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現成的例子:誌願軍解放了漢城後又被美軍打了回來,美軍不就占了漢城了嗎。你鱉怎麽說的?

來源: hkzs 2021-04-18 11:32:0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271 bytes)

別忘了,漢城可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首都。

有人民日報報道為證:

"【新華社漢城前線四日電】在一九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下午發起新攻勢的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誌願軍,已在一月四日中午十二時光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首都漢城。解放漢城的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誌願軍受到漢城人民的熱烈歡迎。漢城係於一九五○年六月二十八日第一次解放,而於同年九月三十日被美國帝國主義侵略軍所攻陷。在美國侵略軍占領漢城的三個多月中,漢城人民曾受到了美國侵略軍和李承晚匪幫的食人生番式的殘酷屠殺。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誌願軍在去年除夕沿朝鮮中部的廣闊前線發起新的攻勢,在迅速擊潰敵人防線並使敵人蒙受巨大損失後,於今年一月四日即光複漢城。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誌願軍在攻勢中除解放漢城外並解放了漢城以北的開城、汶山、抱川、議政府等城和朝鮮中部的加平、春川等城。人民軍和誌願軍的巨大攻勢,正在向南發展中。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軍和李承晚匪軍則正在向南麵潰逃。"

來源:人民日版1951年1月5日。https://new.zlck.com/rmrb/news/DWSQ32CF.html

【新華社朝鮮前線十六日電】本社記者報道: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誌願軍在漢江南北兩岸抗禦美國等侵略軍及李匪軍的向北進犯,在曆時四十九日,給予進犯軍以沉重打擊後,於本月十四日暫時撤離漢城。

美國等侵略軍和李匪軍此次對漢城的再度進犯,始於本年一月二十五日,使用兵力達二十三萬餘眾,並配以大量飛機、大炮、坦克。美國侵略軍自認挾持優勢殺人武器,一舉即可占領漢城,再攻即可越占漢城以北地區。但是英勇善戰的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誌願軍,在漢江兩岸頑強抵抗進犯軍的猛烈進攻,使敵人的進展極為緩慢。從水原北向漢城僅三十餘公裏,美國侵略軍在這次進攻中,不但喪失了時間,而且損失了三萬以上的官兵,消耗了大量武器、車輛和彈藥。而在朝鮮人民軍與中國人民誌願軍從漢城主動撤離後,美國侵略軍才得以再占漢城。

美國侵略軍此次向漢城一線的進犯,再次說明優勢軍事裝備不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而經常起作用的因素則是掌握武器的人民的士氣和戰鬥力。在此次進犯中,美國侵略軍離了飛機、坦克、大炮就不敢前進一步。在這次作戰中捉到的美軍俘虜供述:美軍中的厭戰情緒正在增長,並已發生自殺、自傷、逃亡等行動。我軍在戰場上繳獲的美軍大批家書中,顯著地反映了美軍士兵厭戰情緒及其國內人民要求和平的情緒的上升。這是美國侵略者發動侵朝戰爭將近九個月來在侵略軍內部所發生的新的變化。

美國侵略軍的盲目的新進攻,使他們更深地陷入不能拖出的泥沼中。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堅決、英勇和機智的作戰,將繼續殲滅美國侵略軍,使美國侵略軍一步步接近於最後的不可避免的徹底失敗。

來源:人民日報1951年3月17日。https://new.zlck.com/rmrb/news/HQBBUGXE.html

不就是例子麽。

所有跟帖: 

原來你的依據就是人民日報的宣傳,奧巴馬這樣的政客發言。找點嚴肅的軍史讀一讀吧,改長進了 -pangpangxiongxiong- 給 pangpangxiongxion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8/2021 postreply 11:49:43

人民日報的報道是中共官方立場的可靠來源,美國總統的公開演講是美國官方立場的可靠宣示。你不信這樣的一手史料,卻信某些人沒有根據的瞎 -hkzs- 給 hkzs 發送悄悄話 hkzs 的博客首頁 (927 bytes) () 04/18/2021 postreply 15:02:48

你跟人民日報一個強調,敗退都是“主動撤離”,從勝利走向勝利 -pangpangxiongxiong- 給 pangpangxiongxion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8/2021 postreply 18:43:31

是否主動撤離,要看戰前的目標和戰役的進程。 -hkzs- 給 hkzs 發送悄悄話 hkz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8/2021 postreply 23:43:5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