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詞。

來源: 方家胡同 2021-01-25 09:43:2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7473 bytes)

第四集:文明起源

距今五千多年前,人類的文明開始進入飛速發展的時期,古埃及人建造了雄偉的金字塔,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而作為世界上唯一延綿至今不間斷的古老文明,中國卻長時間被史前的種種神話傳說所籠罩。今天,當我們撥開重重迷霧,驚奇地發現,在五千多年前,文明的曙光已然照耀這片中華大地。

這片丘陵地帶位於河南省澠池縣,1921年四月的一天,一個瑞典人第一次來到這片土地,他就是當時的北洋政府農商部礦政司顧問安特生,他來這裏的目的不是因為找礦,而是在這裏的一個村莊發現了史前的彩陶片,這個村子的名字叫仰韶村。

李新偉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 研究員:當時的中國史前時代是什麽樣,大家一點線索都沒有,然後現在突然發現了有一個史前的彩陶文化,而且這個彩陶文化還跟中亞的彩陶文化還有聯係,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吸引人的一個發現,所以安特生就決定要做一次發掘。

這次發掘從1921年十月二十七日開始,曆時三十六天,發掘出了大批的磨製石器、骨器和陶器,尤其是其中精美的彩陶,竟然沒有在中國任何的文獻裏留下隻言片語。這是一段怎樣的曆史?它又處於什麽時代?以至於我們竟然一無所知。在第一次發掘之後,依據考古慣例,該文化被命名為仰韶文化,它成為了中國考古史上第一個被正式命名的遠古文化體係,標誌著中國近代考古學的誕生,然而,它的意義還不止於此。

李新偉:在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開始,其中古史派運動非常的興盛,古史派就是把以前中國的古史係統完全給推翻了,顧頡剛提出那個是後人的追述,以前的三皇五帝的係統全都是不可靠的,那中國古史到底是什麽樣,中國文化起源到底是什麽樣,這個就成了一個問題。
但安特生畢竟是一個西方的學者,由於看到仰韶文化的彩陶和中亞地區彩陶文化的相似性,他提出了一個觀點,中國文化西來說,認為中國的彩陶文化是從西方傳過來的,而這一觀點竟然在當時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持,難道中國的遠古文明真的是從地方流傳過來的嗎?

在這片土地下麵究竟還埋藏著哪些未知的秘密,穿越時空,我們期待著一個更大的發現,五千多年前,曾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祖先,有著怎樣的故事,他們是一群什麽樣的人,又創造了哪些燦爛的文明?從茹毛飲血到鑽木取火,從采集狩獵到耕種農作物,在人類的發展曆史上,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都經曆了漫長的時間,因此文明的發展才顯得尤為重要,在出現正式的文字記載之前,中國有很多古史傳說,三皇五帝的傳說就一直流傳至今。

這是我國西安黃帝陵的祭祖大典,每年的清明節,會有大批的海外華人前來祭拜黃帝,這種活動已經延續了幾千年。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黃帝是中華民族共祖的觀念得到廣泛認同,根據古史記載推斷,黃帝時代距今約五千年,因此才有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提法,但在那個沒有文字記載的年代,這些古史傳說是否真的存在,距今五千多年前是否初步形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可以以中國命名的文明呢?

公元前3300年,河南西部廟底溝文化的一個大型聚落裏,一個重要人物停止了呼吸。事情發生地是現在的河南靈寶陽平鎮鑄鼎原邊上的西坡遺址,他的死,在五千多年前肯定是一件大事。2004年,這座大型的墓葬被發掘出來,同時被發掘的還有這座巨型的房址,總占地麵積五百多平方米,為當時最大的單體建築,也是公眾聚會的場所。

李新偉:當時都清理完整個房址,全部清理完成以後,這麽大一個房址給我的印象,我當時站在中間,穿越遐想了一下,那個感覺還是真的體驗了一下,能夠組織建造這麽大一個建築的人物,確實不是一般的人物,當時的社會已經發展到了相當的程度。 

廟底溝文化屬於仰韶文化中期,它雖然存在的時間很短,但對於周邊地區的文化影響卻特別大,尤其是它富有特點的彩陶的傳播,更是掀起了中國史前非常壯闊的一次藝術浪潮。

李新偉:每一個彩陶它都是由工匠在上頭描畫,幾乎沒有完全一樣的彩陶,有的時候你可能看它整體風格是一樣的,構圖元素有弧線、三角,有圓點,有弧線,有很多基本的構圖元素,也許大家冷眼一看,覺得都差不多,但是實際幾乎沒有一件彩陶是完全一樣的,每一次這種描畫都是一個藝術性的一個發揮。

彩陶的傳播在當時輻射很廣,隨著中國野外考古的發展,安特生的中國文化西來說也逐漸瓦解,他的學說是建立在中國西部有比仰韶更早的史前文化基礎上的,經過考古發現,中國西部的彩陶文化都是仰韶傳播過去的。

這是河南澠池當地的一家彩陶作坊,至今還沿用仰韶時期的土窯來燒製陶器,雖然現在用電燒製陶器更快也更穩定,但他們還是更喜歡土窯的方式,經曆過火的洗禮,陶器的顏色更好控製,質感也更強,這是我們祖先的智慧,而五千多年前的祖先也許不會料到,今天的人們依然在沿用他們的方式,工具變了,環境變了,但民族的血脈沒變,流淌在血脈中的智慧沒變。

這裏是安徽省含山縣淩家灘,它的旁邊就是裕溪河,這是巢湖通往長江的唯一水係,交通非常便利,河對麵的這片土丘是一塊莊稼地,然而,讓人所不曾想到的是,這裏竟然埋藏了一個已經消失的古老文明。

張敬國:我們所站的這個位置就是淩家灘的墓地,這個墓地呢是1987年正式進行發掘,我們一共進行發掘了五次,現在這個位置呢就是2007年最後一次發掘,2007年發掘的時候,這個編號是2007年M23,這個M23呢是我們目前淩家灘遺址所發現的墓葬中最大的一座墓葬。

2007年的那次發掘至今讓張敬國記憶猶新,因為還有一年他就將退休,在淩家灘挖掘了二十多年的他,隱約感覺這裏將會有一次驚世發現。
張敬國:在這個挖的過程中,露出來很小的一塊玉石料,當時呢,還沒有整個露出來,隻露出這麽一小部分,我一看這麽漂亮的玉石籽料,我說怎麽這個淩家灘,會有這麽一個玉石籽料呢,當時我也感覺到很驚奇,因為我想把它取出來,我一看這個太大了,就取不出來,我說就慢慢按著地層這麽做吧,做了兩天之後呢,整個這個玉豬就露出來了。
這是一件玉石的籽料,但上部卻有明顯的雕刻痕跡,上麵雕有兩個鼻孔和嘴,從形態上看像一頭豬的形狀,這是目前我國考古發現的時代最早,形體最大和最重的玉雕豬形器,而更大的發現還在後麵。

張敬國:我們有了這件玉豬的出土,我就想這個玉豬下邊那肯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墓葬,果然,把這個玉豬地麵上清理完之後,就發現了一個長方形的一個墓坑的痕跡就出來了。

在隨後的發掘中,這座墓葬共出土了三百三十件隨葬品,其中僅玉器就達到二百多件,出土數量如此之多的隨葬品,在我國新石器時代中也屬罕見,墓葬中用大量的玉器覆蓋屍身,是我國玉斂葬的前身,開啟了以玉器厚葬之風,而淩家灘遺址所發掘的玉器,有著很高的工藝水平,在其中的一座墓葬中,發掘了三件玉人,這是中國最早的玉人,而玉人的雕刻水平堪稱精湛,有些地方連現代人都無法達到。

張敬國:98M29, 15的玉人的這個號,這個玉人的背後呢有個牛鼻眼似的隧孔,這個隧孔裏頭就有一個點,就是管鑽留下來的點,這個管鑽的直徑隻有0.15個毫米,就是我們現在的技術去鑽這個0.15個毫米的孔徑,我們現在是做不到的。

經專家考證,淩家灘文化距今五千六百多年,當年,在沒有任何金屬和現代化工具的情況下,我們的祖先就雕刻出了如此精美的玉器,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在其中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一件玉版,玉版中部雕刻有一個圓圈,圈內雕刻著方心八角星紋。

張敬國:我們叫那個玉版就叫原始八卦圖,它正好就夾在這個玉龜的上下腹甲之間,所以河圖洛書這個古代文獻所記載的也符合了我們考古發掘出土的這個一種實據,所以說淩家灘的這個原始八卦呢,應該是中國最早的原始八卦,周文王做八卦那都是在後來的事情了。

在五千多年前的江淮地區,當年的淩家灘人用精湛的雕刻為我們展現了他們燦爛的文明。這裏有早期的祭祀禮儀,有五千多年前的原始哲學思想,這些流傳下來的禮儀和思想正經深深烙印在我們民族的血脈之中,而這些文明的背後是一個實力雄厚稱霸江淮地區的氏族部落,而那座大墓的主人就是他們部落的首領。

這是位於遼寧省建平縣和淩源市交界處的牛河梁,在這片丘陵地帶的土丘和山坡上經常會發現一些由石塊所壘砌的特殊圖形,有圓形也有方形,究竟是什麽人在這裏壘砌的石塊,又是做什麽用的呢?考古工作者的介入讓我們逐漸認識到這個距今五千多年前的神秘部落。
1983年考古工作者開始對牛河梁進行發掘,這一遺址距今有五千多年,被稱為紅山文化,這些石塊所壘砌的圖形被稱作積石塚,而在積石塚內發現了大量的墓葬。

劉國詳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 研究員:積石塚是埋葬紅山文化時期特殊死者的地方,這些人生前是什麽,可能是不可等級的祭司死後被埋在積石塚石棺墓內,之所以建造積石塚,同時不僅僅具有埋葬的功能,同時生者也要舉行祭祀活動,對先祖進行祭祀和崇拜,所以說他要把這些先祖埋在山岡或土丘的頂部,用積石塚的形式來埋葬他們,主要也有祭祀的功能。

隨著考古發掘的深入,大量文物的出土,這個神秘的史前部落逐漸展現在我們麵前。在墓葬中同樣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其中一個形象最為普遍,整體像一條卷曲的龍,而頭部又被設計成了豬的形狀,因此,被稱為玉豬龍,同樣還有一種C形玉龍,龍身被處理成大C字形,軀體更接近於蛇身,被稱為中華第一龍,這是中國首次出現龍的形象,是祖先圖騰崇拜的標誌,我們經常說自己是龍的傳人,根源就在這裏。在積石塚周圍還發現了一些圓形的祭壇,這些祭壇由石塊堆砌而成,並且被分為了三圈環繞在一起。

劉國詳:有的專家解釋啊,認為這代表了中國最早的蓋天圖解,能夠反映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這種關係,明清時期的北京的天壇也是三環,這個跟牛河梁的三環石壇可以說一脈相承,這也是說我們五千年的中華文明連綿不斷的一個很重要的一個證據。

由此我們可以想象,在五千多年前的西遼河流域,已經掌握了農業種植技術的紅山人開始大力發展農業經濟。人口不斷增加,有了豐富的食物,使一部分人能夠脫離農業生產,走向專業化生產的道路,這樣就促進了手工業分工,也加快了文化進程的發展,而發展農業,使得紅山人對天氣的依賴越來越重,加上紅山地區曆來比較幹旱,因此這些玉龍很可能是古人在祭祀時求雨所用,這與我國古代向龍王求雨可以說一脈相承。這些積石塚和祭壇是紅山人用來祭祀的場所,但經過幾十年的考古發掘卻依然沒有發現紅山人居住的場所。

劉國詳:牛河梁遺址規模比較大,主體分布範圍五十平方公裏,經過多年的考古工作,我們在牛河梁遺址的周圍沒有發現居址,就是當時人生活的地方。

這群有著神秘祭祀習俗的紅山人究竟住在哪裏呢?他們為何要長途跋涉來這裏祭祀?
這是內蒙古敖漢旗的興隆溝,距離牛河梁130多公裏,考古工作者在這裏發現了大量紅山文化聚落。2012年,在興隆溝的一處紅山文化房址裏發現了一尊陶人,它麵部寫實、下身寫意,頭頂冠,額前有帽正,雙目炯炯有神。

劉國詳:這尊陶人是目前我們所發現的形體最大的紅山文化整身陶人,也是形象最逼真的,麵部高度寫實的紅山文化陶人,是紅山先民對先祖進行崇拜的重要證據。

由此可見,這些居住在興隆溝的紅山人就是牛河梁祭壇的主人,牛河梁是它的祭祀中心和埋葬中心,禮儀中心遠離居住區,這也是我們民族一直延續下來的習俗,這中華民族祭祀文化的起源,類似於北京的十三陵和天壇。這片土坡位於湖南省澧縣,它坐落在高出周圍平原一到兩米的低平崗上,當地村民稱它為城頭山,之前是一片農田,周圍被一個三十到五十米寬的河道所環繞,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裏竟然是中國最早的城,這片土坡就是最古老的城牆。
王震中 中國社科院 學部委員:它是我們現在發現的全國發現的有城牆的這個遺址裏麵年代最早的,距今六千三百年,大溪文化。

由於南方很少戰亂,這座古城得以很好的保存下來,甚至河道都是六千三百年前的模樣,在我國曆史上南方城邑的曆史比北方要早的多,早了整整一千年,而對城頭山古城牆發掘之後,我們發現,這座古城使用了超過一千多年,跨越了大溪文化和屈家嶺文化兩個時期。

王震中:大溪文化現在的考古學分析是距今六千三百到五千三百年,這就是一千年了,大溪文化完了是屈家嶺文化,屈家嶺文化當時應該是距今五千三百年到四千八百年,這樣的話它就跨了一千多年。

由於抵禦洪水的需要,城頭山古城不僅建造時間早,使用久,憑借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城頭山在澧陽平原上可謂鶴立雞群,顯然已經具有一定的號召力,統領一方。從發掘出的大量文物上可以看出,當年這裏是何等的繁榮,人口密集,居室密布,貨物充盈。

這裏是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鎮,這片高高的台地叫莫角山,1977年,考古學家蘇秉琦曾預言,這裏就是古代的杭州。此後的二十多年裏,這個預言被不斷證實,良渚,也成為了中國史前考古學最耀眼的明星。1986年,反山良渚文化貴族墓地被揭露,發現大型墓葬十一座,1987年,瑤山墓地被揭露,發現大型墓葬十二座,1991年,在匯觀山遺址又發現了四座良渚文化大型墓葬。這些墓葬中出土的精美玉器數以千計,琮王、鉞王、神人、獸麵轟動學界。
王寧遠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 研究員:這個良渚階段已經非常明顯的有貧富分化,而且這個貧富分化已經非常非常的明顯,非常懸殊了,比如說反山的這些墓,

瑤山的這些墓,你打開來看裏麵,全是白花花的玉器,整個棺材當時從上到下全是,都擺滿的,那麽你普通的小老百姓的墓呢,可能就一個小墜子,甚至一顆小珠子。
玉器在中國文明史上有著極為特殊的地位,中國人愛玉、崇玉的傳統,從紅山文化,淩家灘,然後到良渚一脈相承,延續至今。

王寧遠:中國人特別崇尚玉,到現在我們一般人還很喜歡,覺得這個玉是一種脫離了一般的礦物要素,它可能有很多很神聖的,就是有很多很美好的,因為中國所有的漢字裏邊,你隻要有玉偏旁的全部都是美好的。

王震中:季羨林先生曾經講過,如果用一種物質代表中華文化,那就是玉,可以說自八千年以來一直延綿到今天,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見證和載體。

這是良渚文化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玉器,叫玉琮,內圓外方,有些玉琮上還雕刻有神人獸麵紋,這個類似圖騰一般的圖像出現在很多良渚玉器上,在堅硬的玉器上雕刻出細如遊絲一樣的紋飾,很難想象沒有金屬工具的良渚人是如何做到的,這種墓葬中隨處可見的玉琮是一種重要的禮器,它是溝通天地之間的媒介,琮外方象征地,內圓象征天,中孔穿的柱子為天地柱,象征天地之間的貫穿。而在紅山文化中,有一種斜口筒形器和玉琮有著同樣的作用。
劉國詳:它有的時候橫置在墓主人的腦後,但也有的是放置在墓主人的胸部,我覺得上下無底起到上下貫通的作用,應該是一種宗教祭祀用具,起到貫通天地的作用。

由於沒有金屬工具,古人在雕刻玉器的時候非常吃力,從出土的玉器上來看,他們已經掌握了線切割的方式,用麻繩加上沙子和水來切割玉器,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原料的浪費,切割下來的邊角料還可以做別的,但最大的缺點就是太浪費時間和人力。

這裏是遼寧省岫岩縣偏山台鎮的細玉溝,初春,被冰雪覆蓋的河水開始慢慢融化,這裏所產的一種河磨玉就是當年紅山人用來製作玉豬龍的原料,如今的岫岩縣已經是中國最大的玉石產地,有很多人靠雕刻玉石為生,運用現代化的工具和祖輩流傳下來的精湛雕刻工藝,岫岩玉雕風靡全國,而即便如此,雕刻一件精美的玉器依然要經曆很多道工序,從選料、設計、畫圖、琢磨、拋光,一件玉器的最終完成往往需要半年的時間,而史前人類在沒有金屬工具的情況下製作一件玉器所耗費的精力可想而知。

劉國詳:玉能夠延續文明的血脈,我們中華民族能夠延續到今天,那麽玉作為一種物質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麽還有一點就是玉能夠凝聚民族的共識,可以說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那麽不同地區古代民族,可能在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甚至在宗教信仰上有一些差別,但是在用玉方麵表現出了驚人的一致性,像契丹人,像蒙古人,甚至都養成了用玉的習俗。

這些石塊已經在這裏靜靜躺了五千多年,2007年,我們才第一次見到它的真容,這種有規律的排列一直延伸到很遠,是我國新石器時代一項偉大的工程。

王寧遠:我們當時呢是推測它會不會是這個以前的河堤,橋西的一個河堤,那麽就順著這個去找,順著底下這層石頭去找,結果呢,後來就經過了一年多的這個尋找,等於發現它已經兜轉了,就是四麵兜過來了,最後把這個莫角山的這個大土台子包在中間,這個時候我們就明白了,它就是一個城。

這就是良渚古城,城略呈長方形,東西約一千七百米,南北約一千九百米,總麵積約三百多萬平方米,城牆基礎部分一般寬約四十到六十米,?局部可達一百多米,?現存最高處約四米左右,城牆牆體主要用黃土夯築,黃土底部鋪墊石頭為地基,石頭地基以下鋪墊一層二十厘米左右的青膠泥,城牆內外都有壕溝,莫角山位於城中央略偏北的顯要位置,明顯是重心所在,考古學家們推測,良渚城牆土石方約一百二十萬立方,莫角山約三百五十萬立方,約需一萬人工作四年。

王寧遠:在良渚古城我們確認之前,對於良渚遺址,我們基於這個玉器啊,它的那些祭壇啊,還有莫角山的這種大規模的建築,我們當時的說法就是說,良渚代表了這個中國文明的曙光,就相當於在這個門檻上,將要邁進來了還沒進來,就在這個臨界點上麵,但是現在我們發現了這個良渚古城,我們就認為它實際上已經邁進了文明的時代。
良渚古城巍然屹立,其內有以高聳的莫角山為核心的建築群,其外水網密布,溝通著處處村邑和千頃稻田,祭壇和墓地散布其間,水利設施環護外圍,整體規劃,萬人之力,數年之功,我們已經有了更充分的理由相信,反山大墓中執鉞佩玉的墓主,是可以指點江山號令萬人的王者,良渚遺址群是王者之都。

在五千多年前,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以及遼河流域都出現了文明的飛速發展,呈現了文明的曙光,整個中國文明起源呈滿天星鬥之勢,而在對比這三個地區的文明之後,我們發現它們存在很多的相似之處。

張敬國 安徽省考古研究所 研究員:紅山文化和淩家灘文化呢,這兩個文化應該說它們年代都相當,但是它們這個相距的距離太遙遠了,將近有一千多公裏,但是呢從淩家灘所發掘的出生的這些器物中,特別是一些玉器中,有很多器形跟紅山文化所出土的玉器基本上都是相似的,特別是玉人,紅山出土的王人也是放在這個胸前的,淩家灘玉人也都是放在胸前的。

劉國詳:比如說淩家灘文化裏邊,玉豬的造型,玉鷹的造型,玉龜的造型,同時像紅山文化的典型玉器斜口桶形器,在淩家灘二十三號大墓裏麵,也出土了三件,放置在腰部,我們感覺到這兩個文化之間是有關聯的。

考古資料確鑿證明,在中國的史前社會,存在著社會上層的交流網,社會上層的直接互訪應該是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淩家灘大墓和牛河梁第十六地點大墓的墓主,很可能跋涉千裏,進行過互訪。以他們為代表的各地區新湧現出的社會上層,有一種前無古人的躊躇滿誌,朝氣蓬勃,充滿創造力和探索精神,為獲得超越本地普通民眾的知識和物品,鞏固權力,完全可以不懼險阻,千裏遠行,各地區在如此密切而深入的交流中,逐漸形成並共享著相似的文化精粹,中國相互作用圈逐漸形成,中國史前文化的多元一體格局出現,最初的衝國噴薄而出。

李新偉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 研究員:中華文明起源,它的內涵就是說,我們現在的中華文明,還有包括我們現在的這個多民族一體的國家,我們能把它追溯到什麽時候,在什麽時候我們能看到他最初的模樣,在什麽時候我們能有一個文化的實體,然後我們可以管他叫中國,或者最初的中國,其實我們要探索的是這麽樣一個問題。中華文明,兩個含義,當時又有了中華,然後社會還又發展,可以叫進入文明階段,在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叫中華文明出現了。

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國一直在不斷地融合接納中走向進步,無論是曆史上無數次的民族融合,還是史前的中國相互作用圈,中華民族一直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這也是中華文明能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延續至今不間斷的古老文明的原因。那些文明的烙印,已經流淌在我們民族的血脈之中,曆史總在不經意間泛起波瀾,在經曆了各區域的文明化齊頭並進的均勢局麵之後,注重務實和世俗化的華夏集團在黃河中遊脫穎而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夏王朝強勢崛起。

發布於 2019-07-1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