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海市總工會《工運誌》記載,從解放初支援東北和西北建設、50年代技術工人支援重點工程、60年代建設大小三線,到改革開放後支援外地鄉鎮工業,先後有150多萬人支內,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0多萬,技術工人40多萬,遍及全國29個省區。
「支內」,就是支援內地經濟社會建設。當年,千千萬萬上海工人和技術人員,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毅然決然放棄大上海優越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離開年老的父母和年幼的子女, 走向經濟相對落後的外地,一走就是幾十年,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他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滿懷“好兒女誌在四方”的豪情壯誌,留在當地工作,至今也沒有再返回朝思暮想的故鄉。
上海對全國的支援包含人力、物力、財力、技術設備,甚至是管理模式及文化教育等多個方麵。
僅以20世紀五十年代上海支援全國的內容為例,上海動支援各地的機器設備、工業品、原材料更是數目巨大,其中機床4萬多台棉布85億米,汽車外胎86萬條,膠鞋4億雙;通過商業部門調出的工業品總值達302億元之多;外遷的工廠企業,1950年到1962年共計679家,涉及紡織、輕工日用品、五金、醫藥、電機等20多個行業,分布在山西、四川、貴州、雲南、福建新疆等20多個省區。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