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馮喆這個名字,如今很多人都充滿了陌生之感,甚至已被漸漸遺忘。
但是在上世紀50年代,他可是家喻戶曉、光芒萬丈的男演員。
在銀幕中敦厚儒雅的氣質和從容精湛的演技,堪稱是一代人心中的偶像男神。
那個《南征北戰》中的高營長一角,不管曆經多少歲月洗磨,依舊會讓人念念不忘。
作為一個時代的熒幕男神,馮喆的一生卻在高光中充滿了無盡的悲情色彩。
坎坷的婚姻和挫折的人生,最終讓一個閃耀的明星隕落凋零,留下唏噓與歎息。
而馮喆的悲情人生,要從那一段不如人意的婚姻說起。
01
馮喆原名馮貽喆,1920年出生在天津,原籍廣東佛山。
他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父親畢業於哈佛大學,母親也是正規高校畢業生。
所以出生在書香門第的馮喆,自小就儒雅紳士、風度翩翩。
他有修養有學識,彬彬有禮、謙遜溫和又思想開明。
馮喆自小就對文藝充滿了熱愛,而且很有天賦。
哥哥成了聖約翰大學生,他和妹妹後來也都相繼成了聖約翰附中的高中生。
1941年,馮喆去往美國留學,在聖約翰大學就讀。
一年後,馮喆輟學回到上海。
後來馮喆還考上了上海國立音專學習大提琴,這也為他日後成為一名文藝工作者奠定了基礎。
在上海學習和生活的馮喆後來結識了顧也魯、韓非等電影演員。
憑借儒雅的氣質和淵博的學識,馮喆被推薦到了上海“美藝劇團”。
就這樣,意氣風發的馮喆成了一名話劇演員,正式踏上了自己的演藝之路。
馮喆天生就是當演員的人,憑借出眾的氣質和瀟灑的演技,很快就成了台柱子。
在劇團的這些年,馮喆兢兢業業出演了40多部話劇,演技已經得到了質的飛躍。
1946年,馮喆進入上海國泰影片公司,開始從話劇舞台轉向電影大銀幕。
一年後,馮喆主演了電影《裙帶風》,正式開啟了他的電影演員生涯。
既能演文人又能演武將的馮喆,又相繼主演了多部經典電影,開始一鳴驚人。
《憶江南》中的青年詩人黎稚雲;
《一帆風順》中的小職員田寶林;
《戀愛之道》中的周家浩;
《風雨江南》中的李春堂。
4年後,在影壇嶄露頭角的馮喆又加入了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
同年就與李麗華合作主演了劇情電影《冬去春來》,飾演何連生一角。
2年後,馮喆迎來了自己演藝事業的一個巔峰。
他主演了電影《南征北戰》,在片中飾演有勇有謀的高營長。
憑借這部電影,馮喆一舉進入了一線男演員的行列,風頭一時無兩,成為家喻戶曉的演員。
高營長一角,也成了他演藝生涯中最高光的時刻,讓人回念至今。
此後,馮喆將自己全部心力都奉獻給了演藝事業,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經典角色。
《淮上人家》中飾演淮河岸邊的農民高黑子;
《鐵道遊擊隊》中飾演睿智老練的遊擊隊政委;
《羊城暗哨》中飾演虎膽英雄偵察員王練;
《沙漠追匪記》中飾演騎兵班長鍾永勝;
《金沙江畔》中飾演英勇而充滿鬥誌的指導員金明;
《桃花扇》中飾演多情卻又變節的一代名士侯公子。
除此之外,還主演了《重要的一課》、《大風浪裏的小故事》、《英雄趕派克》等經典佳作。
上世紀50年代,馮喆成了人們心中最完美無瑕的男演員,留下了不朽的熒屏回憶。
而遺憾的是,本該前途無限的馮喆,往後人生則開始由喜入悲,讓人無盡唏噓。
02
相比較輝煌的演藝成就,馮喆的婚姻生活則是充滿了波折與悲傷。
馮喆的妻子是張光茹,原名張啟珍。
1930年出生在四川宜賓,比馮喆小了整整10歲。
她的身世和馮喆一天一地,淒慘落魄又十分苦命。
父親是一個落魄秀才,家境貧寒淒涼。
不過,張光茹從小長得天生麗質,而且多才多藝,也成了一家人的希望。
9歲的時候,母親為了能夠讓她出人頭地,就將其送到了戲劇班學戲。
被給予厚望的張光茹,不但沒有因此改變生活,反而接連遭受命運的打擊。
張光茹不但長相清秀,而且演戲天賦極高。
學藝不到兩年,就開始登台唱戲,成了一個川劇名伶。
可有了名氣之後,張光茹不但沒有因此得福,反而悲情連連。
在台上唱戲的張光茹後來被一個軍官看上了,想要花重金納她為妾。
母親為了能夠改變家庭窘境,逼迫張光茹答應了這門婚事。
那一年,張光茹才12歲,一個花季少女根本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
但是張光茹生性倔強,在訂婚之日果斷逃婚,一個人跑到了到內江、資中一帶去唱戲。
等到這件事情的風頭過去之後,張光茹才得以返回宜賓老家。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沒過幾年張光茹再次遇到了失意的愛情。
少女初長成的張光茹在唱戲時又被一個闊少陳三公子看中,並對其展開了瘋狂的追求。
這一次,張光茹在陳三公子排山倒海般的愛情攻勢下,陷入了愛河。
張光茹和陳三公子走到了一起後,沒過多久兩人同居。
本以為這段感情會是自己一生的寄托,卻最終令她心灰意冷。
兩人同居後,陳三公子繼續風流不已,狠心的將張光茹拋棄後又另尋新歡。
被情所傷的張光茹惱羞成怒,一氣之下將自己的左手食指剁掉了。
可見張光茹的性格有多麽剛烈倔強。
接連不斷地情感坎坷,讓張光茹萌生了離開老家的想法。
1946年,張光茹到了重慶謀生,遇到了中華劇藝社社長應雲衛。
應雲衛見張光茹長相靚麗而且戲劇功底了得,就讓她加入了中華劇藝社。
張光茹的人生這才算慢慢穩定下來,開始走上正軌。
03
加入中華劇藝社後,她將自己的原名張啟珍改為張光茹,決定重啟自己的人生。
張光茹跟著劇團天南海北去演出,直到來到上海才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這個人就是演員馮喆。
此時的馮喆剛剛加入上海國泰影片公司,已成了一個冉冉升起的明星。
當時張光茹跟著中華劇藝社來到上海演出,正好馮喆在台下觀看。
張光茹在台上彩排名劇《棠棣之花》時,結果讓馮喆對其一見傾心。
於是,26歲的馮喆對16歲的張光茹展開了猛烈的追求。
被曾經失敗感情傷害過的張光茹,一開始對愛情不再抱有任何希望,甚至排斥。
在她心裏,男人的感情是靠不住的,也沒有一絲安全感。
但是,麵對馮喆這樣一個溫文儒雅,帥氣有才的耀眼明星。
16歲的張光茹還是沒能抵擋住溫柔的愛情,最終和馮喆走到了一起。
不過,兩人在一起時,並不被人看好,而且都覺得張光茹配不上馮喆。
特別是馮喆的父母極其反對,認為唱戲的張光茹不適合做兒媳。
但是馮喆不在乎別人的看法,眼裏隻有張光茹一人,非她不娶。
1949年5月7日,馮喆與張光茹如願在香港六國飯店結為伉儷。
那一年,馮喆29歲,張光茹19歲。
兩人結婚後,馮喆與張光茹一起到了上海工作和生活。
加入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的馮喆,名氣越來越大,兩人差距由此拉開。
隨著馮喆的演藝事業如日中天,身邊合作的佳人變得越來越多。
這讓敏感多疑的張光茹開始有了猜疑和擔憂,兩人的感情隔閡也漸漸加深。
有時候,馮喆在外麵有一丁點風吹草動,張光茹都會對他充滿了猜忌和不滿。
後來馮喆在拍攝《南征北戰》時,想要和張光茹有個孩子,但卻遭到了性情大變的張光茹的拒絕。
這件事情,讓兩人的關係走到了結婚以來最為緊張的時候。
後來馮喆拍完了《南征北戰》回來後,彼此關係才漸漸有所緩和,一切都趨於平靜。
而且,本不想要孩子的張光茹也幸福的懷了孕,讓兩人感情重歸於好。
可沒想到,懷了孕的張光茹情緒仍然一直反反複複,而且對馮喆的疑心變得更重。
有一次,馮喆將自己碰到前女友的事告訴了張光茹。
沒想到,一下子觸動了張光茹敏感的神經,委屈至極,兩人大吵。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心有不滿的張光茹又重新開始了停止已久的基本功訓練。
她在懷有身孕的情況下,每天做一些高難度的戲劇基本功動作。
不幸很快來襲,張光茹因此而流產,失去了兩人的第一個孩子。
這次流產對張光茹的身體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害,更衝擊著兩人的感情。
後來第二次懷孕又意外流產,導致張光茹的輸卵管阻塞造成水腫而切除輸卵管,從此再也不能生育。
不能再有孩子,這件事猶如晴天霹靂,徹底整碎了兩人的心。
本就矛盾重重的彼此,感情徹底走向無法修複的破裂境地,再也回不到美好純粹的過去。
04
張光茹因為不能生育,情緒波動更加嚴重,常常無緣無故發脾氣。
而一心拍戲的馮喆也因此備受折磨,情緒壓抑到了極點。
他對朋友抱怨說:“光茹太多敏感,讓我無法暢快地呼吸了。”
被妻子反複無常的猜疑,讓馮喆的內心充滿了煎熬。
屋漏偏逢連夜雨,馮喆在拍攝《淮上人家》時,不幸染上了血吸蟲病。
最終無奈摘除了脾髒和胰腺,導致身體機能嚴重下降,免疫力也大不如前。
此時的馮喆,身體與身心已經雙重被擊垮。
意外生病的馮喆,本以為會因此換來張光茹的理解和安慰,沒想到終究還是一場空歡喜。
兩人過著名存實亡的婚姻,甚至也想過徹底結束姻緣,換得彼此自由。
但是如果離婚,會對兩人的社會影響非常大,所以離婚的想法也就不了了之。
這個階段也成了兩人關係最為脆弱的時候,一觸即破。
1957年,張光茹被調回成都,執意做回了自己的川劇老本行。
兩人從此分隔兩地,開始了分居生活,感情趨向冷淡。
接下來幾年,馮喆繼續在演藝事業中拋頭顱灑熱血,再次攀登事業巔峰。
但在馮喆心裏,破碎的婚姻生活,才是心中最為牽掛的部分,時時刻刻想著將其修複圓滿。
然而,接下來一件事情,則直接讓兩人感情徹底決裂。
1961年,馮喆在百貨公司購物時,看見了一位美貌的姑娘。
也不知道是出於什麽原因,馮喆一直跟隨她到了派出所。
而這個姑娘是美女警察,警惕性相當之高,馮喆隨即就被扣住了。
然後將此事告知了他的工作單位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
海天馬電影製片廠因此將馮喆嚴格處理了一番,並將他調往與天馬廠合並的峨眉電影製片廠。
這件事情,也成了馮喆事業與命運走向悲情的轉折點。
馮喆帶著失落和處分離開上海,獨自前往成都找妻子張光茹重聚。
兩人分別了幾年沒見,張光茹為此非常興奮和開心,一切都變得那麽和諧。
可誰曾想,妻子張光茹轉頭就變得十分冷漠無情,性情暴躁。
原來,張光茹得知了馮喆離開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的真正原因後,一氣之下將他趕出家門。
馮喆的和好哀求瞬間化為泡影,兩人在成都再次開始了分居生活,整整5年。
分居的這幾年,兩人生活完全沒有了交集,一個投身於川劇舞台,一個繼續奮鬥著演藝事業。
相對於張光茹節節上升的戲劇事業,馮喆則要落寞的多,而且生活更是一團糟。
因為多年的精神壓抑,馮喆最終從一個溫文儒雅的紳士變成了一個整日酗酒的醉漢。
那時候,經常會有人看見馮喆離開片場之後,形單影隻的穿梭在大大大小小的酒樓裏。
身形消瘦又憔悴滄桑,完全變了個人。
而屬於馮喆最後的人生悲情正在悄然襲來。
05
1966年,馮喆遭到了嚴重的批判,被打成“黑線人物”和“特嫌分子”。
受到折磨而招架不住的馮喆,在一天深夜跑到張光茹住處,想要和她重新複合,尋求精神寄托。
沒想到,張光茹不但沒有憐憫和答應,反而更加冷漠無情的將其拒之門外。
那一晚,馮喆整整在門口蹲了一宿,也沒有打動張光茹,最終黯然離開。
不久後,張光茹被找到談話,要求她如實說明馮喆的一些問題。
不知道是出於何種原因,張光茹竟然全盤托出馮喆曾經的種種言行舉止。
這讓本就處於險境的馮喆更加雪上加霜,他也徹底對張光茹死了心,不再找她。
經過3年的灰暗生活,馮喆被送往農場改造,這也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1969年6月2日,絕望至極的馮喆被發現在勞改農場上吊自殺。
這一年,他49歲。
人們在他的衣兜裏發現了一張紙條,馮喆在上麵寫下了一句萬念俱灰的絕筆:
“天不收我,人收我。”
張光茹得知馮喆去世的消息後,整個人呆滯不已,悲傷地流下了淚水。
多年後,她在日記中這樣回憶說:“可憐一代風流兒死了。”
馮喆去世後,張光茹獨自一人度過了平靜的後半生,一生沒有再嫁。
因為,她最終才明白丈夫對自己的感情一直堅貞不渝,從未變過初心。
而她後半生的人生,常常在自責和思念中度過,痛苦而又悲傷。
1993年,張光茹帶著人生的遺憾離開了人世,終年64歲。
生前,她最思念和放不下的人依舊是馮喆,常常拿著他的照片發呆流淚。
張光茹去世後,人們在她身邊發現了一個緬懷亡夫馮喆的遺物,也是她生前最寶貴的東西。
這個遺物就是她寫的一本《筆花詩集》,裏麵有一首《忠魂伴君》的詩這樣寫道:
“我悼亡君十八年,此心耿耿意綿綿。君雖逝去我戀君,夢裏相逢話苦甜。”
由此可見,張光茹生前是有多麽思念馮喆,內心又是多麽煎熬苦澀。
遵照張光茹的遺囑,她的骨灰一半葬於宜賓白塔山的父母身旁,一半葬於成都的磨盤山公墓。
而丈夫馮喆的骨灰則被安葬在廣州烈士陵園,張光茹沒有選擇與他合葬在一起。
其中緣由,世人早已不得而知。
兩人生前感情支離破碎,死後也沒能一起安逸長眠。
1978年,馮喆被平反,峨影廠為其舉行了一場追悼大會。
2005年,在中國電影誕生100年之際,馮喆被評為“中國電影百位優秀演員”。
一生悲情滿滿的馮喆,最終在歲月的流逝中,愈發光亮耀眼,讓人追憶。
而他生前那段不幸的婚姻往事,早已消散而去,徒留一聲歎息在風中飄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