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課本給我們的印象是,清朝的康雍乾各個雄才大略,到了晚期道光、鹹豐和光緒,各個懦弱無能,中國才挨打。如果你多一些閱讀曆史資料就會發現,鴉片戰爭的爆發與乾隆皇帝有直接和間接的多重關係。
自古以來,中國對外部世界一直保持濃烈的興趣。漢武帝多次派人外出探險,差點到了歐洲;唐代各色人種的商人聚集長安,一直是大唐開放的標誌性證明;兩宋海外貿易更是繁榮,南宋外貿收入在國家財政中占據相當大的比重;大元王朝的開放則導致了《馬克.波羅遊記》的誕生;康熙的外交舉措更是對國家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而乾隆時期,西方世界已經進入工業革命時代,而中國仍然停留在“以我為中心”的強硬外交思維階段,導致清後期接任者全麵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
閉關自鎖,誤國誤民
實際上英國給乾隆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認識西方。1790年,英國趁著乾隆80大壽,派了一個700多人的龐大親善代表團來中國商談貿易問題,還帶來很多禮物,這些禮物不是奢侈品,而是代表英國軍事實力、科技實力的工業成品,比如全套的大英艦隊模型、天體運行儀、天文望遠鏡、地球儀和軍事裝備等,這可比奢侈品貴重多了。但是乾隆故步自封、官僚氣息太重,根本沒當回事。
他把天體儀當成西洋大鍾表,因為看到有齒輪;把天文望遠鏡當成打獵用的望遠鏡。使團團長馬戛爾尼見乾隆不識貨,請來大將軍福康安觀看自己帶來的衛隊演習新式火槍和大炮,這位將軍竟然說:不用,我天朝自有炮手。五十年後,英法聯軍這種大炮轟開了北京城。
是不是很著急?清朝當時的認識程度和英國根本不在一個星球上。正因為經濟貿易沒談妥,英國才通過東印度公司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來滿足他們追逐利益的欲望。
要知道,能力再強的個人不懂合作就不具備抗風險能力,很快就會被淘汰,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複返。
無知無畏,大國衰落
英國人竭盡全力向乾隆展示西方世界的發展水平,乾隆完全沒有接收這方麵的信息,錯過了世界留給中國的最後一個機會。
這次大規模的出訪,雖然在經濟方麵英國沒收獲,但是在軍事方麵英國收獲巨大。英國人來訪,乾隆作出了愚蠢的決定,在武力炫耀方麵做了多次指示。通告各地,凡英國人經過的地方,都要全副武裝,列隊相迎,向英國人展示天朝強大的武力,讓他們開開眼。
不展示還好,一展示,英國人馬上發現了清王朝軍事上的落後,對於中國的武備極其藐視,這件事在英國人眼裏成了笑話。除了對清朝軍隊的全麵評估,他們還對中國的具體防務進行了考察,為西方人後來入侵北京提供了大量的軍事資料。
為什麽後來的鴉片戰爭英軍選擇定海為第一座攻打的城市?就是因為英國使臣詳細的測繪了定海的防衛布局。
“無知”這個詞,在滿清與英國的交戰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中英交戰兩年,道光帝還不知道英國在哪?乾隆關上了國門,子孫卻為他的行為付出沉重的代價。
對乾隆來說,他真正擔心的或許是隨著經濟交往的頻繁,所帶來的思想衝擊。比如通過不斷的商業往來,老百姓知道了人人平等,誰還來跪你這個皇帝?對他來說首要的目的,不是國力的發展,不是老百姓的生活,而是維護王朝的統治。
職場警示錄:
1、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膨脹自大隻會迷失自己,要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板,才能更好的發展。
2、認知高度不同,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和不在同一認知層次的人談合作,是沒有任何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