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也是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與軍事上與孔明諸多鬥智的事跡也為後人津津樂道。
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司馬懿的4大成功思維,你能做到幾個呢?
1、人不能怯懦 但不能不知敬畏
在曹叡死後,囂張跋扈的曹爽獨斷專權,一手操縱把司馬懿升為太傅,實際上是架空他在朝堂的控製權。
麵對曹爽種種咄咄逼人的行徑,司馬懿的學生鍾會上門勸他:“老師,你就甘於這坐而論道的太傅之位嗎?”鍾會的勸告事實上也反映了自己內心的蠢蠢欲動,希望司馬懿能和曹爽爭鬥,奪回士族在朝堂的地位。
但司馬懿卻不為所動,並以楊修為例,好言教導鍾會,不要重蹈楊修覆轍,因為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要學會敬畏自己的對手。
這個思維點出了司馬懿不和曹爽一般計較的原因,不是怯懦,隻是保有敬畏之心,不急於和對手魚死網破,而是靜待良機。
2、不要和愚蠢硬碰硬
曹爽毫不顧忌同為輔政大臣的司馬懿,要逼郭太後遷宮,以此架空年幼的皇帝。
司馬昭忿忿不平地對父親說,曹爽實在太過分了,這是在淩辱司馬家,忍無可忍之時就無需再忍。
但司馬懿聽了兒子一番話後,卻非常平靜,隻是問司馬昭:“這曹爽比諸葛亮如何?”
司馬昭回答道,“螻蟻爾。”
司馬懿於是進一步告訴兒子:“與愚蠢硬碰硬拚個頭破血流,豈不更愚蠢?人這一生,難免和愚蠢為伍,要學會向愚蠢低頭”。
事實也證明,曹爽雖然通過小手段逼得郭太後移宮,似乎能隻手遮天,但也無法笑到最後。
當遭遇一些愚蠢的挑釁和下作的手段時,沒必要睚眥必報,不要和愚蠢者為伍,因為多行不義必自斃。
3、一路走來 沒有敵人
司馬懿一生最大的對手有二,年輕輔佐曹丕時,最大的對手是楊修,然而在楊修因“雞肋事件”被曹操判死刑後,司馬懿卻主動請曹操讓他見楊修。
曹操問他原因,司馬懿是這麽說的,“臣一路走來,沒有敵人,看見的都是朋友和師長”。司馬懿誠懇的一席話,果然打動曹操,也讓曹操從心底欣賞他。
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後,司馬懿來到他生前所在的蜀軍營帳,以水代酒敬孔明,眼中滿含熱淚,如果身後沒有大魏的將士,司馬懿可能還會下跪祭拜。司馬懿對對手和敵人的尊敬,也讓人看到他的胸襟和氣量。
在職場上,要學會向對手學習,尊重對手、感恩對手,因為正是他們的存在,才使自己更加強大,才能獲得更長足的進步。
4、敗而不傷 敗而不恥
在育兒上,司馬懿也頗有自己的理念。例如在與諸葛亮對陣失敗,被搶了隴上小麥後,魏軍眾將士都十分不滿,明明魏軍兵力是蜀軍數倍,居然還輸給了諸葛亮,連司馬懿的兩個兒子也坐不住了,一起去司馬懿帳內抱怨。
去了司馬懿的大帳後,卻隻見司馬懿和管家侯吉居然優哉遊哉地打著五禽戲。麵對兩個氣急敗壞的兒子,司馬懿隻是提醒他們:一心想贏的人,未必能贏到最後。打仗先要學善敗,敗而不恥,敗而不傷,才真的能笑到最後。
司馬懿的這番話,也讓兩個兒子心領神會,明白父親按兵不動的用意。
以“失敗學”來教育兒子,和現代父母恨不得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每個人都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卻很少有人能坦然接受失敗。司馬懿告訴我們,要對失敗多一些耐心,才能贏得最後的成功。
無論是感情、職場、人生、還是育兒,司馬懿都有一番自己的見解,令人能從中受到不少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