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60年代,雖然需要大量人才但是國家極其貧窮,每年隻能招收幾萬大學生(50年代)到十幾萬大學生(60年代),要保證每一個大學生都是有用的人才,一個蘿卜一個坑,發揮最大的作用。
這裏不僅僅是免費上學的問題,而是計劃招的每一學生都是有一個工作在等待著他去做。首先要保證這個人忠於國家,熱愛國家,思想過硬,無論什麽困難都能夠克服去完成任務,加速建設一窮二白的國家。如果一個人家庭背景使得大學難以確認他是否有怨氣,是否會忠於這個國家,在有更多合格的考生的情況下,大學就不會冒這個險去錄取他。
當然家父是因為出身而不能被保送到清華核物理專業,但是可以被保送到軍工院校。
美國軍校也查背景,Top SecurityClearance, 軍工公司也是,政府部門也是。
現在看一看在海外有多少中國培養的大學生在罵母國,比如文學城,有多少人在詛咒母國?他們在國內時可是比農民幸運得多了。
• 我爸爸當年考了好幾次,那個時候不公布分數!最後還是有同情心的老師告訴他,別考了,因為每次大學都有來人查他的背景。 - qiuqiudou - (65 bytes) (21 reads) 08/21/2020 12: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