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野70%都是俘虜,在胡宗南手下總敗,為何到彭總手下就成精兵zt

來源: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2021-01-25 05:24:2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832 bytes)

 

解放戰爭開始後,我軍兵力一直處於上升狀態,但到1948年左右,我各大解放區擴征兵員都遇到極大困難,青壯年已經抽到了極限。而與此同時,我軍俘虜國民黨軍士兵日漸增多。於是,中央調整了策略,指示各大野戰軍從俘虜中補充兵員。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各大野戰軍,是怎樣教育轉化俘虜的呢?

一、嚴重的俘虜問題

俘虜問題有多嚴重,先看一組數據。

1946年7月至1948年8月,國民黨軍總兵力從430萬人下降到365萬人。再到1949年4月渡江戰役前夕,國民黨軍再降至100餘萬(不包括後期在江南強拉的壯丁)。

多達330萬的國民黨軍都被解放軍殲滅。但真正戰死者,大概100萬左右,其餘人員基本都淪為俘虜。

到1949年年底解放戰爭基本結束,我軍殲滅國民黨軍共計569萬人,其中俘虜者多達415萬人。

其中轉化為我軍戰士者,達到驚人的280萬人。而當時解放軍正規軍總數也就400餘萬人,俘虜兵竟然占到70%!

如此眾多的俘虜,嚴重考驗著我軍的俘虜政策。

殺俘是古今中外堅決反對的。都遣散也不可能,無疑會有部分人再逃回國民黨軍,再次助紂為虐。晉中戰役我軍曾經放回去一批閻錫山軍隊俘虜人員,結果閻氏把他們重新召回軍隊,組成了雪恥團,在我軍進攻太原戰役中,造成了相當的傷亡。

最現實的辦法,就是加以教育轉化,使之為我所用。

事實上各個部隊在作戰過程中,已經不同程度開始了就地轉化工作。

例如1947年西野在三戰三捷(指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次戰役勝利)後,由於兵員奇缺,當時僅2.5萬人,迅速從國民黨俘虜兵中轉化部分兵員。

據彭德懷回憶,當時各縱隊大量補充胡宗南部隊的俘虜兵,比例相當驚人,大量都在70%左右,個別高的旅團級部隊,俘虜兵甚至達到了80%!

其他野戰軍的情況也大差不差,孟良崮戰役時,華野抓到74師的俘虜,也是就地補充一批。當然孟良崮戰役中華野的情況和西野不同,孟良崮當時即補的兵員,大多是富有軍事技術經驗的戰鬥骨幹,用以指導華野戰士進行突擊。這個情況後文我們會細講。

如此之大的比例,令不少解放戰士——即翻身參加解放軍的國軍俘虜,產生了思想上的困惑,在哪都是打仗賣命,思想上很迷茫。再加上他們長期受國民黨的反動宣傳,對共產黨、解放軍思想上有很大的隔閡。不少解放戰士雖然棄暗投明反過來打國民黨軍,但他們的思想認識水平和紀律都很差。

西野在宜川戰役結束後,甚至發生了解放戰士搶劫、強奸等國民黨軍慣有的行為。彭德懷聽說後非常氣憤,下令依軍法槍斃了一個剛解放過來的、年僅19歲的士兵。

西野兩次進攻榆林沒有攻克,都與前線解放戰士進攻畏縮不前、謊報軍情、打滑頭仗有關。

二、教育轉化俘虜的法寶:新式整軍運動

雖然國民黨軍俘虜也大多是貧民壯丁,和解放軍子弟兵一樣都是苦出身,但他們長期缺乏正確的思想教育和紀律規範,身上帶著很多毛病和缺點,不能指望他們換一身軍裝馬上就變成忠誠戰士。

怎麽辦呢?

我軍各野戰軍都開展了以訴苦大會和三查三改為主要形式的教育轉化工作。其中訴苦大會的作用非常明顯。

所謂訴苦大會,就是讓士兵們訴說被地主老財欺負剝削的悲慘生活。當時的中國,農民在帝官封三座大山的壓迫剝削下,失去田地、家人餓死、賣兒賣女、被拉夫拉丁、巧取豪奪,悲慘的事實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有。

訴苦大會上,很多戰士說起來都聲淚俱下,回憶起自己的親人食不裹腹、衣不蔽體,甚至流落他鄉、餓死、病死,有的人恨得怒發衝冠。

一邊訴苦,政治幹部邊引導大家分析受窮、受苦的原因,事實就在那擺著,稍加分析,戰士們就能認識到,這一切的總根子,就是不合理的社會製度、蠻橫殘忍的地主和資本家們的剝削。西野一縱各團、營組織訴苦大會,經常一人在台上講悲慘經曆,台下有同感的戰士們哭成一片。

有的戰士也談到,不光在家受苦,出來到國民黨軍中本來想吃口飽飯,沒成想卻成了長官的奴隸,稍不如意就是又打又罵,根本沒有任何地位可言。

有的士兵觸及內心深處的痛苦,成夜成夜地睡不著。彭德懷有一天晚上,偶遇一縱三五八旅一個解放戰士跪在野地裏,供奉上母親的靈位,痛哭不已,大聲控訴暗無天日的社會,發誓要殺了家鄉的惡霸地主為母親報仇。連隊指導員在旁邊靜靜地聽著也不作聲,聽他哭的慘烈,指導員自己也有類似的遭遇,兩人後來抱在一起痛哭。

同樣的出身、同樣的遭遇,使得解放戰士很快在思想解除了隔閡。他們也很快理解了解放軍提出的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的意義,端槍打仗時,自然更加積極主動。

西野有的解放戰士,剛剛在青化砭戰役被俘虜,轉身在羊馬河戰役就奮勇衝鋒。有一名戰士因為技術過硬,很快當上了班長,帶領士兵衝鋒時遇到胡宗南部隊中的戰友,便當場說解放軍優待俘虜,我都當上了班長,國民黨軍便乖乖地丟槍投降。

當然,光靠訴苦,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我軍登記俘虜身份時,許多部隊都發現過“三少四多”的問題。即各級主官少(即連營團旅師長)、政工人員少、諜報人員少,書記、文書多,司務長多,軍醫看護多,士兵多。

這是因為,許多被俘的主官思想遠較普通士兵頑固,不願意投降,又怕被解放軍治罪,都化名假扮成普通士兵或是稍通文化的文書,以圖蒙混過關。

部隊又相繼展開了三查三整運動,三查即查階級、查工作、查鬥誌,三整即整紀律、整作風、整製度。一方麵組織俘虜兵進行思想學習,通過他們的反應識別其思想水平和政治覺悟,另一方麵,通過俘虜之間的互相指認,找出隱藏其中的國軍頭目,西野部隊揪出了許多不安份的原國軍連營長,把那些死硬頑固分子清除出了革命隊伍。

三查三整運動給解放戰士帶來的巨大震撼是解放軍的民主。士兵可以給幹部提意見,下級可以指出上級犯的錯誤,幹部非但沒有什麽憤怒的情況,反倒是虛心接受,彼此之間肝膽相照毫無芥蒂。在國軍中被打慣了罵慣了的解放戰士,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這也使他們更加安心、與解放軍士兵更加親密無間地共同戰鬥。

三、解放戰士成了各家搶著要的寶貝

解決了思想關和政治關後,解放戰士們搖身一變,成了各大野軍競相索要的寶貝。

為什麽呢?許多國軍士兵,都經過係統的訓練,專業化程度、技術水平和戰鬥經驗,都還是比較豐富的,特別是一些對技術水平要求較高的兵種,國軍的素養比解放軍的要高。

比如華野部隊組織孟良崮戰役中,部隊求勝心切,把大炮拉到距離敵人陣地二三百米的地方抵近射擊,被俘的國軍炮兵指出,這麽辦是不行的,世界上的炮兵都沒有這麽打的,你還沒把別人打死,自己就先被打掉了。這些俘虜兵按他們的辦法,經過合理的計算,拉到合理的位置,幾炮就能把敵人的陣地工事擊碎。我軍士兵無比心悅誠服。

西野組織進攻蟠龍鎮,彭德懷命令各縱,在進攻之前,至少以連為單位開“諸葛亮會”,請新反正的解放戰士傳授經驗,講敵軍的作戰部署和步兵攻擊戰術要點。蟠龍大捷勝利,可以說與解放戰士的貢獻有著重要關聯。

華野孟良崮打了勝仗之後,把俘獲的國軍騾馬拉來馱運糧草物資,解放戰士立即指出,這些騾馬都經過訓練,是專門拉炮的,拉普通物資太可惜。華野對這些解放戰士非常重視,立即把他們分批放到各個部隊當戰鬥骨幹。

華北野戰軍晉綏軍區的部隊,補充部隊時,向上級提要求,能補國軍老兵最好,寧願用十個新兵員額去換一個解放戰士。

劉鄧大軍在解放邯鄲時,俘虜了一名叫王克勤的國軍士兵。他經過教育轉化後,迅速成為一名勇敢的解放軍士兵,後來當上了班長,把國軍士兵的基層戰鬥戰術轉化過來,把一個新兵機槍班帶成尖刀班,二野部隊全軍都開展了“王克勤運動”,這種示範效應,無疑使解放戰士更加受歡迎。

到了淮海戰役時,部隊轉化運用俘虜力量更是達到高峰,有的根本來不及訴苦整改,基本是即俘即用,國軍士兵本已窮途末路,來到解放軍隊伍裏經過簡單的教育,馬上就能端起槍衝鋒。華野一縱司令葉飛回憶說,有的解放戰士直接在戰壕裏就完成了改造,帽子一換,接著就向國民黨軍發起了衝鋒,有的戰士甚至名字還沒被記住,就犧牲在前線。

電影《淮海戰役》中邱清泉兵團中的士兵丁小二,就是這種解放戰士的典型縮影。

正是靠著新式整軍運動,解放軍做到了化敵為我、化弱為強、點石成金,在戰爭中補充自己、壯大自己,創造了化腐朽為神奇的戰場奇跡。

所有跟帖: 

大量的俘虜兵成為離休幹部。剛樹立的典型張富清 -蕭嵐- 給 蕭嵐 發送悄悄話 (262 bytes) () 01/25/2021 postreply 06:41:41

兄弟倆一人從文一人從武 -皇爺- 給 皇爺 發送悄悄話 (460 bytes) () 01/25/2021 postreply 08:28:58

部隊比地方待遇高 -蕭嵐- 給 蕭嵐 發送悄悄話 (137 bytes) () 01/25/2021 postreply 11:32:17

俺下鄉江西時隊裏有一個老兵油子, 翻來過去了幾次 -華府采菊人- 給 華府采菊人 發送悄悄話 華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頁 (638 bytes) () 01/25/2021 postreply 08:58:0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