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童年的菜市場

 

童年的菜市場

 糊塗小貓 糊塗小貓的窩  
 

注:百萬莊小區 “綠蔭深處”,繪畫:陳瞰

資料來源:https://cul.qq.com/a/20161217/007345.htm

 

在我幼年的記憶中,父親的單位大樓是一座四層高的蘇式建築,到80年代中加蓋到五層。樓門外兩側都是單位員工的自行車棚,而自行車棚外,大楊樹下臨街的地方,有兩排綠鐵皮棚子,供小商販賣菜。綠鐵棚子其實不止在外文局大樓前麵才存在,它向東可以延伸到機械工業部大院門口,向西則跨過地科院大院,在甘家口路口與海澱區的新疆村相接,記憶中三裏河大街以西的鐵皮棚子更是綿延不絕,一眼望不到頭。不過由於新疆村以及彪悍的“維子”的存在,如果沒有大人帶著,我們西城的小孩子是很少自己過街去逛甘家口商場的,感覺海澱那邊的世界既神秘又危險。

 

 

注:60年代末,為修建一號線地鐵而拆遷,興建了一批簡易樓,沒有煤氣、暖氣、浴室,兩家共用廁所。

 

一直到90年代中,我家都住在簡易樓裏,很多年連管道煤氣都沒有,因此吃飯不起火,主要靠單位食堂。但每天在父親單位對麵上小學的我,卻是對充滿了煙火氣的農貿市場很感興趣。現在回想起來,其實80年代初北京普通市場的物質還是很匱乏的,雖然每個綠鐵皮菜攤上都擺著東西,但基本上也就是北方常見的黃瓜、青椒、蘿卜、白菜以及蔥薑蒜,到了夏天會多些綠葉菜,還有人賣涼皮,似乎也有一兩個賣水果的,不過樣式也是單調得很,春末賣草莓和早桃,夏天賣瓜,秋天有蘋果和梨,到了冬天,似乎啥都沒有。不對,似乎冬天會賣一些核桃、栗子。在農貿市場的拐角,每到深秋,就不知從哪裏悄悄冒出一個巨大的圓形汽油桶,一個穿著厚實的中年漢子守著它烤白薯、紅薯。我很多年都搞不清楚白薯和紅薯到底有什麽分別,因為在冬天凜冽的寒氣中,那個大鐵皮桶簡直就是神秘的百寶箱,從裏麵掏出來的任何一件熱乎乎的東西,都能散發香味和甜味。花五毛錢,買一個大個兒的,包開紅皮兒,看著裏麵金黃的瓤仿佛對你咧嘴微笑,有什麽煩心事兒都能瞬間忘掉。

 

        再晚一些,大概到了上小學4~5年級時,菜市場對麵,也就是我的小學這一側,出現了一個新事物——煎餅攤。當時的價錢是五毛錢一套,有油條有雞蛋。如果掏不起五毛錢,可以選擇兩毛錢的,就沒有雞蛋了。

 

 

雖然身為小孩,從來沒在我爸單位樓下買菜,但當時的我,也許是因為饞,也許是因為每天遊泳訓練帶來的莫名的饑餓感,總之對任何可以吃的都很好奇。隻要大人不看著,我常會趁下學回單位的時候在農貿市場亂轉。現在出國旅行,不愛看景點,總喜歡去逛超市,這習慣估計是童年時就已經在我的身體裏紮根了。
 

其實離我家簡易樓比較近的地方,還有一個供銷社,那裏麵的蔬菜選擇較少,但是附近有家糧店,有大米、白麵、棒子麵賣,還做饅頭包子和手擀麵。那裏每天早上還會支口大油鍋炸油條賣豆漿,而買早餐的隊伍總是排得老長老長。供銷社的建築樣式很奇怪,蘇式的結構搭配中式屋頂和券門,有點像“大鬧天宮”裏二郎神扮的那座小廟。這“小廟”的肚子裏也是充滿了寶貝,用大鐵盤子裝的果脯、一捆捆的果丹皮、一盒盒的山楂片、一塊塊獨立包裝的威化餅、透明塑料袋包著的動物餅幹,甚至已經有很粗糙的牛奶巧克力。當然,還少不了仿冒稻香村的各種點心。不知為何,我最中意的反而是那種棕黃色五角型的雞蛋糕,甜甜的,吃完了手上和嘴上都油膩膩的,還總忍不住咂摸出牙縫裏的殘渣,仔細回味。

 

注:地處百萬莊中心位置的供銷社,建於50年代末。曆經歲月沉浮,現在仍然是便民食品銷售點。
 
當然,住在西城核心區域的朋友,例如西單、西四、白塔寺的,肯定會笑話我們這種“邊緣人群”的“土”。這也沒什麽好慚愧的,百萬莊過去據說叫“白莊子“,周圍全是墳地,就是個地地道道的土地方。但隻要你勇敢地跨過三裏河大街,到屬於海澱的甘家口商場去,那就完全是另一個世界了。
 
住在海澱人可能並不同意。他們會在電車穿行的馬路對麵羨慕地望著我們這邊。是啊,把著路口,我們西城這邊不是有一間澡堂子嗎?那二樓可是有一間稀罕的冷飲鋪的,幾分錢的紅豆、綠豆冰棍就不用提了,兩毛錢可以買到一個綠紙蓋的“果杯”(冰激淋),五毛錢就有草莓味的“高杯”,一塊錢可以吃到熊貓模樣的“雪人兒”。要是全家都想吃,花兩塊錢,到一樓去可以買一大塊粉紅色的“冰磚”。在沒有空調的日子,夏天最悶的那幾天,實在沒有胃口吃食堂的熬白菜。那就切兩個西紅柿,放到一個盆裏,拌上這麽一塊“冰磚”,順滑酸甜的草莓、牛奶味道,搭上同樣酸甜卻又直爽的西紅柿,“和而不同”,簡直絕了。

 

其實海澱人真不必羨慕西城人,西城這邊有電烤羊肉串的流動車,你們那邊有新疆村啊!那烤羊肉串還不是更正宗?再說,光是一個甘家口副食店,那裏的熟食選擇,各種涼菜,還有菜、肉、魚的種類,都是我們在西城的綠鐵皮棚子裏見不到的。
 

說回到菜市場,海澱這邊就更狂野了,新疆村賣的牛羊肉,也許質量比不上牛街的,但光是看看大塊的羊肉那麽掛在鉤子上,羊腿搭在案板上,都能讓人聯想到無數的美味。除了牛羊肉,增光路大街上還有殺雞的、賣海鮮的,大海那麽遙遠,也不知道他們的活魚、活螃蟹都是從哪裏變戲法變出來的。

 

注:已經消失了的新疆村,照片拍攝地現在是雲建大廈,拍攝者:劉景行,攝於94~95年

資料來源:http://liujingxing.siyuefeng.com/gallery/24890

 

當然,對於小孩子來說,海澱這邊的綠鐵皮棚子還有與眾不同的誘惑力,那就是玩具!從建設部大院到紡織部設計院這百十來米的路上,如果說路南的遊戲廳、錄像廳是社會青年的天地,那麽路北那十幾個玩具攤絕對是小學生、初中生的天堂。從遊戲卡、變形金剛到玩具槍、漫畫書,我一直認為這裏的選擇隻比百貨大樓裏更雜、更全。記得有一段時間,每次走過那裏,腳步都會被吸引過去,目光和心思都被神秘新鮮的小玩意兒牢牢地黏住,無法自拔。
 
當然,好日子過去了,苦日子也過去了,小孩們長大了,大人們變老了。擔心下班晚了換不到牛奶的恐慌不見了,五個小孩一頓涮鍋子吃掉七斤羊肉的能耐也變成了笑談,當年好幾十塊錢買的寶貝玩具現在也變成了家人無法理解的“破爛兒”珍藏。
 

父親退休很多年了,單位大樓依舊,菜市場卻不見了,甚至比那自行車棚消失得更早,大楊樹如今四周空蕩蕩的,然而那些留在回憶深處的顏色、味道、聲音,還會隨著楊樹枝頭夏天的蟬鳴和秋天的葉落定期出現在我腦海裏,縈繞在眼前。

 

注:外文局大樓,綠鐵皮棚子和自行車棚都已讓位給機動車位和綠化景觀。人的地位是提升了還是下降了?

資料來源:https://www.talkcc.com/article/4261961

 

大洋彼岸,阿甘說,媽媽告訴他,生活像是一盒巧克力,裏麵充滿未知和驚喜。
於幼小的我而言,生活就是那個充滿了烤白薯、烤紅薯的舊汽油桶。每當寒意來襲,它準會悄悄出現在綠鐵皮棚子旁,那裏麵充滿快樂的回憶,可以分享的溫暖,以及我們各種美好的希望。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