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1976年人民畫報封麵

1950~1976年人民畫報封麵見證毛時代風貌

2016年3月19日 23:30 閱讀 31833
1950~1976年人民畫報封麵見證毛時代風貌

 

 

 

1950年7月創刊號

 

1950年7月,《人民畫報》正式創刊,這本雜誌從一開始就氣派非凡——它采用了那個年代少見和珍貴的彩色膠片和精美的全彩印刷,由毛澤東親筆題寫刊名,常年直送黨和國家領導,國務院各部門。

60多年來,隻有它與《人民日報》四本刊物沒有在此起彼伏的政治風雲裏中斷過出版。更為可貴的是盡管時局變幻,風雲激蕩,但《人民畫報》以圖畫作為報道形式,60年間一直保持著某種本能的,對美的純真的最求。

 

 
1950年8月號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梁軍

 

1950年,新聞攝影局記者王純德深入國營農場采訪時拍攝了這張新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的封麵照片。照片中的梁軍年僅19歲,是黑龍江省德都縣萌芽鄉機械農場的女拖拉機手。

 

 
1950年9月號和平保衛者“海陸空軍”。
 
1950年10月號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
 
1950年11月號豐盛的稻子
 
1950年12月號民兵英雄黃小旦

 

民兵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都有過光榮的戰鬥曆史,黃小旦就是這一時期湧現出的民兵英雄。抗日戰爭時期,黃小旦參加大小戰鬥100餘次,個人先後擊斃日軍30多人,活捉偽軍、漢奸50多人。

 

 
1951年第1期:毛主席雕像
 
1951年第2期:中國人民誌願軍與朝鮮人民軍。
 
1951年第3期:撫順煤礦工人

 

1948年3月9日,撫順解放,過著暗無天日、牛馬不如生活的礦工們翻身做了主人。他們從低矮的小屋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有了自己的夜校、俱樂部、療養院,子女也走入了學堂。生活的改善、地位的提高,極大地激發了礦工們的生產熱情,他們通過開展各種勞動競賽,加班加點多出煤、出好煤,為新中國建設添磚加瓦。

 

 
1951年第4期:中國的南丁格爾

 

看到這張溫柔、放射著聖潔光芒的臉,誰會想到她是經曆過殘酷戰爭洗禮的人呢。她就是擁有“中國的南丁格爾”美譽的白衣天使李藍丁。 1950年11月,李藍丁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帶領上海軍醫大學誌願手術隊奔赴抗美援朝前線。在前線,她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著:檢查傷員傷口,布置手術,組織X光檢驗……。在她的帶領下,手術隊以最快的速度治療傷員,讓他們盡快痊愈重返前線。回國後,李藍丁被授予軍醫少校軍銜,曆任解放軍南京軍區總醫院醫務主任,解放軍總醫院醫務部科主任、醫務主任、副部長、顧問等職,還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2007年12月24日,83歲的李藍丁走完了她光榮而聖潔的醫療生涯,安然離世。

 

 
1951年第5期:向全國發出挑戰的李順達互助組

 

1950年,美國發動侵略朝鮮戰爭,將戰火燃燒到我國東北邊境,一場“增加生產,鞏固國防,增強抗美援朝物質力量”的愛國主義生產競賽運動在中國大地迅速展開。山西著名勞動模範李順達領導的互助組向全國農村發出“愛國豐產競賽”挑戰書,各地農業勞動模範和互助組積極響應。參加競賽的廣大農民滿懷信心地提出豐產計劃和確保實現計劃的有效辦法,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向前發展。

 

 
1951年第6期:北海實驗托兒所醫生為孩子檢查身體

 

新中國對兒童保育和兒童教育高度重視,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除規定了包含兒童教育在內的文化教育政策外,還在第48條中特別規定:“注意保護母親、嬰兒和兒童的健康”;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婚姻法、工會法也都以保護兒童利益作為立法原則之一。在這一原則指導下,新中國的兒童福利事業得到迅速發展。

 

 
1951年第7期:中國共產黨30周年紀念
 
1951年第8期:中國戰鬥英雄陸、海、空軍。
 
1951年第9期:治淮模範

 

淮河下遊排水不暢,是有名的害河。解放後,黨和國家領導十分重視、關心治淮工作,毛澤東四次對淮河救災及治理作出批示,並於1951年發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偉大號召。百萬治淮大軍開赴千裏治淮堤線,剛剛分得土地的農民懷著對黨和政府的熱愛之情加入治淮隊伍並成為主力軍。參加愛國主義勞動競賽成了民工們的自覺行動,一批治淮勞模、功臣在競賽中產生,成為治淮隊伍的領頭雁、航標燈。這三位胸佩大紅花、麵露自豪笑容的治淮模範光榮地登上了《人民畫報》1951年第9期的封麵。

 

 
1951年第10期: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
 
1951年第11期:新內蒙的牧羊女

 

蒙古民族是一個勇敢、樸素、勤勞的民族。幾百年來,蒙古民族一直渴望民族解放,實行真正的民族自治。194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內蒙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政治、經濟、文化生活都發生了根本變化,牧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用當時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烏蘭夫的話說就是:“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幫助,就沒有人民的新內蒙。”《人民畫報》1951年第11期封麵上的牧羊女懷抱羔羊。

 

 
1951年第12期:京津線上的流線型列車。
 
1952年第1期:歡度新年。
 

 

1952年第2期:中國人民誌願軍歸國代表團團長李雪三

 

1952年1月18日,中國人民誌願軍歸國代表團和朝鮮人民訪華代表團一行270人抵達北京,受到國家相關領導和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手捧鮮花的中國人民誌願軍歸國代表團團長李雪三帶著全體誌願軍戰士保家衛國的豪情和決心向祖國和人民致敬。作為誌願軍歸國代表團團長,李雪三率團先後在國內作巡回報告五千多場次,廣泛宣傳誌願軍的英雄事跡,多次受到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李雪三是參加過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老革命。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率領部隊首批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戰役和陣地堅守防禦作戰,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建立了功勳,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92年2月22日,戎馬一生的李雪三在北京病逝。

 

 
1952年第3期:中蘇友誼萬歲

 

建國初期是中蘇關係的蜜月期,1952年2月14日,全國各地紛紛舉行隆重的慶祝大會,慶祝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兩周年,各級中蘇友好協會負責人、當地行政首長、各人民團體代表及國際友人出席參加。在首都各界慶祝大會上,國家領導人劉少奇、朱德、周恩來與蘇聯代表共同舉杯,祝願中蘇友誼之樹常青。畫麵中的劉少奇當時兼任中蘇友好協會總會會長一職。在當時的曆史背景下,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對促進新中國建設及保衛遠東和世界和平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1952年第4期:天津鋼廠線材部工人劉長福

 

建國初期,為支援抗美援朝戰爭,給即將到來的大規模工業化建設做好充分的物質準備,黨中央號召全國人民必須加倍努力,增加生產,厲行節約,於是,一場大規模的增產節約運動在全國開展起來。在增產節約運動中,天津鋼廠線材部於1952年2月份創造了27項新紀錄,產品一級品率達到百分之百,超過了當時國家鋼鐵工業局規定的標準。線材部工人劉長福領導的小組,因超額完成增產節約計劃成績突出而登上《人民畫報》1952年第4期封麵。

 

 
1952年第5期:水泥廠。
 
1952年第6期:杭州市少先隊員

 

1952年年5月,全國十七個單位共同發出了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的通知,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首次兒童節並延續至今。在那一年上海6·1兒童節晚會上,時任市長的陳毅高呼:“準備著,為建設祖國的事業,為實現毛主席的偉大理想而奮鬥!”全體少年兒童隊員響亮回答:“時刻準備著!”於是,這群6月在西湖邊活動的少先隊員,不知不覺間,已經和這個國家的命運完成了初步的融合。

 

 
1952年第7期:東北伊春的儲木場。
 
1952年第8期:活動在新港碼頭工程中的挖泥船。
 
1952年第9期:天蘭路上的曲兒岔隧道。
 
1952年第10期:和平的天安門
 
1952年第11期:東北國營九三機械農場。
 
1952年第12期:全國鐵路勞動模範李錫奎

 

“創造生產新紀錄運動”,是建國初期在恢複廠礦企業生產中誕生、發展起來的。在恢複經濟和抗美援朝運輸任務日益繁重的形勢下,沈陽鐵路局積極開展創新紀錄活動,李錫奎調車法即在此時應運而生。李錫奎調車法,使調車工效提高了一倍,創造了1100多天安全調車無事故的全國紀錄,李錫奎和他的調車組成為全國鐵路調車工作的一麵旗幟。1951年和1959年,李錫奎被鐵道部先後授予勞動模範和先進生產者稱號。李錫奎1948年進長春鐵路管理局沈陽站當調車員,後曆任沈陽站副站長、沈陽鐵路分局運輸處副處長、沈陽鐵路總工會副主席,並當選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1953年第1期:鞍山鋼鐵公司鑄塊車間正在鑄錠。
 
1953年第2期:上海電機廠旋轉電機車間。
 
1953年第3期:天安門廣場為斯大林去世降半旗致哀

 

斯大林在3月5日去世,天安門前下半旗致哀。1953年3月7日至9日,全國下半旗致哀。《人民畫報》也有了自創刊以來的第一個黑白封麵,可謂哀慟至極。斯大林逝世後,中蘇這一對社會主義兄弟逐漸分道揚鑣,雙邊關係走入了新的階段。

 

 
1953年第4期:首都各界人民在天安門舉行追悼斯大林同誌大會。
 
1953年第5期:北京北海托兒所的保育員和孩子。
 
1953年第6期:五一勞動節大遊行

 

參加慶祝“五一”遊行大會的文藝大隊中的工人腰鼓隊。他們排著整齊的隊列、昂首闊步地經過天安門廣場,臉上蕩漾著幸福、喜悅的微笑。

 

 
1953年第7期:華東工人的太湖療養院

 

在2008年6月20日《工人日報》公布的“全國特色療休養院”、“全國職工療休養工作優秀單位”公示名單上,江蘇省無錫工人太湖療養院榜上有名。這家療養院曾於1953年7月登上《人民畫報》的封麵。1952年,為增進工人健康,中華全國總工會華東辦事處在風景秀麗的太湖“中犢山”島上建立了這所工人療養院。當時來這裏療養的都是華東各廠的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和表現優秀的工人。

 

 
1953年第8期:杭州的絲綢傘。
 
1953年第9期《人民畫報》中文版封麵:三河閘舉行放水典禮

 

三河閘工程位於江蘇洪澤縣境內,洪澤湖的東南角,是淮河下遊入江水道的控製口門,是淮河流域性骨幹工程。三河閘工程於1952年10月動工興建,1953年7月建成放水。它是建國初期中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的大型水閘。

 

1953年第10期:北京東長安街。
 
1953年第11期《人民畫報》中文版封麵:大玉鄉張淑雲在田裏采棉。
 
1953年第12期:石景山發電廠廠長王文斌

 

1953年第12期《人民畫報》的封麵人物是時任石景山發電廠廠長的王文斌。這一期雜誌上刊登了他的文章《我的家庭》,文章以質樸、親切的筆觸介紹了解放後他一家三代人平凡而幸福的生活。解放前,16歲的王文斌便從農村出來到石景山討生活,在廠裏做長工整整十年才熬到當上工匠,所掙工錢仍保證不了一家溫飽。解放後,王文斌被選為廠工會主席,後又被政府任命為廠長。從一個苦孩子到企業管理者,王文斌的人生軌跡折射出中國普通百姓新舊社會的不同境遇、不同命運。

 

 
 
 
1954年第1期:迎接1954年的生產任務。
 
1954年第2期:鞍山鋼鐵公司煉好的鐵水自動流入鐵罐。

 

鞍鋼是新中國第一個恢複建設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和最早建成的鋼鐵生產基地,被喻為“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鞍山鋼鐵公司成立於1948年,翌年7月9日在廢墟上開工,迅速恢複了生產,並進行了大規模技術改造和基本建設。50年代初,鞍鋼采用“快速煉鋼法”等先進經驗,連續創造了大型手爐煉鋼新紀錄;53年底,又生產出我國第一根無縫鋼管。1954年第2期《人民畫報》封麵是剛剛投入生產的自動化7號煉鋼爐:練好的鋼水自動流入鋼罐。

 

 
1954年第3期:雲南省西雙版納采摘椰子的傣族姑娘

 

西雙版納位於中國西南邊陲,居住著傣族、哈尼族等十三個民族,素有“動物王國”、“植物王國”美譽,199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接納為國際生物圈保護區,1995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個自然生態平衡的生態州。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遊客紛至遝來,感受這裏的絢麗多彩的熱帶風光和民族風情。然而,60年前,這裏卻是個交通不便,生產落後的地方。1953年1月24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成立,人民政府幫助農民改進耕作技術,大力興修水利,並陸續修公路、建學校、設醫院,各族人民生活得到極大改善。1954年第3期〈人民畫報〉封麵上懷抱豐收果實、臉上洋溢幸福笑容的傣族姑娘便是那個時期西雙版納的縮影。

 

 
1954年第4期:塘沽新港引水員施學良

 

在解放前的七八十年間,天津港的引水工作一直掌握在外國人手裏,解放後,引水工作回到中國人手中。中國引水員出色地完成引水了工作,創造了天津港夜間引水的新紀錄。他們不僅能在夜間把船引進塘沽新港靠岸,更能通過狹窄、多彎、水淺的海河,把船隻引到天津,大大縮短了船舶入港時間,贏得了中外商船的廣泛讚譽。他們中的許多人被評為各級勞動模範,天津市勞動模範施學良就是其中之一。

 

 
1954年第5期:孟泰:鞍鋼老英雄

 

孟泰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代全國勞動模範。在國民經濟恢複時期,他帶領班組工人跑遍十裏廠區,收集了大量廢舊材料,建成著名的“孟泰倉庫”,為鞍鋼第一座煉鐵高爐修複出鐵做出了重大貢獻。1954年第5期《人民畫報》封麵上是建國初期的孟泰正和技術員檢查大檢修後的高爐。60年代初,孟泰擔任了鞍鋼煉鐵廠副廠長。走上領導崗位後,他依然樸實無華,被工人們稱為“身不離勞動,心不離群眾的幹部”。期間,他搞了多項技術革新和發明,為國家節約了大量能源。1967年9月積勞成疾的孟泰在北京病逝。

 

 
1954年第6期:給毛主席獻花的少先隊員

 

1954年五一勞動節活動之後,毛澤東提出“不要隻給我一個人獻花嘛”,於是王光如(左)和劉春延(右)成為在天安門上給毛澤東獻花的最後一對少先隊員。而這段經曆從某種程度上改變了王光如的命運。在獻花之後,她開始擔任少先隊各種活動的司儀,並被導演蘇裏選中出演電影《祖國的花朵》和《皮包》。

 

 
1954年第7期封麵:豐收的喜悅

 

1954年麥收時節,畫報社記者呂向全來到淮河沿岸的一個村莊王咀村采訪。過去這裏幾乎年年鬧水災,自從治理淮河後,連年獲得豐收,家家場子上鋪滿金黃的小麥。王長新是王咀村的一個農民,曾踴躍參加治淮活動,兩次被評為治淮模範。當時他已是村裏一個互助組的組長,他家的13畝麥子當年也獲得了好收成,看著黃橙橙、顆粒飽滿麥子,喜悅的心情溢於言表。呂向全將這一幸福時刻捕捉進鏡頭登上了《人民畫報》1954年第7期的封麵。

 

 
1954年第8期:工人上大學

 

1953年,有51名工人考入東北工學院,他們曾經在工農速成中學或業餘學校裏學習,具備高中畢業文化程度後考入大學。那個年代,工人上大學可是新鮮事。政府和學校對這些工人出身的學生倍加關懷,使他們很快適應了大學的生活和學習。崔樹林就是這51名工人大學生中的一員。他原來是鞍鋼機械總廠的車工,在鞍鋼業餘學校學習了3年半,又補習了4個月,53年9月,考入東北工學院機電係。54年第8期《人民畫報》發表了他寫給自己師傅溫希賢的一封信和他在大學學習的照片,其中的一幅就成為當期封麵。封麵中的另一個人物是崔樹林的同學趙喜文,她不久前還是沈陽被服廠的女工。

 

 
1954年第9期封麵:討論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草案

 

1954年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6月16日《人民日報》刊登了憲法草案全文並發表了《在全國人民中廣泛地展開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社論。這場討論很快遍及全國城鄉,持續時間將近3個月,一時間它成了全國老百姓的熱門話題,參加討論的人數達1.5億,約占全國當時總人口的三分之一。1954年第9期《人民畫報》封麵就是北京中央民族學院的少數民族學生正在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草案。這是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草案,老百姓感到又新鮮又興奮,討論十分熱烈。億萬群眾在參與討論中體會到了當家作主的感覺,民主意識和政治熱情大為提高。

 

 
1954年第10期:新中國工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條。

 

 
1954年第11期:合作社的打穀場

 

土地改革完成後,農民個體經濟已不能適應國家工業化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采取自願互利的原則,通過典型示範、國家幫助的方法把農民引向農業合作化的道路。到1954年8月,全國已有10萬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加上社會主義萌芽性質的互助組,組織起來的農戶已占全國總戶數的60%。許多農業生產合作社和互助組使用新式畜力農具,改變耕作方法,生產效率和糧食產量大大提高,舊社會農村經濟凋零、農民饑餓破產的景象得到徹底改觀。這幅1954年第8期《人民畫報》的封麵照是河北省張玉璞農業生產合作社第三生產隊的打穀場,土改和農業合作化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豐收後,這裏一派忙碌景象。

 

 
1954年第12期:金兆陛正在和隊員們研究怎樣節約木材。

 

 

 

 

【1955年】

 

一代偉人

 1955年第1期:天津第一橡膠廠的職員李淑華和她一胎所生的三個孩子。

 

 1955年第2期:一個冰上運動愛好者家庭

氣候寒冷,冰天雪地,一年中冰期長達四五個月,優越的冰雪自然環境為哈爾濱的冰雪運動創造了適宜的土壤,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十分喜愛冰上運動。這張1955年第2期《人民畫報》的封麵是記者張吉年到哈爾濱采訪時拍攝的一個冰上運動愛好者家庭。那個年代,沒有電視、沒有網絡,冬季,不怕冷的孩子們最大的樂趣就是去冰上玩耍,與大自然親近。於是,一個個冰上運動健將從這裏誕生,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1955年第3期:在和平、幸福的大道上前進。

 1955年第4期:春耕開始了,新媳婦在娘家過完春節,回家參加生產。

 1955年第5期:礦工

 

 

 1955年第6期:祖國的花朵

 1955年第7期:“我們歌唱友誼”

中國青年給第五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的獻禮之一。

 1955年第8期:南京農學院農機係學生陳麗聰在國營安徽方邱湖農場做駕駛聯合收割機的實習。通過這種實踐活動使學生們對所學知識有了新的認識。 

 1955年第9期:采標本

 1955年第10期封麵:建國6周年大閱兵

1955年10月1日,是建國6周年的大喜日子。在新中國建國最初的6年裏,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勤勤懇懇地建設著自己的國家,並為實現第一個五年計劃努力奮鬥著。這一天,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隆重的閱兵式。閱兵式上接受檢閱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步兵學校、炮兵學校、工程兵學校、坦克學校、航空學校和海軍學校的隊伍,還有空軍、水兵、公安、步兵、摩托步兵、傘兵、炮兵和坦克部隊。浩浩蕩蕩的檢閱隊伍精神抖擻、士氣高昂,不僅鼓舞了全國建設者的鬥誌,更吸引了全世界關注的目光。1955年第10期《人民畫報》封麵就是這次閱兵式的一張全景照。 

 1955年第11期:蘇聯織綢女工庫德裏亞謝娃、石油工人齊爾科夫和中國棉紡織廠擋車女工黃寶妹、石油工人郭雲生在觀看蘇聯青年贈給中國青年的煉油廠模型。

 1955年第12期:豐收的喜悅——在1955年,全國農村合作社運動達到高峰,不過高速發展也導致了許多問題,不少地方出現了新建社散夥和社員退社現象發生,中央也多次發文進行調整。當這幅名為《合作社員的喜悅》刊登在了55年12月份的封麵上時,它既是一種對整年工作的總結:雖有波折,但值得肯定。同時也是對未來政策的表態:3年後,比合作社更進一步的人民公社運動在全國廣泛開展。

 

 

【1956年】

一代偉人

 1956年第1期:京劇《穆柯寨》,

五十年前,《人民畫報》的老前輩、攝影家吳寅伯先生曾拍攝過一係列關於中國戲劇的珍貴影像。其中,由張春孝和謝銳青主演的中國戲曲學校的經典劇目之一《穆柯寨》,成為《人民畫報》1956年1月號的封麵。鬥轉星移,當年封麵上的兩個年輕人,如今都已年逾古稀,他們都是中國戲曲學校首批畢業生中的佼佼者,也是今天中國非常重要的京劇表演藝術家。

 

 1956年第2期:歌唱偉大的祖國

這是中央民族歌舞團各民族歌唱演員正在演唱《歌唱偉大的祖國》,這張照片刊登在《人民畫報》1956年第2期封麵上。中央民族歌舞團成立於1952年9月,是中國惟一的國家級少數民族藝術表演團體。五十多年來,中央民族歌舞團足跡踏遍祖國的大江南北、村村寨寨,把絢麗多彩的民族歌舞藝術奉獻給各族人民,培養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實力雄厚的歌唱家、舞蹈家、演奏家和詞曲作家及編導。

 

 1956年第3期:華北農業研究所研究員。

 

 1956年第4期:找礦苗。

 

 1956年第5期:“五一節”青年們在歡樂的日期裏。

 

 1956年第6期封麵:合作社裏的少數民族姑娘

“在祖國西南邊疆的盤龍江畔,黃昏時常常可以看到紅旗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社員們穿著不同民族的服裝在草地上散步,或者聽到他們用蘆笙和弦子吹奏優美的歌曲。他們一向喜歡音樂,但在他們的曲調中,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地充滿希望和歡樂。”這是人民畫報社記者蔡尚雄、吳寅伯采寫的報道《西南邊疆上的農業社》中的一段文字。這是對50年代中期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生產發展、民族團結、人民安居樂業的形象描繪。當時記者采訪的雲南省文山縣已成立了農業生產合作社。在農業社裏,各民族社員和諧相處,互相交流耕作技術和生產經驗,極大地促進了當地農業生產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畫報》1956年第6期封麵就是記者吳寅伯這次采訪時拍攝的合作社社員拉祜族姑娘蕭淑和佧佤族姑娘高朝珍。

 

 1956年第7期封麵:革命聖地延安

1956年第7期《人民畫報》封麵是畫報社記者敖恩洪拍攝的一幅延安的照片,這是50年代中期延安寶塔山的麵貌。50年代中期,隨著全社會對革命曆史的宣傳與歌頌,與共產黨革命曆史相關的韶山、井岡山、遵義、延安等一些曆史上並不著名的地方,則因其與革命事業的密切關係,或有功於革命事業,其地位得到了不斷的提升。它們不僅成了文藝作品表現的對象,同時也成了群眾仰慕向往的地方。在這樣一種對於革命聖地的熱情崇拜中,以革命聖地命名的單位像雨後春筍一樣出現在中國大地,城市中的知識青年也自願到革命聖地落戶,參與開發和建設。

 

 1956年第8期:泛舟。

 

 1956年第9期:赫哲族老獵手

赫哲族是我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他們世代居住在盛產各種魚類的三江平原,以捕魚、狩獵為業,曆史上曾因穿魚皮衣服而被稱為"魚皮部落"。解放前,赫哲人飽經滄桑和磨難,過著原始人般的生活;解放後,赫哲人當家做主的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地區經濟社會獲得長足發展。《人民畫報》1956年第9期發表了一篇題為《在烏蘇裏江邊上》的文章,介紹了這個當年還鮮為人知的民族。當時赫哲人在政府的幫助下走出深山開始定居,有了溫暖的家;村裏也建起了小學校,許多成年人也走進夜校識字讀報;除了漁獵,他們還學會了耕作,吃上了自己種的白米飯。於是,赫哲族老獵手畢代奎便成為這一期封麵的主角。

 

 1956年第10期:節日歡呼

 

 1956年第11期:白石山人

1956年11月,國畫大師齊白石登上了人民畫報封麵。而這一年也是齊白石聲譽的巔峰——53年,他被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54年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1956年又獲得了國際和平獎。據說那一年著名畫家張大千拜訪畢加索時,未見其原作,隻見到一捆捆他臨摹齊白石的畫作。翌年9月,齊白石離世,享年93歲。

 

 1956年第12期:西安出土“唐墓三彩駱駝”

 

 
 

【1957年】

一代偉人

 1957年第1期:迎春。

 

 1957年第2期《人民畫報》中文版封麵:舞龍。

 

 1957年第3期:《簪花仕女圖》

《簪花仕女圖》,絹本設色畫卷,縱46厘米,橫180厘米,唐代畫家周昉繪。表現了貴婦階層的悠閑自在與寂寞孤獨。

 

 1957年第4期:從話劇名旦到電影名家的白楊

1957年對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白楊來說是特別的一年,年初,在《北京日報》舉辦的“1956年最受歡迎的影片和演員”評選中,當選最佳演員;也是這一年,由她主演的影片《祝福》在第十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獲特別獎。《人民畫報》1957年第4期封麵就是此時37歲、風華正茂的白楊。十幾歲便開始演藝生涯的白楊,抗戰時期演出了40多部話劇,在當時話劇界享有“四大名旦”之一的美譽。抗日戰爭勝利後,在黨領導下的昆侖影業公司參加拍攝了《八千裏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新閨怨》等影片。在《一江春水向東流》中,白楊將一個堅強卻最終遭受不幸的女性形象塑造得自然含蓄而又準確傳神。影片一上映,引起了巨大轟動,成為她一生最成功的電影作品,至今曆映不衰。  解放後,她一改以往的戲路,大膽地挑戰自己的表演能力,深入各個階層,認真體會角色生活,出演了《團結起來到明天》、《祝福》、《春滿人間》等影片,塑造出祥林嫂等一係列經典的藝術形象。

 

 1957年第5期:鞍山鋼鐵廠

燈火通明的鞍山鋼鐵廠車間成了這一年最好全國形勢的最好的注腳——第一個5年計劃在這一年完成,國民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工業的增長達到了130%,國家財政收入翻番。這是一組令人振奮的數據。鞍山鋼鐵廠也是五年計劃創造的一個傳奇,該廠建立於1914年,但曆經戰火後已是一片廢墟,日本專家曾斷言這裏隻適合種高粱,沒有二十年無法恢複生產。五年計劃中,中國發出了“全國支援鞍鋼”的號召,僅僅數年,鋼產量幾乎占到全國總產量的一半,成為了中國名副其實的“鋼都”。至今仍是中國重要的鋼鐵生產企業之一。

 

 1957年第6期:翩翩起舞的春天

1957年的春天,對中國的年輕舞蹈家來說是充滿期待的春天。這一年的7月,第六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將在莫斯科舉行。年輕的舞蹈家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加緊排練,希望帶著自己精彩的舞蹈作品到莫斯科參加這一世界青年的盛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交流聯歡,向他們傳達中國青年的友誼和敬意。1957年第6期封麵是中央實驗歌劇院正在排練舞蹈《碧蓮池畔》,準備參加入選節目的選拔。

 

 1957年第7期《人民畫報》中文版封麵:“沙恭達羅”劇照

沙恭達羅是印度古代詩人和戲劇家迦梨陀娑的七幕詩劇《沙恭達羅》中的女主人公。《沙恭達羅》描述的是一位國王豆扇陀和淨修女沙恭達羅之間感人而熱烈,幸福美好而曲折離奇的愛情故事。

 

 1957年第8期:永樂宮三清殿壁畫

這是山西永樂宮三清殿內的壁畫《朝元圖》(局部),全長21米,描繪的是群仙朝謁元始天尊的情景:青龍、白虎兩神為前導,南極長壽仙翁和西王母等八個主神的四周,簇擁了雷公、電母、各方星宿神及龍、蛇、猴等多位神君,還有武將、力士、玉女在旁侍奉,全圖近300個神仙朝著同一個方向行進,形成了一道朝聖的洪流,氣氛神聖、莊嚴。

 

 1957年09期:各族青年聯歡大會上的姑娘

1957年5月,在四川省各族青年聯歡大會上,有彝、土、苗、白、傈僳等11個民族的青年參加。圖為回族姑娘馬勝華(左)和藏族姑娘卓斯基。

 

 1957年第10期:景泰藍藝人——我國的工藝美術有5千年的光輝曆史,經過曆代藝人的傳承和發展,創造出許多巧奪天工的作品,在世界享有很高的聲譽。解放前,工藝行業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日益衰落,很多藝人饑寒交迫,不得不改行。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重視下,秉承保護、發展、提高的方針,工藝行業得到迅速恢複和發展。很多改行藝人重新歸隊,一些失傳的產品也重新出現。1957年7月,全國工藝美術行業的339名藝人在北京舉行會議,討論工藝美術事業的發展方向,許多身懷絕技的老藝人在這次“群英會”上相互切磋技藝、交流經驗。1957年第10期《人民畫報》封麵就是景泰藍老藝人李慶祿正在傳授掐絲上花技術。

 

 1957年第11期:期望

 

1957年第12期:武漢長江大橋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1949年底,新中國成立不到三個月,中央人民政府就發出了修建武漢長江大橋的指示。中國橋梁工程人員在前蘇聯專家的指導下,完成了大橋的設計,1955年9月1日正式動工。當1957年10月15日大橋剪彩通車之時,整個武漢三鎮都沸騰了。《人民畫報》1957年第12期的封麵就是剛剛落成的武漢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內,橫跨於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也就是常說的龜蛇鎖大江。大橋正橋為鐵路、公路兩用,連同兩端公路引橋在內總長1670.4米。武漢長江大橋是我國在“天塹”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它打通了被長江隔斷的京漢、粵漢兩條鐵路,成為連接南北的大動脈,對促進南北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8年】

 

一代偉人

 1958年第1期:"昭示中國體育春天來臨的燕子"——《人民畫報》1958年1月號封麵人物是一個20歲的短發年輕女孩。57年11月17日,這個女孩在北京初冬的暖陽中躍過"世界第一高度"--1.77米的橫杆,成為世界體育史上第一個打破田徑世界紀錄的中國人,也是中國體育史上第一位打破世界紀錄的女性。

 

 1958年第2期:采摘釀酒的葡萄。

 

 1958年第3期:中國第一位女機長——1950年底,新中國決定培養自己的首批女飛行員。這批能夠熟練駕駛飛機的新中國第一代女飛行員共有14人,《人民畫報》1958年第3期封麵人物秦桂芳是其中年齡最小者,也是表現最優秀的代表之一。1950年,為響應國家抗美援朝的號召,17歲的秦桂芳報名參了軍。那時,她是廣東番禺的高三學生、共青團員。因為向往在天空翱翔,她選擇了空軍。她曾駕機密送毛主席親筆簽署的作戰命令,她準確空投的物資曾使上百名被風雪圍困的工人脫險生還。

 

 1958年第4期:義務勞動創造的奇跡

十三陵水庫1958年1月21日開工,當年的6月30日即全部完工。在這160個日夜裏,有40萬人在工地做了870多萬個工作日,而且全部是義務勞動。這些人中有工人、農民、解放軍官兵、機關幹部、學校師生、商業工作人員、文藝工作者、宗教徒和街道居民。他們戰勝了冬天的嚴寒、春天的風沙和夏天的炎熱,終於趕在洪水到來之前,完成了全部工程,實現了“躍進”年代的“躍進”速度。《人民畫報》1958年第4期的封麵記錄了當年義務勞動者們在十三陵水庫工地揮灑熱血和汗水的場麵。在水庫興建期間,毛澤東主席和中央其他領導及人民解放軍的元帥和將軍們,都以一個普通勞動者的身份到工地來參加勞動。很多國家駐我國的大使和使館人員、在北京的各國專家和訪問我國的外賓,也到工地參加義務勞動。

 

 1958年第5期:撫順煤礦先進生產者呂振崗

 

 1958年第6期:童年。

 

 1958年第7期:清華大學的課外活動——新中國成立後,社會主義建設急需大量高精尖人才,因此為國家培養“又紅又專”的科學技術人才成為50年代清華大學的辦學方針。他們要求學生不但要有紮實的學識,還要有強壯的體魄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學生們在緊張的學習之餘,組織起音樂、話劇、舞蹈、美術、攝影等十幾個大型社團。學校還發出倡議:“人人上操場,天天要鍛煉,爭取至少健康地為祖國工作五十年”。每天下午的課餘時間,在體育館、操場上,到處是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這些人中有不少還成為國家級運動員。《人民畫報》1958年第6期封麵上這位英姿颯爽的姑娘就是當年清華大學壘球隊隊員羅聖儀,參加球隊訓練是她課餘時間一項重要活動。清華大學重視學生業餘文體活動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1958年第8期:縣委書記和試驗田——1957年春天,當時的湖北紅安縣委書記程鵬帶領全縣幹部參加農業生產以擺脫“官僚作風”,並自己種了一畝花生試驗田,“采用先進技術,組織幹部、農民參觀、評比、辯論。實現了對全縣花生生產的指導。”在當年湖北省專門給中央的報告中:提到了這些花生田創下的記錄:畝產一千一百九十斤。隨著報告他也聞名全國,並登上了人民畫報的封麵。也是在他種試驗田的這一年,大躍進開始。

 

 1958年第9期:支持阿拉伯人民的正義鬥爭。

 

 1958年第10期:國防部長彭德懷發表告台灣同胞書。

 1958年第11期:楊得誌上將在連隊當兵。

 

 1958年第12期:金日成首次公開訪華

1958年11月21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首相金日成率政府代表團訪華,此前,他曾有過幾次來訪,但都是秘密或非正式的,這是他第一次正式公開訪華。1958年第12期《人民畫報》封麵記錄的就是這次訪問的一個熱烈場麵:金日成由周恩來總理陪同,向歡迎群眾致意。59年前,美國派兵幹涉朝鮮內政,朝鮮戰爭爆發。毛澤東主席在權衡利弊之後,做出了具有影響世界格局的重大決策——“抗美援朝,保家衛國”。3年後,中朝聯合戰勝美帝國主義。兩國也因這場戰爭成了唇齒相依、親如手足的兄弟。金日成此次訪華正值中國人民誌願軍全部撤離朝鮮後不久,持續升溫的“友好”熱度,使訪問的接待規格和所到之處受歡迎的程度都非同一般:毛澤東主席舉行盛大宴會歡迎;朱德副主席接見代表團全體人員;周恩來總理親自到車站迎接;30萬北京市民夾道歡迎……

 

 

【1959年】

一代偉人

 1959年第1期:北京工業學院製造的天象儀。

 1959年第2期:國際無線電快速收發包抄冠軍魏詩嫻。

 1959年第3期:退休老工人李生明。 

 1959年第4期:中國科學院冰雪研究隊在祁連山 

 1959年第5期:民族學院藏族女學生 

 1959年第6期:海南島興隆華僑農場胡椒園裏的工人蘆玉錦 

 1959年第7期:廣播電台大樓。

 1959年第8期:農民音樂小學的學生

 1959年第9期:電焊工孫淑賢

 1959年第10期:歡慶“五一”。

 1959年第5期:第一個世界冠軍——1959年,年僅21歲的容國團,奪得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這是中國運動員在世界性比賽中奪得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容國團1957年從香港回國,從此開始了一生的輝煌:25屆世乒賽單打冠軍;獲得世乒賽團體冠軍;隨後率領中國隊奪得第28屆世乒賽的女子團體冠軍……然而,他燦爛的生命卻於1968年嘎然而止。文革中,他遭受誣陷含冤自盡,年僅31歲。1978年,國家體委為容國團恢複名譽。 

 1959年第12期:雲南彝族社員普水珍。

 1959年第13期:舞劇“五朵紅雲”中的柯英。

 1959年第14期:佛子嶺水電站。 

 1959年第15期:講故事。 

 1959年第16期:中國兒童劇院演員章薇娜。 

 1959年第17期:中國話劇一代“青衣”——從50年代到60年代初,中國話劇走入了一個和平發展的新階段,自身的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釋放,湧現了《茶館》、《馬蘭花》、《蔡文姬》、《關漢卿》、《霓虹燈下的哨兵》等一大批成功的劇作。其中的一些已成為中國話劇史上的經典。1959年9月號《人民畫報》的封麵就是“中國的話劇皇後”朱琳扮演的蔡文姬。郭沫若的話劇《蔡文姬》是朱琳的代表作。美麗脫俗華貴的藝術形象、吐字歸音韻味悠長的獨特道白,形成了她獨具大家風範的表演風格。14歲起就在“長虹劇社”演話劇,後來又參加周恩來、郭沫若創建的抗日演出隊,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朱琳經受了“戰地戲劇大學”的磨礪,完成了從“想怎麽演就怎麽演”到“知道該怎麽演了”的轉變。新中國成立後,朱琳先加入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後轉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多次與著名的“四大導演”焦菊隱、歐陽山尊、夏淳、梅阡合作,先後成功塑造了《雷雨》中的魯侍萍等20多個人物形象,成為北京人藝無可替代的一代青衣。 

 1959年第18期:快樂的年輕人。 

 1959年第19期:慶祝建國十周年 

 1959年第20期:第一屆全國運動會開幕——1959年9月13日,第一屆全國運動會在北京開幕。 

 1959年第21期:廣州鋼鐵廠。 

 1959年第22期:群英會的代表們 

 1959年第23期:撫順人造石油廠 

 1959年第24期:北京的新車站

這個於1959年新建成的車站屹立於北京建國門大街的南側,是中國第一座規模最大、設備最完善的站舍,也是首都的總站。

 
 
【1960年】
一代偉人

 1960年第1期:迎新年。

 

 1960年第2期:全神貫注。

 

 1960年第3期:郭蘭英

 

 1960年第4期:春節中的北京廠甸

 

 1960年第5期:科學工作者李執芬。

 

 1960年第6期:椰鄉豐收。

 

 1960年第7期:幸福的童年

 

 1960年第8期:全國先進工作者陳愛娥——陳愛娥,1938年4月生,湖北紅安人。1954年5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4月參加工作,湖北省武漢國棉一廠工人,1973年4月任湖北省武漢國棉一廠黨委副書記,1973年6月當選湖北省武漢市總工會副主任,1973年11月任湖北省武漢市紡織工業局副局長。

 

 1960年第9期:中國民航

1949年11月2日,中國民用航空局成立,揭開了我國民航事業發展的新篇章。從這一天開始,新中國民航迎著共和國的朝陽起飛,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幾代民航幹部職工勵精圖治、團結奮鬥,為祖國藍天事業書寫了壯麗的篇章。1950年,新中國民航初創時,僅有30多架小型飛機,年旅客運輸量僅1萬人,運輸總周轉量僅157萬噸公裏。

 

 1960年第10期:萬能銑床改裝成程序控製銑床了。

 

 1960年第11期:在陽光裏起航——讓孩子們在集體生活中吃得好、玩得好、睡得好、身體好,教育他們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護公共財產,培養他們成為共產主義事業的建設者、保衛者,成為改造自然、征服宇宙的英雄,這是新中國建國初期相當長一個時期培養和教育兒童的目標。五、六十年代,學校和社會對科學技術的教學尤其重視。各地成立了很多“少年之家”、“少年俱樂部”等校外活動組織,讓孩子們在輕鬆愉悅、理論聯係實踐的環境中學習掌握科學知識。據當時的統計,1959年,僅上海市就有70萬少年兒童組織了25,000個科學技術小組,可見當時科技活動在少年兒童中開展之廣泛。

 

 1960年第12期:青少年業餘體育學校的學員

 

 1960第13期:紅旗插上珠穆朗瑪

1960年3月,在新中國飽受饑荒折磨的這一年,中國派出了214人的龐大隊伍,第一次嚐試從北坡攀登珠峰。5月25日淩晨4時,在付出了3人遇難的巨大代價之後,人類第一次從北坡成功登頂,奇跡般的站在了珠峰之巔。然而,由於淩晨登頂光線過暗未能拍照,這次壯舉很久以後才被世界所承認。登頂一個月後,在北京工人體育場舉行了7萬人的盛大集會,慶祝珠峰登山隊凱旋歸來。這成為那一年為數不多振奮國民的大新聞。

 

 1960年第14期:大災之年奪豐收

     1960年是建國以來遭受最嚴重自然災害的一年。但華北地區戰勝嚴重旱災,獲得了小麥豐收。1960年第14期《人民畫報》封麵是河南偃師縣南蔡莊人民公社的聯合收割機在大麵積小麥豐產田裏收割。1960年,全國農業生產遭受了近百年來沒有過的嚴重自然災害,受災麵積達9億畝,占全國耕地麵積的一半以上。但在河南偃師縣卻是一派豐收景象,全縣人民團結一心,戰勝200天無雨的幹旱,從“老天爺”手裏奪得了夏糧豐收,46萬畝小麥一望無際、金浪滾滾。在大災之年全國糧食緊張的情況下,這裏的夏糧豐收意義非同尋常。

 

 1960年第15期:煉鋼。

 

 1960年第16期:舞蹈“躍進花開遍地紅”。

 

 1960年第17期: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1960年第18期:歡樂的西藏兒童。

 

 1960年第19期:慶祝國慶。

 

 1960年20期:勞模邢燕子——河北省漢沽市大鍾莊人民公社司家莊生產隊“燕子突擊隊”隊長邢燕子。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共和國曆史的一項重要記憶。他們中湧現了許多風雲人物,邢燕子就是其中之一。她曾先後兩度登上《人民畫報》封麵,而封麵上由老攝影家舒野先生拍攝的照片也成為“經典”,多年來廣為流傳。

 

 1960年第21期:介紹棉花整枝經驗。

 

 

 

 1960年第22期:棉花豐收。

 

 1960年第23~24期:礦工。

 

 

【1961年】

一代偉人

 1961年第1期:節日的歡樂。 

 1961年第2期:溜冰選手

 1961年第3期:中國著名電影演員張瑞芳(右)和緬甸著名演員欽友梅在仰光

 1961年第4期:京劇演員杜近芳扮演的漁家女。 

 1961年第5期:比賽場外(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

 1961年特刊: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右一為乒乓球國手容國團。 

 1961年第6期:在畢業典禮上。 

 1961年第7期《人民畫報》中文版封麵:少女 

 1961年第8期 

 1961年第9期:針針繡出好畫圖。 

 1961年第8期:京劇大師梅蘭芳

1961年8月,中國一代京劇大師梅蘭芳他走完了他的一生。封麵上的照片是梅蘭芳在其代表作《貴妃醉酒》中飾演楊貴妃時的劇照。梅蘭芳曾在新中國成立後擔任過文聯副主席、劇協副主席、戲曲學院院長、京劇院院長等職位,為中國京劇史上的豐碑式人物。他去世那一年,電影《洪湖赤衛隊》和《紅色娘子軍》等“主旋律電影”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梅蘭芳的國慶十周年獻禮——新編京劇《穆桂英掛帥》成為他留給人們的最後的經典。 

 1961年第11期:中國革命博物館 

 1961年第12期《人民畫報》中文版封麵:馬術

 

【1962年】

 1962年第1期:咖啡熟了。

 

 1962年2月號:百花齊放

1962年,經中央批準,《關於當前文學藝術工作若幹問題的意見》(又稱《文藝八條》)由文化部黨組下發全國各地文藝單位執行。這一年,中央開始調整黨和知識分子的關係,沉寂已久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得到重新宣傳。這一年12期《人民畫報》的封麵呈現了各種文藝形式:用葉子演奏的白族姑娘;《桃花扇》中的女主角李香君、中國傳統草木畫等,整年的畫報都有人感到輕鬆和活潑。

 

 1962年第3期《人民畫報》中文版封麵:話劇“桃花扇”中的主角李香君。

 

 1962年第4期:舞蹈“共飲一江水”中張均扮演的緬甸姑娘。

 

 1962年第5期:初夏

 

 1962年第6期:吹蒲公英

 

 1962年第7期:風和日麗。

 

 1962年第8期:喂鵝(瓷器)。

 

 1962年第9期:海濱飛艇

 

 1962年第10期:舞劇“後羿”中的嫦娥

 

 1962年第11期:白族少女吹葉子

 

 1962年第12期:菊竹圖。

 

 

 

 

 

1963年第1期:著名水稻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丁穎。
 

 

1963年第2期:新的一代(藏族)。

 

 

 

 

1963年第3期:五穀豐登(年畫)。
 

 

 

1963年第4期:飛天舞。
 

 

1963年第5期:竺可楨:“把天管起來”

 

竺可楨,我國氣象、地理學界的奠基人,早年留學哈佛,1928年創立第一個由中國人控製的氣象台,隨後擔任13年浙江大學校長。1949年參與了中國科學院的籌建。在1962年,竺可楨以72歲的高齡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在當時的知識界引起強烈的轟動,很多知識分子隨後紛紛入黨。1963年,他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國氣候的論文也引起了科學界的轟動。毛澤東閱讀了此文後接見了他,他對竺可楨開玩笑的說“我們兩個人,既管地又管天,就把天地管起來了。”
 

 

 

1963年第6期:童年

 

 

1963年第7期:陝北景色
 

 

 

1963年第8期:在工地上
 

 

 

1963年第9期:嬉水
 

 

 

1963年第10期:在新建的毛紡織廠裏
 

 

 

1963年第11期:親密的夥伴
 

 

 

1963年第12期:白孔雀
 

 

1964年第1期:永遠的阿詩瑪——電影演員楊麗坤

 

出生於雲南普洱的彝族少女楊麗坤後來被公認為中國的費雯麗。她在17歲時便主演了當時風靡全國的《五朵金花》,1964年又主演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音樂歌舞片《阿詩瑪》,並登上了人民畫報當年1月的封麵。但楊麗坤卻因參演的這部愛情悲劇電影卻使她後半生遭遇了巨大的不幸。楊麗坤被指責是“資產階級小姐作風”,宣揚“資產階級戀愛觀”,影片一拍完,她就陷入一連串的批鬥中,後來導致了精神失常。楊麗坤也從未在神智清醒的狀態下,看到過這部電影。後來,她和一個忠實影迷唐鳳樓在1973年喜結良緣,後生下一對雙胞胎兒子,在上海度過餘生。
 

 

 

1964年特刊:第一屆新興力量運動會特刊
 

 

 

1964年第2期:冬獵(年畫)
 

 

 

1964年第3期:小姐妹。
 

 

1964年第4期:新疆歌舞團演出《葡萄架下》。

 

 

 

1964年第5期:節日的人民大會堂。

 

 

 

 

1964年第6期:小讀者
 

 

 

1964年第7期:忽報人間曾伏虎
 

 

 

1964年第8期:參加農業勞動的中學生。
 

 

 

1964年第9期:瑤族勞模沈一公。
 

 

 

1964年第10期:歡慶
 

 

1964年第11期:國慶十五周年首都遊行隊伍通過天安門廣場。

 

 
 
1964年第12期:鍛造火車輪轂

 

 

 

 

【1965年】

 1965年第1期:煉鋼能手李紹奎 

 1965年第2期:藏族業餘女演員雍西

 1965年第3期:第一拖拉機製造廠先進工人李雨春

 1965年第4期:新建的湖南省柘溪水電站。 

 1965年第5期:紡織能手

 1965年第6期:女民兵 

 1965年第7期:到大海裏去鍛煉。 

 1965年第8期《人民畫報》中文版封麵:人民解放軍炮兵某部的戰士在訓練。

 1965年第9期:紅燈記

“...懷抱紅燈心間暖,它使我渾身熱血全沸騰劃著火...亮晶晶光芒燦爛,勝比日月明,繼續鬧革命,驅走黑夜迎黎明!”這是京劇《紅燈記》裏的李鐵梅的唱詞。這部講述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與日軍鬥爭的現代京劇,在文革期間被選為八大樣板戲,唱遍了全中國,成為了當年的“流行歌曲”。而京劇中人物高舉紅燈英姿勃發的形象,也成了一代人審美的標準。

 1965年第10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1965年,一批青年告別親人,登上開往邊疆的列車。在那個年代,許多像這樣的年輕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理想——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他們中的許多人將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甚至生命都獻給了共和國的邊疆建設。他們臉上洋溢的純真笑容,是對自己即將投入的勞動生活和共和國未來的美好憧憬。

 1965年第11期:團體操《革命的讚歌》的一場。

 1965年12期:第三屆全國運動會

 

1965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六周年的前夕,第二屆全國運動會在北京開幕。這屆全運會是中國剛剛擺脫三年困難時期後召開的,運動會被視為振奮人心、增進團結、顯示力量的盛會。

 

 
1966年第1期:中國自製的內燃機車。

 

 

 
1966年第2期封麵:“毛澤東時代的農民”陳永貴

    1966年第2期《人民畫報》封麵上這位總是以頭包白毛巾、臉上布滿皺紋形象出現的憨厚農民,就是山西晉陽大寨大隊黨支部書記陳永貴。大寨位於太行山麓,“七溝八梁一麵坡”的惡劣自然環境,使這裏很長一段時間處於貧窮狀態。憑著“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大寨精神,陳永貴帶領大寨人與自然博弈造地十年,把連一棵樹都不長的荒坡硬是改造成穩產高產田。1964年,在第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期間,毛澤東號召“農業學大寨”,一個學大寨、趕大寨、超大寨的群眾運動在全國開展起來,陳永貴也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毛澤東時代的農民”。後來,他成為新中國第一位農民副總理。“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手上長滿老繭、頭包羊白肚手巾、半文盲、不拿工資隻有部分生活補貼、從基層到中央層層有職位的政府副總理。”文革結束,大寨的道路雖之成了過去。1980年3月,人大會議接受了陳永貴辭去副總理職務,他又回歸了原本的位置。(攝影:宋學廣)

 

 

 
1966年第3期:歌劇《紅梅嶺》中的冷翠。

 

 

 
1966年第4期:“鐵人”王進喜

   《人民畫報》1966年第4期的封麵人物是大慶“鐵人”王進喜。王進喜是大慶油田石油會戰中湧現出的英雄人物。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發布的《關於傳達石油工業部關於大慶石油會戰情況的報告的通知》,讓大慶和王進喜聞名全國。“寧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這是王進喜的豪邁誓言。他帶領鑽井隊僅用了5天零4小時就鑽完了大慶油田的第一口生產井。為了給國家打更多的油井出更多的油,王進喜付出的代價是腿被砸、嚴重的關節炎、胃癌。他的壽命真如他所言,因為工作而縮短了20年,1970年他因病逝世時,年僅47歲。這個樸實的工人至今仍受到大慶人的尊敬,他們對大慶的勞動模範最崇高的稱呼就是“新鐵人”。(攝影:紅楓)

 

 

 
1966年第5期:友誼
 

 

1966年第6期:裝配玩具。
 

 

1966年第7期:熱烈歡迎阿爾巴尼亞戰友。
 

 

1966年第8期:讀《毛主席語錄》

    這本紅寶書從這一年開始成為中國人生活的顏色聚焦點。紅色革命掀起的波瀾席卷全國。“在中國,隻有毛主席是大英雄,誰也不要想當英雄。”這一年5月,毛澤東的親密戰友林彪的一席話,開始推動了全國學習毛澤東著作的熱潮。各種版本的毛澤東著作,整箱整箱地從各地印刷廠被送到這個國家的任何一個角落。最白最薄的字典紙,最燦然發亮的封塑書皮,最快的運輸速度,最令人溫暖的精神食糧。閱讀這些著作已經成為一種莊嚴的政治儀式。《毛主席語錄》也順利成章成為全球發行量最大的書籍。

 

 

    1966年第9期:我們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向群眾致意。

 

 

1966年第10期:太原紡織廠女工解悅。
 

 

1966年第11期第12期合刊:偉大的毛主席和林彪同誌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遊行大軍。

 

 

 
1967年第1期: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

 

 

1967年第2期:毛主席檢閱文化革命大軍。右一為葉劍英。

 

 

1967年第3期: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

 

 

1967年第4期:我們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毛主席。

 

 

1967年第5期: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

 

 

1967年第6期:毛主席像(油畫)。

 

 

1967年第7期:偉大領袖毛主席和他的親密戰友林彪同誌在天安門城樓上。

 

 

1967年第8期:毛澤東主席。
 

 

1967年第9期:毛主席。
 

 

 
1967年第10期:毛主席在長征勝利到達陝北之後。
 

 

1967年第11期:《我們心中最紅最紅的紅太陽毛主席和我們在一起》(國畫)。
 

 

    1967年第12期:毛主席和謝胡同誌在節日的天安門城樓上——穆罕默得·謝胡(MehmetShehu,1913-1981),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前中央政治局委員、前部長會議主席。
 

 

1968年第1期:列寧在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發表演說。
 

 

1968年第2期:毛主席和林彪副主席接見海軍戰鬥英雄麥賢德

    麥賢德是中國人民解放軍“611”炮艇上的一名普通的輪機兵,1965年8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所屬部隊在福建省東山島以東海域,擊沉國民黨海軍“劍門”號、“章江”號2艦,史稱“八六”海戰。在1965年這次戰鬥中,麥賢德在頭部負傷,腦脊液外溢的情況下,堅持戰鬥三個多小時,直到那場戰鬥完全取得了勝利。他因此被授予模範共青團員稱號,被譽為“革命硬骨頭”,成為全國青年和全國人民學習的好榜樣。

 

 

1968年第3期:毛主席在農村視察。

 

 

1968年第4期:華北山河一片紅(歡慶河北省革命委員會誕生)。

 

 

1968年第5期:毛主席向革命戰士招手致意。

 

 

1968年第6期:首都軍民在天安門廣場歡慶“五一”國際勞動節。

 

 

1968年第7期:湖南省湘潭縣韶山衝毛主席舊居。

 

 

    1968年第8期:“學習毛主席著作的模範紅九連”的新老戰士在一起交流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經驗。

 

 

1968年第9期:毛主席去安源(油畫)。

 

 

    1968年第10期:毛主席和林副主席接見首都工農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首都工人代表和其他革命戰士。

 

 

1968年第11期: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革命群眾遊行隊伍。

 

 

1968年第12期:首都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在今年國慶節意氣風發、鬥誌昂揚地通過天安門廣場。

 

 

 

1969年第1期: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

 

 

1969年第2期:程莊農業勞動學校的學生在聽貧農毛好珠講毛澤東思想課。

 

 

    1969年第3期:駐中央樂團的工人、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隊員向革命文藝戰士宣傳毛澤東思想。
 

 

1969年第4期:偉大領袖毛主席。

 

 

1969年第5期:中國工人階級試驗成功用塑料版印刷代替鉛版印刷。

 

 

1969年第6期: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在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

 

 

1969年第7期:偉大領袖毛主席在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

 

 

1969年第8期:珍寶島戰鬥英雄孫玉國同誌和戰友們一起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

 

 

1969年第9期:一心為貧下中農辦學的耕讀小學教師吳學珍同誌。

 

 

1969年第10期: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

 

 

1969年第11期:共產黨員馬毅帶領一支醫療隊活躍在五指山區,全心全意地為廣大貧下中農服務。

 

 

 

1969年第12期: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和他的親密戰友林副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
 
 
1970年第1期:毛主席
 

 

1970年第2期:《智取威虎山》中的楊子榮。

    革命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描寫解放戰爭初期,我人民解放軍一支獨立小分隊深入深山老林,發動群眾,消滅土匪,鞏固後方的故事。攝影:李蘭英

 

 

1970年第3期:南滾龍溝大隊支書李全壽。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河北平山縣南滾龍溝人,在黨支部書記李全壽領導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山劈石,改河造地,一舉成為全國學大寨的典範。

 

 

1970年第4期:軍代表徐耀洲在上海鍋爐廠。
 

 

1970年第5期:上海國棉五廠工人徐小妹。
 

 

1970年第6期:提高警惕保衛祖國。
 

 

1970年第6期增刊:毛主席
 

 

1970年第7期:毛主席在反美大會主席台上。
 

 

1970年第8期:毛主席和林彪。
 

 

1970年第8期增刊: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毛澤東。
 

 

1970年第9期:海防前哨。
 

 

1970年第10期:革命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特輯。
 

 

1970年第10期:抗日戰爭時期的毛主席。
 

 

1970年第11期: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鬥爭。
 

 

1970年第12期:毛主席和林彪。
 

 

1970年第12期增刊中文版封麵
 

 

1971年第1期:火炬
 

 

1971年第2期:活學活用毛著陳雪珍。
 

 

1971年第3期:卡爾·馬克思頭像
 

 

1971年第4期:印度支那三國人民團結戰鬥在一起。

    自左至右:柬埔寨國家元首、柬埔寨民族統一陣線主席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中央委員會主席團主席、越南南方共和臨時革命政府顧問委員會主席阮友壽,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總理範文同,老撾愛國戰線黨主席蘇發努馮親王。

 

 

1971年第5期:慶祝支印三國抗美勝利宴會。
 

 

1971年第6期:首都“五一”之夜。
 

 

1971年第6期增刊
 

 

1971年第7-8期:毛主席在陝北(1936年)。
 

 

1971年第7-8期增刊:熱烈歡迎羅馬尼亞貴賓。
 

 

1971年第9期:阜新電廠女工帶電作業。
 

 

1971年第10期: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五十周年特輯。毛澤東主席與林彪副主席。
 

 

    1971年第10期增刊:毛主席語錄——我們的革命已經獲得全世界廣大人民的同情和歡呼,我們的朋友遍於全世界。
 

 

1971年第11期:雲南藏族赤腳醫生。
 

 

1971年第12期:毛主席會見海爾·塞拉西皇帝。

海爾·塞拉西(1930-1974),原名塔法裏·馬康南,埃塞俄比亞皇帝,政治活動家。

 

 

1972年第1期:吐魯番的葡萄又獲豐收。
 

 

1972年第2期:亞非乒乓球友好邀請賽歡迎場麵。
 

 

1972年第3期:中央民族學院迎接新學員聯歡會。
 

 

1972年第4期:首鋼公司的煉鋼工人。
 

 

1972年第5期:方海珍。

方海珍(李麗芳飾)是《海港》裏的女主角,《海港》是20世紀70年代8個現代京劇樣板戲之一。

 

 

1972年第6期:上算術課。

 

1972年第7期:水庫水利建設。
 

 

1972年第8期:舞劇《喜兒參軍》。

    革命現代舞劇《白毛女》,表現了我國民主革命時期農村的階級鬥爭,歌頌了農民群眾反抗地主階級壓迫的革命精神。圖為翻了身的喜兒拿起槍杆子,參加了八路軍。

 

 

1972年第9期:1972年全國五項球類運動會閉幕式上的女青年。
 

 

1972年第10期:假日讀書。
 

 

1972年第11期:女鑽井工趙思生。

    那個在鑽塔上戴著安全帽、向遠方呼喚的女孩叫趙恩生,她與她的姐妹們有一個特殊而響亮的稱號——女子鑽井工。1970年10月20日,趙恩生來到吉林油田,開始了由一名北京下鄉知青向油田工人的轉變。當時的吉林扶餘油田80%以上的工人來自“知青”,且往往是各公社的佼佼者。

 

 

1972年第11期特集日文版封麵:友誼和團結的盛會——第一屆亞洲乒乓球錦標賽。

 

 

1972年第11期增刊中文版封麵:友誼和團結的盛會——第一屆亞洲乒乓球錦標賽。
 

 

1972年第12期:中央人民學院工農兵學員在國慶遊園聯歡會上。

 

 

1973年第1期:天安門廣場。
 

 

1973年第2期:舞蹈《草原女民兵》。
 

 

1973年第3期:民族婦女幹部。
 

 

1973年第4期:北京維尼綸廠的工人。
 

 

1973年第5期:煉鋼工人。
 

 

1973年第6期:春天。
 

 

1973年第7期:“五一”勞動節。
 

 

1973年第8期:人民英雄紀念碑。
 

 

1973年第9期:開灤煤礦老礦工優秀共產黨員吳旭藝。
 

 

1973年第10期:文藝戰士和牧民。
 
 

 

 
 

 

 
1973年第11期: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特輯。
 
 

 

 

 
1973年第12期:各族人民歡度國慶。
 

 

1974年第1期:喜聽原油滾滾流。
 

 

1974年第2期:麥浪千裏。
 

 

1974年第3期:下鄉知識青年在雲南西雙版納。
 

 

1974年第4期:電影《火紅的年代》、《豔陽天》、《青鬆嶺》的一個場麵。
 

 

1974年第5期:烏蘭木騎女聲獨唱。
 

 

1974年第6期:清華大學電力係工農兵大學生進行畢業實踐的專題研究。
 

 

1974年第7期:各民族人民在首都“五一”遊園聯歡會上。
 

 

1974年第8期:迎賓舞。
 

 

1974年第9期:紮根農村的知青。
 

 

1974年第10期:學唱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小常寶唱段《八年前》。

    薛白,江蘇南京人,1964年出生。從小就愛唱愛跳的薛白六歲時就在南京“小紅花”藝術團擔任報幕員,並參與朗誦、舞蹈等演出。

 

 

1974年第11期:歡呼成昆鐵路通車。
 

 

1974年第12期:國慶之夜。
 

 

1975年第1期:《閃閃的紅星》電影裏的潘冬子。

    潘冬子是電影《閃閃的紅星》中的人物,1974年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故事講述了年僅十歲的潘冬子一心想參加紅軍的故事。

 

 

1975年第2期:上海鍋爐廠工人劉金堂。
 

 

1975年第3期:四屆人大召開喜訊傳來。
 

 

1975年第4期:吉林農村婦女突擊隊員。
 

 

1975年第5期:無線電遙控澆鑄。
 

 

1975年第6期:演出之前。
 

 

1975年第7期:首都人民歡慶五一國際勞動節。

 

 

1975年第8期:互相學習。
 

 

1975年第9期:現代舞劇《草原兒女》。
 

 

1975年第10期:女子潛水隊員。
 

 

1975年第11期:西藏歌舞團《歡慶豐收》。
 

 

1975年第12期:第三屆全國運動會入場式。

 

 

1976年第1期:大寨大隊黨支書記郭鳳蓮。

    她是繼陳永貴之後“農業學大寨”造就的另一位傳奇人物。1964年,年僅16歲的郭鳳蓮脫穎而出,當起了大寨“鐵姑娘隊”的隊長。鐵姑娘們同男社員一樣戰天鬥地鬥,改造家鄉落後麵貌。

 

 

1976年第2期:海上油井。
 

 

1976年第3期:毛主席在井岡山

 

 

1976年第4期:清華大學學生傅青枝當農民。

 

 

1976年第5期: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科技人員和工人科學研究。

 

 

1976年第6期:舞蹈《水鄉送糧》。

 

 

1976年第7期:五一節遊園會上。

 

 

1976年第8期:電影《春苗》。

    該片產生於“文革”後期。它的推出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它將對“赤腳醫生”這一“文革”中“新生事物”的歌頌與跟“走資派”作鬥爭的內容緊緊聯係在一起,影片體現了對田春苗熱忱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品質表現相當出色。

 

 

1976年第9期:知識青年邢燕子和侯雋。
 

 

1976年第10期:偉大領袖毛主席。
 

 

1976年第11期: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永垂不朽!毛澤東主席追悼大會。

    1976年9月9日0時10分,毛澤東主席逝世。9月18日,首都百萬人民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毛主席追悼大會,表達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對毛主席衷心的愛戴。攝影:過桔新

所有跟帖: 

文革開始後直到林彪叛逃,這期間的封麵幾乎都被毛澤東霸占了 -競選- 給 競選 發送悄悄話 競選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5/2020 postreply 11:31:19

現在是都被X霸占了, 這更糟糕,也跟應該批評。 -tmp32990- 給 tmp32990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5/2020 postreply 13:36:14

還是人民當家作主,比49年前強萬倍。 -XYZ94538- 給 XYZ9453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5/2020 postreply 15:06:29

人民當家作主?哪個接班人是人民選的:劉少奇,鄧小平,林彪,王洪文,華國鋒,胡耀邦,趙紫陽,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 -競選- 給 競選 發送悄悄話 競選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6/2020 postreply 02:04:26

老農民陳永貴當副總理,紡織女工吳貴賢當副總理,賣菜的售貨員李淑文當人大副委員長,還有千千萬萬類似的百姓大眾的傑出代表在各級政府部 -XYZ94538- 給 XYZ94538 發送悄悄話 (260 bytes) () 12/06/2020 postreply 05:19:26

都是滿身銅臭味的政客掌權做官是人民大眾當家作主嗎? -XYZ94538- 給 XYZ9453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6/2020 postreply 05:33:19

你這麽喜歡毛澤東,為什麽你不歌頌當代毛澤東 - 習近平?他天天在學毛澤東 -ich- 給 ich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6/2020 postreply 07:42:46

說的是事實,談不上喜歡,但最看不上造謠中傷倒打一耙。 -XYZ94538- 給 XYZ9453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6/2020 postreply 10:37:28

那你不就是葉公好龍!現在毛澤東再次出世,你卻一字不提 -ich- 給 ich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6/2020 postreply 14:49:15

不要說老百姓了,這些年連黨內民主也聽不到聲音。 -蕭嵐- 給 蕭嵐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6/2020 postreply 06:32:06

黨內可以走資,精英們肆意貪腐,組織部長肆意謾罵攻擊毛澤東。。。還不夠民主麽?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6/2020 postreply 16:06:4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