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突厥與回鶻

來源: snowandlotus 2021-04-24 13:12:3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252 bytes)

先說明一下,我不是學曆史的,隻是連滾帶爬地學過新疆史而已。中國跟西方對突厥的定義不太一樣,兩邊站在各自的立場上雞同鴨講。

突厥真正的源頭恐怕沒有定論,畢竟到處流浪,而且族群眾多,劃分也不一。但就眾多的遊牧族群來說,他們的活動範圍不限於西伯利亞,也包括西伯利亞以南的大片地區,說歐亞大陸的大片草原恐怕更合適。他們沒有國家、國界這一概念,哪裏長草就往哪裏去,能搶到就是自己的地盤。而草地在不同的地方生長期也不同,所以這些族群騎著馬在整個歐亞大陸上一年四季從西到東來回穿梭,東部能到大興安嶺,可謂萬裏迢迢。這些族群有時候互相爭奪草地,有時候又能互助,全看當時的資源與氣候條件。遊牧的族群都是奴隸製,他們屢屢進犯中原是因為在他們的意識中,哪裏有草哪裏就是他們的家,武力搶得的東西就是他們的戰力品。匈奴、鮮卑、柔然、契丹等等都是其中的分支。除鮮卑外,被中原政權趕走的這些族群都在中亞或漠北一帶相繼融入其它的族群,最後消失,或形成新的族群。

眾多的遊牧族群,說各自的語言,但都沒有文字。直到其中的一支,也就是後來得名的突厥,六世紀的時候開始有了文字,是那種豎版的。其他的族群很羨慕,就都從突厥文那裏盜版,稍作變化形成自己的文字,所以後來把這些文字全部都稱為突厥語係。注意這裏是說語係,不是一種語言。回鶻文就是這樣形成的,蒙古文和滿文後來跟著也形成了文字,也都是豎版。

發明文字的那一支聯合另外的一些族群組成了突厥汗國,這時他們有了正式的“突厥”這一名稱。這是漢語史書中承認的突厥。回鶻、契丹、蒙古在漢語史書中不算突厥,這一概念在中國沿用下來。

突厥汗國當時很強大,向東到達大興安嶺,西到鹹海,把其他族群當作奴隸搶來用。回鶻是被搶的一支。回鶻跟其他族群組成聯盟來抗衡突厥汗國,其中大的族群有九個,所以史書上叫九姓鐵勒。後來九姓鐵勒中的幾支,包括回鶻,跟唐朝聯手最終把突厥汗國徹底趕了出去。逃到中亞的那一部分一直在那邊跟當地的其它族群分分合合,其中的一支後來跑到土耳其建國。

有很小一部分突厥人留在了蔥嶺一帶,中原政權把他們當作歸順者不再為難。回鶻替代突厥成為漠北的統治者,但後來內訌,有兩支逃到西域,當時的西域被吐蕃人掌控,回鶻人趕走了吐蕃。定居到高昌的一支基本上跟突厥就沒關係了,不過到了蔥嶺一帶的那支回鶻跟那裏的突厥繼續融合,但當地還有其他的族群,互相融合之後很難說到底誰在血統上占的比例更大,畢竟人數都不多。所以喀喇汗國建立後,誰也說不清到底是哪個族裔建立的,回鶻聲稱是他們,後世也就順水推舟說是他們建的。

喀喇汗國改信伊斯蘭後,保留了一段時間的回鶻文字,創作了突厥語大詞典。大約在那前後,喀喇汗國改成阿拉伯文。

中亞其他的突厥語係族群紛紛改成阿拉伯語,但都沒有大詞典這樣的傑作。

土耳其人保留了突厥語,卻沒有像樣的著作,所以這個大詞典對他們很重要,隻管把遙遠的維吾爾人當作自己人,不顧大詞典上把當時的中國描寫成由大宋、喀喇汗國、契丹三個部分組成的一個大國。

中國按照史書隻把突厥汗國及其在中亞的後裔包括土耳其人化歸突厥,而西方國家是把突厥語係的所有族群都稱為突厥,所以中國一直抗議說這是泛突厥主義。我個人傾向於中國史學家的觀點,因為蒙古人、滿族人跟維族人顯然不是同一族的人,而且如果真按語係來算的話,那日本人等漢語係國家豈不就都劃歸中國人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