王”。紅軍時期,劉震、韓先楚二人曾經在他班裏當兵,故一直稱劉震為“老班長”】
劉震成為連指導員後,不出半年又提為營政委。長征途中,徐海東曾騎著一匹白馬指揮後衛團打阻擊戰,不幸被蔣軍所圍。眼看成群的敵人就要殺到,身為一營營長、政委的韓先楚、劉震二人,使用一挺機槍輪番射擊,掩護軍長突出重圍。隨後,又相互扶持著爬出了死人堆,趕上主力。
後來,劉震成了師政委,而韓先楚、陳先瑞也是職務連升。當年一個炊事班出來的“鐵哥們”,成為揚名全軍的戰將。
1946年到東北後,劉震擔任2縱司令員,韓先楚則是3縱司令員。劉震因為偏好新式武器、新戰術、重著裝,被人稱“洋司令”。韓先楚不一樣,他是善於猛衝猛打的“旋風司令”。屢立戰功的二人,在1949年時都成為了軍長。劉震在39軍,韓先楚在40軍。
當年的“老班長”陳先瑞,則留在陝南軍區擔任副司令員、19軍副軍長。1951年抗美援朝,三人又並肩作戰。劉震為誌願軍空軍司令員,韓先楚則是誌願軍副司令員、19兵團司令員。而陳先瑞則是19兵團政治部主任、副政委。
1955年,我軍實行軍銜製。授勳時,劉、韓二人皆被授予上將。可他們當年的“老班長”卻是中將。一個班出了三個開國將軍,被傳為佳話。
【3位開國將軍合影,左起:劉震上將、韓先楚上將、陳先瑞中將】
一次,三位老戰友相聚。劉震、韓先楚見到陳先瑞,依舊是班長長、班長短。
陳先瑞笑著說:“這戰士都當了上將,班長還是中將。這兵我該怎麽帶?”
劉震接了話茬表示:“什麽這將那將,無論什麽時候,戰士都得聽班長的!”
【劉震(右一)與楊得誌(中)、韓先楚(右二)合影,攝於19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