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考古學家許宏:三星堆與二裏頭,到底誰影響了誰?
來源:大象新聞2021-03-24 07:25:10
大象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宋迎迎
新發現六座“祭祀坑”、出土500餘件重要文物的消息,讓“三星堆”成了全民關注的熱詞。與此同時,造型怪異的青銅器從何而來、三星堆與二裏頭誰是“最早的中國”,這些討論與爭議,也在考古之外風聲漸起。
3月23日的最新消息顯示,專家對三星堆遺址6個坑的73份炭屑樣品使用碳14年代檢測方法進行了分析,對年代分布區間進行了初步判定:推斷三星堆4號坑距今約3200年至3000年,屬於商代晚期。
圍繞三星堆和三星堆之外的討論,我們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進行了一次對話。
【三星堆不是蜀文化】
■三星堆文化&二裏頭文化 誰早誰晚?
許宏:三星堆文化要晚於二裏頭文化。
有四川的學者說,三星堆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四千年前(約公元前2000年),這是不可能的。
三星堆遺址中發現了陶盉等二裏頭文化風格的器物,而這類陶盉在二裏頭遺址中的年代是二裏頭文化二期(不早於公元前1700年)。考慮到文化傳播的時間差,三星堆文化的上限大致相當於二裏頭文化晚期甚至末期,也就是不早於公元前1600年。
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最新測年結果顯示,二裏頭文化的絕對年代是公元前1750-1520年。所以我們說,三星堆文化的上限可以早到二裏頭文化時期,但不可能早於二裏頭文化。
■三星堆能否代表蜀文化
許宏:從目前掌握的證據來看,還不能說三星堆就是蜀文化。這要從兩方麵分析:
首先是缺乏文字的直接聯係。甲骨文中雖然有關於“蜀”的記載,後世文獻記載也說“蜀”參與了滅商聯軍,但三星堆本身並沒有發現任何文字,目前還無法直接證明三星堆文化就是文獻中的蜀文化。
第二是認知體係的重大差異。東周時期及以後的蜀文化深受中原文化影響,已經出現了像中原文化係統那樣的大型墓葬、包括貴族和王的墓葬,還有大量的隨葬品。這些是中原文化中王者和貴族本位的象征。但三星堆和金沙文化中目前還沒有發現像東周蜀文化這樣的突出顯貴個人本位的遺存,僅僅是公共性的祭祀。因此,我們同意這樣的觀點,即不能說三星堆、金沙文化和東周以後的蜀文化一脈相承。
作為一名考古工作者,我們就是要告訴公眾,哪些問題能說得清,為什麽對於有些問題還說不清楚,這是一種和治學上的審慎態度。所以,如果說三星堆就是源遠流長的蜀文化,那暫時隻能看作是當代人對上古史前史的一種建構。
【二裏頭成就了三星堆】
■三星堆所代表的文明來自何方,它與中原文化、二裏頭文化有著怎樣的關聯?
許宏:學界公認的是,是外來文化因素的滲入導致成都平原土著文化發生變化而產生的新的文化——三星堆文化,而它形成的最大契機就是二裏頭文化因素的出現。
三星堆文化的早期受到二裏頭文化影響,這點可以從出土的陶盉、銅牌飾、玉石牙璋等看出來,而三星堆文化的晚期則深受殷墟文化的影響。
可以說,正是由於中原文化的持續影響,才使三星堆文化由新石器時代進入了青銅時代,在四川盆地創造了燦爛輝煌的青銅文明,但其進入青銅時代的時間已相當於殷墟時期。
至於三星堆出土的麵具、金杖、青銅神樹則顯示,三星堆文化還受到中原以外的文明影響。但這些因素具體從何而來,由於缺乏直接的證據,目前還無法判斷。
■中原文化如何對三星堆文化產生影響
許宏:從二裏頭向西向南兩個方向都有可能。
二裏頭向西,從鄭洛地區西去進入關中,或者順著洛河上遊到達漢中地區,再從漢中南下進入四川盆地;
二裏頭向南,從漢水流域進入湖北地區,順長江流域經過三峽地區再進入四川。這些都有可能。
目前,南北兩方向都發現了能夠連接中原和三星堆、金沙的文化遺存。至於傳播的方式,戰爭、聯姻、結盟、貿易都有可能。
【三星堆消失,是人與神關係的退場】
■三星堆出土的縱目人青銅麵具,風格與已經發現的中原地區文物造型迥然不同。三星堆文化有可能來源於南亞、西亞嗎?
許宏:作為嚴謹的學者,我們不能把遠距離的文化相似性當做文化傳播的證據,但是不排除任何假說所代表的可能性。
從既往的考古發現看,文化的傳播一般是族群之間接力式的、間接式的傳播,而不是像張騫通西域那樣,遠距離直線傳播而來。比如,殷墟中雖然出土了馬車,但肯定不是從馬車的起源地——歐亞大草原西部直接傳播過來的。很有可能是和晉陝高原或北方的族群作戰過程中,得到製作和使用馬車的技術,而晉陝高原或北方的族群可能是和更遠的內亞地區的人學來的。
這是一個以時間換空間的過程,所以現在很難找到確切的源頭。
■三星堆文化為什麽會突然消失?
許宏:三星堆文化和二裏頭文化比較類似,都沒有發現宮室或其他重要建築被火燒或者被搗毀的跡象,所以各種可能都有。比如一場瘟疫、植被破壞、水源汙染等,當然也不排除外敵入侵或戰略轉移。
三星堆的衰落、金沙(十二橋文化)的崛起的原因,目前學界有不同的認識,和二裏頭、鄭州商城的此消彼長一樣,都不能排除是同一人群的遷徙轉移,比如三星堆的中心都邑轉移到了成都金沙。
對於這個問題,我還有一個基於曆史發展維度的解讀:三星堆文化雖然有了國家形態,也進入青銅時代,但它的意識形態還停留在祭祀山川、巫術氣息比較濃厚的原始狀態;與此同時,中原地區注重世俗的祖先崇拜,後來有了宗法製度。宗法關乎政治,注重人與人的關係,代表著當時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在曆史發展的進程中,三星堆這種注重人神關係的文化逐漸衰落,比較早地退出了曆史的舞台,而中原文化則崛起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主流。其背後的動因有待進一步探究。
■三星堆有沒有可能來自外星文明?
許宏:三星堆某些青銅器的造型大家感到怪異,那是由於我們的視野狹窄,考古發現中還存在著諸多待解之謎,我們不知道的遠比知道的多得多,這很正常。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麽發現超出了我們既有的認知範疇。至於外星文明的說法,那是開腦洞,與我們的考古研究無關。
【考古與考古之外】
■三星堆考古對於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有什麽意義?
許宏:如果我們認可華夏族群是從多元到一體的,那麽,三星堆考古恰恰提供了一個秦漢帝國一體一統化之前、東亞大陸各族群多元發展的例證,也正是不同族群的相互碰撞,才產生了基於共同文化認同的華夏族群乃至後來的中華民族。
■在三星堆的考古發掘中,有媒體邀請創作盜墓作品的作家對考古進行解讀,也引發了“考古娛樂化”的爭議。您對此如何看待?
許宏:考古是偏於嚴肅的科研工作。我們一直極力向公眾闡明,考古跟盜墓具有本質的差異。而這次出現這樣的安排,確實給人一種違和感。畢竟,文學作品和學術研究是兩碼事。
■對於二裏頭和三星堆,網上充滿了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那麽,我們應當如何給三星堆文化下一個準確定義?
許宏:在馬牧河兩岸3.5平方公裏範圍裏,有這樣的一個非常壯觀的都邑,夯土城圈沿河而建。河的南北兩岸已經有了不同的功能分區,河的南岸是祭祀區,大型建築和居住區則建在河北。人們在廣場上或神廟中的祭祀活動充滿充滿巫術和宗教色彩。可以說,三星堆都邑與二裏頭都邑的布局都是相當有章法的。它們有相似之處又有所不同,都是中華文明滿天星鬥中的璀璨明星。從“滿天星鬥”到“月明星稀”的曆史演進中,我們的華夏文明如百川匯流,漸成兼容並包、兼收並蓄的大江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