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間,朝鮮電影絕對是經典。“蘋果熟了的時候”,“摘蘋果的時候”,放映時萬人空巷。 我記得那一天我們幾個鄰居的小孩下午一放學就搬著凳子去露天電影院占位置,晚上家長來的時候帶的晚飯。還有“第八個是銅像”, “海岸風雷”, 對了還有越南影片“回故鄉的路”,現在也沒搞清楚講的什麽,不過主人公睡在空彈殼裏是記住了,不過現在回憶起來,是BS。國產電影還有“創業”周挺山(?)的先生產後生活的說法絕對是今天996的理論基礎。老馬說“996是你們修來的福報”,他一定是看過“創業”的。還有馬尾巴的功能,還有“反擊”, 還有“海鷹”,這個牛,直接上手榴彈把越南的炮艇打沉了。
小說我最喜歡的是“三探紅魚洞”“沸騰的群山”,第一部愛情小說是魯迅的“傷逝“,子君說的“隻有活著,愛才有所附麗”,和“豔陽天”裏富裕中農馬小辮說的“沒有肚子,那有臉”是我們那個時代的勵誌語錄。
還有“少女之心”,(此處省去500字)。老家夥們現在找來看一看,比“金瓶梅”通俗易懂。沒讀過正版的“第二次握手”讀的是文革後的印刷品,和樓主一個觀點,很一般般。手抄本還有“一雙繡花鞋”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