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如煙2021-01-30 10:52:22
1998年4月,北京市武警醫院的一間病房之外,一位病人的子女們,正在走廊裏低聲商量著,接下來該如何為父親看病的問題。
他們的父親患有肺癌,從老家鶴崗轉到北京這段時間,前前後後的治療費用已經花去了上萬元。就連老家那間12平米的小房子,如今也已經賣掉了,卻依然難以為繼。
該賣的都賣了,該借的也都借了,如今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父親的病接下來該怎麽治?
幾個孩子全都一籌莫展,唉聲歎氣,一直低頭流淚的小女兒最後抬起頭,對幾位哥哥、姐姐說道:
“都這個時候了,總不能事事還聽爸爸的話了,咱們不如給他先前的部隊領導打個電話,看看部隊能不能幫助一下吧?”
最終,小女兒忐忑地撥通了電話。
第二天,天還未亮,六輛軍車便停在了北京武警醫院門前,由一名師級領導親自帶領的醫療隊伍,匆匆來到了病房門口。
經過簡單的確認之後,眾人迅速將房間裏的那位老人抬到了軍車之上,隨後汽車發動,向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院方向快速駛去。
此時,雖然是早上班高峰期,但幾位坐在軍車上的病人子女們卻驚訝地發現,沿途所有的紅燈崗和交警們,全都為這支車隊亮起了綠燈,並且莊嚴地行禮致敬。
多少年之後,老人的子女們依然記憶深刻:
“那一刻,我突然覺得,作為一名共和國英雄,我父親是真的偉大和光榮。”
這位被軍車接走的病重老人,便是解放戰爭時期的特級戰鬥英雄——張國福(原名張國富)。
張國福的一生充滿傳奇,15歲生擒國民黨中將;19歲獲得毛主席家宴邀請的殊榮;20歲入朝作戰,是346.5高地防禦戰中,幸存的最後一人;
就是這麽一位榮譽滿身的戰鬥英雄,卻在和平年代,拒絕了組織給予的一切榮譽和官職,改掉名字,悄然退隱,褪去身上的英雄光環,成為了一名普通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他的一生堪稱傳奇,他的隱退令人唏噓的同時,也讓無數人在內心向其悄然禮敬。
年少參軍
1931年,吉林省榆樹縣新立鎮下甸子屯一戶貧苦的農民家中,新添了一名男嬰。
從軍閥混戰到日本入侵東北,這裏的老百姓們從來就沒有過過一天好日子。張國福的父親整天就盼著哪天國家富強了,自家也能過上好日子,因此他給自己的這個孩子取名為“張國富”。
張國福這個名字是他退伍之後所改,而這個名字,後來,一直默默地陪伴了他四十多年。
因為家貧還欠有外債,張國福很小的時候就給屯子裏的富戶任家放牛,作雜務活,替家庭分擔壓力。
在那段日子裏,張國福晚上睡牛棚,白天還要為任家挑水、放牛、打掃衛生,往往天還沒亮,就要爬起身,一直忙到深夜。
年少艱辛,然而那段日子卻成了張國福內心,最難忘、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因為,在任家,有一個人對他很好,是他最好的朋友,那就是任家的小女兒——蓮子。
在任家,別人都把張國福當做一個普通的長工,唯獨年齡相仿的蓮子把他真當做朋友。
她從來不對他呼來喝去,還經常悄悄地塞給他一個烤熟了的土豆、或是自己舍不得吃的糖果,這個心地善良的小夥伴,成了張國福在任家最溫暖的一抹光。
原本小張國福覺得,自己在任家當一輩子長工也挺好,但命運卻最終注定讓他走入傳奇。
不久,張國福的姐姐張國琴被當地偽警察惡霸看上,非要強娶入門。不甘屈辱的張國琴反抗逃跑。而找不到人、氣急敗壞的惡霸則將張國福父親抓走,關了一年多才放出來。
家庭的突變,讓年輕的張國福憤恨不已,他想報仇,可偏偏自己勢單力薄,又如何鬥得過惡霸?最終,他想到了一個可以為貧苦人民做主的地方——東北民主聯軍。
參軍報仇,打倒國民黨反動派,成了激勵張國福入伍最樸素的念頭。
因為自己當時的歲數,還不到征兵要求,所以張國福當時給征兵處虛報了年齡。
眼前這個年齡看似不大,但敦厚壯實、手勁特大的小夥兒,讓當時的征兵連長,既狐疑又不舍。這可是個當兵的好苗子,最終,在父親信誓旦旦的證明下,張國福才成功入伍。
臨行前,張國福和蓮子單獨告別,他乍著膽子,說出了自己先前一直不敢說的話:
“蓮子,你歲數還小,哥走後不要對我有過多掛念,萬一我光榮了,你在心裏記住我,我就心滿意足了。”
蓮子頓時眼圈紅了:
“不許你說這樣的話,我天天在心裏祝福你,祝你早日回來,你千萬別忘了我。”
活捉中將
1946年12月,張國福進入新兵隊列,莊戶人家出身的他不僅身體素質好,而且還有一股不怕吃苦的韌勁,這讓張國福在新兵訓練中很快脫穎而出。
在接下來的多項軍事、體能訓練中,他的成績全部第一,因此也有了“張第一”的稱號。
1947年,東北聯軍向盤踞在東北的國民黨部發動了夏季攻勢,張國福所在的獨立三師九團負責攻打吉林市北麵的江密峰。
江密峰位於鬆花江北,是片南低北高的山嶺,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隻要守住了江密峰,共產黨就打不進吉林市,同時還能夠控製住供應整個吉林市用電的保障——小豐滿水電站。
鑒於江密峰如此重要,國民黨方麵專門派了保安團長、國民黨中將趙伯昭親自坐鎮、率重兵把守此處。
因此江密峰之戰,打得非常艱苦,僅僅幾個小時,我方第一戰鬥梯隊發起了數次衝鋒,但最終因傷亡過重,被迫撤了下來。
這幾波進攻下來,兩個營長、一個連長、一個連指導員當場犧牲,數百名戰士長眠戰場,敵人卻始終在山上叫囂著、未能攻克。
看著同誌們一批批地倒下,身為班戰鬥小組組長的張國福,焦急萬分,他趴在排長身邊,急切地向排長請戰:
“我帶上8個手榴彈和一杆步槍,你們用火力掩護我,端掉山上那個架著大喇叭的指揮所。”
隨後,身材瘦小的張國福利用低窪之地隱蔽,向前突進。在己方炮火的掩護之下,艱難爬行十多分鍾之後,最終靠近了敵方指揮所。
在扔了幾枚手榴彈後,張國福手持手榴彈闖進了敵人的指揮所,大喊著:
“優待俘虜、投降不殺!”
指揮所剛才被他的手榴彈炸得混亂一片,亂成一團。此時眾人看著張國福拿著手榴彈,不要命地衝進來,都不敢再動一下,隻得舉起手來,乖乖投降。
而這群俘虜裏麵,就包括國民黨保安團長、中將趙伯昭。
江密峰最高指揮所被端,使得整個防線頓時陷入了混亂當中。很快,東北聯軍便成功地攻克了江密峰,而張國福也因為智勇有謀,被記大功一次。
戰後,《猛進報》報道了一篇文章《16歲放牛娃張國富活捉國民黨中將趙伯昭》,使得張國福一時成為了獨立三師的名人。
不久,張國福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在後麵的日子裏,他更是屢立大功。特別是在攻打胡家窩棚廖耀湘司令部一戰當中,立下大功。後來評功之時,張國福被評為特等功臣。
毛主席的家宴
1950年9月25日,這一天,張國福終身難忘。
當天,在新中國的首都北京,召開了“第一次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和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
全國四百萬大軍當中,選出了307位戰鬥英雄參會,而這307位戰鬥英雄當中,有78位是“特級戰鬥英雄”。
19歲的張國福便是這78人當中的一員,作為47軍戰鬥英雄代表,他來到了會議現場,在這裏他見到了毛主席、朱老總、周總理以及彭德懷元帥。
會議結束之後,全體人員和主席合影,因為個頭矮小,張國福被安排到了合影前排。當毛主席走到張國福的麵前之時,看到了這個年紀輕輕的特級戰鬥英雄,不禁非常好奇。
“小同誌,你今年多大了?”
張國福第一次見到毛主席,非常緊張:
“今年19歲了。”
毛主席又問了問他的姓名和部隊,當他知道眼前這個小同誌就是不久前端掉廖耀湘指揮部的小英雄時,毛主席非常高興。他在張國福的麵前,停留相談了一會兒,才最終意猶未盡地離開。
第二天下午,張國福突然接到大會工作人員通知,會議結束後郅順義(董存瑞戰友)、郭俊卿(女扮男裝殺敵)、張國福三人將參加毛主席的家宴。
什麽?參加主席家宴?
張國福等人頓時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這可是毛主席親自邀請的家宴,是多大的榮耀和光榮呀!
幾位心情激動的戰士,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之下,最終來到毛主席的會客廳內,毛主席與眾人一一握手之後,將手一擺:
“來一起吃飯,都不要客氣呀!這裏是你們的家!你們出生入死,與國民黨軍隊浴血奮戰,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啊。”
桌子上擺著紅燒肉、辣椒圈、苦瓜等四個炒菜,毛主席坐下後,風趣地說:
“這會兒隻有四個菜,後麵還有一個雞蛋湯哩。”
眾人吃完飯後,毛主席對他們說:
“今天請你們來,還要送你們十二個字——好好學習,艱苦奮鬥,再立新功。”
張國福等人站起身,激動地向毛主席保證,今後一定做出更大的成績,請主席放心。
多少年後,張國福每每想起那天的家宴,都激動不已,他曾經對兒女們這樣說,那可是我終身難忘的記憶呀。
無名高地上的最後一人
1950年9月15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並迅速越過三八線,將戰火燒到了中朝邊境附近。
10月25日,中國人民誌願軍跨過鴨綠江,進入朝境與朝鮮人民軍一起,共同抵抗美帝國主義侵略。
張國福隨第四野戰軍47軍,於1951年4月進入朝鮮。六個月後,為在談判桌上贏得優勢,美軍發動大規模的“秋季攻勢”,在臨津江一帶向我軍發起猛烈進攻。
當時遠東美軍總司令、美國陸軍上校李奇微叫囂道:
“用我聯合國軍的威力,可以達到聯合國軍代表團所要求的分界線位置。”
為此美軍調集了7個炮兵部隊,在僅有4公裏的山峰前擺出了300門大炮,炫耀武力,前線指揮官更是告訴炮兵們:
“這一次的秋季攻勢,發射炮彈,沒有限製。”
在這場戰鬥當中,負責阻擊聯合國軍進攻軍隊中,就有張國福所在的420團二營五連。
當他們接手345.6高地之時,誰都沒有想到,自己未來將麵臨的局麵,將會比後來人們熟知的上甘嶺戰役更加殘酷。
這場戰爭持續了7天8夜,美方共發射了36萬發炮彈,平均單炮每日發射700餘發。聯合國軍把所有殺人武器都用上了,飛機、大炮、化學武器等等,在美國人的眼裏,對麵的陣地被這樣多的火藥覆蓋,裏麵應該不可能有活人了。
然而當他們每次衝鋒之時,那些中國誌願軍們卻總是不知道從哪裏又冒出來,給他們以迎頭痛擊。
短短幾天,對於張國福來說,卻如同一生漫長,他看到了身邊的戰士一個個陣亡,指導員、連長、副連長也陸續在自己麵前犧牲了,當陣地上就剩下10個人時,所有人都抱著人在陣地在的念頭,毫不退縮。
因為敵人炸壞了電話線,陣地和團部失去了聯係,此時的陣地上,已經沒有糧食和水,為了取水,先前已經犧牲了幾位戰友,如果再沒有補給,那後麵就更難堅持了。
而敵人此時,對高地的封鎖也更加緊密了,前去送信的兩個通信兵都被炸死了,最後這幾個人決定,由張國福回去報信請求增援給養:
告訴團部,大家已經完成了阻擊敵人的任務,敵方一下波進攻即將開始,我們一定會人在陣地在,絕不退縮。
張國福看著眼前的這幾位戰友,知道這一去,恐怕再難相見。
他想和大家一起戰死在陣地之上,但戰友們告訴他,你一定要活著,告訴團部我們的情況,這一點比什麽都重要。
最後,張國福含著淚,撤下了345.6高地,當他爬出一千多米時,突然聽見身後一聲巨響,陣地上的槍聲戛然而止......
兩個小時後,血肉模糊的張國福出現在了寒寺洞團部指揮所,他用沙啞的嗓音,向團長匯報道:
“我們陣地上的同誌們,全部犧牲了......”
退伍的老兵
1951年10月,身負重傷的張國福從朝鮮戰場上被轉回國內,在長春市進行養傷治療。
經過一年的治療,張國福的身體最終康複,隨後,他又被部隊保送到湖南衡陽軍事院校深造。
在這段平靜的時間裏,學校安排張國福做了幾次戰鬥英雄報告。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張國福的身上,英雄的光環非常耀眼,同時來自全國各地寄來的“求愛信”,如雪片般飛來,也讓張國福感到了深深的不安。
在那段時間,每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張國福都會坐在窗邊發呆。他想起了陣地上的每一個戰友,那轟鳴的炮聲,仿佛又在耳邊響起,戰友們的廝殺聲總是在自己的腦海裏久久回蕩著;
一會兒他又想到了好久不見的蓮子,當年那句“別忘了我”,讓張國福默然驚醒。
我該回去了。
當張國福將退伍轉業申請報告遞上去時,部隊首長很吃驚,作為一位年紀輕輕的戰鬥英雄,未來在部隊裏的前途不可限量,何必要自斷前程呢?
張國福解釋道:
“我們主攻連的戰友們,都犧牲在那片陣地上了,我是唯一的幸存者。我覺得沒什麽臉麵借著犧牲戰友們的光,來享受黨和人民給予的各種榮耀和待遇。我要回家務農,做一個建設新中國、自食其力的農民,這樣我才能對得起黨,對得起人民和軍隊,對得起犧牲的全連戰友們。”
部隊的首長被張國福的樸素信念給打動了,他最終批準了張國福的轉業申請。
就這樣張國福回到了家鄉,見到了自己的父母親人,並以退伍複員軍人的身份,娶了一直等待著自己的蓮子。
平凡人生路
張國福拒絕了地方政府安排的機關工作,回到了家鄉,然而由於早年除了在任家放牛之外,自己對農活是一竅不通。春種、秋收、扶犁、點種這些瑣碎的農活,對於一直打仗的張國福來說,這可比扛槍打仗,難多了。
眼瞅著農活這一塊,自己幹不好,為了不讓父母、妻兒以後跟著自己這個“農把式”餓肚,張國福最後決定,上城裏找一個適合自己幹的活。
不久,他在《吉林日報》上發現了一則消息,黑龍江鶴崗礦務局正在招收大量工人,特別是亟需消防人員。
轉業軍人幹這個,肯定合適,為此張國福第一次找到當地政府,請求他們幫助自己開一張豐滿“支援礦區建設”的證明信,同時將自己的名字“張國富”改為了“張國福”。一字之差,當年那位戰鬥英雄,自此,便消失在了千萬勞動人民之中。
就這樣,張國福進入了鶴崗礦務局,成為了一名消防隊員,在這裏他幹了三年消防員。不久,礦務局又給他安排了一個新的工作——押運火藥。
當時押運火藥的工作很苦,從南方到鶴崗,伴著火藥原材料在悶罐車裏麵,一呆就是十來天,夏天又悶又熱,冬天寒冷異常。許多人都說,張國福為了錢,連命都不要了。
蓮子也不理解張國福,你這麽做到底是為了啥?
張國福對蓮子說,這個活別人都不願幹,也沒人幹得好,而我是軍人,如果連我都怕吃苦逃避,那以後誰還會為社會主義建設,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呢?
同時,張國福自己也有一個小秘密。那就是,幹押送火藥的工作,工資會高一些,而他也確實需要錢。
當年犧牲的戰友們,隻要能聯係上的那些人。誰家裏困難的,他都會從工資裏拿出來一些,寄給對方。在他心裏麵,當年那些戰友們都走了,而自己能活下來,就是要替他們,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看好各人的家。
就這樣,張國福這個別人眼中的怪人,在押運火藥這個工作上,一幹就是幾十年。這段時間,他和家人有驚無險地渡過了後來的動蕩歲月,也最終看著兒女們成長為了建設國家的勞動者。
這麽長時間,家裏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曾經是一名軍人,打過仗,但誰都不知道,他竟然還是一名特級戰鬥英雄,直到1994年的春天。
女兒的發現
這一年過年之時,退休的張國福在家裏看電視,此時電視機裏正播著《上甘嶺》電影。旁邊子女們在隔壁屋子裏嘮嗑,突然聽見隔壁屋子裏父親嗚咽的哭聲,這哭聲越來越大,最後變成了嚎啕大哭。
眾人趕緊出來一看,隻見父親在電視機前痛哭不已,他指著電視,泣不成聲:
“我哭的是,當年在朝鮮戰場上犧牲的那些戰友,他們如果能夠活到今天,那該有多好呀。”
孩子們勸他說,別哭了,那都是電視和電影。
張國福頓時火了:
“這電視裏的可都是真的,而且現實當中,比這個更真實、殘酷,你們知道嗎!你們是沒有經曆過戰爭,一旦你們有了這個經曆,就算過去幾十年,你們還會悲痛,還會落淚的。”
兒女們沉默了,看著眼前的這個失態的老父親,他們總覺得,自己的父親應該不隻是一個他說得那樣風輕雲淡,隻是扛過槍、打過仗、負過傷。他身上,應該還藏有秘密。
因為平時兒女們會纏著張國福講朝鮮戰爭的事情,所以,細心地小女兒就記住了父親口中的那個光榮軍隊——人民解放軍第47軍。
不久,趁著外出出差的機會,張國福的小女兒冬妮來到了當時的第47軍駐紮地——西安臨潼。
在經過當地民政部門的協調之後,第47軍政治部宣傳人員接待了來訪的冬妮,他們翻查了軍隊當年的資料,但並沒有在裏麵發現張國福這個名字。
宣傳幹事告訴冬妮,當年他們部隊有個叫張國富的全國特級戰鬥英雄,可惜後來退伍之後,和部隊失去了聯係。
雖然沒有找到冬妮父親的資料,但宣傳幹事還是熱情地將她領到了47軍榮譽室,在這裏冬妮看到了“孤膽英雄張國富”的照片。這張照片是如此的熟悉了,以至於冬妮看到後,頓時愣住了,她指著照片中的人,結結巴巴地對宣傳幹事說:
“這就是我父親,張國福。”
當47軍政治部同誌得知戰鬥英雄張國富尚在人世之後,他們與冬妮進行了仔細的核查和敘述,最終確認這個張國福正是當年的張國富。當他們知道老英雄和三閨女如今在山東濟南市場上賣衣服的時候,他們立即給山東民政廳發了一封信函:
張國福同誌原係我部420團幹部,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期間,作戰勇敢,曾榮立特功一次、大功兩次、小功五次,先後被授予“孤膽英雄”、“開路先鋒”榮譽稱號,屬我軍著名戰鬥英雄,一九五零年九月出息全國英模代表大會。
請地方政府給予關照。
老兵不死,隻是凋零
冬妮的西安之行,讓張國福的多年“隱匿”徹底暴露了,看著大家的狐疑,他打開了櫃子,將一直隱藏的軍功章小心翼翼地擺放到了孩子們的麵前,指著它們沉聲感慨道:
“這些年,我之所以隱藏姓名,就是不想讓部隊再找到我,不想讓人知道我的過去。你們以為,這些軍功章就是我一個人得的嗎?
不,它們是我和那些戰友們共同的榮譽。我當年的戰友們,全都犧牲了,隻剩下我一個人還活著,我能活下來,就是天大的幸福,如果我要借著他們的榮譽,來享受黨和國家給我帶來的特殊待遇的話,那我自己能心安?
我不想這麽做,也不能這麽做,我隻有隱姓埋名,默默地合上功勞簿,做一個踏踏實實的勞動者,這樣才能對得起與我一起出生入死、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友們,這樣才能對得起黨和人民對我的培養。
你們是我的孩子,也要和我一樣,做一個為黨和國家、人民有用的普通人。”
張國福的話,讓家裏的人感到了深深的震撼,他們沒有想到,這位整天陪伴著自己的平凡老父親,竟然有如此樸素、大義的高風亮節。幾個孩子們紅著眼聽完了父親的話,唯獨老伴蓮子笑著說,自己這大半輩子,都不知道自己跟的人,原來是一位特級戰鬥英雄。
正當兒女們想讓操勞一輩子的老父親今後享些清福之時,張國福的身體卻支撐不住了,當年在朝鮮戰場之上,硝煙、毒氣彌漫,已經在他身體內留下了病根,而後來長時間從事火藥押運工作,又讓他的肺部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1997年8月,張國福出現了咳血症狀,被送到醫院之後,發現已經身患肺癌,而且肺部有大量積水,在鶴崗治療半年時間,病情更加嚴重起來,最後子女們趕緊又將他送到了北京市武警醫院治療。
這便出現了文章開頭那一幕感人的情形。
當張國福原部隊團政治部主任穆建華(國家核工業部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原黨委副書記)和老團長黎原(原基建工程兵副主任、蘭州軍區副司令、47軍老軍長)知道了張國福的情況之後,立即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總參謀部取得了聯係,詳細介紹了張國福這個特級戰鬥英雄,沉默四十年,未向組織申請任何特殊待遇的情況。
總政治部領導聽了這位英雄的傳奇經曆之後,立即決定:
“免費全力搶救張國福、特批進入解放軍總醫院,迅速成立專門醫療專家組,對張國福進行特殊搶救、治療。”
然而經過專家組的治療、檢查,眾人沮喪地發現,張國福的胸膜已經厚得難以想象的地步,無法找到有效治療方案。
隨後,張國福的老上級穆建華等人、以及總政治部領導同誌都來到了病房,看望這位病危的戰鬥英雄,政治部負責的同誌趴在張國福的病床頭,輕聲問道:
“老英雄,你這次可是回到娘家了,有什麽要求,盡管說吧,你如果不好意思,也可以讓孩子們說給我們。”
張國福搖了搖頭,他用沙啞的聲音說道:
“我隻有一個要求。”
政治部同誌點了點頭,等著他說下去。
張國福平息了一下心情,然後一字一板地說了出來,很平靜,但很震撼:
“我,希,望,黨,和,國,家,好,啊!”
這句話,讓病房之內,那些即便是縱使久經戰場、鐵打的漢子們,也不由地動容落淚。
這就是共和國當年的戰鬥英雄呀。
1998年7月11日10時,張國福病逝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享年67歲,這段充滿傳奇的經曆,也隨著老兵的凋零,最終落下了帷幕。
謹以此文紀念傳奇人物——張國福,哪有什麽歲月靜好,隻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今日的幸福來之不易,不忘先烈,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黎原回憶錄》
《老英雄張國福的足跡》
《最後一個軍禮》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集團軍軍史》
《第47集團軍軍史館解說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