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遵父命:拜師務農   毛岸英答應父親的要求之後,向周圍的同誌問了許多農民生活的情況。毛澤東也找賀龍商量,決定把岸英送到延安縣

來源: XYZ94538 2020-08-01 20:23:1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780 bytes)

謹遵父命:拜師務農

  毛岸英答應父親的要求之後,向周圍的同誌問了許多農民生活的情況。毛澤東也找賀龍商量,決定把岸英送到延安縣柳林區二鄉吳家棗園吳滿有家勞動。吳滿有是七大代表,又是毛澤東的農民朋友。

  據吳滿有的大兒子回憶,毛岸英是在初春時來到吳滿有家的,此時的天氣還是比較冷。臨行前,毛澤東讓毛岸英脫下西裝,穿上了父親打過補丁的舊灰布衣褲,十足的農民打扮。在賀清華、周西林等同誌的帶領下,毛岸英自帶行李、口糧和種子,步行了幾十裏路來到了吳家棗園。

  毛岸英到吳滿有家後,就拜吳滿有為師,並和吳滿有的兩個兒子仲富、仲貴交上了朋友,以哥弟相稱。由於吳滿有是陝甘寧邊區特等勞動模範,又擔任延安縣參議會副議長,公差多,有時十天半月不在家,吳滿有就給兩個兒子作了分工:大兒子負責和毛岸英一起學習開荒種地、收割碾打;二兒子有些文化,就負責毛岸英到鄉裏、城裏和中央機關裏的走動。

  在跟吳滿有拜師務農的日子,毛岸英學會了開荒、鋪場、碾場、揚場等農活。毛岸英肯吃苦、賣力氣;善於學習,明道理;趕上活忙,從不偷懶;遇事總是多思多問多學,當學生有學生樣。根據吳仲富回憶:“我們家開荒多,南山裏挖出60多坰坡地,忙不過來時還要雇幾個工,都是些和岸英歲數相仿的年輕後生。每天早晨,我就領他們上山了。新開荒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滿坡窪的梢林、檸條、龍柏、麻芮子、狼牙刺、酸棗刺,砍了梢還要刨根,要挖很深很深的坑,砍樹根子時老钁杷往往彈得人手腕疼痛難忍。岸英就專挑這挖樹根的重活幹,幾天下來,手上就打起了血泡。開荒地,岸英他掄起钁頭不會左右來回掏,隻會向上掏,像打衝鋒那樣,一股勁向前走。要叫他來回掏,步子便跟不上,钁腦子也掄不圓,趔趔趄趄的,把我們笑得肚子疼。他則一點不馬虎,虛心向我請教。我也不會講,便橫走一步掏一下,一挪一掏,一掏一撬,反反複複地給他做動作看。他便跟著我學掏起來,走了幾個來回便熟練了。這下子他才覺得幹活也有訣竅,掌握了竅門既省力氣又出活。”

  毛岸英一個月回一次延安。在學習勞動期間,衣服破了自己縫,扣子掉了自己綴,還學著燒火做飯,燜黃米幹飯,炒酸菜粉條,蒸米飯餾饃饃,什麽都幹。他不僅和吳滿有一家老小成了至交,而且與幫工後生們也不分彼此,經常比賽勞動甚至摔跤。有一次,他在山上勞動休息時,比他大3歲的長工楊培柱說:“聽說你在蘇聯當過紅軍,打過仗,敢不敢和我摔跤?”毛岸英看了看楊培柱,站起來脫下外衣,走上去就抱住楊培柱。他倆在山地裏滾來滾去,弄得黃塵紛揚,不分輸贏。後來,他倆還成了至交。1949年冬,楊培柱還收到毛岸英從北京寄給他的一封信和6張相片,讓他熱愛家鄉,積極生產,並請他有機會進京做客。在吳家棗園的日子,幾乎每天晚上,毛岸英總是抽出時間教村裏的年輕人和娃娃們識字。他能說一口流利的俄語,但漢語卻說不準,吳仲貴就充當他的翻譯。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