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共中央成心不想讓周恩來尿尿。吳太醫巧妙化解

來源: longmarch 2020-12-26 11:09:3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389 bytes)

 

毛共中央明確要把一個手術一分為二。這是成心不想讓周恩來尿尿。吳階平看穿主席詭計巧妙化解。

 

鳳凰衛視10月29日《我們一起走過》,以下為文字實錄:

解說:2011年3月2日,94歲的吳階平在北京離開了人世,3月9日,吳階平的遺體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中共主要領導人來到了遺像前默哀,與這位老人做最後的告別,由於工作的複雜和特殊性,吳階平對自己肩上所承擔的一切向來絕口不提,2006年的一天,剛剛從醫院出來的吳階平突然把周圍最親的人叫到了身邊。

吳階平一生給國家領導人看病 

高睿(吳階平夫人):我們當時都覺得很突然,他說你們知道這個忍字怎麽寫嗎?後來我警衛員就說“忍”字上麵是一個“刃”字,下麵一個“心”字,他說對,上麵是一把刀,插在心上是很痛的。

劉榮漢(原九三學社秘書長):(後來)高夫人問我,她說你能理解吳老的心情嗎?我說理解不了,我說您跟他朝夕共處您覺得吳老那麽高齡的時候突然提出這個問題是什麽意思啊?高夫人也回答不了,她總是(覺得)吳老師有話要說。

薑楠:提起吳階平,醫學界眾所周知,他的身份是新中國泌尿外科的奠基人之一,但是提起他的另一個身份外界卻不甚了了,在上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那段特定曆史時期吳階平無數次地走進紅牆,他是周恩來身邊的醫療小組組長,是讓江青信任有加,又惱恨不已的大夫,也是身負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重病的外國元首主治的國醫,有人猜測他一生曾經參與了不計其數的特殊任務,周恩來有一句審慎的概括,交給他的任務都能完成的很好,吳階平的大半生似乎一直在如履薄冰,如走鋼絲,其中有他深重的無奈,更有自己的堅守與良知。

解說:吳階平生前一直珍藏著一個在中南海工作過的筆記本,上麵布滿了CC、KS、CEL等各種密碼,多年以後吳階平才解開這個謎底,CC代表江青,KS代表康生,CEL是周恩來,原來吳階平這是出於小心謹慎害怕萬一不小心弄丟了筆記本而特意設置的,在普通人眼裏給國家領導人看病無疑是榮耀甚至權利的象征,但隻有身在其中才能體會如履薄冰,每一步中暗藏的風險。

2001年采訪資料:我給毛主席去看病,有一次看完了以後毛主席又不肯吃藥又不肯打針,什麽都不肯,不肯就算了,不能勉強他,我就出來了,周總理就說同意了沒有,我說沒同意,那不行,周總理對毛主席一片忠心,你給他寫書麵報告,就到外頭讓我寫,我覺得不好寫,寫書麵報告就是強加於他了,而且周總理反對強加於他的,恰恰我勉勉強強寫了一下,周總理說這麽寫不行,孤立,他就給改了,他改的就是強加,結果毛主席就不讓我看病了。

解說:吳階平1917年出生於江蘇常州,吳家兄弟四人全部畢業於協和醫學院,分別是兒科專家、普通外科專家、免疫學家,二弟吳蔚然與吳階平同為周恩來醫療小組成員,還曾是鄧小平的保健醫生,他們的父親吳敬義曾經在辛亥革命之前任候補知縣,與醫學並沒有任何交集,但正是他決定了兄弟死四人走上學醫路。

鄧立(《吳階平傳》作者》):首先他(吳敬義)是認為官場太腐敗,一定不能做官,那也不能經商因為社會太動蕩,經商可能是會要賠本的,那麽學工學理好像在一個就是戰亂的環境下麵都用不太上,那麽隻有學醫他認為是就是最重要的,一萬因為任何時代下都是需要醫生的,所以就是古人雲“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所以他覺得作為醫生是任何時候都能吃飽飯的。

解說:出生在殷實富足的家庭,吳階平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童年父親為人處世的教育深深影響了他,吳敬義常常對孩子們說最重要的是團結,團結起來才能幹大事,有時的忍讓隻是一種表現,實質是經過縝密的思考、策劃饒過障礙達到目的。

2001年采訪資料:(我父親)說得很清楚,強調的很厲害的,我還舉了一個例子,一支筷子一撅就斷,一把筷子就折不斷,就講團結的問題,團結不是表麵上的一團和氣,是真心尊重別人的團結。

解說:吳階平的父親沒有想到他為兒子選擇的從醫道路吳階平精湛的醫術在那個無奈而又特殊的年代裏幫助吳階平在無奈的走鋼絲中掌握了平衡,保全了自己,而更為重要的是也保全了他人。

視頻片段:(這個鍾)是送給周總理,並不是送給他的,是送給周總理,因為後來周總理就送給他了。

周恩來是除了吳階平父親之外對他影響最大的人

解說:周恩來是除了吳階平父親之外對他影響最大的人,周恩來與吳階平相識長達二十餘年,他極為欣賞吳階平超高的醫術及成熟的政治素養,由參與醫療外交到升任中央領導保健小組組長,周恩來始終鼎力支持,而在吳階平的家裏一直珍藏著這座鍾表。

視頻片段:當時是非常非常感動了,感動總理對他的信任,對他的愛護,吳老一直把這個鍾放在自己的家裏,就放在書櫃上。

解說:1973年3月,罹患癌症的周恩來病情加重,住進玉泉山的臨時治療室,中央表明,周恩來年事已高並患有心髒病,建議中醫保守治療,最好不要手術,然而周恩來醫療小組組長吳階平卻認為在膀胱鏡檢查過程中就可以直接電灼取出病灶,甚至稱不上是“額外的手術”。

鄧立:總理和鄧大姐是認為自己的生命是交給黨組織的,並不是屬於他們自己的,所以如果說是違背了這個就是組織決定然後去多做了一些事情的話,這個是不可取的。

解說:毛主席的中央明確下令要分“兩步走”,第一步檢查,第二步再治療,而鄧穎超又明確表示將決定權交給組織,吳階平憂心如果不兩步並做一步走恐怕會沒有再實施手術的機會,他看著日漸消瘦被病痛折磨的周恩來十分痛心。

鄧立:我記得他那個時候在跟我哦聊到這一段的時候,有幾次就是哽咽的,然後他甚至於提到說就是他作為一個醫生來講,這個時候他自己的前途、命運,然後甚至於她自己的個人的這些安危都已經不重要了,他最擔心的是他把兩步並成一步之後,就是周總理和鄧大姐會怪他。

解說:3月10日下午,在做膀胱鏡前,鄧穎超特地囑咐吳階平要記得分“兩步走”。

鄧立:吳階平說知道知道,我是非常清楚要分兩步走,但是鄧大姐我有一個問題就好像我進去看到了有一塊結石,那我是順手給他拿出來呢還是就是等下一次再做手術再把它拿出來,鄧大姐說那你肯定就順手把它拿出來了唄,他有了她這句話之後他並沒有說這是一個癌症,我要去把它通過灼燒來解決,他沒有用這個治療的方案,而是用了一個結石,最簡單的一個比喻。

解說:得到了鄧穎超的這句回複整個周恩來醫療小組的人就像得到了“同意書”,整個檢查治療的過程很順利,電灼手術非常成功,周恩來術後有了明顯的好轉,而毛主席那邊也肯定醫療團隊“兩步變一步走是非常好的”,而對於吳階平來講數年的努力與謹慎似乎正是等待著這一刻。受父親影響,吳階平一生注重團結。

受父親影響 吳階平一生注重團結

2001年視頻片段:團結不是表麵上的一團和氣,是真心尊重別人的團結。

解說:給周總理治病,巧用比喻頂住壓力。

鄧立:沒有這個治療的方案而是用了一個結石,最簡單的一個比喻。

解說:1948年12月1日,一架“銀鷹”降落在了北平西郊機場,機上走下了兩手空空的吳階平,此時的吳階平從芝加哥大學學成,學富五車,卻身無長物,這張照片拍攝於距此七年前,在協和醫學院的畢業典禮上,司儀吳階平手舉粲然金棒,曆屆司儀是在低一級的學生中挑選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擔任。他的名字被刻在纏繞金棒的金箍之上,這道刻滿曆屆司儀名字的金棒被學校永久保存。

董炳琨(協和醫科大學副校長):當時能夠上協和能夠畢業的沒有幾個,老協和畢業生規定是一年30名,沒有招滿過,那麽畢業出來一般都十幾個,二十幾個就不得了了,他能夠在這個環境之下能夠突出來能夠出來個人才我覺得不是那麽太容易的事情。

解說:就是吳階平擔任司儀的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協和停課,次年,吳階平作為老協和最後一批畢業生離開了學校,五年後吳階平在泌尿外科專家謝元甫的推薦下赴美國芝加哥大學進修,吳階平的導師哈金斯(Charles Huggins)教授是現代腫瘤內分泌治療的奠基人,著名的泌尿外科專家,曾獲諾貝爾獎,哈金斯非常喜歡這個年輕勤奮的中國學生,非常希望吳階平能留下來為自己主持臨床工作,他把芝加哥大學醫院興建的科研藍圖展示在吳階平麵前,這是你將來的實驗室和辦公室,我可以把你的家眷都接來,然而吳階平婉言謝絕了導師的邀請。

鄧立:他自己認為就是以美國當時種族歧視的這樣子的一個特點那他的學術研究就是到一定程度一定會因為他是一個東方人而受到限製,是看不到未來的,他也很希望他能夠從老師這學到的東西可以去服務自己的祖國,那麽在自己的祖國這個一窮二白的這樣的一個情況下可以來開創屬於真正屬於自己的事業。

解說:就在北平解放前兩個月,歸心似箭的吳階平擔心中共勝利後美國當局不讓中共留學生回國,就把東西寄存在同學那裏,自己坐著飛機趕了回來,作為新中國成立前夕第一批歸國的知識分子,吳階平受到了新政權的極大重視,北京市政府成立之初市長彭真邀請了一批知名科學家、教師和社會賢達參加招待會,吳階平名列其中,1949年暑期教育工會組織教授們學習《社會發展史》、《實踐論》、《矛盾論》,吳階平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經曆了前所未有的改變。

徐群淵(原首都醫科大學校長):他非常聰明,有很強的創新思維,比較善於學習,作為一個科學家比較尊重科學的規律,如果我們說馬克思主義是個規律的話是個科學的話,那麽他容易一拍即合,特別一拍即合給我印象,這是我的評價。

解說:吳階平意識到自己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必須決定逆著這個時代走還是順著這個時代走。

鄧立:經過了這個學習和培訓之後我覺得他是從心底裏是堅信這個就是共產主義,所以他是真的是把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一個個人信仰去對待的。

解說:1951年,吳階平參加了北京市第二批抗美援朝誌願軍手術隊並任隊長,回國後,他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成為了那一代知識分子中“先專後紅”的代表人物,1949年,新中國泌尿外科的建立就從吳階平在北醫第一附屬醫院開辟的三張病床開始,吳階平並把全國各地想最泌尿科的醫生召集到一起進行培訓。

郭應祿(中國工程院院士):為了讓學生怎麽學好手術技術,無論做多大的大小手術你上來是當第幾助手,你也必須要上手術台,因為那時候不像現在又有這個錄像又有什麽大屏幕,純粹就是肉眼看,因為做手術的時候他有一個規矩,在手術室裏不許談論跟這個病人沒有關係的事情,因為他(病人)在那,他就瞪著眼睛,豎著耳朵聽你們在說,一舉一動就牽扯他自己的一生的健康情況,所以我覺得他這些都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所有跟帖: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Katrina2005- 給 Katrina2005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26/2020 postreply 14:20:0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