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國民黨政府連年財政赤字決定發行法幣,以法幣回收銀圓,同時禁止使用銀圓,以解決財政困難。但由於國民經濟實在太虛弱,法幣在8年間貶值1000倍,造成惡性通貨膨脹,為了防止人民將法幣兌換成堅挺的英鎊,國民政府強製切斷法幣與外匯的任何聯係,使得法幣成為不可兌換紙幣。1948年,法幣宣布信用破產,國民政府又出一幣製改革昏招,發型金圓券——強製回收老百姓的黃金白銀、美金、港幣,過期不交者,強製沒收,同時打擊囤積居奇的企業家。可是短短兩個多月,金圓券宣布貶值五份之四。之後金圓券無限量發行,最終成為和法幣一樣的廢紙。
我這裏說一段有趣的曆史事實可以洞見這種金融係統的奔潰。1930年四川宜賓縣為修建自來水廠籌集銀元13萬餘,因為一些原因,工程沒有立刻上馬,這13萬的銀元以自來水工程專款名義存入銀行。1935年,國民政府改革幣製,發行紙幣即法幣,以法幣回收銀元並禁用銀元,按當時兌換,13萬銀元換成了200萬法幣再存入銀行,沒想到貨幣一路貶值,法幣無限膨脹。到了1948年,法幣破產,國民政府就開始發行金圓券,規定“以金圓券一元折合法幣三百萬元比價回收法幣”,此時存在宜賓銀行中的當年用13萬銀元換回的兩百多萬法幣連本帶息隻換回了不到一元金圓券。宜賓縣當年的13萬銀元就此徹底化為烏有。這事情放在今天,宜賓縣的自來水廠肯定要成為網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