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那是一個以摧殘美好為快的年代

來源: 清邁 2021-01-31 03:08:4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680 bytes)

http://hx.cnd.org/2021/01/29/%e3%80%90%e5%8d%8e%e5%a4%8f%e6%96%87%e6%91%98%e3%80%91%e4%bd%95%e6%b1%82%ef%bc%9a%e7%be%8e%e5%a5%b3%e5%a6%82%e4%ba%91%ef%bc%8c%e5%ad%a4%e9%b8%be%e8%8b%a5%e6%98%9f/

何求:美女如雲,孤鸞若星

發表於 2021 年 01 月 29 日 由 舟巷

記得一年多前在CND讀到一篇《美女如雲》,文中講到,美女是上天賦予人類的一種寶貴資源,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這一資源全被浪費了,損失不可估量。作者當時大概是個北京的中學生,她舉了幾個認識的美女的例子,有的因為長得美被紅衛兵當成流氓給打了;有的本該當電影演員的也是因為長得漂亮被剃了“陰陽頭”;有的被分配到理發館當理發員,結果招來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整天搗亂,領導隻好把她“調到後麵當會計,藏起來”。美女不得展其容。更多的美女隨大隊人馬下鄉修理地球去了,從事粗糙、笨重的體力勞動,“西施也會脫層皮”……

本人與作者應屬同一代人,對文中的描寫並不陌生。那是一個以摧殘美好為快的年代。如今若冒出一個美女,萬眾爭睹,粉絲無數。而50多年前在同一片土地上,美色卻帶來災難,真是令人唏噓不已。其實,真正夠得上“美女”標準的畢竟是極少數。對於我們那一代年輕人來說更普遍更可悲的災難是什麽呢?我以為應該說是青春的毀滅,各種形式的毀滅,而且,青春之後的“餘生”也常常無可挽回地隨之毀滅了。

※ ※ ※ ※ ※

過來人都會記得,文革結束後,百廢待興,而涉及千家萬戶的一大社會問題竟然是驟然湧現的大量的“錯配”、“未配”的年輕人。“錯配”即指男女本不該步入婚姻殿堂的卻結為夫妻,陰錯陽差;“未配”即本該結婚成家的年輕人卻仍孑然一身,又稱“大齡青年”。

先說說錯配吧。我是68年夏隨我校50多個同學乘一趟滿載知青的“專列”離開北京去北大荒的。在嘈嘈雜雜、熙熙攘攘的北京站台上,一個畫麵掠過我的眼簾:一個頭伸出車窗外的梳短發的女生在向送行的親友揮手,一雙大眼睛含淚欲滴。這副麵孔即便和今天的“美女”也可有一比。到北大荒之後我才知道她是我校高二的同學L,比我高兩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L的父母都是五十年代初期投身“新中國建設”的東南亞華僑,在文化藝術部門工作。

我們下去時聽得最多的口號是紮根邊疆!和工農相結合!不記得是到北大荒的第三年還是第四年,出乎大家意料,L嫁給了本地的一個比她矮小半頭的貧下中農,拖拉機手,成了生產隊裏第一個結婚的知青。這事讓不少同學心裏挺堵。一年後L生了一個漂亮的胖兒子,然而婚姻並沒維持多久。在那個年代,離婚多少還被視為離經叛道之事,加上當地人、“領導”都向著男方,官司打得冗長bitter,L被一遍遍地追問,為什麽要離婚?答曰:“他性欲太強……”想來其原因固多,但或難於啟口或有“政治不正確”之嫌,故以此搪塞,圖安全耳。後來L雖然爭到兒子的撫養權,並最終回到了北京,然而身心俱疲,再沒有跟同學們有任何聯係。

這隻是順手拈來的身邊的一個例子。由於文革造成的“錯配”如果統計下來恐怕是個天文數字。究其原因,蓋人生軌跡突發異變也。年輕人被拋到異鄉異地,舉目無親,孤獨無靠。一些下鄉的知青由於考慮到當地人有家底,有人脈,不像知青兩手空空,為生存計,嫁給當地人,並不罕見。至於是否兩情相悅,是否誌同道合,已顧不上了。前些時網上傳了一幅油畫《我的前夫》 ─ 一對新人端坐土窯洞前的“結婚照”,新郎是一位歡天喜地的老農,新娘是一位憂傷無奈的知青。據說該作品初展時很多知青在畫前泣不成聲。此畫所表達的就是這種並非鮮見的“錯配”。

另一大類錯配屬“出身排序”的惡果,“黑五類”子女在“婚姻市場”上隻能“賤賣”、“甩賣”。孰知多年後出身優劣貴賤的“排序”大反轉,曾經的“賤貨”成了香餑餑,婚姻解體就不足為怪了。我有一個當時在讀大學本科的親戚,明明有心儀的男生,但“出身不好”,還有“海外關係”。左思右想,最終痛下決心,要找個出身好的,否則倆人出身都不好,往下怎麽過?將來孩子也一輩子抬不起頭來。為此而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沒有共同語言,南轅北轍,同床異夢。或許說“異床異夢”更確切,僅“雞犬之聲相聞”而已,湊合了一輩子。其實還不如及早解體,另起爐灶。身邊這類故事數不勝數。

※ ※ ※ ※ ※

再說說“未配”。五十年前國人的婚姻觀相對單一,城市人口一般到25歲上下就或成家或有“對象”了,農村更早些。我在北大荒一個生產隊幹了九個年頭,回到北京時光棍一個,好像一頭紮進了一個“單身待配”的汪洋大海裏一樣,來介紹對象的絡繹不絕。而且,似乎人人手頭上都有個“剩男剩女”的名單,伺機為他(她)們物色對象,或親友或鄰居或同事或同學。沒有人統計。我相信這更是個天文數字。究其原因,和“錯配”相似,人生軌跡異變,年輕人被拋到一個陌生歧異的社會環境,沒有歸屬感,遇不到知音。另外戶籍製起了很大作用。知青都惦記著能回到家鄉城市,不敢成家,怕一旦成家就回不了城了。當時大家常以此開玩笑,說誰談戀愛了誰就是“繃不住”了,堅持不談的人都屬“繃得住”的,意誌堅強。本該是男歡女愛的年齡,卻偏偏要努力“繃住”,社會環境多麽病態就可想而知了。

還有一種毀滅形式應該說一說:“兩地分居”。兩地分居並非始於文革,然於文革期間為烈。也並非局限於知青,各年齡段的人都有。造成兩地分居的主要原因還是嚴苛的戶籍管理和僵硬的人事製度。共和國人口分三六九等,居住地也分三六九等。你要想從“地勢低”的地方調到“地勢高”的地方,難於上青天。按規定分居兩地的夫妻“享有”探親假,一年12天。一年365天僅有12天在一起,那還叫夫妻嗎?這麽不人道的製度,還要冠之以“革命的需要”。那時又沒有互聯網,通訊全靠鴻雁傳書。一封平信走一個星期並不算太慢。多少有情人天天在掐著指頭算,何時能收到對方來信……然而大家也都默默地忍受了。說起來這又是一個天文數字

※ ※ ※ ※ ※

我在北大荒的後期知青越來越少,當兵的、上學的(工農兵學員)、招工的、提幹的……原來熱熱鬧鬧的宿舍就剩三個人了:老李,阿昌,還有我,我們自詡三劍客。老李是我校老高二的,長我兩歲,時任隊裏的統計員,每天早出晚歸,丈量土地,統計耕作進度;阿昌是江蘇知青,長我三歲,時為隊辦小學的教師;我是出納兼文書,掌管收發、戶籍、和現金,但農活也並不少幹。照說文書一職本該是由黨支部成員擔任,但前幾任文書走的走跳的跳飛的飛,“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隻好找我這個“非黨群眾”代理。三劍客的一個相同之處是,尚可教也 ─ 那時不知是誰發明了一個對“出身不好”者的委婉蹩腳的“昵稱”:“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先說說劍客老李。我們學校整個高中二年級有兩個高才生被內定提前一年保送上大學,老李是其一。何等優秀可見一斑,尖子學校尖子學生。文革碾碎了每個人的玫瑰夢,讓老李更難接受的是,身為公安部幹部的老爹被“打倒”,關進秦城監獄的“單間”,渺無音訊。無論老李在廣闊天地如何奮力“改造”,仍是“尚可教也”,好事輪不上他。一天,我看見老李在宿舍裏坐在那兒發呆,便問他有什麽心事。他猶豫了一下,跟我說,收到突兀一信,是表妹來的,什麽意思看不明白。我要過信來一看,啊,是情書呀!人家就是寫得含蓄一點嘛!“心悅君兮君不知”。老李一個勁兒搖頭,說不可能。原來,這位家在上海的小表妹從小就敬仰我們這位大表哥,雖然並未見過幾麵。屆時表妹屬老高一,亦是覆巢之卵,下鄉安徽,後通過招工輾轉到了一個縣城的化肥廠當工人。寂寞,孤獨,無助,就想起大表哥來了。可是,她那時已經是城鎮戶口,而我們北大荒可是農村呀!帝國的戶籍管理從來都是隻能“下”,不能“上”的,即老李不可能在那個安徽縣城落戶,隻有表妹調來北大荒 ─ 這個大家都千方百計想離開的地方。結果,表妹義無反顧,放棄了城鎮戶口,千裏投夫,來到我們農場,這已經是我們下鄉的第九個年頭了。

轉年,老李正在以初為人父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他的“荒二代”降臨之時,傳來了恢複高考的消息。以老李肚子裏的墨水,考大學應是指哪兒打哪兒,然而他不能把表妹一人甩在北大荒。當成千上萬學子坐在延遲了12年的考場裏為命運搏鬥之際,老李的女兒在北大荒的大雪中誕生了,取名“雪娃”。

老李與高考失之交臂。後來我每次見到老李的母親,她都跟我長噓短歎,埋怨那位表妹,“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在這最關鍵的時候……”這又能怪誰呢?

※ ※ ※ ※ ※

再說說劍客阿昌吧。“上山下鄉”並非始於文革,文革前就實行了,阿昌便是一個。阿昌家祖上殷實興旺,出過舉人。祖父是留德學人,歸國後曾任京浦線徐州鐵路局局長。四十年代末家族中不少親屬移居海外,滯留未走的人在那個新政權下的政治命運就可想而知了。阿昌從小是隨奶奶、表哥在南京長大的。表哥表嫂倆口大學畢業後,一個分配到南京炮兵速成中學教書,一個分配到徐州空軍速成中學教書(又是一對“兩地分居”)。58年政府將十萬官兵裁減下放到北大荒。表哥倆口為能調到一起,也借此機會主動申請作為文職人員去了北大荒。四年後,即62年,奶奶準備將阿昌和表哥的一個女兒一起都帶到香港去,但阿昌未被批準。十五歲的阿昌心灰意冷,走投無路,幹脆投奔表哥,也來到了北大荒。

到北大荒後再投考高中,收到錄取通知書後,又被告知不予錄取。阿昌徹底絕望,始知“條條大路通羅馬”,隻是阿昌的“羅馬”是完達山麓的一個生產隊罷了。1976年春,也就是阿昌來農場的第14個年頭,他和同在我們隊辦小學教書的一位68年來的北京老高三知青結婚成家。78年春女兒問世。女兒一歲時,“詔書”宣,“六條”下,知青返城大潮遂起。新建的小巢剛有些許溫馨,阿昌隻好把太太女兒送上了火車,先走一步,遷回娘家北京。下步何去何從,再從長計議。獨坐在頓時冷清的家中,“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從那時起,阿昌便開始四方拜佛,南北奔波,成了當時成千上萬的別鶴孤鸞中的一隻,“跑戶口”大軍中的一員。

調入北京是根本不可能的。阿昌所能做的就是每到寒暑假便坐上那個綠皮火車赴京探望妻女,一路“咣當咣當”地去,再一路“咣當咣當”地回。直到五年之後,阿昌終於借“落實僑屬政策”的光,調離北大荒,在南京落戶。次年,也就是1985年,太太女兒再由北京遷至南京,三口之家終於團圓,那時女兒已經7歲。阿昌後來跟我說,在北大荒前後一共22年呐,攢的那點錢全給了鐵路了。我說,你應該把這些都寫下來。他說,嗨,都翻篇兒了,寫了也沒人看,他們還嫌你煩。我說,現在的年輕人都在打拚,顧不上。將來他們一定會坐下來細細品讀的。

順便說一句,阿昌的表哥一家也是借“落實僑屬政策”的光,於80年代初悉數遷往美國。我曾專程前往他們在Arizona的家拜訪。他的一個在北大荒農場長大的女兒對我感慨道,當年在地球上那麽一個偏遠的荒蠻之地的我們,居然又在美國相遇了,簡直難以置信……是啊,這世界說小也確實很小。

※ ※ ※ ※ ※

我的故事比起老李和阿昌就簡單多了,或許可說“幸運”多了?說起來,在北大荒我是我們學校這些同學中最先“墜入情網”的。盡管遵循了當時談戀愛的“地下工作模式”,偷偷摸摸,還是沒能逃過“革命群眾雪亮的眼睛”。在“組織”及時的“幫助挽救”之下,我“改邪歸正”,“和小資產階級思想徹底決裂”,並向組織保證,一定要“繃住”。這一繃就繃了12年。

我是在來農場的第9個年頭以父母身邊無子女為由返城的,又稱“困退”。在三劍客裏居然還是最早離開北大荒的。回京後先到街道辦事處去報到注冊,聽候安置。一位中年婦女辦事員頭也不抬地說,“隻有送煤和糧店,不想幹就在家等著”。那時北京的做飯取暖都是燒蜂窩煤(又稱煤餅)爐子。送煤就是蹬個平板三輪車往各家各戶送煤餅。幹這行難免蹭上一臉煤黑,像京劇裏的黑臉包公。那時的糧店既零售也賣整袋的大米、麵粉、棒子麵等,50斤一袋,比起農場180斤的大麻袋是小意思。糧店空氣中彌漫著粉塵,幹活的夥計們一臉白粉,像京劇裏的醜角時遷。

我選擇在家等。至此終於消停下來,不必為在哪兒“紮根”所困擾,可以舒口長氣了。再舉目四望,發現曾經心儀的女孩子都成了他人婦,心中不免悵然,方知何謂“‘荒’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在家等但我也沒閑著,而是乒乒乓乓地打起家具來,準備迎娶夫人,雖然還不知道夫人在何方,更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分到幾許“平米”安身,放進這些家具。真可謂“高瞻遠矚”也。當時城鎮居民最大的民生問題是“居無所”,包括無所內的硬件 ─ 家具。原因是政府把錢都拿去搞重工業、搞“三線建設”、搞原子彈了,民居建設民用硬件嚴重滯後人口增長。無數年輕人都在翹首以待,等那“幾許平米”安家。一天,一個老同學來說,你怎麽還在幹這個呢?我們都考大學了!這我才知道自己錯過了文革後的第一次高考,即77級高考,並無年齡限製。幸好幾個月後又“大赦”了一次,78級高考,仍舊不限年齡。我趕緊扔下锛鑿斧鋸,找出幾本舊課本複習,好歹考上一所大學,趕上了末班車。

順便說一句,我打的家具最終也沒能搬進我的“幾許平米” ─ “幾許平米”是要排長隊等的!後來我索性跑到大洋彼岸去了,發現這邊不僅“平米”不用排號,而且,人家寫在憲法裏的“遷徙自由”也並非擺設。看來還是在這邊“紮根”吧。這都是後話了。

幾年前的一天,我正在波士頓的辦公室裏寫工程報告,突然收到一位老同學老荒友來信,告知我的初戀的後來定居秦皇島的女同學病故。我衝出辦公室,在後麵小山上徘徊良久。逝者如斯。“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雲”。想到50年前夭折的愛情,不勝傷感。回到辦公室疾書挽聯一幅,請老同學代為致哀,

小清河完達山錯秦晉之好
秦皇島波士頓尤餘音繞梁

老同學回信道,你的意思我一定帶到,隻是,你這挽聯若擺到靈堂,讓人家親屬情何以堪?

是哦,情何以堪……可是,五十年,八千裏,情何以寄?

※ ※ ※ ※ ※

去年一個仲夏夜,我在院子裏乘涼,舉頭望去,滿天星鬥。驀然間想起50年前的那一代年輕人,恒河沙數,苦悶孤獨。相比之下,幾個美女的“不得展其容”隻能算是小委屈吧,一代人的歲月蹉跎可是大委屈啊。阿昌說,“已經翻篇兒了”,可又有誰知道下一篇兒會是什麽呢?不是已經有人為二十世紀的“上山下鄉”塗脂抹粉了嗎?二十一世紀的“上山下鄉”呼之欲出。

今日再敘吾輩殤,
“隻緣妖霧又重來”。

 

所有跟帖: 

大約1969年九大之後, 市麵稍稍放鬆了一點點,上海人對“美”的追求又死灰複燃了.... -華府采菊人- 給 華府采菊人 發送悄悄話 華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頁 (461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07:05:44

69年錦江飯店沿著茂名路的那排商店裏有nansj軟質皮鞋賣,45塊一雙 -清邁- 給 清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09:04:12

文革時宣揚的階級理論,把人對美的欣賞認為是資產階級意識。可是哪一個高幹家裏又沒有幾張封資修的唱片? -聶耳- 給 聶耳 發送悄悄話 聶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07:45:32

您還別說, 真還有高幹家裏沒封資修的唱片, 因為沒唱機 -華府采菊人- 給 華府采菊人 發送悄悄話 華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08:32:58

是買不起呢還是買不到? -puyh- 給 puyh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11:20:12

還是有高級幹部沒甩農村的小腳黃臉婆啊!聽什麽唱片喲, 有時間喂喂雞納納鞋底還差不多 -華府采菊人- 給 華府采菊人 發送悄悄話 華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頁 (80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12:34:26

那位55年大校 -吾道悠悠- 給 吾道悠悠 發送悄悄話 (46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17:26:45

林立果挑女朋友的標準難道不要長得靚麗的? -聶耳- 給 聶耳 發送悄悄話 聶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07:48:06

文革後期偉大領袖對封資修舊戲的耿耿於懷又怎麽和他自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統一起來? -聶耳- 給 聶耳 發送悄悄話 聶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07:52:25

文革有意無意地創導了人們說假話傾向,培養了說謊話不知是恥辱的社會風向。 -聶耳- 給 聶耳 發送悄悄話 聶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08:09:36

4耳兄:可不可以說沒有文革的洗禮,就沒有今天的中國抗疫的完勝美國? -gweipwu- 給 gweipwu 發送悄悄話 gweipwu 的博客首頁 (216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08:29:26

說起中國人口密度大想起我的加州的第一個房子。不喜歡浪費時間的朋友可以跳過。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gweipwu- 給 gweipwu 發送悄悄話 gweipwu 的博客首頁 (621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09:12:32

若是文革一直進行到2019年, 哼! 新冠病毒被嚇得不敢到武漢啦! -華府采菊人- 給 華府采菊人 發送悄悄話 華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10:29:24

老毛應該沒有那麽蠢。 -gweipwu- 給 gweipwu 發送悄悄話 gweipwu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10:31:02

正因為毛爺沒有那麽蠢, 所以才有可能將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 何處為“底”? 天荒地老也! -華府采菊人- 給 華府采菊人 發送悄悄話 華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12:38:19

哈哈,他自己也為底了,走向了自己的反麵。 -gweipwu- 給 gweipwu 發送悄悄話 gweipwu 的博客首頁 (231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12:44:30

美國人繼承太祖的遺誌正在進行類似文革的運動,底層人造上層人的反包括華爾街股市。 -XYZ94538- 給 XYZ94538 發送悄悄話 XYZ9453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19:21:19

文革有意無意地給我們一個機會:看到誰是好人,看到誰是不好人。大部分那個時候的人都參加了表演(壞人鬥好人,好人鬥壞人,。。。)。 -gweipwu- 給 gweipwu 發送悄悄話 gweipwu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10:00:12

我還沒讀到足夠深刻的心理學分析,解釋為什麽文革和斯大林的肅反釋放出了人性中最醜陋的東西,對美和才華的妒火,或自保驅使下讓 -十具- 給 十具 發送悄悄話 (101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14:37:09

人性的弱點,米爾格拉姆實驗 (視頻) -飯盛男- 給 飯盛男 發送悄悄話 飯盛男 的博客首頁 (229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17:23:24

你去的是兵團吧? -寒墨- 給 寒墨 發送悄悄話 寒墨 的博客首頁 (140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16:26:0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