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就沒想在中國出兵的前提下去統一朝鮮,各方回憶錄和戰史都記載,美軍越過38線的前提就是中國不出兵,麥克阿瑟感恩節回家行動的前提

來源: hkzs 2020-11-02 10:34:3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18 bytes)

美國就沒想在中國出兵的前提下去統一朝鮮,各方回憶錄和戰史都記載,美軍越過38線的前提就是中國不出兵,麥克阿瑟感恩節回家行動的前提就是沒有中國軍隊參戰。無論哪方戰史都記載證明,麥克阿瑟在11月底的攻勢中根本沒有考慮過針對中國出兵做什麽軍事部署。這說明,所謂感恩節回家攻勢的目標從來不是打敗誌願軍飲馬鴨綠江,而是在中國不出兵金日成也沒有部隊的情況下,聯合國軍無抵抗地接受全朝鮮。

後來中國出兵了,那這個前提就不存在了,此時美國政府否決了麥克阿瑟打到中國去,解放全朝鮮的目標,改為確保南韓,這才是聯合國軍在二次戰役中一口氣跑回南朝鮮的根本原因,在這個過程中,誌願軍使盡了全部力量試圖在清川江長津湖一線能圍殲美軍幾個師,結果全部失敗,美軍沒有遭到嚴重損失就撤了回去,尤其是東線,不僅美軍安全地撤回了還帶走了10萬平民。而東線9兵團則失去戰鬥力達6個月。

毫無疑問,在朝鮮戰場上,誌願軍是沒有能力打敗美軍的。最後朝鮮停火也是以共產黨方麵全麵屈服接受美軍的要求達成的,是共產黨方麵的完全失敗而不是什麽平局。因為在朝鮮戰爭的任何時候,都是共軍妄圖殲滅對手解放全朝鮮而不是相反。

記住:金日成打過38線的時候,南韓部隊還在;聯合國軍越過38線的時候,金日成部隊已經完蛋;誌願軍打過38線的時候,聯合國軍全軍尚在。這說明,努力要打過38線的,自始至終都是共軍而不是聯合國軍。聯合國軍隻是在金日成部隊已經完蛋,朝鮮已經不存在大規模有組織抵抗的前提下才順便越過38線去接收北朝鮮的,聯合國軍從來沒有想要打敗誌願軍去統一朝鮮,雖然憑聯合國軍的實力完全做得到這點。

所有跟帖: 

中共打的也是有限戰爭,從鴨綠江推進到三八線,適可而止 -英二- 給 英二 發送悄悄話 英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2/2020 postreply 10:38:17

曆史是誌願軍跟著到了38線後,發誓要解放全朝鮮,還真的打下了漢城。不過,後來美軍一反擊,誌願軍就頂不住了,隻好灰溜溜被趕回38線 -hkzs- 給 hkzs 發送悄悄話 hkzs 的博客首頁 (226 bytes) () 11/02/2020 postreply 10:48:27

誌願軍從三七回到三八是灰溜溜的,美軍從鴨綠江回到漢江是雄赳赳的 -英二- 給 英二 發送悄悄話 英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2/2020 postreply 10:55:39

油墨! -白雲藍天- 給 白雲藍天 發送悄悄話 白雲藍天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2/2020 postreply 11:11:51

顯然的,因為誌願軍血戰後還是頂不住美軍而被迫回到38線北的,美軍是根本沒打就往南走了。 -hkzs- 給 hkzs 發送悄悄話 hkzs 的博客首頁 (155 bytes) () 11/02/2020 postreply 11:27:56

你也太扯了,說美軍還沒有打就望風披靡, -英二- 給 英二 發送悄悄話 英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2/2020 postreply 11:59:21

嗬嗬,第三次戰役,美軍演出了一場類似共軍的“大踏步後退”,一直退到漢城。彭德懷到了漢城並非像其他人那樣歡欣鼓舞,而是說, -吃素的狼- 給 吃素的狼 發送悄悄話 (1082 bytes) () 11/02/2020 postreply 14:16:43

嗬嗬,漢江阻擊戰,力戰美軍的,不止是50軍哦。38軍此戰也是盡力死戰,掩護東線反擊,部隊戰損很大,幾乎筋疲力盡。雖然東線 -吃素的狼- 給 吃素的狼 發送悄悄話 (41 bytes) () 11/02/2020 postreply 13:58:01

嗬嗬,70年後,各項紀錄解密,這是有據可查滴。杜魯門規定麥克阿瑟,隻要中國或者蘇聯出兵,就必須停止前進,退回38度線。 -吃素的狼- 給 吃素的狼 發送悄悄話 (374 bytes) () 11/02/2020 postreply 13:54:5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