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係是美國僅有的側重建築藝術的大學,民國時期的中國人因為這點很喜歡去這所大學學習建築,梁思成就是這裏的學生,這所大學的建築係不收女生,林徽因又不肯放棄對建築的熱愛於是去了美術係選修建築,學成回國後是中國首個女建築學家 。
梁思成與林徽一生都在研究與保護建築文物,梁思成在戰爭時期寫了一份報告,報告上麵標明哪裏有需要保護的建築文物,希望前方能注意一下,不要這些靜止的藝術被炮火毀於一旦。然而讓梁思成夫婦沒想到的是,有的建築文物沒有毀於戰火之中,反而毀在了城市規劃。
戰爭結束之後,人口增長速度加快,北京出現了人口擁擠的情況,一戶人家裏有好幾個孩子,一家人窩在一個小小的房間,顯得讓人住的地都不夠寬敞。同時,新中國成立之初一切百廢待興,急需發展經濟,厚厚的北京城牆限製了發展。
北京城牆始建於元朝,明朝竣工,古代的人主要拿來抵禦外敵。如果它放在現在,其宏大的規模與氣勢,巴黎和羅馬任何一個城市都比不過,可當年,城牆該不該拆成了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當年關於它的去留,梁思成與林徽主張不拆。梁思成當時還與建築專家陳占祥寫出了長達2.5萬字的“梁陳方案”。這份方案結合了當時世界上先進的城市發展理念,他們在方案裏提議老城區要全部保留,在北京西郊建立一些新的房屋,讓城內的人搬到那裏去住,來緩解住房壓力和交通壓力。
而郭沫若是主張拆的人,他認為北京城牆對古人來說可以抵禦外敵,但現代武器都是飛機大炮。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土和磚做的城牆起不到抵禦的作用,應該拆。除此之外,他還認為城牆是以前舊時代產物,應該破舊迎新,拆了城牆還不會再擋路,不會擋住車輛同行。梁思成就這一點反駁郭沫若,提出了解決交通的問題:施工者根據實地具體情況,多開幾扇城門就可以解決,並且車流也需要調節,可利用城門將車流集中在幾條主幹道上。
梁思成郭沫若兩種不同的聲音相互碰撞,著名曆史學者吳晗是站在郭沫若這一邊的,林徽因當時49歲,患有嚴重的肺病,說起話來很辛苦,但她還是指著吳晗的鼻子大聲譴責,後來被她全說中了,她說:”虧你還是個曆史學家,你們將來會後悔的。“北京城牆最終決定還是拆,從1952起陸續被拆,外城牆沒幾年就都被拆掉,梁思成看到這一幕痛心疾首,看見這些城牆被拆掉,就好像他的肉被人挖掉。
在地球的另一端,西班牙的盧戈城牆在2000年被聯合國評為文化遺產,如果北京城牆沒有被拆,而是在梁思成的建議下保留起來,說不定北京城牆也能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隻是時間不能倒流,北京城牆也不會重新變成原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