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1993:告別糧票的那一年
摘要:1993年9月9日,在湖南長沙《東方巨人毛澤東》圖片展覽廳前,兩位中年人和毛澤東巨幅圖像合影留念。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而舉辦的這一展覽,通過大量文字、圖片再現了毛澤東的生活風采。資料圖片/新華社1993年5月10日是北京取消糧油票第一天,北京市朝陽區西石門糧店和往日一樣平靜...
1993年9月9日,在湖南長沙《東方巨人毛澤東》圖片展覽廳前,兩位中年人和毛澤東巨幅圖像合影留念。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而舉辦的這一展覽,通過大量文字、圖片再現了毛澤東的生活風采。資料圖片/新華社
1993年5月10日是北京取消糧油票第一天,北京市朝陽區西石門糧店和往日一樣平靜。資料圖片/新華社
禹作敏。資料圖片
1993年,毛澤東誕辰百周年。同樣在這一年,糧票被取消了。
計劃經濟時代漸行漸遠,並不等於向市場經濟的過渡一帆風順。1992年市場經濟目標甫一確立,人們就發現大量的非市場力量以更加強大的手段進入了經濟生活。
糧票取消了,但農民遭到新的“白條”的束縛;市場正名了,但經濟遭到新的權力的操縱。經濟學家魏傑當年有一個著名論斷:1993年出現“通貨膨脹”,實質上是“通貨腐敗”。大量“官倒”炒房地產、炒股票、炒期貨,是比“物資倒爺”破壞性更大的“貨幣倒爺”。
“站在農民的角度想問題”是1993年的一個曆史隱喻。作為全麵邁進市場經濟的第一年,各種組織似乎都還更習慣於用舊的控製農民的方式去控製新的社會。“馬家軍旋風”因此一度輝煌至極;賈平凹的小說《廢都》也因此一度被查禁,他被指責為“仍以農民的觀點看待大城市裏發生的一切”。
當然,新時代前進的步伐更不可阻擋。1993年,大邱莊“莊主”禹作敏因“家長製”色彩過濃倒台了;國家行政人員也開始脫離鄉土氣息,換上公務員衣裝;走得更遠的人則在邁向國際社會,盡管北京人在紐約的生活很沒落,盡管中國人在蒙特卡洛的申奧很失敗……
1993年,新舊時代交替的痕跡特別明顯。
當年2月,全國兩會召開,代表委員們就餐第一次不再需要繳納糧票。5月10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宣布,從這一天起,取消糧票。
告別糧票,從1992年4月1日就開始了,當時國家同時提高糧食的定購價格和銷售價格,基本上實現了購銷同價,在此基礎上,各地陸續開始放開糧價、取消糧票。1955年出現的糧票,終於完成了其曆史使命,悄然退出了曆史舞台。
不過,1993年市場經濟目標剛剛確立,以至於經濟形勢在接續1992年的興奮時出現了通貨膨脹。到1993年歲末,市場糧價直線上升,由南至北,迅速升溫,優質米的價格普遍上漲1.1-2.0元/公斤,普通大米價格也上漲0.8-1.0元/公斤,其他糧食的價格也相應上漲。
這種特殊的民生背景,恰逢1993年對毛澤東誕生100周年的特殊紀念。曆史記憶與懷舊情緒一起發酵,醞釀、膨脹成了一種在前進中甩不開的複雜社會心理。
糧票取消了,“白條”出現了
1993年農業大豐收,糧食總產9128億斤,創曆史最高紀錄,為什麽糧價還會上漲呢?
“糧食生產成本提高,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當時國內貿易部經濟研究中心孟黎加刊文分析說,一個重要的背景是,1992年糧食收購期間大量的“白條”,讓糧農辛苦了一年後收入無法兌現,導致糧農種糧售糧的積極性下降。
比定價低讓農民感受更深的是“打白條”。1993年全國兩會期間,不再“吃糧票”的代表委員中,就有不少人提出“農業危機”的說法,說農民有許多苦衷。因為1992年下半年來的6個月中,大量資金拮據的地方政府給農民“打白條”,許多農村地區出現了不滿情緒。全國兩會後,中央辦公廳、國務院於3月19日發出《關於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的緊急通知》。
國務院明文規定,農民負擔的費用每年必須控製在上年人均純收入的5%以內。但《人民日報》卻發現:益陽地區的農民1992年人均純收入為646元,調查結果表明,農民負擔人均為62.96元,占收入的9.75%,超過農民當年純收入增長幅度的5.4個百分點。
“這是怎樣一個不等式!”《人民日報》呼籲“站在農民的角度想問題”,並分析說“打白條”現象的重要原因是“集資攤派繁多”。例如,寧鄉縣東湖塘鄉1992年建中心小學共投資90多萬元,其中60多萬元貸款和利息全部攤派到農民頭上,人均50元,占上年人均純收入的6%。
當時,“人民的事業人民辦”成為非常流行的一句話。政府部門和幹部常常拿它做理由向農民收錢、派工;農民則抱怨說:“辦不盡用之於民的事,收不完取之於民的錢。”
站在農民的立場看問題,讓糧票退出曆史的方式並不光彩,因為取代糧票的一度是對農民更加苛刻的“白條”。這是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慘痛教訓。
“白條”欠了錢,錢又貶了值
給農民“打白條”,是因為政策性的收糧資金不夠,那麽,錢都到哪裏去了呢?
1992年確立市場經濟目標後,全國上上下下忽如一夜春風來,冒出了無數個“新攤子”、“新項目”。銀行裏的錢滾滾而出,就像流水從決了口的大壩一瀉千裏。
1993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7000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31%左右。這其中,大量政策性農副產品收購資金被轉移或拆借。據26個省市統計,從1992年初到1993年春,農村向縣以上城市工業部門流出資金額高達524億元。但是,到了農副產品收購旺季,資金卻不能及時回籠,這是“打白條”現象的一個重要背景。
在“打白條”現象的背後,又是整個宏觀經濟的通脹格局。
北京市5月10日宣布取消糧票後5天,國家即上調銀行利率1.19個百分點,顯示中央對通貨膨脹的危險的強烈警惕。手拎“菜籃子”的城市居民發現,高檔進口家電一夜間上漲了千餘元,國產洗衣機和其他家電價格也以20%、30%的漲幅往上躥。全國35個大中城市的生活費用價格指數一季度上漲了15.7%。在“打白條”欠農民錢的同時,老百姓又感覺到手裏的錢貶了值。
進入6月,領導人對經濟形勢的估計是越來越嚴重。江澤民總書記6月2日在講話中的用詞是“萌芽狀態”,15日改稱“矛盾和問題”,19日則進一步強調“突出矛盾和問題”。朱鎔基副總理自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原來的行長李貴鮮離職。銀行開始把發放出去的貸款收回來。到7月底,就把拆借資金收回來332億元,還增加了405億元的儲蓄。銀行以此為儲備,又可以發行幾百億元去收購夏糧了。國庫券又有人買了,財政部不再找銀行借錢發工資了,股市也止跌啟穩了。報紙上興高采烈地歡呼“宏觀調控初見成效”。
《廢都》被廢了,□□□□□□
與“打白條”和經濟形勢一起膨脹的,是當年的文化上的“廢都熱”。那一年,連居委會的老太太都知道,一個叫賈平凹的作家,寫了一本讓人臉紅心跳的書,裏麵有好多□□□□□□。
1993年6月,《廢都》出版,掀起一股“廢都熱”。全國大小報紙、通訊社紛紛發表與《廢都》或賈平凹有關的文章。有人說“《廢都》是一部當代的《紅樓夢》”,有人說是“自《圍城》以來最好的一部寫知識分子的小說”。刊登《廢都》的《十月》發行達20多萬份,《廢都》第一版為30萬冊,出版社後又加印數十萬冊,合計100萬冊(份)。各地盜印本總數也在百萬冊以上。
某大學一位教授的調查發現,該大學的學生隻看書中“□□□□”前後關於性描寫的文字。10月6日,《陝西日報》頭版報道,在詩文筆會上,一位漂亮女性公然要效法書中唐婉兒,寫條子要做賈平凹的情婦,還要求賈平凹當麵答複。10月11日,《今晚報》報道,17歲的青年張得軍因閱讀《廢都》被書中的性描寫撩撥得欲火上升,竟強奸他的12歲表妹鄭百靈。表妹反抗,他便用手使勁堵她的嘴,致使百靈窒息身亡。
對《廢都》的否定越來越多。賈平凹當時說,他寫《廢都》是因為在他看來,“西安在中國來說是廢都,中國在地球上來說是廢都,地球在宇宙上來說是廢都”。這更加惹惱了一些“非普通”讀者。賈平凹還借莊之蝶的口說“牛像個哲學家”,並用“牛嘴”調侃當年熱火朝天的北京第一次申辦奧運活動:“什麽是奧林匹克運動會,那裏邊的人是人類的運動精英吧,百米賽跑能跑過一隻普通的羚羊?人整個兒退化了,個頭再沒有了秦兵俑的個頭高,腰也沒有了秦兵俑的腰粗。”
9月24日,北京第一次申奧失敗。幾個月後《廢都》也被“廢”了,成為“禁書”。有人斷定:“《廢都》是賈平凹第一部寫大城市的長篇,但他仍以農民的觀點看待大城市裏發生的一切,於是他感到與大城市格格不入,認為城市人在退化在衰變,大城市不過是廢都一個”;“賈平凹本質上是一個農民作家,文化素養不高,所以他才對《金瓶梅》中的性描寫趨之若鶩,而且拙劣地進行模仿”。
回來了!主席銅像矗立韶山衝
事實上,1993年與“廢都熱”一樣具有曆史感的還有“毛澤東熱”。1993年是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年末,一座高達10米多的毛主席銅像回到韶山衝。
湘潭原市委副書記郭果夫是有關銅像工作組的成員之一。他回憶,1991年10月,中央同意在韶山塑建一尊毛澤東同誌銅像。鑄造廠家選擇了航天航空部南京晨光機器廠金屬製像分公司。
護送銅像回韶山的成員之一文軍彪也曾撰文回憶說,1993年12月2日,銅像啟運,車隊途經蘇皖鄂贛等省,每經一處都受到了熱烈歡迎,各省地(市)縣的主要領導都是到自己所轄範圍的交界處迎接,銅像經過的每一個城市都交通暢通、秩序井然。軍人、警察立刻立正行舉手禮,路旁的行人立即止步以目相送。
湖南醴陵是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走過的地方,車隊一踏上這裏,就有人鳴禮炮24響,歡迎的隊伍像一條長龍,鞭炮聲隨後一直響到醴陵城。在醴陵城區,人們奔走相告:“毛主席來了,毛主席來了。”一時鞭炮聲震耳欲聾,煙花四起,火光衝天,場麵十分壯觀。
郭果夫回憶,12月6日,銅像到達湘潭,在市委大院過了一夜。第二天,他一道護送銅像前往韶山。歡迎的人很多,過了銀田寺後簡直就是人的海洋,迎接的人群長達15公裏。郭果夫感動得流淚了。當天,湖南省委在銅像廣場舉行了迎接儀式。
12月20日,江澤民總書記專程到韶山為銅像揭幕。12月26日,毛澤東以銅像之身在他的農村家鄉度過了100歲生日。一代偉人以自己的偉岸身軀守望著1993年及其以前的曆史,也眺望著1994年及其以後的未來。
人們注意到,1993年末,全國糧價直線上漲。1993年底,全國95%以上的市縣都放開了糧價,這等於宣布吃了幾十年的統購統銷飯的糧食流通部門丟掉了“鐵飯碗”。職工們“怨氣很重”,自然希望市場供求緊張、糧價上漲,以得到一部分額外收入。因此,在價格上漲之初,全國幾乎所有的國營糧店都沒作出任何平抑物價之舉,有的甚至成為推動糧價上漲的“弄潮兒”。
往事追述
1993年:“莊主”禹作敏倒台
2008年9月7日,天津市靜海縣大邱莊鎮,徘徊在落款為“禹作敏”的《大邱莊變遷記》銘文的九龍壁下,物是人非的感覺湧上記者的心頭。
作為曾經是“中國第一村”的大邱莊的“莊主”,禹作敏無論如何都是一個傳奇。1993年遭遇人生“滑鐵盧”後,禹作敏離開這座村莊已經15年了。
現在,這裏仍然車來車往,來大邱莊的大貨車空車而來,滿載而去。他們主要是來運鋼材的。大邱莊的第一桶金,就來自投資鋼材。
不過,整個天空灰蒙蒙的。大邱莊的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大問題。
他對政治走向的把握讓人感歎
在1977年以前,大邱莊還是一個“連地主老財都隻能吃糠咽菜”?穴禹作敏語?雪的鹽堿地。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後,大邱莊並沒有選擇跟安徽小崗村同樣的道路,黨支部書記禹作敏號召全村集資10萬元,貸款5萬元,辦起了軋鋼廠,走上了一條工業的道路。
從此一發不可收。到1991年,大邱莊工農業總產值18億元,比1978年增長1000倍。
禹作敏雖然是個農民,但是他關於發展的很多話語,前衛而有哲理,雖然引起了很多爭議,但是一針見血地刺中了中國改革的要點。比如他的“抬頭向前看,低頭向錢看,隻有向錢看,才能向前看”,比如他的“完善的經濟效益之花,必然結出豐滿的政治之果”。
更讓人感歎的是他對政治走向的把握:1993年10月,就在鄧小平南方講話一年多後,他發表了《加深理解“一百年不變”》的係列演說,稱“勝利在於經濟”。在“左”的觀念仍然糾纏著人們的思維的當時,禹作敏對鄧小平思想的理解遠甚於很多官員。
大邱莊的發達超過了很多人的想象。禹作敏的辦公樓是一棟四層樓的大理石辦公樓,他的坐騎是奔馳600,禮賓車隊也是清一色的奔馳,村裏的“人才樓”是別墅群……在1993年,這一切都是超前的。大邱莊替代大寨,成為各個階層學習和參觀的地點。
大邱莊的“家長製”色彩過濃
隨著大邱莊的發展和政治上的輝煌,禹作敏的個人權威高漲,他成了這個村的靈魂人物。但是,大邱莊這個在時代大潮中起舞的基層組織,卻像寓言一樣開始慢慢地走入了低穀。更糟糕的是,禹作敏自己並不清楚冰山底下潛伏的危機。
一種說法是,到後期,禹作敏對來大邱莊參觀考察的領導相當輕慢,哪怕是對中央機關的幹部。這種輕慢埋下了他與一個群體對抗的隱患。長時間的威權治理,讓大邱莊的“家長製”色彩過濃。
1992年12月,一樁刑事案件的發生猶如冰山的裂縫,讓禹作敏的人生開始滑坡。這年12月13日,大邱莊一個公司的一名職員因為涉嫌貪汙,被大邱莊私下嚴刑逼供,毆打致死。15日晚,天津市公安部門介入調查,令公安部門沒想到的是,警察被大邱莊的安保人員給扣了13個小時!此事驚動了天津市市長,大怒的市長責令大邱莊放人。幾百警察包圍了大邱莊,禹作敏下令村莊與之對抗。後來終於讓警察進去搜查,但是犯罪嫌疑人已經逃跑。這下事情鬧大了。
在此之前3年,大邱莊也出了一起命案,凶手被捕後,禹作敏宣布養護罪犯家屬,他自己帶頭捐了10萬元。
1993年3月,禹作敏去北京參加全國政協會議。這是他在政壇的最後一次露麵。4月中旬,禹作敏去天津,隨即被逮捕。這年8月,禹作敏被判犯有窩藏罪、妨礙公務罪、非法拘禁罪、行賄罪等罪名,執行有期徒刑20年,剝奪政治權利兩年。禹作敏後來保外就醫,但是不治身亡。一代風雲人物,最後的境遇令人感慨。
大邱莊進入艱難改製時期
1993年8月禹作敏被判刑,同年11月18日大邱莊撤村建鎮,大邱莊村升格為大邱莊鎮。原來的4大集團公司被劃分為4個街,同時周邊有4個村劃進了鎮。
自此,大邱莊進入了一段艱難改製的時期。核心是改革原來帶有“共產主義”色彩的集體製。
“原來的房子都是集體的,連個燈泡壞了也是公家換。”大邱莊鎮鎮政府一位工作人員說。醫療、交通、通訊等十幾項福利製度改革隨即展開,村民們享有的一些福利待遇被取消,集體產權的六七百輛轎車統統被拍賣。
現在留下的福利,主要是對原來大邱莊村的老人每個月200元的生活補助。“原來免費時代,一戶人家的電話費一個月可以打出4萬多。”這位工作人員說,不改製肯定不行了。
福利製度在被砍掉之後,鎮裏企業的改製也開始進行,時間大概是從1997年開始。經過改製,原有的197家企業轉製為91家責任有限公司和6家股份合作製企業。也就是說,原來的企業是集體製,而現在實際是股份製,而且主要是民營成分。
1997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大邱莊有一段時間陷入困頓。不過,它挺過來了。如今大邱莊恢複了生機。
安居裏小區一位姓周的老人仍然懷念禹作敏時代的大邱莊。“你出去了,打開門也沒人偷你的東西。”
不過,現在的大邱莊顯然生活更加多彩。西餐廳,舞廳,網吧,洗浴中心,超市……已經布滿了這裏。一些普通村民開始有了自己的企業。當然還有不少的村民已經到外地發展,大邱莊不過是他們的一個落腳點。
禹作敏的兒女們基本已經離開大邱莊,記者多方打聽仍然無法聯係上。禹作敏留在大邱莊的痕跡,一是篆刻了大邱莊發展史的九龍壁,一是荒蕪多年的白色別墅,一是村西他的墓地。更多的東西,無論褒貶,隻留存於大邱莊人的心裏年度十大事件
1.農民減負 3月19日,中央辦公廳、國務院發出《關於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的緊急通知》。
2.“汪辜會談” 4月27日 “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
3.取消糧票 5月10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宣布取消糧票。
4.通貨膨脹 6月24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聯合頒發震撼全國的“十六條”,治理通脹。
5.“廢都熱” 6月,《廢都》出版。
6.公務員製度 8月14日,《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發布,10月1日起施行。
7.首次申奧失敗 9月24日,北京以兩票之差申辦2000年奧運會失敗。
8.“馬家軍”旋風 8月10日,馬俊仁率隊奪得第5屆世界杯馬拉鬆賽女子團體冠軍,王軍霞也奪得冠軍。
9.《北京人在紐約》 11月16日,北京新東方外語學校成立。當年,出國熱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開播。
10.“毛澤東熱” 12月26日是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日,年末一座毛主席銅像回到韶山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