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中的美軍及俘虜
厭戰情緒濃厚。普遍害怕戰爭,留戀其國內的和平富裕生活。這種情緒在“感恩節前可以結束戰爭”,“聖誕節可以回家”,“很快可以回家”的幻想被打破後,越來越嚴重。許多俘虜都異口同聲地說他們不願打仗,美國士兵在寫給國內親人的信件中,都少不了這樣的內容:“在朝鮮很幸運還沒有被打死”或“自從中國人民誌願軍參戰後,戰爭不知何時可以結束,回國更是遙遙無期了”,“隨時隨地都有死的可能,請你替我向上帝祈禱”。普遍的厭戰情緒,同樣籠罩著他們在國內的家屬,有一個美國婦女給其丈夫的信件中說:“下次再打仗讓杜魯門老頭子自己去打吧!我們不願再打仗了!”
想家、想老婆、怕死。被俘的美軍士兵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老婆、小孩或未婚妻的照片,甚至保存著老婆小孩的頭發,有的照片和信件中有紅色嘴唇的吻印。20軍60師179團在昌順裏戰鬥中,爭取了240多名美軍和南朝鮮軍投降,對方當時提出的條件包括:第一是保證生命安全;第二是送他們回國;第三是很快和家裏通信,特別是與愛人和母親通信;第四要求休息睡覺。誌願軍指戰員們由此感慨,這樣的兵打仗當然是很怕死的。27軍81師在新興裏戰鬥結束後,242團1營打掃戰場時,發現很多俘虜混在死人堆裏裝死,摸身上是熱的,眼睛張著,腳也會動,但叫他們時卻不理睬。
誌願軍認為:美軍士兵的特點是個人第一,國家第二。被抓獲的俘虜隻要有煙、有飯、有熱炕招待,他們什麽都願意說。從外表來看,美軍是有現代裝備、正規的強大軍隊,而其內在的政治因素,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個人利己主義。
毛澤東在總結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之道時說過的一句話:“敵人是鋼多氣少,我們是鋼少氣多!”
作者: 南疆烽煙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