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不懈人生追求 三十七、15年媒體50+跳槽(四)

2001,參加釣魚台大酒家企業家論壇采訪。

 

我到北京以後,那天晚上在西客站鐵路公寓住了一晚上,第2天就去北大買了一輛自行車,然後呢,我就搬到中科院下屬研究所的招待所去了,因為落實工作才落實居住地,所以住了半個月。

麵新財經雜誌記者沒有通過,另外一個在石景山嫌遠,還有一個不是比較嚴格意義上的媒體,不想去。後來呢,重慶《商界》雜誌那位資深編輯,把我推薦的到《中國商人》雜誌當編輯然。我就到清華西門水磨西街社區找了間房子,好像兩三百塊錢吧,一溜平房就是專門出租的,無上下水和廚房,吃飯騎車到清華校內食堂解決。

 

                一個人幹兩人工作

《中國商人》雜誌忘了是哪兒辦的,主要麵向中小企業家,有很多來稿。這個雜誌以前發行量有5萬多本,我去的時候發行量有1萬本,也不錯,反正旱澇保收吧。

我4月下旬上的班,編輯部編輯就我一個人,還有一個主編,一個校對,三個人在一個辦公室。還有發行主任(我之前的不稱職編輯)、行政和財務,行政有兩個社長。王社長原來是北京商院的院,最早是國家內貿部高教司的司長,他家就住在院子裏麵,副社長也是國家內貿部人事處的處長,據說是軍長夫人,雜誌社一共9人。

我的工資呢試用期好像是1800,轉正後是2000多吧,具體忘了。

然後獎金每個月是500塊錢,很奇怪啊,沒稿費。除主編社長們外,編輯、發行、校對和搞行政的、財務等獎金都是500塊錢,這有點搞笑啊!

飯卡呢原則每月200元補助,在北京工商大學(原為北京商院)食堂吃,但實際上是王社長他覺得吃得差不多了,他就跟自己卡上加錢就順便就把我們的卡加200元,所以,每月平均會超過200元,因此,我中午晚上在食堂吃(晚飯一般吃得少些)。

中國商人雜誌呢,還是機關那一套管理模式吧,我當時腦袋剪光頭,所以戴帽子,結果副社長看見說:“小陶,辦公室裏麵最好不要戴帽子!”哈哈哈哈哈哈,這是啥規矩?這是傳統的中國國家機關辦公室文化觀念。

發工資是月初5號(先拿錢後幹活挺好),所以呢,我四月下旬上班,5月5號領了一個多月工資(4月下旬幾百塊錢),然後6月5號就領了當月工資和上月500元獎金。

每天中午社長、主編與發行主任四人打撲克,一次副社長給我一百元錢叫我去買進口外國水果,後來第一次吃美國蘋果,但沒覺得好吃,嗬嗬。

編輯部校對嘀嘀咕咕跟我說了主編很多毛病,比如把網上別人稿子複製下來署上自己的筆名作為《中國商人》雜誌的封麵文章等等,所以我對他印象也不太好。他是國家機關縮編減員帶薪保送研究生,對新聞業務不太在行(後來好像搞房地產去了)。

我去的時候正好準備出5月刊,就參與了一些後期編輯。到了5月份嘛,我就主打6月刊編輯,我撰寫了封麵文章,然後再編了很多文章,然後5月下旬吧又準備7月期嘛,我又編了一些文章,所以我在那兒一個月多一點,參與了三期雜誌的編寫,連編帶寫10萬字的量,我一個人幹了兩個人的工作——因為我離開以後,他們就聘了兩個編輯。

但我當時覺得沒稿費編輯費,大家獎金一樣對我不公平,覺得不爽。

所以,6月下旬看到《英才》雜誌招聘記者,我就投簡曆了。

我把簡曆和兩個作品發過去,兩篇文章就是在商界網上刊發的《矚目愛立信 關注國產機》以及另一篇文章發。6月初接到《英才》雜誌辦公室主任魯潔電話通知麵試,我跟她說我從北大騎車過去的,她很吃驚,因為雜誌在東四十條,我這樣說是顯示我年輕,提高通過率,但我最後還是坐地鐵去的。

 

                 第一次認識聯想

麵試見的是編輯部趙主任,經過一番交談他跟我說,下次過來跟總編見麵。過了兩天,就通知我下周一、6月11號上午十點去跟總編見麵,結果我去遲到了,人家在開會。我等了一個多小時後趙主任開完會出來了,然後跟我說了幾句話,問我是不是決定來《英才》,得到肯定答複後他說,我都忘了去接了,現在就開始上班。我當時又懵了,因為我那邊還沒有跟人家說辭職啊?

但是我隻能上班了,沒辦法。

《中國商人》那邊我一連幾天沒去了,主編就打我傳呼,在電話上問我“你這兩天怎麽沒來上班?”我說不來了、辭職了!他當時很生氣,說你這種素質別想在北京混了!我當時就火了,說你什麽素質?他一聽我發火了就把電話掛了。

周末呢,我就溜回中國商人雜誌社,把辦公室鑰匙放桌上,然後把我的東西拿走,給跟王社長留了一封信,說明我“不辭而別”原委,另外因為我一個人幹兩份工作,多領的一個月工資我就帶走了,但我假意說:“如果您要不同意呢,我就把它退還給你們。”我想王社長也不會跟我計較這點錢,嗬嗬,然後就跟他們再無聯係。

英才雜誌當時發行量四萬,對外宣稱十萬。我到英才的時候,他們正好在采訪聯想楊元慶,做首要故事,我沒趕上參加。當時英才本來是想采訪楊元慶個人的,但他堅持要采訪他的聯想團隊。不過呢,英才雜誌的封麵文章通常是要收費的,楊元慶聯想報道,收了8萬塊錢。通過我們報道聯想的封麵文章,我第1次對聯想有了整體了解。後來因為參加互聯網論壇啊等等會議活動,也碰到過很多次楊元慶,認識後聊過那麽一兩回。他新官上任嘛,見到誰都很謙虛,兩隻手遞上名片。據悉,楊元慶現在的發言稿撰寫人,也是英才雜誌前記者。

我上班第一個星期啥都沒幹,就是按照編輯部主任趙佳安排,專門閱讀研究港台和東南亞華文雜誌的廣告語,他跟說我以後要負責英才雜誌的廣告語撰寫。但其實後來我也沒有負責撰寫英才雜誌廣告語,但這周的收獲卻很有意義,因為我第一次接觸境外中文媒體,擴大了視野,增長了姿勢。

 

                      初涉調查性報道

“哎,那誰,你過來一下。哎,你叫什麽名字?……”副總編薑蘇鵬把我喚到她跟前,問我的具體情況,征求我意見願不願意去做一個采訪報道,我當然願意啊!

2005年,我加盟法製日報社創辦的《法製早報》從事時政、調查記者,曾暗訪報道過引起全國轟動的“圓明園出租”事件,然而,我第一次進行調查性報道卻是在英才雜誌。

當時,英才有一個重大采訪,就是北京“中國第一商城”爛尾樓,輿論反應比較大,英才雜誌想突擊報道啊,但是呢一時沒有人手了。因為雜誌社記者月底報選題,月初就開始出去采訪,現在每個記者都有活,臨時找不到人。於是,我成為臨時替補隊員。

後來又叫來資深老記者帶著我一起做這個報道,但老記者表示他對房地產不熟悉——實際上是害怕對陌生領域采訪走麥城丟麵子因此推諉,於是,核心采訪隻好我來擔綱——雖然他寫作是大手筆。當然,老記者采訪的專家分量比我重多了,我采訪的香港商人僅僅是專家配角。

2001年6月21日,我到第一商城開發商、第一商城樓盤上以及周邊進行明暗訪,之後幾天一直在第一商城開發商蹲守他們老總,獲得了不少有價值的東西。副總編很滿意,還誇我新聞素質很好(不說我自己還不知道,嗬嗬),並且跟我說,叫我隨時準備做英才雜誌的“首要故事”(封麵報道)。

哥作為調查記者的開端,暗訪“中國第一商城”房地產爛尾樓。

 

對第一商城的明暗訪,是我做調查記者的發端,隻不過我當時並沒有意識到是調查采訪。後來,在跟雜誌社專職攝影記者去現場拍照的時候就比較緊張了,生怕他們發現衝出來打我們。所以,我在那個地方假裝把樓盤做背景拍了一些照片。但我的手機已經按出110按鍵,隻要裏麵有人衝出來我打110。本來我還想到樓盤裏麵去拍的,但是攝影記者堅決不幹,說我不能為了工作命都不要了!嗬嗬。

當時還采訪了一個香港人,在北京做房地產策劃,印象比較深的是,我按他約定的高檔酒店等他來之後,他隻給自己點了一份冰水,嗬嗬;而我自己沒敢點水喝,買不起呀!

 

 

                  分工負責IT通信報道

後來英才對記者進行分工,當時英才的報道主要分為4個板塊:金融、IT通信、醫藥,另外一個好像是房地產還是什麽我忘了,應該是吧,我負責IT通信報道。老記者開會沒來分工為汽車行業,當時他還嘀咕跑汽車?

不過呢,我剛開始采訪的時候,連采訪提綱都寫不了,為什麽呢?不懂!不懂什麽?不懂產業、不懂企業、不懂管理、不懂市場,比方說“跌破發行價”,我都不知道什麽意思。所以,我最開始去采訪的時候是副總編或者主編、編輯部主任幫我拉采訪提綱。我現在還記得副總編說一句,我記一句,把采訪提綱記下來了。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采訪國內著名的漢普管理谘詢公司創始人張後啟,帶著編輯部領導們幫我做的采訪提綱,與張後啟麵對麵逐條念采訪提綱獲得回答後,轉身就走——因為沒法跟人家交流,所以,我當時就是一個播放機/錄音機。

一次參加論壇,跟聯想楊元慶站在一起,僅僅簡單交談幾句,因為無法深入交流,我自己當時對行業還是入門階段,隨後大家各自無語,並肩而立地傾聽嘉賓發言。

在《英才》雜誌時的業餘學習筆記本。

 

知恥近乎勇!幹而後知不足。不懂努力學習唄。於是,在那英才雜誌期間並從那開始大概一兩年,我每個周末都是在國家圖書館度過的,係統的學習了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的基礎課程《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企業文化》、《公共關係》,還有西方經濟學、證券投資學等等。這樣,我不僅自己能夠寫采訪提綱,再去跟采訪企業家,就可以跟他們交流了。

 

當年的《企業管理》學習筆記。

 

也是在《英才》雜誌期間,我又重新在國家圖書館辦理了借書證——以前的借書證因為回川兩年被注銷。之後若幹年的節假日因為無錢旅遊也在國圖度過,直到逐漸過渡網上閱讀後。

我具體負責欄目板塊是“IT英才”、“跨國公司在中國”、“企業交鋒”,“IT英才”呢,主要是采訪IT界的企業家,而且是正職董事長或總經理,比如采訪首信的汪旭,當時做ERP比較成功的漢能張後啟,還有名人電腦趙強等等。然後“跨國公司在中國”呢,主要是采訪跨國巨頭中國公司,比如佳能集團亞洲與中國區總裁(佳能全球副總),惠普中國商學院院長等等,報道他們的企業管理、企業文化和團隊等等。“企業交鋒”呢,主要是聚焦企業之間的競爭與衝突啊,比如IBM與SUN公司、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等。

《企業管理》學習筆記2。

 

我記得我采訪首信汪旭的時候,當時他27歲成為總裁,這個比較引人注目。汪旭很謙和,他沒有坐在辦公桌後麵老板椅上,而是讓我坐沙發上,他抓過電腦椅反過來坐、兩腿夾著兩手抱著椅背,就像個小弟弟一樣等著我采訪。可是我——找不到采訪提綱了,我就把英才雜誌拿給他讓先看。我把提包東西翻出來可能有10來分鍾沒找到。

汪旭等得有點不耐煩了說:“我在等您呢!”我隻好即興采訪。半道上,雜誌社廣告業務人員也來了(遲到),我和汪旭問答完,她也跟著提“問題”,記得汪旭僅僅敷衍了一下。

 

 

《證券學》讀書筆記。

 

 

采訪能力最強的記者

“陶勇,我是小蘇,麻煩你幫過忙……”副總編薑蘇鵬跟我打電話很客氣的說請我幫個忙(本身關係也挺好),叫我帶業務員一起采訪,我隻好同意。

這是采訪啟明星辰董事長嚴望佳時發生一個內部小衝突,采訪之前,雜誌社廣告部門負責人讓我帶著經營人員一塊去,我嘴裏答應但自行前往,把業務人員甩開,因為我在英才是業務骨幹,所以不買廣告部的賬。結果我走在半路上,大姐大電話追來……

要命的是,那個業務員啊本身腳有殘疾,走路都一瘸一拐的,卻以記者身份出現,這不嚴肅啊,對吧?這影響記者的形象,像這樣的員工嘛,就適合於在辦公室裏做策劃對吧?可我們廣告部分負責人怎麽說呢?某某戰地記者也是肢體殘缺,但依然在新聞第一線做戰地記者。問題是該著名戰地記者本身是在戰地一線采訪的時候被炸彈炸傷腿部截肢,後來他依然堅持做戰地記者當然應該點讚。你業務員本來就不是記者,而是假托記者名義的廣告業務員啊,能夠與著名傷殘戰地記者相提並論嗎?

悲催的是,最後就是因為業務人員讒言啟明星辰的嚴望佳不樂意與英才合作廣告,采訪嚴望佳的稿子沒刊發(這也是我辭職的原因之一,辭職前的最後一個月,我采寫了五篇稿子,但隻刊發三篇)。

而首信汪旭是因為他的新聞影響足夠大,並且首信更有錢,以後可能會有合作機會,所以,汪旭的稿子刊發了。

 

 

《西方經濟學形象導讀》讀書筆記。

 

當時英才每個月的廣告收入大概隻有二十三、四萬,但是呢,每個月支出有二十七八萬,所以呢,比較著急,就把廣告人員派來跟我們記者一塊出去采訪,以便跟老總們搭上關係,開展廣告合作。

我呢就感到很別扭,說實話不樂意,我覺得這個不嚴肅啊,你說你搞廣告的也印著記者名片跟真記者去采訪,未免降低記者的逼格,因為當時廣告人員基本文化素質偏低。

 

 

《西方經濟學形象導讀》讀書筆記2

 

我在英才時,論寫作水平不如老記者與複旦同事,但采訪能力最強、獲得信息的能力也比較強,主編陳青曾給大家說,“陶勇今天在報上看到一個企業家名字,第二天就能夠搞到他的手機號等聯係方式,”——這個說法有些誇張,但我采訪的企業有些老總確實是自己多打電話輾轉得到的——早期被騙當廣告業務員狂打電話的磨練看來因禍得福,嗬嗬。所以,英才雜誌當時有一半的會議是我去參加,我每次參會都會換很多名片回來,交給編務複印作為雜誌資源(名片自己留下),社裏曾編輯部在每周采編例會上讓我跟大家交流經驗,我是怎麽在論壇、會議等社交場合與人溝通、交流獲得信息的。

 

 

“2001中國傳媒年年會”,我是英才雜誌唯一的參會記者(總編宋立新出席大會),其時,辦公室主任魯潔曾問我要不要現場采訪《中國青年》雜誌總編(估計宋總的意思),我因為事先沒準備放棄了。

我還曾問過一個複旦新聞係91年畢業入行的同事為啥沒有多參加圈子內活動,他回答說沒有信息,他的回答真的有點令我意外,他學曆、專業和職業比我資深,看來,對外界事物的敏感程度可能決定一些東西——我是一個好奇心非常重的人,因此,最適合做記者!

 

《西方經濟學形象導讀》讀書筆記3。

 

                   

我是英才記者中第一個單獨配置采訪機的,一般采訪機是大家輪流用,誰出去誰用,反正天天坐班。甚至在我要辭職走之前副總編薑蘇鵬還叫我自己去買一個相機包,要給我專門配一個佳能相機,因為我經常上會——不過,雜誌社記者參會一般沒有車馬費,因為不能像報社那樣及時刊發新聞稿——當然,我也不追求這個,因為我已經擁有足夠我生活的工資與稿費(純新聞稿件)。

不過呢,英才雜誌在職業素質方麵提攜了我,我也對得起他們!

2001年夏天,新華傳媒工場成立的時候,英才派我去參加——隻有我是財經雜誌記者,其他都是報社記者,有21世紀經濟報道北京記者站站長夏日,經濟觀察報、財經時報、北青報、中國經濟時報等記者,還有央視對話欄目策劃絲工。

記得絲工曾有點不以為然的評價沈冰:“不是說她是美女記者嗎?”

最後成立了北京第1個媒體俱樂部,然後我們還到懷柔去搞活動,潛水呀、劃船、玩耍放鬆等等,住了一兩天。

我還記得我和北青報記者跟21世紀經濟報道北京記者站站長夏日交換名片的時候,他掏了半天才掏出來和我們換——實際上看不起我倆,嗬嗬。

後來一起遊玩大家都熟悉了,那天晚上搞活動是有獎大賽,最後一等獎一台掌上電腦被21世紀經濟報道北京記者站站長夏日抽到——我總覺得是有意安排給他的。

從英才雜誌辭職以後,我本來就是想去找夏日加盟21世紀經濟報道,但是當時我還是手寫稿記者,還不能用電腦打字寫稿,就猶豫沒有去了找他,後來才知道他們手寫稿記者還是保留了一段時間。

承辦這次活動的公關公司的一個經理後來給我打電話,說以後要幫我聯係采訪的企業家。她來找過我請我吃飯,我覺得她幫忙應該我請吃飯。她來了以後我在英才雜誌旁花了80多塊錢請她。結果她說以後呢我要采訪哪個企業家,他們去幫我聯係,約到采訪完了稿件英才刊發後,每一篇稿件給我1000塊錢。然後要我把英才所有的編輯記者包括主任主編副總編的聯係方式全部給她,這實際上把英才雜誌要采訪的企業家都包辦起來,由他們聯係(去跟人家談錢要錢),完啦小錢給記者。我覺得這樣做沒底線了,不就把英才雜誌給賣了嗎?對吧?那將來英才去找這些企業做廣告一個都做不成了。

我當時嘴裏答應了,之後沒有照辦,也沒再跟她聯係(可惜我的八十多元飯錢好冤啊),她可能看我理她也沒跟我聯係。但這個事情呢,我也沒有給英才雜誌匯報,因為我怕影響他們和新華傳媒工場的關係。

 

 

                    企業怎麽交鋒?

“企業交鋒”這個欄目,我實際上就做了兩期,在我辭職以後最後,聽同事告訴,這個欄目就沒做了,因為難度比較大。為什麽難度比較大?實際上有一個良心拷問的難題,就是這個“企業交鋒”實際上是挑動企業之間的衝突,擴大他們之間的衝突來吸引炒作眼球,這種做法本身就是有違新聞倫理和做人良知的。

在我采寫報道《IBM與SUN的“競合”——老少對決》時,最開始是采訪的IBM,但是在問到IBM和SUN公司市場競爭方麵問題時,IBM說他們跟SUN公司沒有競爭關係,因為SUN公司還足以成為他們的競爭對手,所以他們沒具體說什麽。然後在SUN公司采訪時的時候,他們也是回避說IBM,但是呢,或多或少的還是有點涉及。比方說當他們知道IBM說他們還不足以成為競爭對手的時候,多少有些不服氣。為了證明自己還是有能夠在某方麵跟IBM相提並論或者相匹敵,就強調自己的產品呢、市場優勢和技術特點啊,同時呢也會和IBM的產品、技術等相比較,顯示自己略勝一籌。

完了以後回去吧,編輯部覺得雙方衝突不明顯,這樣稿子出來不精彩,就要再挖一挖,那怎麽挖呢?就讓我先找IBM說,你看SUN公司都說了你們什麽什麽……,你們還不說,IBM就想要知道SUN公司都說了他們什麽,“你把采訪記錄給我們看看?”我就請示,然後就叫把采訪SUN公司錄音整理記錄發給IBM看,IBM看了馬上回擊,巴拉巴拉告訴我們SUN公司怎麽怎麽……。然後,對SUN公司如法炮製,SUN公司又再回應,這樣就熱鬧了……

這是在人為的製造矛盾啊,我覺得那樣做有點違背良心,可我當時比較無賴,剛入行,不這樣沒法完成稿件,不過,也就做了這一次。後來采訪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時,他們本身就是一對不折不扣的競爭對手,不需要挑起衝突。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之間的競爭稱得上是商業史上最明顯的對峙,兩家公司幾乎在涉及的領域都要一分高低。因而雙方之間的交鋒幾乎是永恒的話題。

2001年8月25、26日兩天,百事可樂在濟南萬嘉隆會員店與可口可樂激烈競爭,彼此都將2升大瓶可樂零售價格降至2元一瓶。這場價格戰,是從18日開打的,財大氣粗的可口可樂,率先把原價每瓶6.9元的2升大瓶可口可樂開出5元價格,百事步步跟進,價格一路下滑,至‘創世紀’紀錄——2元!

後來,接受我采訪的可口可樂(中國)公司王雷針對此事告訴我,這不代表公司的市場營銷策略,他曾建議我對此不要報道,但我沒采納。

我當時還就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市場地位對有關消費者進行了采訪。在北大校園,商店裏賣的都是可口可樂及其係列品牌,而食堂裏則賣的是百事可樂。一打聽,營業員告訴我,食堂裏賣百事可樂是由管理部門(夥食部)統一聯係安排的,雖賣可口可樂銷量更好,利潤更大,但飲料機是百事送的,就不能再賣可口可樂。在五道口一家超市,營業員告訴我可口可樂罐裝飲料每天可賣掉50多箱,當問他百事能銷掉多少時,他說沒可口可樂多,我估計地詢問“有沒有30箱”時?他答有。我當時還在多種場合對不同年齡(以年輕人居多)的消費者進行隨機調查,總體上對可口可樂評價更高。往往都聲其口感更好。同時,我發現,可口可樂的確無處不再,而百事可樂的身影並非處處可見。

在飲料行業中,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關係,是市場領導和市場追隨者同時也是挑戰者的關係。不過,在我看來,可口可樂贏在濃縮液,而百事可樂的競爭力事實上比較強悍,加入可口可樂沒有獨門秘訣濃縮液,應該不是百事的競爭對手,今天,兩樂的市場格局與競爭結果已經說明我的判斷沒錯!

 

天道酬勤餓不死的記者

我曾經采訪了中國企業網張董事長,約好上午9點,結果他老人家10:00過才來,采訪了一個小時,完了他秘書來跟我說,我們張總想請你吃午飯,請你等一等,結果他處理公務我特麽一等等到中午1點鍾,尼瑪把勞資餓慘了!

到了酒店點好飯菜,他們老總副總秘書三人陪吃,但卻對我實施車輪戰術——總有一個人在跟我說話:讚歎張總管理藝術上佳、介紹公司各種矚目成就——我根本就沒辦法好好吃,他們輪流吃得好好的。張總還關懷之備地對我說:“小夥子多吃點、多吃點啊!”多吃你妹呀?哥連一碗米飯都沒吃完,就隻有喝果汁兒、喝果汁兒充饑……

結果吃完飯一一從點鍾開始吃,一直吃到2點過,然後我回家,三、四點鍾肚子就餓了,嗚嗚嗚嗚嗚嗚嗚。

嗯,天道酬勤哈,後來中國企業網找我在英才做廣告,他們想做封麵文章,但隻出3萬塊錢,英才當然不幹,就沒做成。

采訪ERP風流人物漢能張後啟也是挨餓,頭天跟他打電話說第2天聯係,結果第2天中午11:00過的時候,他給我打電話過來叫我過去,正好我們盒飯送來了,我沒時間吃啊!但攝影記者不幹,說反正我是要吃飯的。我就餓著肚子去了,攝影記者後來到的。采訪完了以後1點鍾了,又要給他拍照,結果這個時候又有一撥人來參觀訪問——當時,張後啟漢能在業界做ERP風風火火,令人矚目,他的風頭正盛。采訪時他告訴我,自從ERP以後,他可以同時管理兩三家公司。

那些人參觀中,我曾問他,“張總,什麽時候拍照?”結果他很不高興地說,“等一會嘛!”牛逼得不得了,結果一等等到三點才拍照。我回英才雜誌四點才吃午飯,盒飯早就涼啦。

多年後,張後啟漢能被聯想收購,我既感到意外也不覺得意外!

我在采訪名人電腦趙強的時候,一開始雜誌社的意思是讓我跟他們聯係,我過去采訪,他們給我承擔來回的火車票包括食宿這些。但是名人電腦那邊顯然不願意出這個費用,就說能不能夠通過EMAIL采訪啊?我跟副總編匯報,但我沒說他們不願意承擔我過去采訪費用,然後副總編說可以郵件采訪。

采訪提綱發過去後,他們回答後發過來,我寫成稿件經主編他們編輯後發過去確認,名人電腦很認可,稿子還沒刊發,一台掌上電腦(PDA)就給我寄過來了。我把PDA拿給主編陳青意思交公,她說你留著吧!後來我一直使用多年,現在都還能使用,裏麵有通訊錄,當然不需要使用了。

後來,稿子刊發後,名人電腦找我聯係在英才封麵做人物報道,但之後跟雜誌社價格沒談攏。

 我到諾基亞中國公司聯係采訪他們老總,結果他們主動問我們在英才封麵報道要收費多少?後來,編輯部主任趙佳跟我說,凡是以後找你聯係做廣告的都轉給廣告部門,他們做成了會給你提成。小心別人給你設套,因為你是記者,國家新聞出版部門不許記者涉及廣告業務,到時候舉報你。

 

 

 

 

                       無奈的離開  

前麵說過,我們采訪企業家要帶業務員,而企業家跟業務員沒有談成合作就可能影響我們記者發稿。我辭職前的那個月采寫了5篇稿件,隻刊發了三篇,其中就有一篇是被廣告業務員壞掉的。他們跟人家企業沒談成合作心懷不滿,就回來讒言企業家對我們不支持,雜誌社玻璃心一聽,不給他宣傳了,撤稿,尼瑪記者辛辛苦苦采寫的稿件就悲催了!

但是,離開英才雜誌最根本的原因是難以忍受坐班製(每天八點半打卡),我曾給編輯部主任趙佳提出過兩次不坐班,但是他不同意,說當初招聘的就是坐班記者,這個倒是事實。其實,我去以後,英才還是有些改變,以前他們寫稿也是在辦公室,後來我提出在辦公室寫稿很困難,以後寫稿可以在家裏麵進行了。

但我租住的地方嘛(三四百元一小間),隔壁是個女孩,公司前台,她每天夜裏1點才睡,12點過開始洗漱。我們屋裏沒上下水,水龍頭在小院裏,她整得叮叮鐺鐺的,她不上床我沒法睡覺。

我早上六點過必須起床,從清華西門坐公交車一路轉車到東四十條站走到東中街58號美惠大廈,趕8:30打卡。我覺得睡眠嚴重不足,非常痛苦,加上11月份天氣冷了,一早起床坐車我覺得有點受不了,晚上5點半下班打卡坐公交回到住處已經7點過了,所以隻好辭職。

我第1次早上遲到的時候,編輯部主任趙佳跟我說,“陶勇,你注意一下啊,不要遲到!”我說“好!”過幾天我又遲到了,趙佳在提醒我不要遲到了。

然後等幾天我又遲到了,這次趙佳看見我沒說話,他就無可奈何地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所以,我在英才半年吧,隻有一個月拿了全勤獎(沒遲到)200塊錢。而我就沒聽說其他人拿到全勤獎,嗬嗬。薑蘇鵬每個月遲到很多次,但她說自己不作弊(不像別人找人代打卡),實事求是。不過,總編宋立新每次來了也要裝模作樣地打卡,示範作秀給大家看,嗬嗬

不過,宋立新這人還是挺不錯,大美女領導架子,在她帶領下,英才采編領導們都沒架子,跟大家友好相處,內部氣氛不錯。一次,我在行政複印,正好碰到宋總也來複印,她就客氣的謙讓我先複印,給人感覺很溫馨。多年後,我聽到有人公開詆毀她時,挺為她激憤不平。

辭職的過程是這樣的,那天,我正在家裏麵寫稿件,主任趙佳跟我打電話,叫我第2天去開會,報下個月的選題,我就告訴他這個稿件完全後我就準備辭職了,他聽了沒說啥掛點電話。

等我把稿件寫完再到雜誌社的時候呢,主任趙佳、主編陳青、副總編薑蘇鵬他們三人看見我裝作沒看見,嗬嗬。我知道他們心裏不爽。也是,其實我跟他們三個關係都比較好,他們三個對我幫助很大。比如我開始寫的稿件,他們編輯後,質量提高很大,趙佳就跟我說,陶勇,你把編輯後的稿件跟你之前的稿件對著看看,有什麽區別?我看過後對我寫作水平提高明顯。

他們不知道我為什麽突然走,我確實沒跟他們說原因,主要我住的陋室不好開口。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