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這場戰役比較透明(資料豐富),招來了國內外五花八門各種點評,但多數的點評水平較低,基本是:隻強調美軍的飛機坦克而隻字不提誌願軍的人數和地理優勢;隻強調誌願軍的英勇而隻字不提美軍的頑強,甚至有些青皮無賴幹脆閉眼瞎噴:如果誌願軍有飛機,就如何如何...。對這種無知可笑的信口胡言本島懶得反駁,隻講一個例子:武鬆之所以是英雄,是因為武鬆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戰勝老虎,而並非武媽媽給小鬆天生了一對尖銳的虎牙和四隻鋒利的爪子。美軍有飛機不假,更有一批經驗豐富勇敢頑強專業化知識化的飛行員!能在自己防線外50米的距離內投擲凝固汽油彈,這種素質的飛行員你有嗎?別說70年前沒有,今天的中國空軍有嗎?當年蘇聯的米格15不僅多於美軍,而且性能不比美軍的F-86差,三年抗美援朝別說朝鮮半島的製空權,就連占盡地理優勢的鴨綠江南岸”米格走廊“都沒能占到便宜,不是蘇聯飛行員的素質問題還能是什麽呢? *****
*****
如果說誌願軍不敵陸1師僅僅是因為裝備不如,那怎樣解釋解放軍在內戰中戰勝美式裝備的國民黨呢?如何解釋誌願軍初期可以輕易取勝美式裝備的韓軍呢?好吧,前麵這兩個例子都是亞洲人,現在說美國人美式武器!長津湖戰役中誌願軍雖然付出極大代價,但拚上血本尚能攻占新興裏、也能奪取飛鶴山,但為什麽沒能攻下陸1師守衛的任何陣地呢?德洞山口陣地極為關鍵,陸1師放置了一個加強連(240人),為什麽堂堂的20軍”沙家浜“師能威震陽澄湖,但卻無法啃下這個關鍵的連級陣地呢?好,你可以爭辯20軍無能,那27軍呢?威震全軍的27軍濟南第一團不是在柳潭裏攻擊的第一天夜裏就基本打光了嗎?所以說,武器不是決定因素,關鍵還是使用武器的人!武鬆們提著棍棒上山打虎,遇到紙老虎布老虎、算你運氣好你就贏了,遇到泥老虎就得拚血本了,遇到真老虎就現原形了。 *****
*****
其實,陸1師之所以被麥克阿瑟將軍親自點將前來朝鮮戰場,成為韓戰中聯軍的王牌主力消防隊,是因為武器裝備比其他部隊好?不是!是因為吃穿待遇薪餉高於其他部隊?也不是!麥帥做為一個陸軍將領,看重屬於海軍的陸1師是有著深層原因的。世界上任何一支軍隊,衡量其戰鬥力的標準無非是:人員素質、組織訓練、武器裝備,後勤補給、而這些標準其實是有著相互聯係的。毛澤東說了很多屁話,但有一句是不錯的: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不是物 (其實這話是抄襲革命導師恩格斯的論述)。這也就是第9兵團司令宋時輪在檢討長津湖戰役時,洋洋灑灑列出六大條,但沒有一條是歸咎美國飛機的因素。 *****
*****
那為何陸1師戰力超強呢? 先說一個統計數字: 美國國會榮譽勳章是美國最高的軍功勳章,在三年的朝鮮戰爭中,美國陸軍先後共8個師在朝鮮作戰,獲得的勳章數為92枚;然而陸1師僅僅一個師,獲得的勳章數為42枚。簡單的數字對比就能看出陸1師頑強的攻擊精神和強悍的戰鬥力。第一,陸1師有一個強大的領導班子。上從師長史密斯少將,下到副師長克萊格準將、參謀長威廉姆斯上校,副參謀長斯內德克上校以及師部直屬隊人員,雖然將星遠不及第9兵團光輝燦爛(9兵團上將中將一把,少將一堆),但卻都是稱職合格的。師部的參謀班子也是由專業性非常的強和富有作戰經驗的軍官擔任,美國軍史認為:陸1師的”四大支柱“是師部的四位參謀:作戰科長鮑爾斯上校;情報科長霍爾肯姆上校,此人精通漢語,也是陸1師的中國通;軍務科長沃瑟斯中校,此人曾在中國服役;後勤科長麥克阿裏斯特上校,也曾在中國服役過。 *****
*****
第二,陸1師有一批富有經驗的基層軍官。陸1師擁有3個步兵團,最年輕的陸5團團長莫雷中校當年僅有37歲,三位團長不僅都能獨立指揮作戰,而且具有相當的戰略眼光。當寒流南下,部隊被告知彈藥和取暖火爐隻能滿足其中之一時,陸1團團長普勒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火爐,而且說:沒有彈藥我們可以拚刺刀。當陸5團和陸7團被包圍在柳潭裏時,師部並未指定哪位團長是老大,但是令人驚奇地是兩位團長竟然能夠和平相處,經過協商做出共同決定。駐守德洞山口的陸7團F連連長巴博上尉,雖然沒讀過軍校,但是指揮經驗豐富,陣地設置合理,警惕性非常高,打退誌願軍多次進攻,守住了柳潭裏—下竭隅裏之間的交通咽喉陣地。陸7團2營營長戴維斯中校,果斷下令部隊輕裝雪夜出擊(誰說美軍不善夜戰?),打通道路,確保了柳潭裏的主力突圍的安全。陸1團3營的少尉情報參謀,竟然根據地圖作業,精確算出誌願軍向下竭隅裏進攻的時間和方向。。陸1團3營副營長邁爾斯少校 *****
*****
第三,其實也是最最重要的。根據海軍陸戰隊的傳統,陸1師的士兵不是來自普通征兵,而是真正的誌願當兵。說白了,陸1師的官兵是由一批好戰份子亡命之徒組成的。這也就是為什麽”地獄峽穀之戰“中陸1團3營G連新兵鮑恩為了掩護周圍的戰友,用自己的身體撲到誌願軍冒煙的手榴彈上,寧肯犧牲自己,也要保住戰友的生命。無獨有偶,另一個陸7團2營E連的班長肯納莫爾中士,為了掩護全班戰友,也是舍身撲在誌願軍扔出的一個手榴彈上。柳潭裏,陸1師炮團組成一個暫編排加強陸7團J連,約翰遜中士在排長戰死後站出來指揮,為了掩護全排撤退,身負重傷的他要求戰友留下彈夾,獨自一人堅守陣地。子彈打完後,拚手榴彈,手榴彈拚光後,空手與誌願軍搏鬥。飛鶴山戰鬥,無線電報務員列兵波多爾克負傷後,獨自一人留在失守的陣地上,用無線電台與炮兵保持聯係,活脫脫一個美軍版”向我開炮“的王成。陸7團機槍排長”大漢奸“李周恩(華裔美國人),先是拒絕師部審問俘虜的美差而堅持上前線的,受傷後送住院沒幾天,竟然與另一戰友合夥從醫院偷了一輛吉普車,逃回了前線。這與開槍自傷逃避上前線一些人(本人深深理解這些同胞)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還有那個拚命三郎楊希,下顎被迫擊炮彈炸掉一半,繼續掄著工兵鍬與誌願軍肉搏。。更可笑的是此人退伍後,越南戰爭招兵時他又去報名。招兵的人說你是假牙不合格,這廝大叫:難道去越南打仗需要用牙咬嗎? *****
當陸1師起初被十幾萬大軍包圍時,全美國都為陸1師捏一把汗,毛澤東也興高采烈大咧咧地向全世界宣布“殲滅陸戰1師僅是時間問題”。但是隻有一人不以為然,這就是潘德爾頓海軍陸戰隊訓練基地的司令,他的原話我忘記了,大意是: 包圍陸1師?你要吃苦頭了! 長津湖戰役最後的結果果然是讓全世界大跌眼鏡:陸戰1師衝破十幾萬大軍的包圍,重創包圍它的誌願軍第9兵團(其實換13兵團也是一樣),攜帶所有裝備,押著俘虜。掩護著逃難的百姓,建製完整地撤出長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