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屠呦呦的青蒿素就是在1972年得到突破性進展,為後來的諾貝爾獎奠定基礎。

來源: 方家胡同 2021-01-30 14:39:1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28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方家胡同 ] 在 2021-01-30 14:59:2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1972 年 3 月 8 日,屠呦呦作為北京中藥所的代表,在“全國 523 辦公室”主持的南京“中醫中藥專業組”會議上作題為《用毛澤東思想指導發掘抗瘧中草藥工作》的報告,報告了青蒿乙醚中性粗提物的鼠瘧、猴瘧抑製率達 100% 的結果,引起全體與會者的關注。資料顯示,複篩時屠呦呦從本草和民間的“絞汁”服用的說法中得到啟發,考慮到有效成分可能在親脂部分,於是改用乙醚提取,這樣動物效價才有了顯著提高,使青蒿的動物效價由 30%~40% 提高到 95% 以上 。
1972 年 8月,屠呦呦帶隊在海南島開展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臨床療效試驗。期間,倪慕雲設計了色譜柱分離的前處理,使青蒿乙醚提取物中性部分的抗瘧作用再次得到提高。鍾裕蓉從文獻獲知矽膠柱分離中性化合物更有效,於是便與助手崔淑蓮在倪慕雲柱前處理的基礎上,按文獻提供的方法用矽膠柱層析,石油醚-乙醚(後改為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脫,分離乙醚中性提取物。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